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巅峰大宋
3420600000041

第41章 整风运动(3)

在陆蓉看来,放弃正在写的格物学,来写这种大逆不道、匪夷所思的东西简直是不可理喻的。因为她也见识了这种种新式枪械和工具的巨大威力,她认为,只有造出更多的更好的枪炮,才能实现我们重返中原,复兴大宋的大业,至于去和那些泥腿杆子们说这些大道理,实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举动。

但我认为,无论多少先进的武器,如果只是放在一群没有思想,不知为何而战的人手中,仍只是如同长了利刺的刺猬,只会懂得逃避,而不会勇敢的抗争,或者只是成为一个为患百姓的祸害,给民族和社会带来灾难。

因此,我在《论国家和朝廷的关系》中写道:国家是由有着共同地域、文化、血源等构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只有世界上仍存在着国家,国家就是具有排他性的。对内,它保证国内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对外则保护自己的国民们不受外敌的侵入。(我们有的国人弄了几千年似乎还没有明白,他们只会一味的压迫百姓,然后把从百姓那里剥削来的血汗们去讨好他们的外国主子,慈禧和她的徒子徒孙们一次又一次的愚弄着善良善忍的中国百姓,他们厚颜无耻的说什么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却还美其名曰地说什么大国际主义。)

我又写道:朝廷是由百姓推选而出的国家管理者,当这个管理者失职的时候,便有百姓们起来反抗,历史上的朝代更迭,皇帝轮换便是如此,这只是一种政权更换的形式。

人们还可以通过手中的票,将自己认为不合格的政权选下台,从而选择能代表自己利益的政权。(但中国受历史文化的影响,似乎更喜欢选择前一种全面破坏再建设的方式,而不会选择妥协的方式变革,所以,中国的文明也只能是渐进式的前进。)所以,朝廷可以轮换,但国绝不可以灭亡。

便如同如今蒙古人杀我同胞,毁我田地,将我们的百姓列为四等人,这是一种典型的外敌入侵。因此,面对如此灭国亡种的灾难时,所有的国人,都有义务团结起来,拿起刀枪,一致对外,把蒙古人赶出我大宋的国土之外。让我大宋百姓能安居乐业,不受外人欺辱。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更别说是这种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兴亡,匹夫有责。(在这里,我第一次提出了大中华的概念。)

陆蓉听着我的慷慨陈词,惶然地睁大双眼:“皇、皇上,这样怎么可以,怎么能由百姓们确定皇帝的人选,这岂不是乱了套了?”

“如果朕不能给百姓们带来福祉,如果朕不能保证朕的百姓们的安全,那朕就得接受下台的命运,皇权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使命,一种肩负着普天下百姓前途和光明的使命,若非因为这种使命,又怎么让这么多的人跟在朕的身边,陪着朕一起吃苦受累。再说,不管是主动或是被动,失职的皇帝下台这是历史的必然,历朝的皇权更迭已经验证了这一点。尽管在其位者或许十分不愿意主动下台,但如果我们能建立一种和平的机制,让皇权更换不要通过流血,那岂不是全天下百姓之福?”

在《论百姓的权利和义务》中我又写道:百姓们以缴纳税收、承担兵役、徭役等方式承担对国家的义务,与此同时,国家就应该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神圣不受侵犯,保护他们劳动、休息和受教育的权利。

无论他们身处何地,哪怕身在异国他乡,只要他是我大中华的子民,他们就应该得到朝廷的保护。”写到这里,我不禁痛心地想到,历朝历代,所有流落海外的华人华侨的经历,就是一部部无比辛酸的血泪史,中国朝廷的文治武功,便只是对自己的百姓们无情的剥夺和压榨,却从来不需对百姓们承担任何义务。而就算他们对百姓们宁静的生活少些骚扰,百姓们都要发自内心的对他们高呼万岁。

印尼华人的遭遇仍历历在目,当那些受难的同胞们无助的眼神望向自己的母国的时候,哪怕伸出一点点援手对他们都是雪中送炭,可他们却只等到冷漠的对待和一句无比轻巧的“他们早已经入了他国的国籍,我们不能干预他国的内政”。

因此,要使中国不再沉沦在这种迷茫中,不再令“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人渣们成为高歌颂扬的爱国分子,唯有唤起全民的权利意识,让他们自己觉醒。

国家要强大,不能愚民,只能开化民众,愚民只是短视和昏庸的朝廷的才会干的愚事,他们必将遭到百姓们的唾弃。民智则国强,民愚则国弱。我们还要建立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要让所有的人以身为这个国家的公民为荣,而不是削尖了脑袋往外挤。虽然不能排除某些人天生犯贱,总以为外国的月亮才是圆的原因外,但许多国人一有了机会就想离开自己的祖国,不能不说朝廷起了很大的反面作用。

