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五代那些事儿
3373600000014

第14章 契丹情仇——后晋(3)

很快景延广就被抓获,押到了耶律德光面前。耶律德光终于出了口恶气,对着景延广也得瑟了一把:“你不是说有十万横磨剑吗,在哪呢?”

景延广羞愧不已,几天后自扼(自己勒住自己脖子)而死。

阿龙辞典契丹军制

契丹军队的主干是斡鲁朵,但也有自己的近卫禁军——腹心部。腹心部由耶律阿保机建立,耶律德光加以扩充,建立皮室军。皮室军分南、北、左、右、黄五部,是契丹王的主力。耶律德光还建立了拽刺军,是从腹心部中抽调出的精兵。契丹男子十五以上、五十以下的都隶属兵籍,平时农牧,战时出征,是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

【阿龙看热闹】

正确地认识自己

人总有得意便猖狂的毛病,一旦飘飘然起来就会喜欢显摆,仿佛不让别人看看自己的英明神武就不舒服一样。这个毛病很多人都有,在有些人身上称为豪气冲天,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则被称为嚣张没边儿,其中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是否正确认识到了自己,或者叫是否有自知之明。

7、 脸比身长

脸比身长的说法其实只是句玩笑话,真实情况不过是某人的脸生来就比普通人要长许多,堪称马脸中的马脸,而他的身子又比较短小精悍。这个人就是桑维翰。

桑维翰并不认为脸长有碍市容,反而认为自己天赋异禀,能够吸引众人的眼球。他常自夸说:“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由此可知,他是多么自恋的一个人。

931年,桑维翰被当时还是河阳节度使的石敬瑭收入麾下。从那时候起,他与石敬瑭之间的“黄金搭档”组合开始逐渐成型。

石敬瑭打算起兵反唐的时候,手下将士大多战战兢兢地不敢发表意见,只有桑维翰和刘知远给予了老大明确而有力地支持。桑维翰提出了一个他自认为相当绝妙的点子:“契丹人离咱不远,而且实力超强,咱只要向他们低下头,给些好处,就能和他们交好,到时候不管有什么事都可以找他们帮忙,岂不美哉?”

石敬瑭听了这条建议,感觉十分良好,就让桑维翰起草结交契丹的文书。而桑维翰十分落力,很快就炮制出一份肉麻之极的书信,从而使得石敬瑭得到了契丹人的青睐。

不久,卢龙节度使赵德钧也仿效石敬瑭,跑去交好契丹人,不过姿态上摆得不如石敬瑭到位,只是说送钱称兄弟而已。契丹人收下礼物,暂时不作表态,想看看还有没有人开出更优厚的条件。

石敬瑭听到风声后吃不下饭了,心想:这些蛮子,劈腿劈到老子头上来了!他只得派桑维翰再去契丹继续开展工作。

桑维翰没有辜负石敬瑭的信任。他一到契丹就来到耶律德光帐前,从早上跪到晚上,泪流满面、号哭不止,边哭还边说:“赵德钧向来心怀不轨,总喜欢按兵不动,空手套白狼。您只要随便派点儿兵马出去,就能大败唐兵,为什么要受他的讹诈呢?再说我们要是得了天下,肯定会拿全中原的财富来孝敬您,可比赵德钧许诺的蝇头小利要丰厚多了。”

阿龙记事贴

桑维翰怒斥张彦泽

契丹前锋骑军张彦泽占领汴州,桑维翰看到他,把他大骂了一顿:“你有什么功劳,朝廷任命你为地方大员,你不好好报答,一看到契丹人打过来,国家有难,就投降做了走狗,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对自己的同胞作威作福。你还是个人吗?你好意思吗?!”张彦泽一听,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便对桑维翰起了杀心。

架不住桑维翰这张利嘴,耶律德光只好和石敬瑭签署了独家赞助协议,拒绝了赵德钧许诺的财宝,并指着帐前的石头对赵德钧的使者说:“真不好意思,事情总有先来后到,我之前已经答应石敬瑭了,就只能对不起你们了。看到这块石头了吧,只要这块石头不烂,事情就不会改变。”

石敬瑭最终能当上皇帝,桑维翰可以说是居功至伟,石敬瑭因此也对桑维翰更得信任,制定重要决策时都会和桑维翰商量讨论。941年,安重荣在收服了吐谷浑首领白承福等部后,实力大增,上蹿下跳地宣扬契丹威胁论,要求老大石敬瑭赶紧讨伐契丹。

石敬瑭对此事着实头疼不已。一方面,安重荣手上握有重兵,拳头比较大,若是不顺着他说不定会出事;另一方面,契丹人野蛮凶悍、实力强横,自己当上皇帝也是靠的他们,若是打不过的话自己的皇位恐怕也会保不住。

就在石敬瑭左右为难之际,桑维翰站了出来,就像是个救急队员一样,洋洋洒洒地呈上了一折长篇奏章。其内容的主旨便是为何不能与契丹为敌的“七不可”:一、契丹近来国力强盛;二、中原军队新败于契丹,士气低落,国贫民弱;三、……

