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兆红着眼眶,大骂:“住口!你们也太铁石心肠了吧?你看人家哭得比我还伤心呢,怎么会造反呢?”之后,他不仅没杀高欢,还准许对方带兵离开。
他的手下连忙阻止他:“您怎么能放虎归山呢?再说您手下又不缺带兵打仗的人才,杀了他也没什么损失的不是?”
尔朱兆实在架不住众人的劝说,只好带兵追到黄河边,拦住高欢,邀他来自己的军中相见。高欢不愿意,一会儿说自己肚子痛,一会儿说事务繁忙走不开。尔朱荣也懒得废话了,直接说:“你不来算了,我过去总行了吧?”于是,他单枪匹马地来见高欢。
两人一见面,高欢就抱住他,痛哭着说:“老大死了,咱今后就只能指望您了。”尔朱荣豪迈地拍拍胸脯,让他一切放心,自己今后还要重用他呢。高欢千恩万谢,还邀请他在自己的军帐中住下,跟他聊了一晚上的知心话。
阿龙记事贴
韩陵之战
尔朱荣死后,尔朱一家窝里斗起来。等高欢成为他们的共同敌人后,大家就联合起来讨伐,尔朱天光从长安出发,尔朱兆从晋阳举兵,几路大军共二十万人与高欢的三万人马对峙于韩陵(今河南安阳)。高欢用牛驴绑在一起堵塞了自家军队的退路,置之死地而后生,一战打败了尔朱氏联军。
高欢的手下便跟他说:“现在尔朱兆毫无防备,您怎么还不动手把他除了呢?”
高欢阴森森地笑道:“尔朱氏又不是只有这一人,他今天死了,后边还有好几个‘尔朱兆’排队呢。我不杀他,正好可以让他们内斗去,咱们只管坐收渔翁之利。”
后来,高欢在自己的地盘上发展壮大,直到尔朱兆打了场败仗,他才趁乱而起,拉开了讨伐尔朱氏的大旗,并立元朗为帝,正式加入逐鹿天下的队伍。他的军队屡战屡胜,还把大军开进洛阳城,让孝武帝做了空头皇帝。
然而,孝武帝不是个甘当傀儡的主,后来竟公开和他决裂,跑去投靠了宇文泰。高欢很郁闷,暗说您在哪儿都是当傀儡,咋就不愿意帮帮我呢?于是,在孝武帝逃走的这一年,他找来了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立其为帝,史称孝静帝。东魏的历史由此展开。
【阿龙看热闹】
骄兵必败
尔朱荣也算是能征善战的人物,但他却想不到,自己会死在他最看不起的孝庄帝手上。原因无他,只因为他太过轻敌,骄傲自满。骄傲是人之常情,不过我们在为人做事时,如果轻视对方,高估自己,所面临的就只有失败这个结局了。
4、 瘸子狼王
高欢曾经想找宇文泰入伙,结果被对方拒绝了。不过,高欢这家伙手下还是不缺人才的,侯景就是其中之一。
侯景出生在怀朔镇,跟高欢是老乡。不过,两个人发迹的时间不一样,在高欢事业节节上升的时候,侯景还离出人头地有一段距离。他个子很矮,长得也不受人待见,据看相的师傅说:“这个人额头太宽、颧骨太高、头发太少(可能是秃头的前兆)、目光游离不定,再加上嗓音低沉嘶哑,跟豺狼的声音很像,多半是个心狠手辣的人。”侯景跟狼有几分相似,而且他天生跛脚,所以很多后人都称他是“瘸子狼王”。
但是,狼王跛了脚,也还是狼王。可以说,在带兵打仗方面,侯景一点都不逊于当时的高欢等人。河阴惨案发生后,他觉得尔朱荣的势力很强大,便跑到对方门下去打工。尽管是个新人,他却很勤学好问。在这期间,他还拜尔朱荣手下的名将——慕容绍宗为老师,向对方学习兵法。
事实证明,侯景在军事方面很有天分。拜师学艺一段时间后,慕容绍宗对他夸赞不止,连说他是个潜力股,很多方面都青胜于蓝。尔朱荣也越来越重用他,在攻打葛荣的起义军时,更是把打头阵的任务交给他。侯景虽然个子小,但一直坚信“浓缩的才是精华”,他不孚众望,一战成名。
尔朱荣很开心,立马封了个濮阳郡公给他做。得到奖赏的侯景高兴极了,当下握拳下决心:“乱世之中拼的都是实力,咱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不屈居人下!”
