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门清大清
3353400000032

第32章 道光朝(1821-1850) (2)

虎门销烟于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正式开始,虎门搭了一座礼台,前面挂著一面黄绫长幡,上面写着“钦差大臣奉旨查办广东海口事务大臣节制水陆各营总督部堂林”,广东各高级官员全部出席。由于销烟是公开性的,可以随便参观,人们纷纷前往虎门浅滩。此外还有不贩鸦片的外商、领事、外国记者、传教士等,都专程由澳门或其他地方前来参观。当中有人不相信林则徐有办法把所有鸦片完整销毁,林则徐让外国观察员进入池边,直接详看销烟方法,沿途讲解。等他们看了全部的过程、反复考察之后,都心悦诚服。

从四月廿二至五月十日(1839年6月20日)当中,共销毁两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斤鸦片,其中少数鸦片运送京师作样本,然后销毁。

鸦片战争始末

1840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借口中方销毁鸦片而派兵入侵,中英渐次升级的贸易和外交冲突发展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国会在同年4月对这场战争拨款经费进行表决,结果以二七一票对二六二票,仅仅九票之差通过了款项,促成了这场战争,史称鸦片战争。

清朝中后期,英国等国向中国大量输出毒品鸦片。1839年,林则徐赴广东查缴鸦片两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英国政府以虎门销烟为借口,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自此开始。

1840年6月,义律统帅的英国远征军封锁广州、厦门等处的海口,7月攻占浙江定海(今舟山市),8月,抵达天津大沽口外,道光帝慑于兵威,罢免林则徐,改派直隶总督琦善为钦差大臣。同时,英方因疾疫流行,秋冬将临,同意南下广东进行谈判。12月,琦善与英军在广东谈判。1841年1月7日,英军不满谈判进展,发起虎门之战。道光帝闻讯下令对英宣战,派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并从各地调兵万余人赴粤。5月24日,英军对广州发起进攻,奕山等接受英方条件,纳银600万元,换取英军撤出广州地区。

英国政府对义律在广州所获尚嫌太少,改派璞鼎查扩大侵略。1841年8月21日,璞鼎攻破福建厦门,占据鼓浪屿。旋北进浙江,10月13日占宁波。时英军兵力不足,遂停止进攻,等待援军。

1842年3月,奕经以兵力已足,决定水陆同时反击,最终清军大败,道光帝见久经准备的浙东反攻又告失败,遂调盛京将军耆英赶赴江南。

1841年9月30日至次年3月11日,英军分遣舰队还多次对台湾进行侵犯。由于守军准备充分,战术巧妙,取得了整个战争中罕见的胜利,仅俘获英军就有182人。

1842年5月,英军放弃宁波,集中兵力北犯。6月16日发起吴淞之战,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1842年7月,英舰百余艘,官兵约九千人,自吴淞口溯长江西上。进攻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叉点的镇江。意图截断南北交通,阻止漕运。驻守镇江的1500名八旗兵与英军展开激烈巷战,死伤惨重,全城遭受焚掠,一片废墟。最后,道光皇帝决定接受英国条件议和。

8月29日,耆英与璞鼎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至此,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鸦片战争是中国军民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第一次战争,广大官兵都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英勇抗战,但是由于清廷和战不定、决策多变、将帅不善指挥、战法呆板,再加上之武器装备落后,最终被英军打败。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七月二十四日(8月29日),清廷代表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英国代表璞鼎查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正式签署《江宁条约》,又称《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由英国侵略者马礼逊根据外交大臣巴麦尊的《对中华条约草案》起草的,条约共十三款,主要内容有以下五项:

一、五口通商。根据条约第二条规定,将中国沿海城市广洲、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满足了英国侵略者蓄谋已久的欲望。

二、强占香港。根据条约第三条规定,把中国香港割让给英国,使得香港成为英国侵略中国的桥头堡。

三、勒所赔款。根据条约第七条规定,中国赔偿英国款项总计2100万元,分四年付清,包括赔偿鸦片费600万元,商欠费300万元,水陆军费1200万元。这笔巨款严重地削弱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而这一费用必然转嫁到广大劳动人民身上,从而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灾难。

四、协定关税。根据条约第十条规定,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物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协定关税是近代中国工业不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其它问题。英国可以在通商口岸派设邻事、管事等官;废除广东公行制度;释放卖国汉奸;英国管员与中国官员平等往来;英军占据中国的地区,直至清政府付清赔偿款项后才撤离等。

皇帝的龙袍长什么样

皇帝的服着,根据其不同的场合及功用,大致可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五大类。各类服饰的用色、用料、功用、出席场合、纹饰等均有严格规定。

龙袍属于吉服的范畴,比朝服、衮服等礼服略次一等,平时穿的比较多。穿龙袍的时候,必须要戴吉服冠,束吉服带及挂朝珠。龙袍主要以明黄色为主,也可以用金黄、杏黄等颜色。

古代帝王又被称作九五之尊。九、五两数,是高贵的象征,这在皇室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体现。据文献记载,清朝皇帝的龙袍上面也绣着九条龙。从实物来看,前后一共只有八条龙,与文字记载不相符,缺了一条龙。有人认为还有一条龙便是皇帝自己。事实上这条龙是存在的,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看不到而已。所以每件龙袍实际上就有九条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的时候,只能见到五条龙,正好跟九五之数吻合。

此外,龙袍的下摆有许多弯曲的线条斜向排列着,名谓水脚。水脚的上面,还有许多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寓意着一统山河、万世升平。

清代皇帝朝服

在清代冠服制度中,天子的服着是最复杂最严肃的。其工艺之上乘、用料之考究、价值之昂贵也是无与伦比的。

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冬夏朝服区别主要在衣服的边缘,春夏用缎,秋冬用珍贵皮毛为缘饰之。

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以明黄为贵,只有在祭祀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

朝服的纹样主要为龙纹及十二章纹样。一般在正前、背后及两臂绣正龙各一条;腰帷绣行龙五条襞积(折裥处)前后各绣团龙九条;裳绣正龙两条、行龙四条;披肩绣行龙两条;袖端绣正龙各一条。

十二章纹样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在衣上;其余四种藻、火、宗彝、米粉在裳上,并配用五色云纹。

清代皇帝的朝服也叫朝袍。它与龙袍的区别在于:龙袍无披领而朝袍有披领;龙袍为衣裳相连属的四开裙袍,而朝袍则为上衣下裳不相连属的裙式袍。

清朝是怎么册封妃嫔的

清代有着极为严格的册封妃嫔的制度,清代必须通过颁发“册”、“印”的册封仪式来确定后、妃、嫔等级。皇帝大婚册立皇后仪式最为隆重、繁缛,妃、嫔的册封仪式则较为简约一些。

清朝册封皇后,有三种形式:

一是皇帝到年龄选立皇后,举行大婚,迎娶皇后入宫,册封为皇后。

二是由皇贵妃、贵妃、妃、嫔晋升而产为皇后。

三是追封皇后。

妃嫔的册封与皇后册封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不举行大典,主要是颁发金册、金印。“册”、“印”是后妃名分的代表,其文字由礼部拟定,由工部用黄金(或镀金)镌刻。清代册封制度规定,贵妃以上册封用金册、金宝,妃为金册、金印,嫔只有金册而没有印。

在册封妃嫔的时候,通常会有越级加封的。当然也有妃嫔因为失宠于帝王而降级的。所以,妃嫔们的命运完全是由皇帝一手掌握的,争得皇帝宠爱是她们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