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王八司马”事件
公元805年的一天,朝廷突然连发数道命令,贬王叔文、王等人为州司马。消息传开后,朝廷内外震惊不已。几天之后,即位不足两百天的顺宗就退居太上皇,其子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到这一刻,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前不久如火如荼开展起来的“永贞革新”已经彻底失败。
早在年初的时候,太子李诵带病继承皇位,是为唐顺宗。顺宗即位前已经中风,这使他从此以后有口不能言,而他做太子时就与之交好的一帮官员,以王叔文、王等人为核心,包括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和刘禹锡等人的激情团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们的思路是先易后难,以顺宗的名义免除苛捐杂税,赢得了百姓们鼓掌叫好。可是,即使他们自己都知道,困难很快就会到来。
那时,藩镇不听命于朝廷、宦官手握兵权,王叔文等人的改革矛头就是指向这两股势力。王叔文决定先向看上去势力稍弱些的宦官开刀。
一天,宦官俱文珍收到一条令他火冒三丈的消息。一直由宦官统领的皇帝亲军(神策军),现在居然要由老将范希朝来统率,这是王叔文通过顺宗下的命令。
俱文珍大骂:“王叔文这帮家伙,自从上台以来就千方百计地断我们的财路,现在居然还想夺取兵权,真正是活得不耐烦了!”
德宗在位时,宫中的物品大都由宦官到宫外去采购。日子久了,宦官们都借机中饱私囊。官员和百姓们敢怒不敢言,他们便越发嚣张起来。但自从王叔文等执政以来,宦官的这条财路就被彻底截断了,他们为此嫉恨不已。
俱文珍看着身边的宦官,阴森森地笑道:“这兵权岂是这么容易就交出去的?如果有这么一天,咱们这些人也甭活了。事已至此,我等只能先下手为强。”
范希朝不是个能担当重任的人,他领命后带着下属去接管神策军。等到了目的地才发现,神策军中竟没有一个将领出来迎接。他脑袋一晃,立即叫人通知王叔文,说这事不好办。
王叔文当然知道事情不好办,所以才派一脸谋略的他去。想不到,他的谋略只写在脸上。王叔文曾考虑过,倘若宦官不交兵权该怎么办。但他没有想出来,所以,当他知道所担心的事情已经发生后,只能坐在那里发呆。
顺宗的身体状况绝不允许他发呆,除了不能说话之外,顺宗的神志也越来越不清楚了。王叔文这个时候又绕过宦官去跟藩镇理会,看能不能从藩镇那里讨点好处回来。但他只能寄希望于老天,希望老天保佑,让藩镇们温和一些,但恰好相反,藩镇们对任何想动他们兵权和地盘的人,都不给好脸色,王叔文想从他们那里改革,难度更大。神策军的事情还没了,宦官势力又在朝廷上左右疏通,恰好在这个时候,王叔文的母亲去世,按惯例,王叔文要回家守丧。虽然他想留,可是不得不走。王叔文一走,王势单力薄,他琢磨来去,想了个法子:有一天,王在自家门口突然大叫一声“我中风了”,从此,再也没有从床上起来。
二王的一蹶不振无疑宣告改革集团逐渐瓦解、改革即将失败,而接下来他们最坚实的靠山-唐顺宗,也受宦官和藩镇逼迫,不得不把手中的大权转交给太子李纯。等到李纯即位,这一批力主改革的官员立刻遭到报复,有八位官员都被贬为州司马(唐朝专门为贬官所设的职位,无所事事,毫无权力),他们分别是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不胜枚举,“永贞革新”则是其中昙花一现的改革之一,它没能挽救日渐西沉的唐王朝,仅仅让后世的人们不胜唏嘘。
阿龙辞典 柳宗元
唐朝历史上有很多政治人物都是一流的文学家,柳宗元就是其中之一。柳宗元在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一件事是,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绮靡浮艳文风如同堆积木,所用的“木块”是世界上最让人倒牙的美丽辞藻。柳宗元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在他的提倡下,唐宋以后的散文就不那么“甜”了,甚至有的散文还有故事性,读起来不再使人昏昏欲睡。柳宗元死于819年,前一年,唐宪宗迎佛骨。
