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3413500000003

第3章 生活用品:宜室宜家,拉开帷幔看古今(2)

火柴真的是“洋火”吗?很多人都认为火柴是由外国人发明的,可实际上并不是,在康熙、乾隆年间,我国就早已有了火柴,只是还不盛行,在当时来说还是比较稀罕的玩意儿,恰好那时外国人将火柴作为贡品进献给清朝,并且很多的外国商人在19世纪40年代后,在中国大量销售火柴。所以,人们慢慢地就认为火柴是外国人发明的了。到了后来,中国的老百姓干脆给它起了个名叫做“洋火”,此名一出,竟一直流传到今。可实际上,火柴的前身是由中国人发明的。究竟由中国的“谁”发明的,却有争议。

1986年,英国的罗伯特·斯普尔曾说,中国人于公元577年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根火柴。公元577年,北齐由于战争而导致物资紧缺。特别是缺乏火种,那时的宫女生活贫苦,她们在绝望中,竟发明了火柴。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的《辍耕录》中的《发烛》条又说:“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粹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史载周建德六年,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生,岂即杭人之所制矣。”文中的发烛就是原始的火柴,通过此段,我们可以看出火柴其实并不是贫苦宫女的神奇发明,而只是那些亡国后落难的后妃们为了生计而做的小买卖。《资治通鉴》中也记载:“陈宣帝太建九年,齐后妃贫苦,至以卖烛为业。”也证明了这一点。

北宋人陶谷的《清异录》说:“夜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这是说当时民间百姓非常流行用一种涂上硫磺的杉木条引火,这也说明了原始火柴,应该是在《清异录》成书年代之前就已经发明了,也就是公元950年前。据一则重要史料记载:“汉淮南王招致方术之士,延八公等撰《鸿宝万毕方》,法烛是其一也,余非民所急,故不行于世,然则法烛之起,自刘安始也。”这里的法烛就是后来说的发烛,都是火柴的前身。按照高承的记述,我们可得知,原始的火柴是在公元2世纪,由早期的炼丹家所发明的。我们也知道硫磺是炼丹家的主要药物,所以他们发明原始火柴是更加合理的。

到了南宋时期,杭州的大小街道上,已经到处都有出售火柴的小贩。那时有人把松木削成如纸张薄的小片,用硫磺涂满它的一端。但它还不叫火柴,而是被叫做“发烛”、“淬儿”。这已经是早期的火柴了,只是人们没有注意和重视罢了。

在欧洲,火柴出现于古罗马时期。当时一些小贩,将木柴浸泡在硫磺中出售。这种被浸泡在硫磺中的木柴本身并不起火,而是可以用来引火。人们用铁块撞击火石,让溅出的火星落在这些木柴上,就能获得火种。到了中世纪时期,欧洲人又用芦苇取代了木柴,成为引火的材料。

欧洲真正意义上的火柴是在18世纪末的意大利产生的。那时人们在一根形如捶衣棒,长一米多的木棒的顶端涂满浓氯酸钾、糖和树胶的混合物,如果想让它燃烧,只要把它放进一个盛有硫酸溶液的器皿里即可。1805年,俄国出现了用钳子在棒头一夹就能起火的类似化学火柴的火棒。1827年,英国的化学家约翰·沃克在研究火药的过程中偶然发明了摩擦起火的火柴,即将小片砂纸贴在火柴盒的一端,火柴头与砂纸摩擦,火柴便能起火。后来,英国的华尔克将硫磺和磷的混合物涂在木棍上。但这种火柴一受到冲击很容易引发火灾,很不安全。1848年,德国人又发明了一种安全火柴,一直沿用到今天。1857年,由于火柴贸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政府开始统一管理。

一手拿枪一手点火:

打火机发明竟为方便战场士兵

有很多人认为美国是打火机的诞生之地,实际上,这小玩意儿却是起源于英国。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很多的烟草商店都贴着一张很奇怪的招贴画,一个士兵叼着烟,一手握枪,另一只手捏着一个会冒火的小东西。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英军又推出了新式武器,其实,这小东西不过是今天众所周知的打火机而已。

打火机是伦敦的阿尔弗雷德·丹希尔发明的。那时正是一战时期,他听说前线的士兵在抽烟方面遇到了一点困难,就是火柴容易受潮,无法点火。于是,他决心研制一种既便于携带又不会受潮的点火产品。最终,他与一位化学家共同发明了打火机,它由金属壳体和顶盖结构组成,已经和现在的打火机的形态差不多。经过改进后,1924年才开始大批量生产,这使大多数的前线烟民都没用上它,因为那时战争已经结束了。

1920年法国有了灯芯式的打火机,灯芯是被硝石粉浸过的,这样就容易被火花点燃了。后来,又将灯芯浸在苯中,叫做苯打火机,这种打火机的弊端是有时会漏燃料,并且还需要经常更换新灯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苯灯芯打火机逐渐被气体燃料打火机取代。它是把天然气中提取的丁烷气压缩到打火机中,当丁烷气体从打火机的顶端喷嘴中喷出时,打火装置就会将其点燃,而且还可通过调节喷气量来控制火焰的大小,当丁烷气体用完以后,可以从打火机底部的活门再次填满。

