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巅峰大宋
3420600000042

第42章 虎将雄威(1)

陈吊眼最近很是窝火,刚占领漳州不几日,正打算也学前人样来个打土豪、分田地。没想到,还没有坐热,范文虎从江浙,李恒从两广,立即将他团团围困在了城中,至今已经是近三个月了。

派出去联络畲族许夫人的义军的斥候已经出去几天了,至今仍是杳无音讯。自从一个月前听说许夫人在梅州露了个脸,后来就是音信全无。

他的眼窝已经深深的陷下去,双眼布满了血丝。连续多日的征战,已使他那张棱角分明的俊秀脸庞胡子拉碴,初一看还以为是个小老头,可是他实际上才刚刚二十八岁。

当初听说大宋皇帝在崖山遭张弘范领兵围困的时候,二人相约领兵前去救援。可刚行到半路,就听到了大宋君臣集体跳海的噩耗传来。二人无奈只好打转。

陈吊眼带着自己的一队兄弟沿海边一线退往诏安,直至前几个月,趁着蒲寿庚的把兄弟郑日土一个不留神,趁机占领了漳州。许夫人一路则沿永安、清流一直往北,游荡在武夷山一带。逮住那些落了单的,或三五成群出来打掠的新附军们、探马赤军们、蒙古兵们,时不时堵住他们打上一通闷棍,接着又往大山里一钻。元军们对当地的地形都不熟,加之蒙古人一向呆在马背上惯了,不惯于丛林作战,倒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看着连绵不绝的新附军士们前仆后继的涌上来,陈吊眼感到很是迷茫。还是这群人,以前拿着大宋朝廷的饷银的时候,整天除了做些欺男霸女,坑蒙拐骗的事情之外,别无所长。可元军还没有打到城下,他们就全部投降了。如今这群人面对自己的同胞的时候,表现得却是如此天壤之别,他们往上冲的劲头,竟是如此的不畏死。

他眼前又浮现出一幅画面,他亲眼看到一伙新附军们,涌进了一家农户,眼看仅存的母女两个尚有些姿色,十几个人一涌而上,就把母女两个给了。

听着屋内渐渐衰微的两母女的呼救声,他感到是那么的无助。等他好不容易找了十几个同村的弟兄再度回来的时候,只看到了一堆灰烬和被烧得只剩下一堆黑骨了,可那尚自冒着青烟的房梁和地下那摊摊腥红的血迹,刺红着他的双眼,他似乎听到,苍山之间,无数的冤魂在向他呼喊,他似乎看到,无数双期盼的眼神让他不敢直视面对。

他的心感到阵阵绞痛,他无比地愤懑,他开始感到无以自容。自此之后,他和他的十几个弟兄就没有散开了,他们拉起了一支队伍抗元。可越是往下抗,他越是感到有心无力。尽管如今的他已经是有十万之众了,可不怕死的元军却是越来越多。天知道,自己还能扛多久。

元军的又一波进开始了。随着他们射出一阵箭,或者投下几块巨石,便会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元军倒下去。可新附件军的士兵们仍在蒙古兵的督促下,不知疲倦的往上冲。

当初的十八寨当家,已经有七家走了。虽然弟兄们个个都是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大侠士,都是奋勇争先,不怕死亡的英雄。但刚刚丢下锄头镰刀的他们又怎是那些长枪大炮的元军们的对手。

随着元军们的轮番冲击,兄弟们已经倒下了大半了。城内到处是受伤的兄弟,看着那些强忍着伤痛不断呻吟的士兵,他有一种嚎啕大哭的冲动,可是他不能,他是这里的主心骨,他是这里的希望,他一定要挺直了腰身,让所有的人看到他坚持的决心。

更要命的是粮食已经越来越少了,而医药则基本上用完了,那些受伤的士兵们,除了仅凭一腔意志硬熬之外,别无他法。

他也想,或许放弃也是一种解脱。想到这里,他不由打了一个寒颤。

元军屠城的印象太深刻了,它象一个恶魔,时时萦绕在众人的心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他算是明白了。他无法想象,如果他就这样放放弃,他将如何面对身后这数万的百姓们,他们可是一直不遗余的在自己身后默默地支持。无声无息,无怨无悔。

因为他们都明白,如果元军们攻下来,就算侥幸活下来,都要子子孙孙背负一个四等人的耻辱,这将让他们如何面对九泉下的列祖列宗。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战场上的喧闹和厮杀也渐渐平息下来。双方都偃旗息鼓,埋锅做饭。可谁都知道,明天的战斗,将会更加的惨烈,陈吊眼不说,但他真的怀疑,他们这支残军,还能度过几个这样揪心的晚上

