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国那些事儿
3371200000009

第9章 北洋最后那点事(1)

1、 总统、总理争“老大”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通过了《大总统选举法》的修正案,规定:总统为终身制,下任总统候选人必须由现任总统提名,名额为三人。现任总统想好名单后,秘密写好藏在一个地方。等到现任总统过世后,再拿出来,选其中的一个人为总统。

袁世凯死后,大家取出名单一看,上面清清楚楚写着: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

黎元洪,湖北黄陂人,为人老实,一副弥勒佛的样,人送绰号“黎菩萨”。本来充其量一生能混个中上级军官就不错了,但由于在辛亥革命中的“被都督”,他后来逐渐成为民国初年的一颗政治明星。不管是谁当总统,副总统总是他的。按照旧的合法的《中华民国约法》,老袁死后,就应该由黎元洪来担任总统。老袁虽然破坏了规矩,但他还是把黎元洪的名字写在了第一位。

徐世昌,河南卫辉人,前清大臣,为人老成,国学功底很深。小站练兵时他成为老袁的谋士,后来一直追随老袁,在老袁称帝时又保持了沉默。但老袁还是很信任他,死前把他列为总统候选人之一。

段祺瑞,安徽合肥人,为人刚直,又目中无人。因为他脾气暴躁,大家称他为“段阎王”。他在小站练兵时起家,以后逐渐成为老袁的心腹爱将,是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之一。老袁称帝时,虽然段祺瑞表示过反对,老袁也很愤怒,但事后想想,他觉得段祺瑞人还是不错的。所以,推荐名单上也有段祺瑞的名字。

三名候选人中,徐世昌、段祺瑞在场,眼高手低的袁大公子袁克定也在场。一看没有自己的名字,袁大公子非常生气,但名单就摆在大家的眼前,他也只能生闷气。为了自己的将来,袁大公子带头说:“什么三选一?徐世叔德才兼备,我看这总统就应该由他来当!”一听这话,段祺瑞脸色有点难看。他低沉地说:“大公子,你好不晓事!你也不想想你爹为什么走到今天。如果我们再不拿出一个妥善的办法,南边那些省份还得再闹下去!”

这时,徐世昌发话了。他说:“大公子,小段,以我看还是按合法的规矩办,让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小段你说呢?”段祺瑞一听这个建议,一脸的不屑,因为在他心里,黎元洪就是个忠厚的草包。但他知道,眼下的形势也只能把“黎菩萨”捧上台。于是,他就很不情愿地说:“就按徐老说的办!”

段祺瑞的这一犹豫,为以后的府院之争埋下了导火索。

黎元洪以副总统继任大总统后,自己身边也有一帮参谋。凑巧的是,这伙顾问跟国务总理段祺瑞都不对付。袁世凯死前,段祺瑞就是国务卿(后改为国务总理)。扶持黎元洪上台后,段祺瑞留任。有一次闲聊,一名幕僚像是不经意地说道:“总统您知道嘛,当时讨论总统人选的时候,老徐极力推荐您接任,但老段却不知为什么,有点犹犹豫豫。”一听这话,再想想段祺瑞平时对自己的态度,黎元洪心里有了疙瘩。从此,他信任老徐,对段祺瑞产生了极大的隔阂。

虽然黎元洪肚子里有气,段祺瑞也晓得。但段祺瑞只把黎元洪当盖戳的印章,根本就没有把黎元洪的生气当回事。他的手下也是这样。

有一次,国务院秘书长拿着任命福建省三个厅长的公文,来总统府找黎元洪盖章。无意中,黎元洪问了一下三个人的情况。那位秘书长很不耐烦地说:“总统就不要多问了,这些事情,总理早就弄清楚了。快点盖章吧,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办呢。”黎元洪一听,肺都气炸了,但还是盖了章。事后,他愤怒地对自己的亲信说:“我本来就不想当这个总统,他们硬要我做。可现在竟然这样目无总统,真是岂有此理!”