看了如此详尽的奏章,石敬瑭仿佛在漆黑中看到光亮一般,豁然开朗,大笑说:“为了契丹人的破事,我都快愁得没边了,幸亏有了这折奏章。如今我意已决,卿等可无忧。”

石敬瑭去世后,其养子石重贵即位,桑维翰作为先帝重臣当然还是要委以重任的。石重贵给他封了个侍中的职务,虽然地位不低,但是实权却已经转移到了大肆叫嚣与契丹绝交的景延广手中。

桑维翰当然不甘心失宠,屡次向石重贵上奏章,请求与契丹讲和。不过,石重贵作为一个年轻人,自然更喜欢景延广那一套热血的东西,桑维翰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成果。

944年,契丹人被石重贵的态度惹毛了,突然发兵南下。与后晋军队一番火拼后,契丹人抢了不少东西北撤,后晋受到不小损失。这时候,桑维翰又精神了起来,他心想:看吧,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早说过不能跟契丹人死磕,这下知道厉害了吧。嘴上自然不能这么奚落自己的皇帝老大,他非常精明地找别人当自己的嘴巴,向石重贵表达了这么一个意思:要想制契丹而安天下,就非用桑维翰不可!

石重贵吃了契丹人的亏,也算是长了点儿见识,马上重用桑维翰,提拔他当中书令、枢密使,封魏国公,主持朝政。于是乎,桑维翰的政治生命焕发了又一春。

或许是因为经历过起落,对于权力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桑维翰行事之间和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几个月下来,朝廷内外,他总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一看就知道是不当官很多年——憋坏了。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权势之便,大肆收受贿赂,不几个月就攒下了大把的财富。

底下的大臣纷纷叫苦不迭,如此行事,自然是会招来祸端的。端明殿学士冯玉就屡次向皇帝老大进言,说桑维翰这厮独揽大权,肯定是有二心。

石重贵其实打心底就不喜欢桑维翰,之前不过是迫于形势才起用了他,这会儿有人参了他一本,也乐得个顺水推舟,十分爽快地将他贬为了开封尹。

此后,桑维翰因心中愤懑,就宣称自己有脚疾,很少去朝见。

946年,契丹再次大举入侵,这一次生生打进了后晋的都城,后晋灭亡。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很多人都选择了逃跑,而桑维翰却发扬了一把大无畏的精神,他摇了摇自己那冬瓜一般长的脑袋,自言自语说:“我乃国家大臣,别人可以逃跑,我若是逃的话,岂不被人耻笑?”

最终,桑维翰被投降了契丹的原后晋大将张彦泽给勒死了,而契丹对外宣称其是自缢身亡。

阿龙辞典开封

五代除后唐定都于洛阳外,其余四代都定都于开封(汴州)。开封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战国时叫大梁,为魏国首都;五代之后,南宋时还是金人傀儡刘豫齐政权的首都;金晚年,宣宗完颜受蒙古逼迫,迁都于此;元末,刘福通率农民起义军在1358年攻占开封,并把它作为国都,但仅维持了一年零三个月。

【阿龙看热闹】

做事情要把握度

在对待事情的时候,并不能简单地用非此即彼的方式来下结论。有时候,看起来似乎不是很好的处理方法,但是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却有着不可替代的必要性。比如桑维翰提议的不和契丹交恶,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当时中原的确是无力与契丹一争高下,所以暂时的妥协是必要的。简单来说,处理事情的时候不仅要掌握合理的进退时机,也要掌握行事的分寸。在这方面,桑维翰既为我们提供了榜样,也为我们提供了教训。

8、 杜重威投降

杜重威是石敬瑭的妹婿,这号人还是有一点儿才能的,加上宰相冯道和李崧多次地推荐,石敬瑭举贤不避亲,将其任命为侍卫长。

不过老天爷是公平的,它不会把所有好处都给一个人。对于杜重威,就没给人品这么个东西。换句话说,杜重威人品很烂,仗着自己的身份地位,肆意贪污受贿,所到之处老百姓都纷纷逃亡。

有一次,杜重威经过集市,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居然恬不知耻地说道:“别人总说我把老百姓吓跑了,你们看这里不是还有这么多人吗?”

石敬瑭死后,新皇石重贵和契丹人交恶,杜重威被任命为元帅,带兵北伐。这一回杜重威攒了多少年的人品总算来了个小爆发,一路顺风顺水拿下了瀛州。

契丹人那边,耶律德光则御驾亲征,攻下了恒州,与杜重威对峙于滹沱河。

大战当前,杜重威倒是格外淡定,仍然在自己的帐中饮酒作乐,毫无一点儿紧张感,实在是奇葩得可以。磁州刺史李谷看不下去了,跑去对杜重威说:“这地方离恒州很近,如果我们连夜造起桥梁,跟恒州城周围的军队通力合作,夜间渡河攻击敌营,那么获得胜利绝对不在话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