作为苏家的族长,苏恒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虽然这些年在海上的经营,钱是赚了不少,如今在澎湖也生活得蛮滋润的。可自前些年崖山一战,大宋覆灭之后,元军加紧在高丽厉兵秣马,时刻准备攻打东瀛。

连那么远的东瀛都不放过,他们这块离福建如此之近的小岛,怎么可能幸存。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深深地感到,他的这种小霸主的世外桃源的日子就要到头了。所以,当大儿子苏再方向他推荐一个自称从海外过来的年轻人,说是什么身怀重大秘密的时候,他毫不犹豫便应了下来。

当方志远第一次和范伟松打交道的时候,他便在反复的思量着如何将范伟松的计划推行下去。

方家虽然不如苏家势大,可在福州城内,也算是个排得上号的商户。随着蒲寿庚拿着几千条赵家子孙的生命,投降了元人,一直和蒲家有些芥蒂的方家的灾难也就来临了。虽然全家上下一直谨小慎微,可仍不能逃脱噩运的降临。

当他自泉州返家的时候,除了一个因儿子患病回了老家乡下的老家丁外,方家上下,无一幸免,理由是莫须有的通敌叛国。也是从那时候起,他就暗暗发誓,有生之年,一定要报此血海深仇。他丢下了生意,一边遍览兵书,一边四处寻找宋军的踪迹前去投靠。可阴差阳错之下,却让他赶上了胡大勇的商船,辗转一番来了南洋。

自从领着范伟松给他的密令开始,他就在努力思考要从哪里开始。随着船队一路向北,让他回想起一次和苏家少公子因共同抗击海盗而结下的缘份,他决定碰碰自己的运气。因此,当船队继续往北的时候,他和十几个弟兄带上些家伙,悄悄在澎湖下了船。

如今,名动一方的苏家当家就坐在他的面前,书生的睿智和商人的精明让他明白,仅凭金钱的利益是不能说服眼前这位年近半百的老人的。面对这位苏轼的后人,他觉得唯有晓以民族大义,方能入手。于是,他决定豁出去了。

“大宋皇帝托本将向苏大人问好。并请苏大人举全家之力,协助皇上复兴大宋江山,救大宋百姓于水火之中。”

“大宋皇帝?大宋君臣不是早已经全部殉难于崖山了吗?”父子二人尽管做了各种心理准备,但方志远的话仍让他们感到深深地震惊。

“皇上没有遇难,陆丞相抱着皇上跳海之后,皇上半路上幸遇高人救助,并向高人习得惊人技艺,后又遇上随后赶来的张将军。如今,正领着数十万的军民隐身南洋,韬光养晦,厉兵秣马,图谋复国。”

“没死就好,没死就好。”苏恒此时亦有些失措,浑不似以往一贯的淡定。“老夫也有一事不明,当初大宋厢兵百万,文丞相在江西时亦有数十万江淮子弟兵,尚且不敌。如今,以数万残兵,我们又如何拒敌?”

“正因为皇上深感到势单力薄,这才密令我等秘密前来此处,暗中联络各路抗元英豪,让他们暂时隐忍不发,只待时机成熟,就可东山再起。况且,此次前来,皇上还给我们带了一些秘密武器,苏大人不妨随我出去一观。”

苏家父子依言随同方志远来到了码头边。方志军先行交待几句,然后只听他一声:“放”,便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响声之处,是一片浓烈的黑烟并冒出刺眼的火光。待浓烟消散,只见百步以外的一堆乱石早已不见了踪影。

苏恒连连称奇:“火炮老夫以前也见过,但象如今这么大威力的火炮,老夫简直是闻所未闻。就不知道这种火炮,大宋军中是否已经全部装备。”

“我们这只是第一批的,后续的正在加紧赶制和改进之中。皇上说了,改进后的火炮,将会打得更远更准。”

“好,好,老夫豁出这条老命了。方将军有什么吩咐,但管开口。只是老夫有一个不情之情?”

“苏大人请讲。”

“老夫想请方将军引荐,见上皇帝一面。”

“这是自然,本将前来的时候,皇上亦有交待的,但如今之计,是还想借大人之力,先救几个人再说,还望苏大人予以援手。”

“没问题,一切听从将军安排,有什么需要的,方将军只管开口便是。”苏恒满口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