我不知道,我这样的论调会在这个时代激起多大的波澜。我只知道,在这里推行我的民主和法制思想,我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些只会叫三纲五常的伪道学们、伪儒士们早就降了他们认为天命所归的大元皇朝了。张将军是个老好人,就算并不十分愿意接受我的想法,但也不会坚决反对,邓光荐倒是个问题,但就他一个人,估计也掀起不了大的风浪。

因此,在《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富强的大中华帝国》一书中,我写道:大中华境内,无论出身、贫富、肤色、语言、职业等,一律平等,所有大中华的百姓,将共同享有自由、平等和富强的成果。

我又写道,只要我们坚持以礼义仁智信为根本原则,以法制和道德加以约束,我们一定能使中华帝国成为八方来朝的世界强国。

果不其然,第二天早朝,(这可是近几个月来的第一次早朝了),我的思想刚一抛出,立即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几个老臣义愤填膺,言辞激烈。只有张将军仍如同平常一般平静。几个年轻的我刚提起来的大臣,倒是显得十分兴奋。或许因为他们的出身本来就低,如果不是遇上我这么一个不拘一格的皇帝,他们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

邓光荐简直气炸了:“乱了,乱了,这样一来,还有什么秩序,还成何体统,群臣不分,上下不明,父子不顺,乱了,全乱了。”

等他叫得声嘶力竭,连喘粗气的时候,我笑眯眯地对他说:“老师,您不是一直教导学生说,君不正则臣逃外国,父不正则子往他乡吗?学生只是提倡众人平等,并非要乱了上下之分,长幼之序,相反,学生以为,要使全体百姓明白辨是非,习识礼仪,若国内人人都是知道礼义廉耻的谦谦君子,长者爱护幼小,幼者自会敬重老者;朝廷体恤百姓,百姓也自会维持朝廷。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是吗。”

“那对那些不守礼制的人,怎么办?”邓光荐仍是振振有词。

“那我们还有律法和道德去约束他们,还有刑法和律讼去惩戒他们。我们还有军队和警察来维持这些秩序的正常。”

邓光荐气呼呼的不知说什么好。可望一眼身边的那些群臣们,连张将军都不支持他了,他只有孤独无助的叹了口气,走到了一步。

宋兴国身边一个精壮的小伙子上前一步,小心地说:“小人宋国伟,请问皇帝陛下,如果按您刚才说的那样,我等是否也为大中华的一员?”

“是,当然是,怎么不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虽然你们已经别出吕宋,但我们同根同源,当然都是大中华的一员了。”

这个人我知道,他是宋兴国的本家侄子,挺伶俐的一个小伙子。

这时,又能有一个威武的大汉自张将军身后挤出,躬身一礼:“皇上,小将肖峰,原是契丹人氏,按皇上所说,是否也应该是大中华当中的一员?”

“萧峰?”我心中一愣,不会是那个大侠萧峰吧,不过看他那形象,倒颇有些大侠风范。

“你我同住一方土,同饮一江水,同说一方话,已经历经千年,你说是也不是?”萧峰亦满意地退后了。

邓光荐这时终于缓过劲来,咳了几声道:“皇上,按您的逻辑,蒙古人也算是我大中华中的一员了?”

“老师,你见过骨肉同胞,刀枪相向,不惜屠城杀戮,将自己的同胞贬为人下人吗?兔死狐悲,勿伤其类,他们的这种行为,连人都不是,能算是我们的同类吗?”

邓光荐这时象突然明白过来似的:“皇上,我大宋立国三百余年,您又自称中华,是何用意?”

“无论秦汉,更逞隋唐,我等皆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又且,我等身处四方之中,服章华美,是为中华,秦汉隋唐如今已如昨日黄花,南北大宋也只是沧海一粟,但我中华的传承将一脉相传,生生不息。”

不等众人回想起来,我又宣布道:“朕命令,自今日起,我等改国号为中华帝国,自今往后,无论皇帝更迭,朝廷轮换,中华国号不可丢,无论是蒙元还是女真,还是更遥远的西方各国,但有敢于侵犯我中华天朝的,举国上下皆有抗击外敌,卫我中华的责任和义务。无论千百年后,你们的子孙后代都世世代代为中华帝国的子孙。中华帝国千秋万载。”

“中华帝国千秋万载。”有伶俐者立时将我的呼喊传出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