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那些事儿
3369200000015

第15章 楚王南来(2)

他母亲叹了一口气说:我听说,人如果有善心,老天一定会保佑他。你看见这个两头蛇,唯恐它又去祸害别人,将它打死埋掉了,这岂不是善心吗?没事的,你不必害怕,你死不了的。我觉得,在不久的将来,你还会大富大贵呢。

过了些日子,虞邱寻到孙叔敖家里来了。孙叔敖母亲听他说明来意后,就笑着对孙叔敖说:我说的没错吧,你不仅无灾,还会有福呢。

于是,母子俩高高兴兴收拾东西,随虞邱来见楚庄王。

见面当天,两个人聊得那是相当投机,不知不觉就天黑了。楚庄王非常高兴,说:哎呀,您简直是太有才了。依我看,就目前而言,我的大臣里头,没有一个能和你相比的!好好跟我干吧,怎么样?当天就要拜他为令尹。

孙叔敖连忙推辞,说,在大家的眼里,我就是一农民,现在突然执掌相印,我怕别人不服啊,我还是从基层干起吧。

楚庄王哈哈大笑,说:过谦了过谦了,您怎么算是农民呢?几年前,您爸爸也是高级干部啊。眼下,您不过是因为时运不济,临时上山下乡嘛。我了解您,您千万不要推辞了。

孙叔敖还是再三推让,最后,不得已接受了令尹的职位。

上任伊始,孙叔敖就着手为楚庄王整顿军政制度。没几天,一套全新的军法就出笼了。新军法规定:首先,凡是行军在右边的人,跟随主将的车辆,准备战斗;在左边的人,带运草席,准备扎营。其次,要牢记“前茅虑无,中权后劲”的规则。

所谓前茅虑无,就是说,前哨拿着白茅当作旗帜开路,观察敌人情况,然后再考虑行动;所谓中权,就是说,谋略的制定都出自中军,其他人不得干扰。所谓后劲,就是说,以劲旅作殿军,作战时,则用作奇兵。回师时,则用作断后。

紧接着,孙叔敖又着手为楚庄王整顿警卫制度。他将楚庄王的警卫部队分为二广,每广用车十五乘,每乘车用步兵一百人,后面用二十五人做游兵。每天,两班人马就轮流巡视和担任警卫工作。

随后,孙叔敖又着手为楚庄王整顿干部队伍。他任命虞邱统率中军,公子婴齐统率左军,公子侧统率右军。养由基统率右广,屈荡统率左广。四时检阅,各有规矩。

有了这一整套规矩后,楚庄王再检阅部队时,就见三军纪律严明,百姓也安生了很多。

转天,孙叔敖又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大建水利设施。工程完工后,六蓼境内,万顷良田得到灌溉,一时间,老百姓无不称颂孙叔敖的功德。

到这里,先前对孙叔敖不服气的大臣无不感叹地说:“哎呀,咱们没什么好说的啦。楚国有幸得到这个人才,就好比是尧舜复生啊。”

阿龙辞典 孙叔敖的为官心法

孙叔敖是著名政治家、能臣,位高权重。有人问他:通常人有三怨,地位高了,人会嫉妒;官做大了,老板猜疑;钱多了,有人仇富。你准备怎么办?孙叔敖回答:地位越高,越要放低身段;官做得越大,越要小心,尊重老板;钱挣得越多,越要做社会慈善,我这样做,应该可以了吧。

【阿龙看热闹】

做好人,不做坏人

孙叔敖杀了两头蛇,母亲安慰他,行善会有老天保佑。古代小说中也经常讲“吉人自有天相”,其实老天保佑、天来相助之类,不可信,但人,还是要做好人,别做坏人,别起坏心思。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就算从最功利的角度来说,也是做好人比做坏人有前途:做一次坏事,就多一些敌人,这些敌人也许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但也不定哪天会有机会报复你;而做一次好事,就多一些朋友,这些朋友虽然都是小人物,也许只是一面之缘,以后就没机会认识,但不定什么时候你需要帮助时,他们又出现了。与人为善,不与人为恶,记住这个道理。

5、 寡妇夏姬

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和她相好的第一个男人叫子蛮。子蛮和夏姬好上没多久,就死了。怎么死的,这个没人知道。

夏姬的第一任正式丈夫是陈国的贵族夏御叔,“夏姬”这个称呼,就是由她第一任丈夫的“夏”姓而来。嫁给夏御叔后,夏姬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夏征舒,字子南,昵称夏南。不过,婚后没几年,夏御叔也丢下夏姬和儿子,一命归西了。

