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新四军令人称奇的十大战役
3373900000048

第48章 西进战役绾毂中原(5)

邓子恢只得告诉她残酷的事实:“这是张参谋长和吴主任的好意。他们怕你悲哀过度,怕伤了胎儿,所以想出这个法子,以雪枫同志的名义发电给你。希望你节哀,保重身体。”

林颖这下才彻底相信了,大叫一声“雪枫”,昏倒在地。

2月5日,彭雪枫追悼大会在洪泽湖畔的半城镇举行,张爱萍师长主持追悼会并代表全师指战员致悼词。

会场上悬挂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联名献的挽联。

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撰写了挽词:“雪枫同志,不管在苏区工作与白区工作中,都有很大成绩,不管在内战时期与抗战时期,均建立辉煌功勋。他是一个智勇双全与英明能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对中国无产阶级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无限忠诚的布尔什维克。雪枫同志英勇殉国,不但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也是我中华人民与中华民族的重大损失。”

从洪泽湖到半城,沿途数十公里,无论部队机关,还是平民士绅,都在灵柩经过之处设案致祭。他们不约而同地摆张桌子,上面放着两样东西:一碗清水,一面明镜。这是淮北人民的最高礼节,表示彭雪枫一生清如水,明如镜。

灵柩运往墓地时,百姓成群结队地尾随在后面,哭声震天。不少年迈的老人拄着拐杖,在子孙的搀扶下,一步一哭。彭雪枫下葬后,淮北根据地各县群众自发地来到墓前拜祭。

中共中央华中局代表曾山看到这些情景,感慨地说:“一个领导同志牺牲后,出现这样动人的场面,过去是很少有的。可见彭雪枫多么伟大!”

为了永久纪念,在洪泽湖畔的半城镇专门修建了雪枫陵园,邓子恢政委亲自撰写碑记,并发表了墓前演说。

2月7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也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亲率延安各界代表1000余人来到会场,向彭雪枫的遗像鞠躬、默哀。礼堂门口,高悬着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挽联:

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

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11、 4师的一支特殊部队

新四军第4师战斗在淮北抗日根据地。1944年8月中旬西进战役开始后不久,为保障战役期间的武器弹药的及时供应,以及战役的顺利进行,9月,4师成立了军工部,部直属兵工一厂、二厂和修械所。因此,可以说军工部是间接参加西进战役的一支特殊部队。

兵工厂就是八路军、新四军在革命战争中的一支特殊部队,他们身穿军装,一手拿枪,一手拿锉刀(等工具)。

兵工厂的建立与发展一直受到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毛泽东1938年10月在《论新阶段》报告中指出:“……每一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型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等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刘少奇在1942年2月提出:“……建设与提高各地兵工生产,是十分重要的任务。”陈毅强调:“要了解兵工工作比吃饭更重要。”“扩大兵工制造所,增大生产量,提高兵工技术,利用和改造旧式兵器,至少每个分区或每个县应有一个兵工制造所。……收集和储备大批兵工器材,做长远打算。后方生产要力争保证对前线的供应,每人拿一支武器。少吃一碗饭,多造一件武器!是扩大兵工生产的标语。”

新四军4师在抗战初期,就想方设法,白手起家,开始兴办兵工厂。

4师兵工厂是在日、伪、顽封锁中诞生、成长、壮大起来的。兵工既要拿枪准备打仗,又要在战斗空隙抓紧生产武器、弹药。1939年3月,张爱萍任苏豫皖边省委书记时,批准成立爆破训练班,有十余名青年战士参加培训,任命从延安来的爆破教官李仲麟为教官,学习两个月,学习了爆破原理、技术、炸药性能、雷管、信管、手榴弹制造技术等。同年4月底,彭雪枫批准办第二期学习班,学员十余人,时间3个月。这两期学员经过学习掌握了爆破技术,不仅在消灭敌人、炸毁敌人炮楼方面发挥了作用,他们也是后来我军工厂的骨干力量。

