书城历史门清大清
3353400000013

第13章 康熙朝(1662-1722) (1)

“玄烨”的由来

许多人都知道,康熙皇帝名叫玄烨,可是康熙帝为什么会叫“玄烨”呢?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吗?这要从400多年前紫禁城里一位西洋人说起了。

这位洋人可以在紫禁城自由出入,给皇宫禁苑带来了西方最精密的西洋钟以及望远镜。他是中国钦天监第一个洋监正,观象测天几千年来在中国人心目中是通神通天的职业,大清朝廷却放心地将这个行当的第一把交椅送给了这个“西洋远臣”。他官居一品,三代荣受皇封,并且可以世袭,孝庄皇太后还尊他为义父。他一生都没有结婚,笃信天主,生于泰西,殁于中土,葬于北京。这个人便是汤若望。

玄烨出生于顺治十一年(l654),在玄烨出生前后那几年,正是西洋天文机械之学在清初朝廷里最走红的时期。“玄”字代表的是汤若望传授的包括天文、历法、机械以及天主教信仰在内的、为顺治皇帝深深服膺的一套学说。

顺治十年,皇帝赐予汤若望“通玄教师”之封号,加奉一级。顺治十四年,为汤若望御撰《天主堂碑记》一文,并赐“通玄佳境”堂额。顺治帝给儿子取的名字带着“玄”字,给洋“玛法”(爷爷)的赐物里也两次带有“玄”字,可见这个被顺治帝在重大场合频繁使用的“玄”字,在顺治皇帝心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清代宫廷后妃制度

清入关以后坐镇北京的第二位皇帝康熙帝玄烨确定了清代宫廷的后妃制度:

尊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后居慈宁宫,太妃、太嫔随住;

皇后坐镇中宫,主持后宫事务;

皇后之下设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分别居住于东西六宫;

嫔以下设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随着皇贵妃分别居于东西六宫。

清代的后宫制度里还规定,皇帝在结婚之前,选八位比皇帝大的宫女,供皇帝进御,即献身皇帝。这八位宫女都是有名有分的,授以宫中四个女官的职衔:司账、司寝、司仪、司门。

康熙帝有多少妻妾

清代有“正式文件”对皇帝老婆的基本数量做了含糊其辞的规定:皇后一人,皇贵妃二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而嫔以下的贵人、常在、答应等,就没有规定具体的名额了。所以给皇帝留了很大的自我掌控的余地,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无限扩军。

康熙皇帝一生当中曾拥有多少妻妾呢?被史料记载在册的有五十五个:四个皇后,三个皇贵妃,一个贵妃,十一个妃,八个嫔,十个贵人,八个常在,十个答应。这仅仅是“有名位”的那一小部分,就已经是创纪录的了,想必“大头”还在没有名位的那一部分里。据说,他实际拥有妻妾达两百百多个。

热衷于考察地理的皇帝

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其活动范围是很有限的,他们不能随随便便离开皇宫,这点康熙也不例外。正因如此,出巡、征战便为康熙提供了考察地理的良机。所以康熙只要出京便会带上钦天监官员和测量仪器,一到了驻地,必要对当地的天文地理进行考察。

长江、黄河、黑龙江、金沙江、澜沧江等几条大河,康熙都曾派人勘察过。康熙不仅在南巡的时候对治黄工程进行了规划和检查,还利用亲征噶尔丹到宁夏的机会,从横城口乘船顺黄河而下,体验黄河的汹涌激荡。

康熙四十三年,派侍卫拉锡等人前去考察黄河的源头。他指示:“黄河之源,虽名古尔班索罗谟,其实发源之处,从来无人到过。尔等务须直穷其源,明白察视其河流至何处人雪山边内。凡经流等处宜详阅之。”(《康熙政要》)四月初四日,拉锡奉谕旨率随员西行,到达青海的时候是五月十三日。他们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之下,对黄河发源地的星宿海、札陵湖和鄂陵湖的大小和形成情况进行了考察,并且还绘制了黄河从鄂陵湖流出的路线图。在此之后,玄烨在拉锡奏报的基础上,写了一篇短文《星宿海》,记叙了黄河之源的情况。

从此次考察的奏报中可以看出,其考察结果与现代地质学家对黄河河源地理环境的考察基本上是一致的。康熙帝在三百多年前组织的这次黄河河源考察,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地理学史上的壮举。