从此,寡妇夏姬就带着儿子住在夏家的封地——株林。要知道,夏御叔本是陈国王室的一支,因此,住在株林的夏姬一家,还享有相当高级别的待遇。据估计,王室会经常派人去株林给这母子俩送东西,以表示慰问。

陈国的大臣中,去株林去得最多的是孔宁和仪行父两个人。久而久之,他们就都和夏姬超越了同志间的关系,有事没事,都爱往株林跑。

没多久,陈灵公看出了苗头,就将这两位爱卿叫到面前,严词讯问,啊,怎么回事?这是?孔宁和仪行父一看,坏了,只好老实交代。

两个人原本以为会被灵公臭骂一顿,没想到,灵公听说他们的新鲜事后,却哈哈大笑说,你们上当了!这样的好事为什么要泄露给我呢?

打这以后,君臣三人有事没事就结伴往株林跑,而且只要去,都是乘坐豪华的车子,一路上浩浩荡荡,无限风光。

君臣三人像吃了迷魂药似的迷上了夏姬,这朝里的大事小事,不用说,就撂下不管了。例如,有一天,周天子派单襄公出使宋国,途经陈国时,单大使在都城里找了老半天,也没找到陈灵公,后来听人一说,才知道他去了株林,于是摇头叹息。

不过,好在陈国人,甭管大臣还是小老百姓都非常本分,大家都不愿意给国君添麻烦,所以,陈灵公的好日子也就一天天地过。

每次从株林回来上朝时,灵公先要与孔宁和仪行父畅谈一番株林的艳事后,才和大家说正事。有一次,君臣三人竟然在朝堂上,拿出夏姬的内衣比比画画,互相调笑。

大臣泄冶实在看不下去,就对灵公说:“您作为一国之君,在朝堂上如此公开宣扬自己的艳事,影响恐怕不好啊!”灵公一时哑口无言,只好表示下不为例。

可是,孔宁和仪行父就不这么看了,他们认为,这是干涉了同事的恋爱自由,于是,就在灵公面前直打哈欠,说想除掉这个不识趣儿的。灵公撇撇嘴,只是笑笑,不表态,二人心里有底,决心将异己分子泄冶干掉。

没想到,他们的计划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呢,就被另一桩血案搅黄了。

却说夏姬的儿子夏征舒,这时候已经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大小伙子了,因为夏姬与国君的这层鱼水关系,他自然而然也做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儿,爱屋及乌嘛。

这天,夏征舒从屋里出来,远远地就看见灵公、孔宁、仪行父君臣三人,一边坏笑地看着他,一边在眉飞色舞地调笑。仔细一听,原来说的正是自己。这个说,嘿嘿,我看夏征舒像国君;那个说,嘿嘿,我看夏征舒像孔宁;这个又说,嘿嘿,我看夏征舒像仪行父。

夏征舒当即羞得是无地自容,小伙子血气方刚啊,噌一声,血往上涌,回屋就操起家伙,首先杀掉了陈灵公。

孔宁和仪行父一看,大事不好,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并且,陈国他们都不敢待了,一口气溜到了楚国,去找楚庄王大哥寻求政治避难。

喘口气,孔宁和仪行父又向楚庄王一学舌,楚庄王那是心花怒放啊,没几天,就找个借口将陈国灭了。夏征舒被车裂而死,夏姬则被恭恭敬敬地迎接到了楚国。

就这样,在楚国,夏姬又接纳了一长串的崇拜者,计为:楚庄王、大夫申公巫臣、大夫子反、老鳏夫兼大将军襄老、襄老的儿子黑要。

后来,夏姬的铁杆崇拜者——大夫申公巫臣,实在思贤若渴得不行,斗胆与夏姬相约逃到了她娘家——郑国,并结为百年之好,所有混乱的关系,这才宣告结束。在这里,要感谢郑国,感谢大夫申公巫臣。

【阿龙看热闹】

美好的事物不一定要占有

夏姬是春秋历史上最著名的女人之一,也是最有故事的女人,她的故事记载很详细,牵涉的国家和国际政治也比较复杂。有一种人,站在哪个角落都不会被忽视,夏姬就是其一。她的一生,被人总结为“三为王后”“七为夫人”“九为寡妇”,在陈国、在楚国,都惹出了一大堆事情,间接牵扯进来的,还有晋国、吴国,为之人头落地的人,则更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对夏姬作出道德评判,但要由此明白:世间很多美好的事物,我们不一定非要占有不可,欣赏一下也是好的;如果有幸能够占得其一,更要懂得感恩。