1940年11月,4师前身第4纵队队建起了手榴弹制造所,李仲麟为所长,年底生产出第一批手榴弹30个,修理25支步枪,支援了前线。

1941年1月,为适应形势需要,成立兵工制造厂,李仲麟为厂长。全年生产手榴弹两万余个,翻造子弹1.5万余发,制造刺刀400余把,增强了部队的装备。

1942年初,军工厂买了一台3.5匹马力的小柴油机,还买了车床、刨床、钻床等,并培养了机械工人,成立了机械加工车间。有了这些设备,开始研制掷弹筒、掷弹筒弹、迫击炮弹,修理山炮。军分区兵工厂则主要修理枪械,制造地雷、手榴弹等。

军工部成立后,各军分区除所属榴弹厂以外,全区14个县均成立了(手)榴弹厂、修械所。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此时,兵工队伍近2000人。兵工厂建立和扩大的过程,是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

例如:试制生产木柄手榴弹时,弹壳的生铁是从敌占区秘密采购来的,有的是从农村收集废铁,用土坩埚,手拉风箱,20~30分钟化开一小锅铁水,只能浇铸一个弹壳。木柄,就地取材以楝树木为原料,用脚踏的木旋床旋圆、钻孔做成。炸药用中国传统方法配制:即按土硝75%~79%,炭15%~11%,硫黄10%的比例配料,经碾碎、混合、拌匀,在石头碾子上慢慢碾制而成。导火索,是用牛皮纸包火药卷成捻做成的。最后一道工序,将弹壳里装上炸药,安上导火索,装上木柄封好,才生产出一个个手榴弹。别看手榴弹生产的方法很土,但在战斗中发挥的威力可不小。

迫击炮弹的生产技术要复杂得多,生产更为困难。炮弹引信要用铜铸成,铜也是从敌占区秘密买来或从民间收购过去用的铜器、铜钱。将铜料化铸后,用皮带车床加工成引信外壳。弹体,用生铁铸成,把购买和收集来的铁器,用化铁炉融化铸成弹壳。用车床加工弹头上的螺丝口、弹尾螺纹和弹带。炮弹的尾翅是用薄钢板冲压而成。在缺少钢板时,就用空的汽油桶、柴油桶剪成板材代用。尾管是用有缝钢管制成,在缺少钢管时,用铸铜管代用。底火座是用铸铜件加工而成。底火的发射药管是用牛皮纸卷火药做成,没有牛皮纸时以旧报纸代用。引信用的雷汞靠自己配制而成。发射药用自己配制的黑火药,加上用从敌占区弄来的旧电影胶片,洗成透明胶片碾成碎末,混合后使用。弹体内的炸药,开始用黑火药,威力不大,后改用梯恩梯烈性炸药,有时用黄色炸药(也叫苦味酸),但要搞到这种炸药特别困难。有的是从敌占区秘密搞来的,有的是从敌机扔下来的未炸的炸弹中,由兵工同志冒着生命危险一点一点掏出来的。有一次掏炸药时,发生了爆炸,几位战友光荣牺牲了。为了生产炮弹,兵工同志们不怕危险,不怕牺牲,一切为了前线,为了打败日寇,生产更多的炮弹,仍不断地从未炸的敌弹中掏炸药。所以说,新四军的炸药是用生命换来的。

1942年初,4师主力只有迫击炮,没有平射炮,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韦国清提出将迫击炮改成平射炮。兵工厂就想办法,将迫击炮装上炮架,再架到四轮小车上,用手拉火平射。经多次试射,终于成功了。1942年8月,26团在邳睢铜就是用这种平射炮轰击日军据点的炮楼,日伪军数十人被炸死、炸伤,其余敌人举手投降。后来,4师兵工厂不断改进成为曲射、平射两用的平射炮。这种炮成为攻坚的锐利武器,它在战斗中起了很大作用。