后来,高欢自立门户,侯景见对方的发展势头迅猛,便急忙转而投奔他的门下。高欢知道侯景是个人才,如果不招揽他的话,如果有一天他为其他人效命,自己恐怕就要倒霉了。于是,他接收了这个桀骜不驯的老乡。
说侯景桀骜不驯,其实一点都不夸张。他自从在高欢手下打工以来,除了高欢谁都看不上。有一次,别人跟他聊起老板的儿子高澄时,他很不屑地轻哼一声,说:“高欢现在还在世,我自然不能怎么样。但他要是死了,嘿嘿,就凭高澄那小子,也配跟我共事?”
阿龙记事贴
东西魏的五次大战
536年潼关之战,宇文泰胜;537年沙苑之战,宇文泰以少胜多;538年河桥之战,543年邙山之战,双方基本打平;546年玉壁之战,玉壁城守将韦孝宽以数千人击退高欢十万大军。高欢忧愤而病,让斛律金唱《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高欢亲自和唱,泪流满面。
正是因为他的傲慢,高欢是又想用他又不敢用。直到后来,孝武帝元投奔宇文泰,侯景连忙表忠心:“咱俩是老乡,这种时候我当然要力挺你到底了。”高欢听得两眼泪汪汪,从此开始重用他。
侯景骁勇善战,平时跟军士们的关系也很好。他为了笼络人心,便经常把打仗抢来的金银财宝分给手下将士。大家拿了钱财,都深觉自己跟了个好领导,打起仗来更是卖力。
侯景很狂妄,当时他见梁武帝信佛,搞得全国上下乌烟瘴气,便在高欢面前请命,说:“你只要给我一支精锐部队,我保证打进南梁皇宫,把萧衍那个糟老头子给生擒了,让他做太平寺主!”高欢在一旁听了,也不由得热血沸腾,后来便任命他为河南道大行台,拥兵十万,掌管河南一带。
虽然高欢一直重用他,但还是对他一直有防范。自从北魏一分为二后,东魏和西魏之间就经常打仗。一次,高欢的军队战败,侯景便提建议:“宇文泰那家伙现在打了胜仗,肯定正得意呢。不如您派点兵给我,我回去杀他个措手不及,咱们就能反败为胜啦。”高欢觉得有理,但最终并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有人问他原因,高欢便回答说:“我也知道侯景出马,多半能打败宇文泰。可是如果我把兵力给他的话,这家伙就极有可能不回来,而在外面自立门户了啊。”
高欢猜想的没有错,因为侯景心中的至高理想,绝对不是在他人的屋檐下能实现的。他只是在等待,等待一个能够称霸天下的时机。
阿龙辞典行台
“台”指在中央的尚书省,将领出征时在其驻扎地设立的临时性机构称为行台,又称行尚书台或行台省。其官属设置与中央无异,长官有令、仆射、尚书等,下属有丞郎等。北魏末期,天下大乱,行台设置较多。出任行台者多兼任州刺史或都督诸州军事,北齐此类地方性军事指挥机关较多。
【阿龙看热闹】
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毫无疑问,南北朝是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侯景算是能反映这个时代特色的代表人物之一了。他虽然有能力,但残忍阴险到忘了世界上还有“忠义”两个字,也无情到可以弃老婆和亲生骨肉于不顾。能力是把双刃剑。一个人人品不好,即使有天大的才能,也可能会在关键时候给组织带来伤害。
5、 侯景归梁
梁武帝虽然八十多岁了,但依然吃得好睡得好,心情更是好。原因无他,除了能够一天到晚念佛经之外,就是他最近做了个好梦。据当差的侍卫说,他刚醒来就大笑三声,见人便说自己梦到中原各地的官员前来投靠他,并且献上了他们手中的城池。
官员们没当回事,毕竟梁武帝自从当了佛教徒后,神神叨叨的话就没少说过。梁武帝也不在意众人的看法,只是神情陶醉地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第一次做这么美的梦,难道菩萨被我的诚心打动,要让我美梦成真?”
