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垂死挣扎
3383400000009

第9章 二战最后一役——虎头要塞攻坚战

1

1945年8月8日,下午3时。苏联东部边境伊曼市,苏联远东第一方面集团军临时指挥部。

麦列茨科夫元帅同所属各师旅高级指挥官,围在铺着作战地图的长桌前,听取集团军参谋长介绍中国东北东宁境内虎头要塞的情况:

虎头,是坐落在完达山余脉虎头山上的一个边陲小镇,与我们所在的伊曼市隔江相望,恰好位于我国远东中心城市伯力与主要军港海参崴之间。距西伯利亚铁路咽喉——伊曼大桥不足20公里。虎头,又是我远东军进入中国腹地的捷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虎头要塞是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

1933年日军侵占虎头后,在此驻扎重兵。1934年开始秘密修建地下要塞,以作为攻苏的战略基地。为了将它建成“北满第一永久要塞”,日军耗资数亿,强征中国劳工17万多人,共用时10年。地下工程于1939年基本建成,整个要塞工事到1944年才告完成。

虎头要塞范围广阔,规模宏大。要塞建在山的顶部,结构为三纵三横,与其他地下要塞构筑有互相连同的地下工事、野战工事。地下要塞7万平方米,长度约2公里,均为钢筋水泥结构。基地下要塞南起边脸子山,北至虎北山,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形成正面宽12公里,纵深长6公里的要塞守备区。其中心要塞区主要集中在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啸山等五个标高在100至150米的丘陵上,形成了以猛虎山为中心枢纽的地下要塞群。五大要塞中,猛虎山为主要阵地,虎东山、虎北山为其两翼前沿阵地,呈南北两线护卫阵势,虎西山、虎啸山两大阵地为依托,从背后支撑和护卫猛虎山主阵地,构成了三道防线。

虎头要塞的地下工事直通各山头阵地,隧道宽高各3—4米,长达8公里。地下要塞五脏俱全,成直角走向的几个大曲廊联络地下深处的指挥所、通讯室、发电所、军官和士兵休息室、医务所、伙房、浴池、厕所、蓄水井、弹药库、通气洞等。工事顶部全部由钢筋水泥浇注,厚达3米。工事上面自然植被茂密,不见一点人工痕迹。通往山顶地面工事的通道有观察所、地堡、军犬宿、竖井、排气口、射击口等,便于出入、观察和发射火力。

要塞仓库中储备的粮食、被服、弹药、燃料,足可供养超过10000名士兵持续作战三个月。各要塞的火力配备,除步兵常规武器外,还装备了各种远射程炮和高射炮。

1939年3月,关东军在这里建立了“第四国境守备队”。为一个旅的编制,人数最多时达13万人。几任司令官均为少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主力陆续撤走。现在实际上所剩日军守备队不足1500人。但是,日本关东军对外扬言,虎头要塞之坚固,守备兵力与火力配备之雄厚,远胜过法国的马其诺要塞,将其夸耀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可坚持六个月不怕围困的坚固要塞”。

麦列茨科夫:“攻击虎头要塞恐怕是我军进入中国东北首当其冲的一场硬仗。决不能有丝毫轻敌思想。要有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和作战准备。要预料到敌人必定要垂死挣扎,凭借坚固的要塞,进行疯狂的顽抗。因此,各攻击部队要立即针对要塞的情况,在兵力、火力配备上,在武器弹药和后勤补给上,在陆海空部队配合上,作出周密的安排部署和必要的调整。务必在今晚零点前一切部署完毕。攻坚战打响以后,务求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伤亡拿下这个被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的虎头要塞。”

2

8月9日凌晨,远东战役开始。苏军第35集团军向虎头要塞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苏军近百架飞机和数百门大炮对虎头要塞及两翼阵地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轰炸,摧毁了日军前沿阵地,重创了地面工事。同时,苏军第57边防总队官兵乘坐汽艇和小船,渡过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乌苏里江支流),袭击日军哨所。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消灭了260名日军,占领了所有的江边哨所。尔后,苏军主力兵分三路渡乌苏里江:一路在距虎林县城东南60公里的倒木沟、东林子一带横渡松阿察河;一路在距虎头北面约30公里的小木河、阿布沁河口一带横渡乌苏里江;一路直插虎头西南的黄泥河、月牙一带,切断了虎头通往虎林的交通线。南北两路对虎头要塞形成了两翼策应的阵势。11时左右,从月牙、黄泥河方面迂回的苏军进入了日军虎啸山阵地前沿的飞机场附近,并很快攻占了虎啸山麓。

8月10日,18时许,苏军以坦克开路,从3个方向向虎头要塞发起了第一次总攻。

日军守备队虽不足1500人,但火力很强。日军动用了所有的武器、人力拼命向苏军反击。在战斗的紧要关头,日军不惜一切代价组织敢死队与苏军血拼,给苏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当苏军逼近日军工事时,日军突然冲出工事与苏军短兵相接,双方展开激烈的肉搏战。由于日军出其不备,攻上来的苏军又较为分散,苏军攻击一时未能奏效,第一次总攻失利。

3

8月11日晨,苏军开始了第二次总攻。战至15时,边脸子山和虎西山巅先后插上了苏军红旗。虎头镇被苏军约一个营的兵力占领。虎东山阵地被苏军一个连包围。至此,日军已被压缩到主阵地中猛虎山的制高点附近。