经过这件事后,黎元洪下定决心,一定要找个机会,给国务院的那帮人一点厉害尝尝,不然这总统当得太窝囊了。

机会说来就来,到了“一战”快要结束的时候,以前不大看得起中国人的洋鬼子,这次却主动要求中国加入自己的队伍,主要是协约国的日本和美国,他们明确告诉中国,中国只要宣布对德“作战”,枪支弹药、吃喝拉撒的花费,他们可以借给中国。最终,还是小日本对中国熟悉,中国政府同意向日本借钱。

但借钱参战的想法,是国务院大佬段祺瑞的想法,而平时总是当小媳妇的“黎菩萨”这次却是中气十足地说:“不!”而且他还取得了国会的大力支持。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只能由国会来投票表决。

阿龙记事贴

黎元洪“被都督”

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都督”,当时执意不肯。他说道:“我没有资格,只有孙文够资格。”革命军拿出安民告示请他签字,黎元洪连声说:“莫害我,莫害我!”革命党人很气愤,骂他是“清朝的忠实走狗”、“清朝奴才”,要杀了他。黎元洪吓得面无人色,出了一身冷汗,此后几天是茶饭不思,还想找把手枪自杀。

可当国会开会开到一半的时候,外面有许多所谓的“公民”(其实是地痞流氓)涌进国会,大喊说:“不通过参战的决议,我们就不走!”于是,国会议员们被“公民”们从上午一直围困到晚上。其间,议员们的正常生理需求全部被无情地扼杀。最后,没办法,众人只好捎消息请段祺瑞“大驾光临”,这才把事情摆平。

可事后证实,这场闹剧的总导演就是国务院总理段祺瑞。议员们这下可不干了,纷纷到总统府去找黎元洪评理。

大家纷纷对黎元洪说:“这个老段,真不是个东西!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竟然使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大总统您可得为我们做主!”黎元洪不痛不痒地说:“不会吧?老段为人虽然比较强势,但作为一国总理,我想他应该还不会做出这么下贱的事。”一个议员拿出一份报纸说:“大总统,您看看这个就知道真相啦。”黎元洪看了一会,勃然大怒说:“真想不到,真想不到,他老段竟然干出这等不要脸的事。这还有国法吗?”于是,他建议立即召开国会,罢免段祺瑞的职务。

后来,国会召开会议,通过了罢免段祺瑞的决议。黎元洪签字,正式罢免了段祺瑞。段祺瑞听到这个消息后,狠狠地说了一句:“姓黎的,你怎么吐出来的,以后我还叫你怎么吞回去!”然后,段祺瑞去了天津。

阿龙辞典国务卿

在美国,国务卿是对外的一张脸,在民国,国务卿是袁世凯手里的一个工具。1914年5月,袁世凯改国务院为政事堂,设于总统府,成为总统府的办事机构;改国务总理为国务卿,秉承大总统的命令监督政务,副署(正式法令或文书上有关负责人在正职人员签署之后连同签署)大总统发布的命令。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又改政事堂为国务院,而国务卿到袁世凯死后才被废除。

【阿龙看热闹】

不要欺负老实人

欺软怕硬,是人性中的缺点之一。几乎多多少少,有意无意,每个人都有这个缺点。“欺软怕硬”虽然非常符合自然界的弱肉强食原理,但我们却不能拿它作为为非作歹的借口。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有文明、有理智,不然,就白费了先祖从猿猴进化到人的心血。

而且,老实人也是不能欺负的,一旦他发起反攻,你就惨了。现在这个世界上老实人、好人金贵啊,珍惜吧!