有想讨好他的官员立马上前说:“皇上说得没错,依我看,您离天下一统的日子不远了啊。”
显然,天下一统是浮云,但有人带着土地上门投降倒的确是真的,这人就是侯景。按理说,侯景在高欢那儿打了这么久的工,要是继续干下去的话,功名利禄肯定少不了他的。不过,侯景不甘屈居人下,尤其是高欢的儿子——高澄。
547年,高欢卧病在床,眼看就要不行了。他把儿子叫到跟前,交代后事说:“你老爸我虽然没有统一天下,但好歹能在死之前给你留下这些基业,你可一定要守好啊。至于朝中的大臣嘛,你最应该防范的就是侯景。他很有本事,但你肯定压制不住他。如果他要谋反的话,你可以提拔慕容绍宗,让他去对付侯景。”
的确,慕容绍宗曾经是侯景的老师,侯景的本事是他传授的,那么最了解侯景的莫过于慕容绍宗了。不过,高欢多年来,对他都不太重视。现在看来,这样做不过是为了给儿子留个人才。本来嘛,自己如果早早地就让慕容绍宗做了大官,那他儿子上台后,可能面对的就不是一个会全心感恩效忠的臣下,而是另一个侯景了。
高澄把老爸的话记在心里,便以老爸的名义写信给侯景,想让他赶到晋阳来,趁机夺取他的兵权。可惜的是,机关算尽的高欢忘了告诉儿子,他和侯景的通信一直都有暗号。没办法,无间道这种事就是在南北朝也很常见。而他们以前为防有诈,就暗中约定,凡是通信的时候,都要在信中加上暗号。
当侯景收到没有暗号的信后,笑道:“嘿嘿,高澄这小子居然想忽悠我!哼,做戏都不知道做全套的兔崽子,现在就是你老爸从坟里爬出来,亲口让我去晋阳我都不一定去,更何况是你!”既然决定不去晋阳,他深知,唯一的出路就是造反了。
侯景太过自信了,他满以为自己在河南一带经营了这么多年,只要登高一呼,那绝对有千万人响应的。可惜,他刚一拉开谋反的大旗,以往跟他关系不错的官员立刻蔫了。他气得哇哇大叫:“这帮家伙也太不扛事了,平常说请吃饭,一个个跑得比狗还快;现在要用他们了,又变得跟老鼠似的,畏首畏尾。”
就在他郁闷的当口,高澄那边已经派兵过来,准备跟他来个硬碰硬了。侯景很着急,造反人数没达到预期的数量,这仗还能打吗?他很无奈,只好使出最后的绝招——举手投降!不过,他这次要投降的对象不是高澄,而是南梁和西魏。
他同时向梁武帝和宇文泰投去了“绣球”,表示如果对方同意的话,自己愿意双手奉上河南一带的地盘,在其手下打工。武帝收到消息后,乐坏了,暗说咱前几天的美梦果然没白做。不过,他尽管很高兴,还是有些怀疑:“我梦想了一辈子的好事,真能这么容易就实现了?”
阿龙记事贴
一代枭雄高欢
高欢未称帝,却是北齐王朝的实际开创者。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鲜卑名字叫“贺六浑”。高欢足智多谋,掌权后唯才是用,为北齐立国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但他又教子无方,他死后北齐政权暴君辈出,朝政混乱,最终被宇文氏的北周消灭。
有官员立刻给他宽心,说:“皇上,这是好事啊,有免费的土地、兵马、人才送上门,您难道还不要?再说了,您现在如果接纳了侯景的话,将来另外一些想投降的人看您善待他,还不前赴后继、络绎不绝?”
