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五代那些事儿
3373600000015

第15章 契丹情仇——后晋(4)

杜重威虽说比较混蛋,但是偶尔也能听一回建议,决定就这么办,并派李谷去后方负责运粮。

晋军这边忙着谋划偷袭的事,契丹那边也没闲着。耶律德光命令萧翰从西山绕行至晋军背后,拿下了栾城,切断了晋军的粮路,一下子使得晋军的情势危急起来。

就在杜重威这边人心惶惶的时候,奉国都指挥使王清大义凛然地站出来说:“这地方离恒州就五里,粮食就要吃完了,守在这里顶个屁用?我愿作先锋,给大家伙开路,如何?”

杜重威喜道:“好,好,好。一切就看你的了!”

随后,王清带着两千人的敢死队冲了出去。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这一支队伍发挥出了巨大的战斗力,一度将契丹人杀得节节后退。

眼见形势出现了转机,杜重威的手下们纷纷请杜重威带领大军跟进,配合王清扭转局面。可惜杜重威不知犯了什么二,装起深沉来。

王清死拼了很久,周围的士兵越来越少,再看后方毫无上前支援的意思,心中顿时凉了半截。只好对剩下的敢死队员说:“上将手中握有兵权,但是却见死不救,必然是想要叛变。咱们现在的局面已经指不上别人了,只有拼死一战!”敢死队员们纷纷表示愿死战到底,他们奋战到深夜,全部战死,没有一人逃跑。

眼看部下壮烈牺牲,杜重威全不在乎,他此时想的只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实力。杜重威悄悄派心腹去了一趟契丹大营,跟敌人商量起了投降的事宜来。

耶律德光也听说过杜重威的“先进”事迹,对这个人的秉性有着一定的了解,就随口给出了一个许诺:你的威望很高,如果真投降的话,我就扶持你做皇帝。

耶律德光的承诺正好挠到了杜重威的痒痒处,他想:石敬瑭怎么当上皇帝的,不就是抱了契丹人的大腿吗?这次我杜某人也抓住了契丹人的腿毛,当皇帝是没跑了啊。

想着想着,原本还对投降有些犹豫的杜重威下定了决心,马上叫人起草了一份投降书。随后,就是考虑如何向他的一众手下公布这件事了,这需要一点儿技巧,不然弄出个兵变就划不来了。

而杜重威恰恰对这种小阴谋小诡计比较在行。他先在自己的帐内埋伏了重兵,然后再召集手下将领,在大家伙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的时候,刀斧已然加身,逼得将领们不得不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搞定将领后,底下的士兵就好办多了。杜重威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全体士兵都在阵前集合。士兵们一开始还搞不清楚状况,以为是要和契丹人决一死战,个个摩拳擦掌。结果杜重威站出来后,非常沉重地说:“粮食没了,只好投降。”

士兵们被这个消息搞懵了,反应过来后伤心地抱头痛哭起来,哭声惊天动地。

受降时刻,耶律德光派出了赵延寿,赐给杜重威红袍,并封其为太傅。杜重威就这样完成了他人生中不光彩的跳槽。

阿龙辞典南面官制

耶律德光得到十六州之后,就仿效唐朝的官制来管理这些地区。如在这些地方的中心——幽州,设立三省六部,在地方设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等官职。同时招揽、任命汉族人管理汉族人的事务。当然,也有契丹人在南面官中任职的,但他们也被称为汉官,要穿汉服。

【阿龙看热闹】

做人做事要讲信誉

做人做事应该讲信誉、讲原则。信誉关系到一个人能否获得他人的认同。一个没有信誉的人最后很可能会落到众叛亲离的地步,对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没信誉的人,别人只可能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杜重威也因为这个原因,最后并没有建立多大的功业。

9、 赵延寿请做太子

契丹人大概是从与石敬瑭的合作中尝到了甜头,许诺让人当皇帝许上了瘾。这一招对于五代时那些没眼光没见识的武夫确实挺管用,不少人纷纷中招,赵延寿就是其中之一。

赵延寿,本来在后晋当节度使当得挺滋润,却因率晋军和契丹人掐架,兵败被俘。赵延寿也不急,马上摇身一变,成为契丹的幽州节度使,并加封燕王,继续过滋润的日子。

后晋末年,石重贵上台后,后晋与契丹的关系恶化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耶律德光屡次亲自带兵南下教训那些不听话的“孙子”。赵延寿凭借曾在后晋做官的资历,被耶律德光任命为开路先锋。

当然,赵延寿毕竟是投降过来的,在耶律德光看来并不是自己人,为了避免其消极怠工,耶律德光便给赵延寿来了些甜言蜜语。他对赵延寿许诺:咱契丹人如果打下了中原,肯定是要汉人治汉的,你得赶快做好当皇帝的准备啊!