2、 白胡子大爷的疯狂游戏

张勋,生于1854年,江西奉新县人。清朝末年,他曾经担任过云南、甘肃、江南提督。辛亥革命后,华夏大地换了主人,他又成了民国的长江巡阅使。

这个张勋,既不才高八斗、经天纬地,也不儒雅风流、书生意气。但他也有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极其保守。这不,虽然历史已经到了民国,但他心里仍然念念不忘大清朝,自己及士兵都还留着大辫子,因此老百姓称他的部队为“辫子军”。张勋在心里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让神州大地再次辫子飘飘。

老天总是眷顾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们,黎元洪和段祺瑞的掐架给了张勋完成“伟大事业”的良机。

段祺瑞被“赶走”后,黎元洪才知道,段祺瑞不在自己难受,段祺瑞走了自己更难受。原来,段祺瑞走后,黎元洪就想物色一个新的总理,但找谁谁都不敢接总理的大印,心想,坐老段的位子,那不是自找不痛快嘛!这边总理没人当,那边皖系军阀(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人而得名)又发电报警告说,政府不由段总理主持,就造他娘的反!这下,可把老实人黎元洪吓坏了。危急时刻,他想到了半个老乡张勋。他心想,老张手握大军,如果得到他的支持,自己就能跟皖系军阀斗斗法。张勋也是这么想的。黎元洪还没给他去电,他倒抢先给黎元洪来了电,其中他极力表示了自己对黎总统的同情,以及自己希望北上“勤王”的决心。

黎元洪接到张勋的电报后,非常高兴地对自己的手下说:“辫帅来了,我的事就好办了!”这时,黎元洪身边的一个幕僚提醒他说:“总统,这事还不能高兴太早。你看前清都灭亡了好几年了,他老张还是一个辫子拖在脑后。这次他北上,我怕事情没那么简单!”听到这儿,黎元洪的脑袋也清醒不少。他连忙说:“要不给他发电报,让他少带点人来!”于是,他就急忙给张勋发了电报。

这时,张勋带领他的辫子军,已经乘火车到了天津。张勋根本就不吃这一套,他对前来接他的使者说:“你回去告诉黎总统,他必须答应我两个条件:一是让他身边的那群小人全部滚蛋,二是解散国会。如果做不到,别怪我不客气!”黎元洪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痛苦,心想:这不是去了老虎来了狼嘛,看来自己这次栽大发了。但没办法,他只能按老张说的办。

黎元洪完成了张勋布置的任务后,张勋就进了京。他进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来“保皇派”的鼻祖康有为。康有为,广东南海人,曾经参与发起清末的戊戌变法。他虽然主张变法,但不主张推翻清朝,而是极力鼓吹“君主立宪制”。所以,大家把他及他的同道中人称为“保皇派”。而张勋那更是一个狂热的保皇分子。所以,一收到张勋的邀请,康有为立即就从外地赶了过来。

鼎鼎大名的康有为来了,张勋非常高兴,马上为他接风洗尘。吃饭的当口,张勋说:“康先生,您的名字是您老爹给您取的吗?”康有为说:“不是,是我自己后来改的。”张勋说:“康先生改得好啊!有为,有为,大有作为嘛!马上您大显身手的机会就来了。”康有为说:“能跟辫帅一起创造历史,我康某人感到非常荣幸,在这儿也替先皇(光绪)谢谢您!”说完,他下桌向老张鞠躬作揖。张勋连忙说:“不敢当,不敢当。这也是我的心愿嘛。”

于是,两人边喝酒,边讨论复辟的事。

张勋是个急性子,说干就干。第二天,他就派兵控制了北京的电报局,以隔断北京与地方的联系。而且,他请康有为赶快起草了一封诏书。做好一切准备后,一天的凌晨,“同志们”聚集到张勋的住所,好好吃了一顿。等大家都打着饱嗝的时候,张勋发话说:“同志们,事情能不能成功,就在今天啦。大家努力啊!”于是,张勋领着一帮穿着前清朝服的伙计,雄赳赳气昂昂地向故宫挺进。

到了故宫门前,手持钢枪、头顶辫子的士兵们就呼啦啦冲上去。守门太监们一见这阵势,魂都吓得丢了一大半,纷纷四处逃窜。

有太监连忙跑去向宫中管事的太妃报告,太妃连忙出房来打听情况。很凑巧,她迎面碰上了威风凛凛的张勋。看见太妃,老张立即上前行礼。太妃问:“张大帅,您带这么多人进宫,有什么事?”张勋朗声回答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来请小皇上重新登基!”太妃一听这个,有点紧张,颤巍巍地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张大帅,您不是在开玩笑吧?”