《皇舆全览图》的测绘

康熙年间,法国传教士张诚向康熙呈上一份从欧洲来的缺少中国详情的亚洲地图。康熙受到启发,于是有了组织人力绘制一份全国地图的想法。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交通又不方便,绘制地图的难度可想而知,这并是几个传教士就能解决的问题。对此康熙做了长远打算,经过近十几年的培养人才、购置仪器、测定各地纬度、绘制局部地图等准备工作,测绘全国地图的工作才开始。

从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六年,这支测绘队伍走遍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各省,绘制了一幅幅各省地图。康熙五十六年,全图告成。康熙把这份地图命名为《皇舆全览图》。

《皇舆全览图》的测绘,由此成为世界地理学史上的一件大事。《皇舆全览图》采用经纬图法,梯形投影,比例为1:1400000。它是我国第一次经过大规模实测,用科学方法绘制的地图,虽然还有许多不准确的地方,但却是亚洲当时所有地图中最好的一份。

康熙五十六年,出木刻版《皇舆全览图》,有总图1幅﹐分省图和地区图28幅,但西藏及蒙古极西地方多空白。

康熙五十八年,印行铜版图﹐以纬差8度为1排﹐共分8排﹐41幅,这是中国第一次采用经纬度分幅方法。文字记注方面在内地各省注汉字﹐东北和蒙藏地区注满文。已详绘有西藏和蒙古极西地方﹐分省图和地区图增至32幅﹐其范围东北至库页岛(萨哈林岛)﹐东南至台湾﹐北至贝加尔湖﹐南至海南岛﹐西北至伊犁河﹐西南至列城以西。在西藏边境标注出朱母郎马阿林(珠穆朗玛峰)。

康熙六十年,又刊印了一次木刻版﹐木刻版的所包含的地域范围与1719年的铜版图相似。后来﹐为适应行政管理的需要﹐又刊木版小叶本﹐以省﹑府分幅﹐计227幅。

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

《康熙字典》并不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但却是我国第一部用“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该书于康熙四十九年开始展开编撰工作,康熙五十五年(1716)一月十三,《康熙字典》出版,共用了六年时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汉字辞书,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合力完成。康熙四十九年,康熙皇帝命张玉书与陈廷敬一起主持编纂字典,本来张玉书担任总纂官,陈廷敬辅助,第二年,张玉书病逝,陈廷敬继任总纂官。

字典是以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全书共分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康熙字典》所收录的汉字共有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是汉字研究最主要的参考文献之一。

康熙是个全能人才

康熙帝无疑是个全能的帝王,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无论是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还是文史、声律、书法、诗画,他几乎都有一定的研究。康熙所写的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著有八九十篇,他亲自审定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

据史料记载,康熙能够熟练掌握、可以口头表达和文字书写的有本民族的满语和自幼就学习的汉语。成年之后又学习了蒙古语(但未见其书写)和少量拉丁文。康熙康熙六巡江南,留下了很多题词,题词充分表明康熙高深的汉文水平和丰富的中国历史知识,题词的书法也很好。“城高千仞卫山川,虎踞龙盘王气全。车马往来云雾里,民生休憩在当前。”他的这首《登高诗》被誉为帝王诗。

此外,康熙还善射。他晚年对近御侍卫说:“我自小时候开始到老了,用鸟枪弓箭射死老虎135只,熊20只,豹25只,猞狲10只,麋鹿14只,狼132只,吹哨引来而射死的鹿几百只。射获其余野兽不计其数。曾一天之内射兔318只。”

康熙为何六下江南

康熙帝曾经六次南巡,留给人们许多的故事,小说、影视更是大肆渲染,把史实涂得看不出本来面目。那么康熙六下江南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康熙帝是清王朝入关以后的第二任皇帝,他熟谙文韬武略,具有远见卓识,政绩卓著。尤其是河务,康熙帝更是为之倾注了毕生精力。从康熙二十三年到四十六年(1684-1707年),康熙帝先后六次南巡,其核心目的便是为了治河、导淮、济运。

淮安地区是清代治河的关键,是黄、淮、运三水交汇之地。所以,康熙帝每次南巡都是必到淮安视察、指授治河方略的。康熙帝努力在这里践行他的“一劳永逸、全面修治”的治河思想,体现了其作为一代圣明君主追求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求实人格,留给后人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康熙为何三度亲征噶尔丹

清朝时蒙古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自从噶尔丹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的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几十万的漠北蒙古人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康熙派使者到噶尔丹那里,要求他把侵占的地方还给漠北蒙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不但不肯退兵,还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