武帝听到这儿,就再也忍不住开始狂笑了,连连说:“不错不错,原来天上掉馅饼这种好事也是会发生的啊。”
他对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照收不误,但宇文泰这边就不一样了。他对侯景的人品表示很怀疑,毕竟前老大才刚刚过世,这人就忙不迭地归顺他,能信得过吗?他手下的人也提议说:“侯景今天能反了东魏那边,明天就能在我们这边造反!不过嘛,这投降书,咱还是能够接下的……”
不错,投降书当然能够接下,西魏一个叫王思政的将军就接下了侯景的投降书。他在对方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暗中调兵遣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颍州一带。侯景又气又急,怒骂对方:“爷本来以为自己就够不厚道了,没想到你们西魏这边更是小人,竟然趁我不备,占了我苦心经营多年的地盘。哼,我死也不跟你们混了!”
他万分沮丧,只好投降了梁武帝。那边高澄见他在造反路上屡屡受挫,又好气又好笑,便写信给他:“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毕竟你跟我老爸有这么多年的战友情谊,我不会对你不仁不义的。再说了,你老婆孩子现在还在我的地盘上呢,你难道不为他们想想?”
其实,在侯景心中,感情都是浮云,不就是老婆孩子吗,以后事业做大了,另外再娶个年轻漂亮的,难道会愁生不出孩子来?于是,他让手下王伟给高澄写回信,表明立场,说:“侯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决心要完成统一大业。如果我这时候仅仅因为老婆孩子就向你妥协的话,试问怎么对得起黎民百姓,对得起万世基业?”
高澄收到信后,嗤笑说:“难为他了,造个反都能搬出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就这样,曾经效力东魏多年的侯景,带上自己手中剩余的土地,转而投到梁武帝手下。
阿龙辞典王思政的空城计
诸葛亮的“空城计”来自演义小说,王思政的“空城计”却是真实的历史。邙山之战中,宇文泰失利,退到了黄河以西,在桓农坚守的王思政听说后,让人大开城门,自己解衣躺在城楼上,慰勉将士,激励士卒。几天后东魏兵杀到城下,见城门大开,又知道王思政的威声,心中大怯,不战而走。
【阿龙看热闹】
频繁地跳槽能成就大事业吗?
侯景从一出道,就专心致志地追求利益,堪称百折不挠。他跳槽叛变的次数,估计自己都记不清楚了。然而,这个把利益奉为至高无上的追求目标的狼王,最终为什么没有获得成功?是他没有长远的眼光,还是因为他忽略了更多比利益还要珍贵的东西?
6、 寒山之战
侯景归顺南梁的时候,宇文泰捷足先登,夺下侯景手中的大半地盘,俨然成了侯景造反事件中的最大赢家。梁武帝很不开心,明明是自己接收了落难的侯景,结果自己只能拿到几座城池,这也太不划算了吧?
当然,他深知宇文泰是老油条了,为了国家和自身的安全,跟对方硬碰硬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于是,心有不甘的他转而瞄上了刚上任不久的高澄。要知道对方可是个新人,老爸传给他的位子说不定都还没坐热呢,有什么本事跟自己对抗?于是,武帝派孙子萧会理和侄子萧渊明率领大军,前去进攻徐州治所彭城。
梁武帝很重视这次征战,临行前还专门制订了一套周密的作战计划,名曰“水淹彭城”。他命令将士们到达彭城附近的寒山之后,先在那儿修筑堤坝,到时候水流不畅通,彭城自然就会被淹。有人便说了,皇上,您不会忘记浮山大坝的教训吧?武帝自信满满地说:“这次情况不同了,虽然浮山大坝事件以失败告终,但水攻这招还是很管用的。”
他这边在勾画着胜利的愿景,而出发的大军可就没那么顺利了。这次出征的将领中,有不少皇亲国戚,比如萧会理、萧渊明。这两人从小养尊处优惯了,都不甘居于人下。当时,萧渊明非常看不惯萧会理目中无人的样子,觉得对方是个只懂得四处显摆的窝囊废。
萧渊明很不满,便写信告诉领导,说对方不会打仗,而且懦弱无能。武帝心想:“对啊,咱孙子的确不是块打仗的材料,况且这次水淹彭城的计划不容有失,咱还是别拿他去冒险了。”于是,萧会理在大军还没开战的时候,便被自己的爷爷叫回都城,继续享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