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五代那些事儿
3373600000003

第3章 黄粱一梦——后梁(1)

1、 朱三,你能当皇帝吗?

907年的一天,唐帝国的梁王朱温心潮澎湃,因为唐朝最后一位皇帝要把皇位禅让于他。30年前,他以流氓的身份加入了黄巢兵团。在唐帝国军队疯狂的反击下,朱温善择时势,悬崖勒马,归顺朝廷,然后用了20年的时间,成了唐帝国的中流砥柱。905年,朱温把唐朝皇帝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朝廷忠臣们——扔进了黄河,继而把唐王朝紧紧攥在了手里。

朱温要做皇帝,整个梁王府里的气象也为之一新。有一天,朱温站在庭院中欣赏由专人置办的皇家仪仗器物,他大哥朱全昱在一旁,见弟弟喜气洋洋,突然冒出一句:“朱三,你能当皇帝吗?”朱温哥仨,朱温是最小的一个。

朱温看了一眼哥哥,朱全昱端着一杯酒,一饮而尽。那酒是皇家御酒,和皇帝的仪仗器物一起送来的。朱温说:“如果我不做皇帝,你哪里能喝上那么香醇的酒?”

朱全昱攥着酒杯,冷笑,突然把酒杯摔在地上,扭头走了。

朱温是否有资格做皇帝,不是朱全昱这样的庄稼汉所能知道的。

朱温投降唐帝国后,凭着老谋深算和极端冷酷的手段,一步一步做大实力,当唐昭宗登基时,他已经是河南最强大的军区司令(节度使)。

900年,太监刘季述囚禁了唐昭宗,准备扶植新帝登基。朱温在朝中宰相崔胤的帮助下派人进宫,一举剪灭了刘季述集团,因此被唐昭宗封为梁王。

几年后,同样是一个太监——神策军头领韩全诲——联合了一个叫李茂贞的军区司令将唐昭宗劫持到了陕西凤翔。崔胤急忙给朱温去信,朱温知道后亲自率兵直奔凤翔。

没多久,李茂贞抵挡不住朱温的猛烈攻击,出城投降。朱温首先做的事不是问罪李茂贞,而是以唐昭宗的名义向全国下令,诛杀所有宦官。于是,宫里的太监自然免不了一死,出使在外监军的太监也没有逃脱厄运,唐昭宗令各地长官将他们全部捕杀,只留下了职位低而年纪小的二十几人作为皇宫的基本内勤人员。

阿龙记事贴

白马之祸

朱温的亲信李振曾经屡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中第,心理就有些变态。905年,他怂恿朱温拿朝廷高官开刀,说:“那些朝廷高官向来自诩清流,我看应该把他们投到黄河里,让他们永远成为浊流。”朱温听了嘿嘿一笑,准了。于是就发生了屠杀宰相裴枢等三十多人,并把他们的尸体扔入黄河的“白马之祸”。

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宦官大潮就这样被朱温掩杀了。曾经有无数朝臣和军区司令都想把宦官斩尽杀绝,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如此看来,朱温的运气和手腕确实非常人所能比。

清除宦官后不久,朱温又迁都洛阳,并指使人杀死唐昭宗,另立其子李(唐哀宗)为帝,玩起了挟天子令诸侯的把戏。他以唐哀宗的名义征讨那些他自认为对自己有威胁的军阀,没几年,整个中原都尽在他掌控之下。到907年的时候,朱温觉得唐哀宗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就将其一脚踢开,自己称帝,建立了后梁政权。

但即使是朱温称帝后,他的哥哥朱全昱也没有把他这个老三放在眼里。有一次,朱家好多人在一起喝酒赌博。朱全昱大概是喝高了,拿起骰子扔向盆中,骰子四处乱滚,他斜眼瞄着皇帝说:“朱三,你本来只是个务农的,不好好工作,却跟着反贼黄巢鬼混。唐朝皇帝看得起你,给你大官做,给你好吃好喝,可谓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可你小子怎么就把唐朝三百年的江山给毁了?你这样做全族都要被诛灭,还喝酒玩乐做什么!”