阿龙看热闹
找靠山也要找个靠得住的
国家不幸、民生多艰,这些热血青年想借自己的力量来作些变革,让国家度过危机,出发点很好。可惜,他们倚仗的唐顺宗这棵大树,非但不能让他们乘凉,反而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所以,永贞革新激情是有了,但成果几乎没有,“二王八司马”权力全被拿走了,唐顺宗自己也灰溜溜地下了台。可见,找靠山也要找个靠得住的。
2、 武元衡的脑袋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首诗出自宪宗朝的宰相武元衡之手,读来似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但如果有人认为这位宰相只是一位温润如玉的君子,那就大错特错了。武元衡的谦谦风范的确为人称道,但最让人钦佩的还是他的刚烈如火。
当初德宗皇帝就曾经赞他:“武元衡其人,胸怀宰相之才啊!”他有良相之才,也怀治国之心,然而直到宪宗朝,他才能真正一展宰相之才。
他曾力主平定浙西节度使叛乱,之后又被宪宗派往蜀地任西南战区总司令(剑南节度使)。他在任期间兢兢业业,安抚当地民心,休养生息,没几年,蜀地在他的治理下又恢复了昔日天府之国的形象。因为政绩卓著,他被宪宗提拔为宰相。
公元814年,淮西(今安徽、湖北部分,河南东南部)战区总司令(节度使)吴少阳去世,他的儿子吴元济隐瞒不报,一心想子承父位。宪宗知道后决定发兵讨伐。当时的藩镇节度使大都互相勾结,他们看吴元济有难,就想贿赂朝中重臣,让群臣劝宪宗改变决定。这其中有一个叫王承宗的,他一面上书请求赦免皇上吴元济,一面贿赂朝中大臣,让他们在朝堂上少说点良心话。
武元衡是当时朝中的主战派,在藩镇问题上的态度非常强硬。王承宗派人到中书省去求情时,他声色俱厉地斥退来人,坚定不移地说要铲除叛军,来人只好灰溜溜地回去复命了。王承宗知道后怒气冲天,对武元衡恨得咬牙切齿。武元衡为官清廉,贿赂在他这里是此路不通,于是王承宗就开始诋毁诬陷他。就这样,武元衡的正直刚烈和吴元济等人的阴险毒辣碰撞在一块儿,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而朝中的局势也陷入了剑拔弩张的氛围中。
公元815年的一个早上,天还没有亮,长安的官员们已经开始准备上朝。武元衡也跟往常一样,领了几个随从、打着灯笼出了门,往大明宫走去。
当他们刚走出靖安坊东门时,漆黑的夜色中突然蹿出几个刺客,低喊一声:“把灯笼射灭。”武元衡和随从尚不及反应,手中的灯笼就被来人射灭了。
武元衡心道不妙,正想要躲藏,突然,一支箭隔空而来,武元衡只听到羽箭飞来的声音,紧接着自己的肩部就是一阵剧烈的疼痛,他知道自己中箭了。
刺客们听到武元衡惨叫的声音,知道已经得手,就趁势而上。武元衡强忍疼痛,拼力回避,左腿上又中了一箭。他身边的随从恐慌不已,在黑暗中胡乱地挥舞着刀剑,跟人拼了几个回合就难以招架,连忙趁乱逃跑。
转瞬之间,长安城寂静的大街上就只剩下刺客和武元衡了。他身受重伤,眼睛也看不见东西,只能听见自己越来越重的喘息声。刺客并没有给他多少喘息的时间,他们早已悄无声息地靠近,冰冷的刀锋在武元衡毫无知觉时慢慢靠近他的脖颈,杀气逼人。他甚至来不及出声,就被人一刀砍掉了脑袋,尸身静静地倒在了大街上。
巡逻的士兵们赶到时,只看到一具被砍去头颅的尸体倒在血泊中,没有人愿意承认那是宰相武元衡,但那身朝服除了武元衡还有谁配穿?这一刻,繁花似锦的长安城再难寻觅,取而代之的是浓得散不开的诡谲和血腥。
宪宗下令追杀刺客,朝中的每个人都清楚,宰相的死藩镇是脱不了干系的。武元衡用死去维护自己心中的政治抱负,宪宗也没有因为宰相之死而有所退缩,反而更坚定了削藩的决心。
阿龙辞典 裴度
裴度(765-839)是唐朝中后期很有才能的宰相,和武元衡一样,主张对藩镇用狠。和武元衡一样,他那天早上也遇到了刺客,受了重伤但被救活。大难不死后,裴度继续主持削藩工作,几年之后,诸藩相继归顺,裴度为大唐朝廷创造出一片新气象,史称“元和中兴”。
