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由正确解决文艺源泉问题必然提出的对文艺家的要求,这个要求给文艺家指明了康庄大道。对于文学的能动反映,毛泽东指出:“反映不是被动的摄取对象,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是“客观实际情况的能动的反映”。
他强调了人的头脑在反映过程中的改造功能,揭示了人脑对感觉材料“去”、“取”、“存”的自觉选择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生发性、迁延性和指向性,造成“系统”的建构性、整合性和创造性,“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性。他还指出:“认识是能动的因素,起着改造世界的作用”。
毛泽东高度重视文艺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他认为这种作用是通过对人的精神的作用而实现的,并区分了不同性质的文艺对人的精神的不同作用,指出政治上根本反动的作品起的是“毒害人民”的作用,有些坏作品起了“鼓动群众离心离德”、“拉着人们倒退”的作用,而有些好作品则起了“鼓励群众同心同德”、“促成进步”的作用,所以他要求革命文艺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精神武器。作为杰出诗人的毛泽东、谙熟文艺的特性,懂得文艺怎样才能对人的精神起作用,才能帮助人民群众。他指出:“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他还对这种“创造”和“帮助”的关系作了阐释:通过典型化创造出艺术美的文艺作品,“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振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
这是对典型化的艺术美的功能和作用的充分肯定。“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表明典型化的艺术美富有魅力,能陶情冶性,深深感染欣赏者的心,激励欣赏者的精神,这正是典型化的艺术美所发挥的美感教育作用的特点。毛泽东早年在致萧子升信中就谈过“美感教育”。
毛泽东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文艺和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的科学原理,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增添了这个重要的新内容,这无疑是一大贡献。鹏贺对毛泽东的崇拜胜过他对女人的追求,他是最喜欢文艺的,所以,他更喜欢毛泽东对文艺的论述。在这次拉赞助过程中,他经常回忆起他读过的这段毛泽东关于对文艺的科学论述。鹏贺不断留心观察生活,他想把他的生活融进他未来的文艺创作中,他努力着,他拼搏着。
北校区整体划归兴凯湖大学本部是有争议的。社会上的舆论认为,北校区学生造反成功,是因为老师们帮学生们继续造反才使得出现这一局面。都说会出现L级中文班的复制品。很多老师不愿意过去,到兴凯湖大学本部工作、学习,因为,他们怕成为第二个春萍老师。其实,北校区的搬迁是兴凯湖大学党委的决定,是为了整合校内现有资源,组建“兴凯湖市大学城”的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