其点火系统也经历了长期的改进,老式的打火系统是由铁和铈做成的合金,即火石再加上火石轮组成的。当机盖上的铁轮锉磨击时,就能使火石产生火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开始将压电效应用于引爆炸弹药上。战后,日本便将这种方法用在了打火机上,压电效应可让打火机在三四万分之一秒内产生高压,从而产生火花来点燃丁烷。那时还有一类打火机是使用干电池的,这类打火机必须定期更换电池。

在13世纪一种当做点火器用的凸透镜,在18世纪末开始普及。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于1823年发明了德贝莱纳点火器。后来法国的化学家贝托莱最先发现了可燃气体,后人便据此制成了浸没式打火机。

1900年后出现了一些袖珍式打火机,滚轮式打火机和摩擦式打火机就属于这一类。如今又发明出了很流行的感应打火机和指纹打火机等。

我国是电子打火机的主要生产国,电子打火机是用石油液化气取代汽油来做燃料的,并且用陶瓷代替了火石作为引燃物,使用方便。我国电子打火机的产量非常高,占全世界的70%。

监狱中的保洁:

英国监狱犯人为清洁牙齿发明牙刷

奥地利最漂亮的茜茜公主,她一辈子都在为牙齿不白而苦恼。为了掩饰自己的缺陷,她从来都不大笑,甚至讲话都很少。茜茜公主的婆婆索菲王后对此很是不满,她曾对茜茜公主说:“找把牙刷,好好刷刷自己的牙。”其实,在那时,真正的牙刷还没被发明出来。世界上第一支接近真正意义的牙刷是由英国的一个犯人发明的。

大约是在1770年,威廉·阿迪斯因为煽动骚乱而被关进了英国监狱。一天早晨,他洗过脸后,用以往的方法,即由亚历山大大帝最先使用的洗牙方法,用一小块布擦牙,可是他觉得这一方法并不是很好。勤于思考的阿迪斯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好主意:在一块骨头上钻一些小孔,向监狱看守要一些硬猪鬃,并切断绑成小簇,在一头涂上胶,然后嵌到骨头上的小孔中。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把接近真正意义的牙刷。

但我国产生牙刷雏形的年代,要比西方早得多,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有了漱口的习惯。《礼记》中记载着:“鸡初鸣,碱畲漱。”可单凭漱口是不能完全将牙齿上的污垢去掉的。因此,古人开始用手指和柳枝揩齿。我国唐代医学家王涛的《外治秘要》里就记载了用柳枝揩齿的内容。在敦煌壁画中就有一个和尚用自己中指揩齿的画面。可见,至少在唐代,我国就有了揩齿这种习惯。其实柳枝揩齿就是用牙刷刷牙的先驱。唐代时,人们用牙将柳枝的一端咬成刷子状,然后蘸上药水刷牙。到了宋代,有的人每天至少会揩齿两次。牙刷的名称最早见于元代郭玉的诗句中,这说明在元代,我国已经有少数的上层人物开始使用南方制造的昂贵牙刷了。考古人员曾在辽代的古墓中,发现了植毛牙刷,牙刷上共有2排8孔。这说明元代在刷牙方面已经很先进了。这比欧洲的牙刷至少早600年。1490年,中国的牙刷是清洁面与刷柄垂直的,用西伯利亚野猪肩胛部位的毛,植入竹柄上。那时欧洲还是用手指或亚麻布沾浮石粉来擦牙的。直到清代,一名法国传教士来到中国,才将牙刷的样本和制作工艺带回了欧洲。

而现代的第一支牙刷是在1780年制造出来的。正式投产是在1840年的法国,后来又传到了美洲。那时主要由骨柄和天然鬃毛来制作牙刷。到了20世纪,才出现了塑料牙刷柄,30年代时,人们开始采用人造尼龙丝来做牙刷毛。后来人们发现原来的尼龙丝对牙龈和牙齿损伤比较大,所以在40年代,改用了软的尼龙丝来做牙刷毛。如今在国外又出现了电动牙刷。不论如何发展,方便、健康、卫生,都是牙刷发展过程中永远不变的理念。

牙膏的演变:

从古罗马时的浮石粉到二战时的碳酸氢钙

古代人是怎样保持口腔洁净的呢?他们每天刷不刷牙?如今我们每天用的牙膏是怎么来的呢?可能知道答案的人并不多。其实很早以前,人们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洁齿品。牙膏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

最早可追溯到2000-2500年前,在希腊人、罗马人、希伯来人及佛教徒的早期著作中,就已经有了使用洁牙剂的记载。白垩土、动物骨粉、浮石和铜绿就是最早的洁齿物品,后来人们又用牛骨粉和乌贼骨粉制成牙粉来洁齿,这种牙粉一直到了十九世纪还有人使用。另外古时还有人用食盐刷牙和盐水漱口,这种方法至今还存在。2003年人们在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的地下室中发现了一张古埃及莎草纸,上面写满了古怪的象形文字。上面描述了一种可以亮白牙齿的粉末,这些粉末遇到唾液,就会变成膏状物,能够清洁牙齿,它的成分是:1%盎司的岩盐和鸢尾干花,2%盎司的薄荷和20粒胡椒。这就是古埃及人用的牙膏。我国在唐代时期,常用天麻、藁本、细辛、沉香、寒水石等中药研粉擦齿,这可以清洁牙齿和除去口中异味。