阿龙记事贴

孙中山敬张勋

张勋出身贫寒,曾捐款在北京建立会馆,资助在京的江西籍学生和贫苦人士,受资助者有江西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革命烈士方志敏、张国焘、许德珩(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岳父)等,他还用粮款救济灾民和孤儿寡妇。张勋复辟后,孙中山说:“张勋叛国,当杀;但他不弃旧主,忠义可悯。我虽然和他为敌,但尊敬他。”

张勋听了,满不在乎地说:“有我老张在,你们怕什么!”太妃又问:“小皇帝重新当家做主,本来是个好事,但除了您外,还有其他的支持者吗?”张勋有点不耐烦地说:“你不要多问,叫小皇帝登基就是啦!”这时,旁边一位清皇室的宗族说:“大帅,这事是不是您再斟酌斟酌?”听到这话,老张火了,他吼着说:“复辟清朝,难道是为了我吗?还不是为了你们!我张某人之所以这样上心,就是为了报答先皇对我的恩情,我图啥!”

皇宫的老人们怕张勋发怒,只好把睡梦中的十三岁少年溥仪,从温暖的被窝中提拉了出来,然后扶他登上了祖祖辈辈坐过的龙椅。一看这个场面,老张和老康等人非常激动,禁不住泪流满面。他们仿佛又看见那个儒雅清秀、身材不高的有志青年光绪。他的微笑多么温暖,他的面容多么慈祥。于是,大家纷纷跪下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而溥仪只是打着哈欠,无精打采地回了一句:“平身!”

第二天,北京城满大街都挂上了前清的龙旗,人们就像穿越了时光隧道,又回到了清朝。

阿龙辞典北洋大臣

张勋复辟后,他立即让朝廷封他为北洋大臣。北洋大臣又称北洋通商大臣。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时,下设三口通商大臣及五口通商大臣。三口通商大臣后改为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担任过北洋大臣的有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人。所以张勋为跻身名臣行列,早就对这个职务垂涎三尺。

【阿龙看热闹】

传统好是好,并不都是宝

传统文化,没有五四时期说的那么一无是处,也没有一些人说的那样全身是宝。对待中华文明,也要采用历史的辩证法:有好的一面,就必定会有坏的一面。而且好与坏,还得历史地来看。至于说完美无瑕,那真的是一个传说。

像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老外也是要说“OK”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妄自菲薄呢?但像张勋那样留恋麻花辫,离开皇上就心痒痒,这种传统的恢复就要不得!

3、 老段出马,“辫帅”就垮

张勋解散了国会,赶走了黎元洪,又把前清小皇帝请了出来。身在天津的段祺瑞,觉得火候到了,就决定出山,演出一场“反复辟”的大戏。于是,他把同在天津的梁启超请来,一起商量讨伐张勋的事。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以及文学家、史学家,清末“百日维新”的主导者之一,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逐渐由信奉君主立宪转向民主共和。所以,当听到张勋复辟的消息后,他也是非常震惊和愤怒。一得到段祺瑞的邀请,他立即就赶了过去。

段祺瑞说:“梁先生,这老张也太不像话了!袁大总统怎么死的,难道他不明白?”梁启超说:“老段你不要生气,像老张这种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知道什么?这么愚忠,一点也不明白现在是民主共和的天下。像他这样逆历史潮流而动,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一听梁启超这么说,老段就问:“那以先生的意思,该怎样收拾老张这老顽童?”梁启超说:“老张的脾气,你应该也知道,他是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我们只能发兵进攻北京!老张虽然固执,但复辟不得人心,过不了多久,老张就得失败!”老段说:“天津正好有个将领带兵三千驻扎在此,他一向也赞同民主共和,不如我们一起去说服他,就以这三千军队作为讨逆的基础。”梁启超立即说好。于是,两人一同前往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