新四军4师兵工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搞爆破到修理枪械、制造手榴弹、地雷,到制造掷弹筒、炮弹;从训练班到修械所、兵工厂再到4师军工部;抗战胜利后,合并到华中军区军工部,后发展成为华东军区军工部。从豫皖苏到淮北根据地再到华中、华东(山东),南征北战,转战万里;从支援抗日战争到支援解放战争,直到全中国的解放。

4师军工厂在师首长领导下,从1939年到1945年,据不完全资料表明:这支特殊部队(包括师直属军工厂及各军分区、各县兵工厂)在6年中,共生产手榴弹13万余个,各种地雷十余万只,刺刀7000余把,迫击炮弹3万余发,掷弹筒弹2.3万余发,掷弹筒300多门;修理炮6门,改造平、曲两用炮10门;还生产了大批炸药,修复了大批武器。装备了4师主力部队及地方武装,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而特殊的贡献。

在斗争中还培养了大批干部。在全国解放后,老兵工的许多干部仍留在军队工作。不少同志调到地方,在新中国四化建设中,特别是国防建设如航空、航天、兵器、造船工业等方面成为骨干,发挥了很大作用。

12、 盘点

第4师西进部队在第3、第1师一部协同下,经过4个多月的奋战,共歼灭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1.3万余人,拔除据点36处,建立了8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控制了东起津浦铁路、西至商(丘)亳(县)公路、北自陇海铁路、南迄涡河约250万人口的广大地区,完成了恢复豫皖苏边区的战略任务。

此次战役是新四军第4师淮北地区进军河南省敌后,恢复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的作战。西进部队在取得小朱庄战斗胜利后,震惊了路西萧县、宿县和永城等地顽军,打通了西进道路,4师主力进入萧永地区,在粉碎敌伪2000余人的跟踪“扫荡”之后,随即对敌伪军展开攻势,连克黄庄、菊集、马庄等据点,予敌伪以严重打击,迅速恢复了萧、永、宿地区。我子弟兵重返失去三年多的路西根据地,人民群众对自己亲人亲切地说:“你们回来啦!自从你们走了就算塌了天,现在又算露了天。”

4师控制萧、永、宿地区后,立即发动群众,恢复政权,建立武装,至9月上旬已建立了3个县、15个区的政权,组织1000余人的地方武装,初步巩固了萧、永、宿地区。但国民党第1战区企图乘我立足未稳,重新占领该区。为打击顽军,保卫既得地区,西进部队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自卫战役,这是对完成西进任务有重大意义的一仗。为打好这一仗,4师指战员严阵以待。

正当4师准备出击迎敌之时,冀鲁豫军区的3个团日夜兼程南下来到战地,4师决心协同作战,力争全胜。20日夜间开始,4师主动派出小部队向顽袭击,打乱顽军王毓文指挥机关,俘敌数百人。此时,顽军误以为我大举出击,惊慌失措,全线动摇,当即后撤。

翌晨,4师指挥所抓住战机组织部队追击,在永西阳集附近歼顽一个团后,直追涡阳城下,又转兵攻占龙山集,再歼顽军暂编第30师一部。接着集中主力一部全歼宿南地区顽军一个纵队。

在4师自卫战争接连获胜时,遵照中央反顽斗争有理、有利、有节策略,4师不入顽军之基本地区,随即转入防御,严守涡河北岸阵地,基本上恢复了豫皖苏边区根据地,并使淮北解放区获得近一倍的发展,扩大了新四军在西线战略反攻的前进阵地。

发展河南的战略任务,是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进行的。由于八路军、新四军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中央军委的各项指示,相互策应,密切配合,因而经过半年的艰苦作战,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打退了顽军的进攻,开辟了豫西,发展了豫南,扩大了豫东,恢复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打通了华北与华中的联系,达到了“绾毂中原”的战略目的。

战役胜利后,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特电令嘉奖,指出:“此次路西战役已获得极大的胜利,这是曹甸战役以来最大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