8月12日上午,苏军炮兵对日军阵地进行了猛烈的炮击。炮击后,苏军两个连队约400人从虎头台攻入了日军的851兵营。从莺谷出动的苏军攻入了日军的506兵营。天黑时,苏军又有2个连队包围了临江台。日军在猛烈的攻击面前弃阵而逃,龟缩到虎东山工事中去。

8月13日晨,攻入851兵营的苏军从莺谷方面调来8门野炮,向猛虎山以及见北台轰击。苏军步兵开始向西猛虎山阵地迫近。8时左右,苏军的一个连攻克了西猛虎山,乘势又向中猛虎山进军,一举占领了中猛虎山一带绝大部分日军阵地。

9时许,守卫虎北山的日军组织了敢死队,赶来与苏军的两个连队展开激战,夺回了西猛虎山周围的阵地。苏军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再次冲杀上去,双方展开了反复的拉锯战。这时,驻守在中猛虎山、虎北山的日军倾巢出动。又从苏军手中夺回了所失阵地。

8月14日晨,日军又以一个连的兵力在野炮的掩护下,快速地冲向西猛虎山顶,拔掉苏军的红旗,夺得了两挺机枪,收回了西猛虎山阵地。7时左右,苏军集中两个连的兵力,击退日军,重新夺回了西猛虎山阵地。10时许,100余名苏军包围了虎北山分哨所。一场激战后,日军弃阵而逃。下午,虎东山105名日军被苏军的一个营包围。日军化整为零,组成若干突击队于深夜丢弃虎东山阵地突出包围圈。

4

8月15日中午时分,在中猛虎山日军第十五国境守备队司令部里,日军官兵收听到了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玉音”广播。但是守备司令官大木正大尉拒不相信:“关掉收音机!哪里是陛下的广播,分明是削弱我军战斗力的谋略性广播。”苏军飞机向日军阵地抛撒日本天皇的投降诏书。但要塞的日军认为这是苏军的欺骗,继续抗击苏军。

8月16日,苏军与日军争夺猛虎山阵地的战斗更加激烈。进驻虎头街北的苏军集中重炮猛烈轰击猛虎山阵地。日军损失惨重,有的中队死伤过半。避居在工事中的日本侨民死伤更重。而苏军却愈战愈勇,有两个连的兵力径直向日军重炮阵地冲去,一举摧毁了这个永备火力点。苏军的另一个连队还迂回到了日军的背后。日军见背腹受敌,钻入地下。苏军用汽车、装甲车从江边运来了大量毒气筒和鼓风机,利用地下工事露在地表的换气孔、烟囱等通孔向洞中鼓吹毒气。龟缩在洞中的日军不少人因中毒窒息而死,少数头戴防毒面具的日军士兵苟延残喘地死守在洞口。这一天日军守备队的步兵、炮兵队的本部、工兵队、陆军医院的兵力大部被歼灭,守备队司令官大木正也死于乱军之中。

8月17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通告关东军全部向苏军投降,东北全境解放。但在虎头要塞,激烈的战争并没停止。苏军出动了多辆中型战车、自行火炮、火箭炮继续扫荡日军,逼近要塞洞口,直接用火炮轰击地下要塞中的残敌。

8月18日,为了给要塞中的日军和日本平民一条生路,苏军对虎头要塞的日军下达了最后通牒,敦促日军投降,并向日军派出劝降军使。可是丧心病狂的日军竟用机枪射杀了军使。苏军遂调集“喀秋莎”火箭炮、重型自行火炮等大炮,于8月19日向猛虎山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击。

傍晚时分,日军地面工事全部被炸毁,各出入口几乎全部被掩埋。苏军将炸药、汽油从竖井口投入地下要塞,日军或被炸死或窒息而死。中、东猛虎山日军全部被歼。8月21日,西猛虎山亦被占领。但是,在虎啸山地下要塞还残存着不明战况的70余名日军。8月24日,这股日军利用傍晚暮色作掩护,将修复的速射炮运抵平顶山顶,对准苏军迫击炮阵地连发三炮。但因炮对镜损坏,未击中目标。苏军的炮火随后向平顶山轰击起来,接着便对平顶山实施包围,日军又退缩回要塞里。

5

8月26日,上午10时左右,一辆绿色苏联军车来到山脚下,一个戴参谋肩章的日本军官扛着白旗从车上走下来。这是苏军从已被解除武装的关东军第3军司令部调来的情报参谋河野真夫中佐。苏军让其向仍在地下要塞顽抗的日军传达天皇投降诏书,命令他们投降。

河野真夫走入要塞的一个入口处,挥动白旗对坑道内的日军高喊:“我是第3军司令部的河野参谋,带来了关东军的命令……15日天皇下了终战诏书,战争已经结束了。请诸位忍泪尽早停止战斗!你们打出白旗,炮击就会立即停止!”

直到下午3时30分,日军虎头守备队仅剩的53名官兵,打出白旗走出坑道,向苏军投降。由于昼夜持续作战,日军官兵一直都没有洗过脸,当他们从阵地里走出来时,浑身漆黑,只有眼珠没有污垢。这支关东军的精锐部队败得竟如此凄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场帷幕终于在虎头要塞落下了。这次战役整整使二战结束的时间拖后了11天。日军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000多名日军官兵及日本侨民(日本守备队为1387人),除53人生还外,全部葬身于虎头要塞中。参加虎头要塞攻坚战的苏军先后投入两万余人,也付出了1000余名官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