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巅峰大宋
3420600000171

第171章 中华太平绅士 (1)

胡大勇如今也早处于半退休状态,这次眼见福建周边马上便要安稳下来,便将台湾等地的一摊子事全扔给了年轻人,一心一意的把家搬到这福建来了。毕竟,叶落归根,也是人之常情。

“胡大人哪,你还记不记得,我们朝廷还欠你一笔钱,你还有没印象?”一次闲瑕时,我故作轻松的问他。

“是吗?臣怎么没有一点印象了?”胡大勇一头雾水道。

“在吕宋的时候,我们刚碰面的时候。”我提醒他道。

“皇上,别和臣提这档子事了,臣当时就说了,臣那是自愿捐献朝廷用来复国的,并不是借的。再说了,臣如今这家中家道颇丰,并不缺少钱花的。”

“你错了,胡大人。你家中有钱那是你的事情,并不代表朝廷就可以莫名的占有了你家的钱。你是老臣了,应该知道我们的国法,在我们大中华帝国,个人财产是神圣不受侵犯的。你当日可是出于一片公心将自己的钱捐给了朝廷,焉知以后的官员们会不会也以这样的名义,迫老百姓们把自己的财产也捐给了国家,却是为了给他们自己享用。”

“当初朕是代表朝廷承诺了的,一旦朝廷有了钱,必定三倍偿还你的钱。如今我们的国库中也算是比较宽裕了,应该可以把你的那笔钱还给你的了。你别这样看着朕。朕知道你不在乎这点钱,可是朕却在乎。因为朕要借此机会向天下人表个态,私人财产任何人都不可以以任何理由侵犯。是你的就是你的,只要你是合法的收入,任何人都不能将之占为己有。”

或许我们的官员们对于公产和私产的概念仍不是很清,毕竟他们曾经受过数千年家天下的思想的影响,以为这天下都应该是我赵家所有的了,而他们作为我在某一块的代言人,自然也要帮我当起这一部分家来。他们却不知道,正是这种家天下的思想,给历朝历代的官员们无所不用其极的侵占百姓的财产开了一道很大的口子。

在他们的思想里,既然天下都是一家人的,那老百姓便是他们那些大大小小官员们可以予取予求的冤大头。当然,当需要承担公民责任和义务的时候,那是天下兴亡,匹夫匹妇都有责的。但当分享社会成果的时候,公有制和私有制其实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样能方便他们侵占百姓的财产。当国家比较穷的时候,将百姓们的家产全部收归公有,自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但一里当这国库渐渐满了起来的时候,公有制却成为了落后生产力的代表,它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全面的推动私有制的进展。因此他们比那些万恶的资本家推动了更加全面的私有制,只有认为这世上仍有利益和价值的,都被他们一夜之间化为了私有,成为了小数人的囊中之物。根本原因,还是他们那家天下的思想作祟,因为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义务是老百姓的,权利,则只由他们代表老百姓们享用了,哪怕他们早已投入了外国,做了许多年外国政府的朝廷的时候,他们仍在代表着我们的百姓,享用着我们的血汗。

“可是,臣确实不缺钱花了,皇是要把钱还给为臣,臣要那么多的钱干什么,反倒会养成儿女们懒惰和不思进取的了。”胡大勇或许仍未明白我的用心,仍是似懂非懂的神情。

“如何花这笔钱,那是你的事情,只要行为合法,朝廷绝不会干预。要是你担心这笔钱实在没有去处,朕倒可以建议你去开慈善医院、救济社、社会福利院等。朕这段日子正想筹办中华慈善总会,但又不好以朝廷的名义出面。若是你真的有心,不妨就拿着这笔钱办成了此事,当然,也不会就落在你一人的头上的,朝廷每年也会拨付一定的款项,再加上社会各界的捐助,势必会帮助这世上许许多多的贫穷的,需要帮助的人们,你有没有信心帮助朕做好这样一件事。”我抛砖引玉的说道。

“中华慈善总会?”胡大勇的眼神露出了异样的神彩,立即急急的追问道。

“是的,中华慈善总会。”我不由神往地说,“建设一个富足安康的人类大同社会,一直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梦想。但是,我们的愿望如此,这偌大的国度里各个地方的情况却总有差别,生活在帝国各个角落里的人们,总会有那些等待他们来帮助的人们,而朝廷的能力又着实有限。朕也是想藉此,号召天底下那些有心的人们,自愿的捐献一部分财物出来,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这样,需要帮助的人们得到了帮助,那些帮助他人的人们又得到了帮助他人的成就感,也是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余荫的善举,不啻是一举数得。当然,这种捐助不拘钱物的多少,只在乎大家的一片心意,或许藉此机会,我们还能改变世人们眼中富人们为富不仁的形象。让富人们自觉的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来。”

“可是臣都快七十岁了,能行吗?”胡大勇仍是信心不足的样子。

“怎么不行?朕对你还不够理解吗,你可是跟了朕十多年的了。你不要看这是一件小事情,这样一件普及万千百姓的善举,一定要一个你这样身怀天下,公正无私的人来干才行。因为这件事情,只有付出,却没有回报,至少没有任何经济方面的回报。你和你的助手们,不但要费尽任何心力,还只有可能只获得一丁点的生活费。因为对自愿参加这个行业当中的人们来说,从善不是一项职业,而是一项伟大光辉的事业。世人们将自己的钱省出来交给你们手上,是希望能借你们的手帮助这世上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而不是为了让你们给自己发高工资,开名车建豪宅,你们不但日子过得很清苦,还要自觉的接受公众的财物监督,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那按皇上的意思,臣这工商大臣的职位倒是不太合适了。反正臣现在也是闲着的,具体工作都是那些年轻人在干的,若是真如此,臣不妨辞了这大臣的职位,一心一意的来做此事了?”胡大勇一直在静静的聆听,或许,我的话又鼓起了他做一番事业的热情,竟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姿态了。

“胡大人如此看得开,是朕之福,是朝廷之福,亦是这天下百姓之福也。胡大人这样一来,倒是不小心的做了这脱去官本位,官爵终身制的第一个吃螃蟹者了,朕甚感宽慰矣。”

“老臣也就想一心一意的做点事情而己,论名望,臣自问有了,论钱财,家中累年的家产已经是足够老臣一家人花销了。子孙后代还算懂事,老臣没有皇上说的那么多的心思,臣也只是想,若真的能做到皇上说的那样,臣也是做了这古往今来前无古人,但愿后有来者的莫大善举了,也算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莫大的声望了。”胡大勇不由有些动情起来,“老臣要不是当初幸运的遭遇皇上,又碰上皇上不拘一格应用老臣,用着皇上的那些奇思妙想发了点小财,只怕早已经流落异乡,此刻正在遭受那异国蛮子的欺凌压迫了。既然皇上如此信得过老臣,由老臣力推此事,老臣便舍了这身皮肉,势必兢兢业业的做好这旷古奇今的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