6、 邲地之战

南蛮楚国在令尹孙叔敖的治理下,前途一片光明,无形中助长了楚庄王称霸中原的野心。时任中原霸主的晋成公自然不答应,于是两个人较上了劲儿,这就苦了夹在两头猛兽中间的郑国。

郑襄公头脑清醒,目标现实,谁拳头硬,就认谁作大哥,所以不免朝晋暮楚,这可气坏了楚庄王。于是,公元前597年3月,楚庄王大军开到了郑国家门口,不由分说,给郑襄公一顿暴打。

眼看郑国就要亡国,晋成公才磨磨唧唧地派荀林父率领晋国的王牌编制——上、中、下三军去救兄弟。大军还没进郑国家门呢,郑国就来报丧了:亡国了。

荀林父一听,大吃一惊,心想,南蛮的军队训练有素,咱们不一定是他的对手。得了,往回撤吧,反正咱们的心尽到了,其余的事回头再说。

然而,中军副将先不乐意了,豪情万丈地说,面对强敌,咱们不战而退,主公的脸往哪儿搁,咱们的脸往哪儿搁?晋国的霸业何在?好好好,你们不敢打,我敢打!

于是他闷声不响,率他的麾下渡过水,准备与楚庄王干仗。荀林父一看,大事不好,就硬着头皮,命令全军渡河,大军磨磨唧唧开到城一带,准备见机行事。

这边,楚庄王打得顺手,俘虏了郑襄公,正准备再向北推进,大家到黄河边上痛痛快快地洗个澡,听说荀林父要来给大家挠痒痒,一阵哈哈大笑,就有心和他交交手。

这个主意,孙叔敖反对,伍参赞成。伍参说,大王,郑国正看着咱们呐!这么好的机会,不一揽子解决这事,郑襄公这白眼狼回头就翻脸不认人,您信不信?一番话,说得大家心悦诚服。于是,庄王挥师北上,大军开到晋国营盘跟前,就准备掐架。

为了赢得痛快,楚庄王又耍了一个小花招,这晋军领导不是怂人多,强人少吗?那就派人去拨拨火。郑襄公一听,乐了,心想,好啊,您二位不打,咱们还真不乐意。还是老规矩,谁赢了咱服谁,于是就屁颠屁颠派人去说合。

晋军领导人一听,各怀心思。先等人慷慨激昂,要打;栾书非常气愤,说,别呀,明摆着他是来挑拨咱们的;荀林父不吱声。

使者回去给楚庄王一学舌,楚庄王乐了,心想,这事只成了一半,再添把火呗,又派自己的亲信去求和。这下荀林父彻底抓狂,失去了判断,既不积极备战,也不准备撤军。

楚庄王等不及了,就派了一批敢死队,冲入晋营,杀了一圈,然后大大咧咧地回营去了。

荀林父一心求和,十分理解南蛮的无礼,便派使者赴楚营谈判。但荀林父受得了,有人却受不了,心想做人不能这么窝囊啊,都被人砍了,我们也得砍回来才是,于是也依葫芦画瓢,组织了一批敢死队,准备冲到楚营去砍杀一圈。

晋国上军主将士会一看,不妙,这非惹急楚庄王这个老混球不可,于是紧忙命人在山口边设伏,以免被楚军打个措手不及。他还劝主将荀林父:大哥,下决心打吧,再不下决心,就来不及了。结果被荀林父否决。

果如士会预料的一样,晋军的敢死队一入楚营,顿时捅了马蜂窝,楚庄王大喝一声,亲自率警卫连进行反击。

更麻烦的是,楚军大部队看见晋军方向尘土飞扬,以为晋军发起了冲锋,紧忙来向孙叔敖报告。孙叔敖吃了一惊,说,完了,大王有危险了。奶奶的,管他是战是和,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当即下令全军出击。

领导人荀林父正翘首盼望着好消息呢,没想到,楚国大军发起了冲锋,一时大惊失色,骂人的工夫也没有了,就下令全军后撤:先渡河的,重重有赏。

号令一出,晋军大乱,纷纷向河边逃命,只有设伏的晋国上军没有跟着起哄。楚军见状大喜,毫不客气地掩杀过来。明摆着寡不敌众,晋国上军也不敢恋战,只好随大流,所幸主将亲自殿后,撤得还算从容,损失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