一听这话,赵延寿立马就有干劲,心想:当初石敬瑭是怎么上的位,还不是靠契丹人?他能行,本大爷就更不在话下了。于是在耶律德光画出的大饼面前,赵延寿如同石敬瑭附体,从此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带着称皇称帝的美妙憧憬,赵延寿做起事来那是相当的敬业,如同吃了兴奋剂一般,不停地忙前忙后,为契丹进攻中原添砖加瓦,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赵延寿如此玩命的努力下,后晋方面的大将杜重威、李守贞所率的部队很快就被击溃了。失去了最后的屏障,后晋不再做无谓的抵抗,很快便灭亡了。

耶律德光来到汴州,看着聚集在陈桥一带的几万后晋降兵,担心自己控制不住他们,心中就起了屠杀的念头。赵延寿知道老板的这个想法后,心中的小九九立刻转开来:这年头,唯有手中的拳头大了,说话才有人听。我是要当皇帝的人,手底下最好还是多留点儿实力,不然就算契丹大爷同意,也镇不住这场子啊。看这些可爱的降兵,正是我扩充实力的资源啊!

阿龙记事贴

百姓只有皇帝能救

耶律德光进入汴州时,冯道来见他。耶律德光问:“你是个什么老东西?”冯道说:“没用的老头子。”耶律德光看他这样自贬,又问:“天下百姓如何拯救啊?”冯道说:“佛救不了,只有皇帝您能救。”耶律德光听了很高兴,杀伐之心顿减,对中原百姓的残害就少了一些。

于是赵延寿马上去找到耶律德光,摆出一副为难的表情问道:“老大,您看您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打下了晋国,您是打算自己统辖呢,还是随它去,到时候任别人重新夺走?”

耶律德光听了这话,十分不爽,回答说:“你这话说的,这刚到嘴的肉怎么可能就吐出来,你想说什么就直说吧。”

赵延寿连忙回答说:“中原这地方好是好,但是周围打她主意的势力也很多,南边有吴,西边有蜀,边境长达几千里,不好守啊。”顿了顿,赵延寿继续煽风:“而且老大您的兵马都是北方汉子,肯定不习惯南方的暑热气候,到时候战斗力下降也不好办呐。”

耶律德光没想到赵延寿能掰出这么些理由来,心里也是没了主意,问道:“那你说应该咋办呢?”

赵延寿不假思索地抛出自己准备好的言论:“这好办,让那些降兵来守就行了。”赵延寿并没有马上提出让自己来管理这些降兵,反正到最后肯定是自己的菜——当真打得是好算盘。

耶律德光一听,觉得有理,就十分干脆地对赵延寿说:“行,就照你说的办,这些中原兵都归你所有了,你亲自去抚慰他们,以免兵变什么的。”

不过,耶律德光在给了赵延寿这点儿好处之后,就再没有别的表示了,战前答应的让其当中原皇帝的诺言更是迟迟不见兑现。赵延寿渐渐坐不住了,想来想去觉得这么等着耶律德光自己觉悟也不是个事,苦思冥想之后做出一个决定:找人敲敲边鼓去。

不久,他就找了人到耶律德光面前提议说让他做太子。表面上说是当太子,其实就是提醒耶律德光别忘了之前的承诺。

耶律德光此时却装起了傻,以前想让赵延寿这小子给自己卖死力,所以随手给他画了个中原皇帝的大饼,如今什么目的都达成了,还能真让赵延寿那反骨仔去当皇帝?所以耶律德光言之凿凿地说:“对于赵延寿啊,我是什么都愿意给的,就算是割我的肉我也是眼睛都不带眨一下,更何况是其他的事。”

听到这,不知道的人恐怕会以为耶律德光脑子烧了,要兑现承诺了吧。可惜听话是不能听半截的,耶律德光随后果然话锋一转,接着说道:“可是我听说太子通常都得由皇帝的儿子来做,燕王哪有这个资格呢?”

话里话间其实就一个意思:不管是做皇帝还是做太子,都没门!此后,耶律德光也用行动落实了自己的意思,给了赵延寿一串官职,什么大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枢密使等等,但就是不给他中原皇帝做。

可怜的赵延寿忙活来忙活去,终究还是一场空。这也充分说明一个道理:当走狗是有没前途的。

【阿龙看热闹】

成功需要自己把握

成功不是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模式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说石敬瑭能够靠契丹人当上皇帝,并不代表赵延寿也能通过同样的方式上位。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才是正确的行事方式。

三年时间能干什么?小军阀刘知远用行动告诉我们:可以留下一个朝代。947年,契丹人灭掉后晋后因无法统治中国,灰溜溜地回了老家。刘知远抓住中原无猛人的机会,宣布自己是中国皇帝,由此戏剧性的开创了一个只存在了三年的朝代——后汉。后汉除了从头到脚跟的残酷阴毒外,在历史上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