其他人都大惊失色,朱温只是脸色微变,他对大哥说:“你喝醉了,快去休息吧。”

朱温不跟朱全昱一般见识,不是他肚量大,而是他已经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哥哥的问题——咱是一个如假包换的皇帝。

阿龙辞典藩镇割据

唐代安史之乱后,中央权力削弱,藩镇坐大。藩镇长官独揽一方军政财权,且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中央与藩镇、藩镇与藩镇之间互相攻伐,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北宋建立。唐末,在各方的混战兼并中有几个人在节度使的位子上渐渐做大,成为不可一世的强大藩镇,如宣武节度使朱温(后封梁王)、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后封晋王)、武定节度使李茂贞(后封岐王)等。

【阿龙看热闹】

皇帝只是个职业

朱温的老哥问他:三儿,你能当皇帝吗?这是把“皇帝”看得太高了。其实,“皇帝”只不过是个职业,只要有理想,有手段,这份职业都有机会到手。如朱温的老哥那样的人在世界上比比皆是。他们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们自我设限太厉害了。还是那句话:没有做不得,只有想不到。勇气和行动是成就事业的基本要素。

2、 卖主求荣的苏循

晚唐的时候,苏循作为官二代,轻轻松松地就当上了公务员。算命的见了他都说这人是长了一副媚骨,专门靠拍人马屁为生。虽然算命的基本上都是说瞎话骗钱,但这句话说得还是非常靠谱的。

唐昭宗迁都洛阳的时候,朱温变成了司马师,路上的人都知道他想当皇帝,唐昭宗的大臣们也劝唐昭宗防着一手。唐昭宗也想防,但力量不够,还是被朱温把持了朝政。唐昭宗被朱温杀死后,他的许多大臣辞职不干,种田的种田,钓鱼的钓鱼,做生意的做生意,唯独苏循对朱温以下犯上的行为非但不加责备,反而嬉皮笑脸地迎了上去。

苏循的马屁话一放,朱温立即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唐昭宗死后,朱温一直就想着让继位不久的唐哀帝把屁股下的龙椅让给他,其他大臣都不愿表态,只有苏循顺着朱温说:“您功劳大大的,怎么说也该您来坐这椅子,别让那小皇帝占着茅坑不拉屎。”

朱温一听,是这个理啊,很快就把唐哀帝从椅子上拽了下来,把自己的屁股挪了上去。因为苏循的那句话,朱温封他做了登基大典筹备处的副处长(册礼副使)。以前在晚唐,苏循是宣传部和教育部的部长(礼部尚书),现在在朱温手下当个小官,苏循却好比吃了山珍海味一样高兴。

有一天,朱温请大臣们吃饭。朱温喝得有点儿高,假惺惺地跟大臣们说:“我皇帝还没当几天吧,威德好像还不太够,我能够坐上这个椅子,都是你们的功劳,我有点儿惭愧啊。”

大臣中有些良心的都不理他,只顾夹菜吃饭,苏循却打着哈哈看着朱温,希望朱温把目光扫到他脸上。朱温看到他的时候,苏循马上说朱温的功劳跟天差不多,露骨地表示:“您老人家不当皇帝,天下没人敢当。”说得朱温骨头都酥了。

苏循自认为拥戴有功,日夜盼望着升职,当了一段时间的小官后,他觉得朱温对他还不够意思,于是加大了拍马屁的力度,天天说朱温的好话。好话听多了,朱温也有点儿烦,就想让他来当宰相,顺便堵住他的嘴。

当时的宰相敬翔看到苏循那副嘴脸就觉得恶心,听说朱温要让他当宰相,觉得国家要大祸临头,连忙找到朱温说:“您刚刚当上皇帝,应该找那种三好学生或者优秀干部来当宰相。像苏循这样的家伙,说他是‘人’都有点儿抬举他,在唐朝他就是个坏鸟,在今天就是个马屁精,像他这样的人怎么可以重用呢?”