阿龙看热闹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投资理财的人经常谈到一种失败经验:总是在股价最低点时把套住的股票卖了。因为,当股价跌得厉害时,投资者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当压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就彻底放弃,把股票当废纸一样全抛了。这种人没有想到,感觉最艰难的时候,不也可能就是行情即将要反弹的时候吗-唐朝的削藩战争逼得藩镇要以暗杀手段来自救时,也就说明藩镇快扛不住了,冬天最严酷的日子来了,胜利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在痛苦中继续坚持,就能成功。
3、 李雪夜袭蔡州
元和十二年(817年)十月,蔡州一带已经是风雪交加。这里一直都由淮西战区总司令(节度使)的大军驻扎,节度使吴少阳死后,他的儿子吴元济不听朝廷号令,强袭父亲的位置并强占淮西已经三年。
这一天夜里,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守城的士兵都缩进屋里烤火避寒,眯着眼打盹儿。他们丝毫不用担心会有什么意外发生,因为蔡州已经有三十多年没见过中央军是什么样了,就算现在长安那边叫嚷着要来,但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谁又会跑出来挨冻呢?可有时候,越是想不到的事情就越会发生。
在他们烤火睡觉时,一群士兵正趁机在风雪中悄悄靠近蔡州,他们在城墙下挖土堆成坎,如幽灵一样登上了城墙。此时,守城的士兵还在熟睡,危险已经来临。登上城墙的这群人缓缓抽出腰间的刀,迅速向守城人靠近,他们手中的刀闪着寒光,毫不留情地结果了每个在熟睡中的士兵的性命。
原来,登上蔡州城的是唐州(今河南泌阳)战区总司令李率领的将士。他们从驻地出发,冒着风雪一路急行,直到此时才抵达蔡州。这次的行动极为隐秘,全军只有李和身边的几个将领知道。
大军是在不知目的地的情况下前行的。中途曾有人忍不住问李到底要去哪儿,李只是冷淡地回答他们只管向东前进。大家看他态度冷漠,也就只好闷着头专心地小跑。
军队一直到了离蔡州不远的地方,李才对大军宣布:“吴元济叛乱已有三年,我等现在就去直取蔡州,捉拿叛贼!”将士们一听,大惊失色,因为蔡州城里兵多将广,有的人还想临阵退缩。
李正色道:“现在风雪交加,蔡州军不可能设防,天赐这样的良机,难道你等还要退缩吗?为兵者,就是要上阵立功,莫非你等不是军人?”众人都是军人,只好听从命令继续前进。
风吹鹅毛大雪,把天地化作一穹庐。李担心城中的人会听到异动,就让士兵去追打路边的鸡鸭,让它们的叫声掩盖住队伍行军的声音。天道酬勤,一路的辛苦没有白费,当蔡州近在眼前的时候,李让手下的两员大将率领先锋队登上城楼,打开城门,于是,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出现了,唐军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进入了蔡州外城。
当大军故伎重演、闯进内城时,天已放亮,雪仍很大。叛将吴元济还高卧在床。守城的士兵看见突然出现的中央军,惊慌失措地四处乱蹿,好半天才有人想起要去通知他。
吴元济被吵醒后,睁着朦胧的睡眼,不耐烦地说:“大清早的吵什么吵?这种时候哪里会有长安军,不过是一些囚犯作乱罢了,大惊小怪什么?”他躺在床上,还想睡个回笼觉。
这时候,又有士兵冲进来报告,蔡州城已被攻陷。吴元济继续表现出自己的愚蠢:“你们这些怕事的,这一定是洄曲那边的守军来找我要过冬用的寒衣,下次查清楚了再报。”
吴元济看好好的觉也没法睡了,只好慢吞吞地从床上爬起来。谁知此时屋外却传来中央军的传令声,紧接着就是成千上万人的响应声。吴元济这才慌张起来,恐惧快速地袭上心头,他连忙带着几个亲信出门察看。
当他一登上院墙,便看到外面人头攒动的中央军,他的本性立即暴露:如中风一样不能站立,说不出话来。过了很久,他才大声呼喊身边的士兵:“快,快,快誓死抵抗!”