到了十八世纪,英国首先开始工业化生产牙粉,这时牙粉才成为了一种商品。1840年法国人又发明了金属软管,这成为一些日常用品的合适的包装,也导致一些商品在形态上进行了改革。1893年,维也纳的塞格首先将牙膏装入了软管中,但此时的牙膏虽然方便,却没有牙粉爽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牙膏厂商开始重视牙膏的味觉和嗅觉,并以碳酸氢钙代替了垩土,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取代了肥皂成分,之后牙膏才普遍受到人们的喜欢。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牙膏工业也大有改进,除了开发和应用新的摩擦剂、保湿剂、增稠剂和表面活性剂以外,还从普通的洁齿品发展为添加药物防治牙病的口腔保健用品,当时最突出的是加氟牙膏,它的发明大大减少了龋齿病的发病率。1945年的时候,美国牙膏一般是用焦磷酸钙做摩擦剂,焦磷酸锡做稳定剂的,第一支加氟牙膏是美国人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牙膏品牌是高露洁,第一支挤压管牙膏由高露洁生产。如今,刷牙已经从早期一种奢华的行为逐渐转变成为一种素质文明的表现。

肥皂的由来:

埃及法老御用厨师无心发明肥皂

我们认为最为普通的肥皂竟然在化学发展史上“赫赫有名”,它的出现,竟是最早的重大化学发明之一。这让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5000多年前,埃及的一个给法老做饭的厨师,有一次不小心打翻了一盆油,洒在了炭灰里。他扔掉这些沾油的木炭后,回来洗手时,发现手洗得比以前干净多了。于是他告诉了别的厨师。后来国王也知道了此事,便开始叫人仿制,这便是肥皂的雏形。

最早的肥皂配方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其配方十分简单,就是将一份油和五份半钾碱进行混合。这说明苏美尔人很早就开始讲究个人卫生了。

生活在公元前600年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人,用一种类似膏状的东西来清洁身体。当时高傲无比的罗马人,则是用橄榄油和浮石粉混合成浆来洗澡的。公元4世纪,罗马人与高卢人接触非常频繁,从高卢人那里学会了制造肥皂的方法。掌握了制造肥皂的方法以后,罗马人发明了利用肥皂来染发的方法。他们可以用肥皂将头发染成浅红或者沙红色。在罗马作家普林尼的《自然史》中记载:“肥皂,由山毛灰和山革脂混合制造而成。”他第一次用羊油和草木灰制成块状肥皂是在公元70年。

后来,肥皂逐渐从南欧国家推广到了西欧、东欧和北欧国家。在这期间,法国的马赛、意大利的热那亚、威尼斯和萨沃纳是肥皂的重要产地。并且从“萨沃纳”这个地名演化出了法文和意大利文中的“肥皂”一词。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看到了生产肥皂的丰厚利润,便下令建肥皂厂,原料是煮化的羊脂和烧碱等。直到1791年,法国的化学家路布兰发明了电解食盐制碱的方法,才揭开了木炭混油洗手的秘密。他说:将油脂与碱混合在一起,生成的化合物就是肥皂。由于木炭中含有一些碱,会和油污发生化学作用,可以在水里把脏污溶掉。此发明大大降低了肥皂的成本,肥皂价格越来越便宜。从此以后,肥皂才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普及。后来它也传入了中国,中国人称它为“洋碱”,并大受欢迎。

在中国,最早的时候人们是用一种叫“皂角”的植物荚来清洁身体,其效果也很不错。到了后来,人们也发现了木炭和油脂混合会有更好的清洁作用,于是将动物油脂和草木灰混合起来,制成一种软皂,一直到了20世纪上半叶,它还在被中国的家庭所使用,深受人们的欢迎。

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肥皂,其实是一种硬皂,它属于工业制品。它的成分是植物油和海藻灰提炼的碱,将它们混合起来以后还要加入一些香料,让它的味道更怡人。原理是:在洗涤过程中,肥皂分子的一端和油污结合,另一端与水结合,把污物颗粒变成污垢后再漂到水面上。

肥皂虽然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东西,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它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使人们的个人卫生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善,并且大大地降低了婴幼儿的死亡率。它是保护我们人类健康的战士!

保温瓶的发明与改进:

少一点空气,就多一层保护

考古学家们在古罗马庞贝城废墟中,曾经发现了一个双层容器。这个容器在当时来说已经算是很先进的东西了,据研究,此容器很可能就是保温瓶的前身。不过世界上第一只真正的保温瓶其实叫“杜瓦瓶”,而保温瓶的发明也有着一段曲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