朱温一想:对啊,这家伙是把唐朝都给卖了,以后要是把我也卖了怎么办,还不如喊他回去种地,给国家输送蔬菜实在。得,苏循空欢喜一场,拍了半天马屁,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

苏循当然不想当蔬菜种植户,他开始打朱友谦的主意。朱友谦是朱温的干儿子,平时跟朱温就有矛盾。苏循把朱友谦一捧,飘飘然的朱友谦就把苏循当成了亲信。

李存勖崛起的时候,也日思夜想着当皇帝。苏循觉得李存勖当皇帝的希望比较大,没多久又撂挑子不干,到李存勖那儿来找工作。苏循屁颠屁颠地来到李存勖的府上时,在门口就开始跪拜,三呼万岁,要求做李存勖的臣子。李存勖的笑容一下子就露了出来。因为当时虽然大家都知道李存勖有当皇帝的意思,但是都没好意思带头给李存勖捧场,而苏循这个外人赶了那么远的路过来,茶都没喝一口,一见面就说了李存勖最想听的话,其他家臣都认为自己的脸皮厚度比起苏循来是差得太远了。

为了进一步溜须拍马,苏循第二天又给李存勖献上了三十支大笔,说这些笔都是皇帝专用的,叫做“画日笔”。李存勖听了这话,高兴得像小孩一样手舞足蹈,毕竟还从来没人拍马屁像苏循这样拍到了点子上,一拍桌子,就让他当了河东军分区的副司令。

李存勖手下有个一直反对李存勖称帝的太监张承业,听说苏循那些肉麻举动后,嘴都气歪了,但他也拿苏循没有办法,谁让苏循的马屁功夫这样出神入化呢?

不过,依附李存勖的苏循还是没能当上宰相。就在李存勖称帝的前一年,苏循因为吃蜜雪吃多了,得了伤寒,请了很多大夫都没看好,最后不得不去了西天极乐世界。因为一生以拍马屁为职业,苏循也把“卖主求荣”的商标永远地挂在了自己头上。

阿龙辞典五代宰相

宰相即政府首脑,类似于现在的政府总理(首相)。唐时,以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为宰相,同时在其他的官员官职前加“参议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让其行宰相之权。五代以中书令、门下侍中和平章事为正宰相,其中,中书令在侍中之上。

【阿龙看热闹】

恭维吹捧可以压制小人

当一个人在被恭维吹捧之时,内心很容易有飘飘然的感觉,这个时候就给了别人可乘之机。由此看来,在别人恭维的话语中一定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这样才能抵挡住诱惑,保持自我,远离伤害。对小人来说,说出虚情假意的甜言蜜语无非是为自己谋取利益,如果你照他们说话的方式把他们的话返还回去,那这些小人的目的未必能顺利达成。

3、 不喜写真的李克用

在唐朝末期的军阀混战中,有两个人脱颖而出,一个是朱温,另一个便是李克用。

李克用是沙陀人,本姓朱邪。李克用一家从唐太宗时起,就世世代代效忠唐室。14岁那年,他沾父亲镇压农民起义有功的光而被封为云中山西大同牙将(可以领5000人,相当于半个师长),又赐其家族国姓“李”。李克用先天残疾,有一只眼睛失明,江湖人称“独眼龙”。或许正是这一先天缺陷,使得他箭法奇准,百步穿杨。黄巢之乱时,中央政府号召一切力量反击黄巢大军。李克用招收了一批肯做烈士的人,身着黑衣(黄巢军称他们为“鸦儿军”),屡立奇功,居然将黄巢军赶出了长安城。

立下如此战功,李克用自然受到了唐中央政府的重视,不久就做了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开始带领他的“鸦儿军”扩张地盘。他的具体做法反映了沙佗人的习性,那就是抢劫。“鸦儿军”就像一群蝗虫,所到之处鸡犬不宁,倘若有反抗,则寸草不生。

895年,李克用可谓福星高照。当时河中节度使王重盈去世,他的两个儿子王珂与王珙为节度使一职争得不可开交。李克用希望唐昭宗把节度使之位给王重盈的大儿子王珂(李克用的女婿),可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宁节度使行瑜和华州节度使韩建认为这是李克用在扩张自己的势力,就请唐昭宗立王珙。