然而李的士兵已经尝到了甜头,这个时候,士气如虹,打得蔡州兵哭爹喊娘。太阳下山的时候,吴元济所住的内院也被攻破了,看大势已去,他只得在惶恐不安中连声讨饶,大叫投降。
李这次奇袭蔡州大获成功,大唐的削藩局面突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各地藩镇纷纷表示效忠朝廷,有的节度使主动放弃兵权,入朝为官,有的节度使出兵帮助中央军攻击不听话的藩镇。由此,藩镇割据的局面暂告结束,唐朝又恢复了表面上的统一。
阿龙看热闹
一件正确的事可以实现一连串的收获
兵法上讲出奇制胜,这个故事所以名气这么大,是因为拿下蔡州后,藩镇有惊人的连锁反应。不仅李一人功成名就,几代皇帝念念不忘的削藩战更是有了里程碑式的成果,艰难苦熬的长夜终于露出了曙光。蔡州的胜利本来只是一个单独的正确事情,但它的结果出人意料,实现了一连串的收获。所以有句话说,要“跟对人、做对事”,做对一件事,它的收获有时可能多得超乎想象。
4、 算命先生与染工
公元824年,唐敬宗李湛即位,开始了他淫乐无度的皇帝生涯。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既然有时间玩乐,那就没有时间理政。如此,肯定要有出乱子。
无论是谁都想不到,出乱子的不是藩镇也不是宦官,而是长安城中的两个草民。一个叫张韶,是个染工,另一个是算命先生,叫苏玄明。这两人平时关系很好,常聚在一块儿喝酒聊天。
一天,这俩人又凑一块儿了,苏玄明为了活跃气氛,就摇头晃脑地对张韶说:“张兄,小弟前几天帮您算了一卦,大吉啊!”
张韶一听,来了兴致,忙问是什么卦。苏玄明神秘地笑道:“张兄您将来必定飞黄腾达,就是坐在皇帝的御榻上和我喝酒吃菜也是有可能的。您想想,当今皇帝从即位以来,只知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待在宫里的时间少之又少,这不正是咱们哥儿俩做一番大事业的好时机吗?”
张韶听了拍手叫好,就开始幻想坐上皇帝宝座的滋味,还眉飞色舞地和苏玄明讨论起怎么进宫的事来。这两个人越聊越兴奋,全然不觉这是一件性命攸关的大事,反倒是像要去度假般轻松自在。
这次谈话后,两人果真行动起来了。为了顺利进宫,他们还暗中找了很多帮手,有的是长安街头的混混,有的是染坊里的其他工人。众人听说要进宫,居然也不觉得畏惧,都兴致勃勃地商量起去皇宫游览的计划来。
没过多久,张韶等人的机会就来了。那时候,凡是染紫色的布都要用到一种紫草,而张韶工作的染坊恰巧有一个机会将一批紫草送进宫。张、苏二人商议,觉得这批紫草的数量非常多,正好可以用来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