唐昭宗是个伶俐的人,他移花接木,先派宰相崔胤为河中节度使,过不久又把崔胤调回,让李克用的女婿王珂继其职。李茂贞、王行瑜和韩建大怒,联合起兵杀向长安。唐昭宗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起兵驰援长安。三位节度使一听独眼龙来了,觉得大事不妙,就四散而逃了。

为了表彰李克用的大功,唐昭宗赐他为晋王。这样,河东(黄河以东,今山西一带)以太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便成了李克用的地盘。

李克用当上晋王没几天,一直觊觎中原的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挺好奇这个少数民族独眼龙到底长什么样,就派了几个画师去太原,让他们见到李克用后将其画下来。李克用事先得到消息,把那几个画师捉住了,想要五马分尸。但手下人说,不如就叫他们画一画,反正不要钱,画完再杀也不迟。

阿龙记事贴

李克用和朱温结梁子

朱温和李克用是唐末双雄。一次,朱温把李克用请到汴州,想借机除掉他。酒宴后,朱温等李克用回到驿馆,就派人放火围攻。当时正值盛夏雷雨季节,朱温趁乌云压城的黑夜动手,却没想到乌云也带来了雷雨和大风,浇灭了大火。李克用死里逃生,但带去的几百名士兵没几个活着出来。知道真相后,李克用大怒,从此与朱温势不两立。

李克用想了想,就跟那几个画师说:“看到我这只眼了吗?是瞎的。你们来画!”

一个画师战栗着画完了,李克用拿过来一看,是他拿着把扇子半遮面。这显然不合他的武人气质,就以污蔑自己附庸风雅之罪把那位画师拉出去砍了。另一个画师也颤抖着把画好的画交给他,画中的他拉弓捻箭,微闭一目正观箭之曲直。李克用大笑,将这位画家放了。从此,“独眼龙”之名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由此可知,李克用这个人不喜欢写真,只喜欢艺术照。

喜欢艺术照的李克用与他的死对头朱温斗了很多年。二人相斗的原因很简单,谁都自认为是天下老大——他们都忘了那个废品箱里的唐朝皇帝。

但独眼龙与朱温的争斗,始终是朱温占上风。901年,李克用被朱温截断了南下之路。时任河中节度的女婿王珂向他求救,他已自身难保,咬着牙给女儿去信说,若支持不住就开城投降。女儿倒是很听话,果然投降了朱温。河中一失,李克用彻底无力与朱温继续抗衡。

908年,李克用在晋阳去世。实际上任何人都知道,他是被朱温活活气死的——他总被朱温打败。前一年朱温已经称帝,他只能龟缩在晋阳;朱温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他却连汤都喝不上。所以,他死的时候心里觉得窝囊透顶,留给儿子李存勖三支箭:一支射刘仁恭,因为当时刘仁恭反叛他并占据幽州(北京地区),想要对付朱温,就必须先拿下刘仁恭的幽州;另一支射契丹,因为朱温刚一称帝,他一直认为是最好朋友的契丹人就去拜见朱温;最后一支肯定要给朱温了,就是这家伙把自己弄到了这等田地。

此后,李存勖每次到战场上跟梁兵打仗,都会前往家庙,郑重地请出一支箭,装在随身的箭囊里出征。凯旋之日,再送还家庙。成语“还矢先王”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后来,李存勖真的完成了他老爸的心愿,灭掉了后梁,李克用在九泉之下,也能闭上他的那只独眼了。

阿龙辞典沙陀

沙陀,又名处月,以朱邪为氏,人种特征深目多须。沙陀原是西突厥十姓部落以外的一部,其祖据传为北匈奴,因居地有大沙丘,故而得名。沙陀在唐末崛起,是当时英勇善战的一支少数民族。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四个政权都是以沙陀人为主体建立起来的。

【阿龙看热闹】

展现最美的一面

任何人都应该在人生中展现最美的一面,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简单的“写真”。我们需要在生活中给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展现最具魅力的一面。也许我们有很多缺点,但如果我们精心打理人生,就会如第二位画师笔下的李克用,虽然有残缺,看上去却更美。

3、 生子当如李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