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热门商品投资
3423400000021

第21章 黄金--是神秘莫测还是符合基本原则(1)

拥有一些黄金只是一种保险策略,世界各国很多人也都是这样做的--包括我。我并不排除随后10年美国或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世界可能恐慌,从而不顾一切地把黄金当成最后的手段。但同时,在各种商品舞台有诸多其他更吸引人的机会。

石油或许是那种主宰新闻的商品,更不用说对商品指数的主宰,但是没有其他哪种资产看上去比黄金更神秘和受欢迎。它一开始就是这样。

在古代,黄金之所以贵重,是因为它的稀有、耐用、装饰性好,一些人甚至相信黄金有魔力。埃及人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就开始开采黄金,在公元前1352年,他们埋葬了年轻的图坦卡门国王,依照他的形象用2 448磅黄金制作了一副精美的棺材。公元前6世纪,在位于今天土耳其的爱琴王国,吕底亚(Lydia)的克里瑟斯国王(King Croesus)定制了第一枚纯金铸币。公元前50年,罗马人发行了他们的第一枚金币,称做奥里斯(aureus,源自拉丁语“金色的”),这种金币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只是偶尔使用,直到公元前31年奥古斯塔统治开始后的罗马帝国时期,才成为罗马的通用货币。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的印加时期,印加人把黄金用在他们的艺术上,用黄金来装饰每一样有内涵的东西。每一个印加皇帝都把他储存的黄金带进坟墓,让他的继承者重新积聚他自己的财富。西班牙的探险者带回的报告说,印加人的装饰中到处都是黄金,这种黄色的金属很快点燃了中世纪后期许多人的想象。进入16世纪后,西班牙的费迪南德(Ferdinand)和伊莎贝拉(Isabella)把大型帆船送到新世界找黄金,他们满载印加皇室宝藏而归,那真是令人激动不已的西班牙黄金时代。

古老炼金术士梦想把铅变成黄金,从公元前3世纪直到中世纪,有很多绝顶聪明的人沉浸在这个美梦中。你也许认为所有那些炼金术士都是没有受过教育、思想古怪的人,但想想艾萨克·牛顿吧,一个24岁就革新了物理学的人,却在1666年把他的笔记本扔到一边,把其后的20年都献身给了对炼金术的研究。

今天的黄金疯子是那些“金甲虫”,也就是相信这种古老的贵重金属是唯一有永恒价值的货币的投资人,他们相信黄金价格随时可能暴涨。金甲虫们是一群杞人忧天的家伙,他们买入黄金并持有,作为保险,以便应对公司丑闻、房地产崩盘、股市崩盘、美元崩溃以及世界范围金融混乱的风险。这些人总被同一番景象困扰:他们的孩子们未来生活在一个曾经被称做华尔街的废墟里的棚户区,他们的解脱之道就是买进更多黄金,在任何价位都买进。

从心理学的观点,对黄金的这份依恋当然令人神魂颠倒,但是带着困扰去投资则不是最好的投资哲学。随便对数个世纪来的黄金价格作一点儿历史研究,金甲虫们当然会注意到,除黄金以外,许多东西曾被当做“终极货币”:从牲畜、象牙,到贝壳和漂亮的珠子。自然,黄金有属于它的历史阶段,但白银和许多其他不那么迷人的商品也是,如铜、糖、小麦和木材。历史还显示,长期以来,黄金价格已经下跌并且没有起色。

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当我动身去华尔街时,黄金是35美元一盎司。尽管金价在1980年创下了850美元一盎司的历史纪录,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其后的25年这种金属一直处于熊市。实际上,到处都没有稳定的价格,只有米其·曼托泡泡糖卡片上的黄金曾经值一点儿钱。(1952年铸造的曼托Topps球员卡2004年在eBay上的价格是1 200美元,1963年版本的Topps卡现在能卖到252美元左右。)是的,在2003~2004年,金价得以上扬,这是由于疲软的美元和通货膨胀的威胁,再加上对伊拉克战争的忧虑、对身边持续的恐怖威胁的忧虑,这些都使金甲虫人数增加。但是即使400美元左右的金价都远比那个创纪录的850美元低很多(曾有人估计金价在2004年能涨到1 933美元一盎司)。与1999年以来大多数其他看涨商品的表现相比,黄金相对动静不大。在不远的将来,供需关系会削弱黄金和其他商品的表现,人们应该保持冷静。

虽然我是商品投资的积极追随者,但黄金并不是我的最爱。我跟我的宝贝闺女一样,私人拥有一些黄金,还有就是黄金在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占3%,但是其他商品在这个牛市将表现得更好。实际上,几乎世界上每一种主要商品的供应都可能会缩小,黄金却是个例外。尽管几十年来黄金矿产的探测基本上都停止了,但黄金挖掘产量还是持续扩大--即使伴随着金价的下跌。当其他金属价格在21世纪初逐步攀升时,世界范围仍有一半的挖掘探测是为了黄金。据传闻,在2003年,世界上最大的几家矿业公司正在进行的探测工作总量的75%仍是在探求黄金。似乎矿业专家们对黄金的天真狂热并不亚于普通大众。

如果投资者们忽略了供应和需求,那终将咎由自取。没有哪一种商品像黄金那样,容易用感情和其他的心理因素把人蒙蔽,而看不清市场的基本原则。商品投资者必须设法把黄金视为许多商品中的一种,其价格依赖供需驱动,可能上涨也可能下跌。了解一下黄金自身历史的来龙去脉会有所帮助。在美国,黄金历史的来龙去脉既复杂又多彩。历史显示,黄金不总是最好的投资。据一些估计,过去的世纪许多投资黄金的钱被损失掉了,金矿股票比任何其他产业的股票亏钱都多,甚至比铁路和航空公司股票损失都大。那些可怜的投资者应该听听马克·吐温的话:一个掘金者是一个守着地面空洞的说谎者。

美国黄金

那些定居在詹姆斯敦和普利茅斯的英国殖民者们声称,他们到新大陆来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避难所,而不是为了黄金屋。数百万跟来的移居者寻找政府允诺的大片农场,他们主要的梦想是走出贫困。在追寻美国梦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土地投机者、夸夸其谈的艺术家,以及急于赚取利润的工业资本家,但美国的建设者们却很少沦为黄金的奴隶。美国建国后很多年甚至都没有颁布联邦采矿法令,第一部法令直到1866年才颁布--那是在成千上万掘金者开始在联邦加利福尼亚州的土地上寻找黄金18年后,在那里首次发现黄金是1848年。在经过激烈的全美范围争论之后,美国在1900年决定确立金本位制,国会设定了黄金的兑换价格--“金本位”--一盎司20.67美元。金本位保持到大萧条时期,当时,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让美元对黄金贬值,以应对经济和货币危机。

很多美国人仍然对罗斯福的黄金政策发脾气。1933年,罗斯福禁止黄金出口,停止美元与黄金兑换,宣布个人以投资目的拥有黄金不合法,甚至取消政府与私人签订的所有基于黄金定价的合同。为什么?“因为你拥有黄金。”政府说,没有更多解释,好像在民族的食谱上推荐大家吃更多菠菜一样,不要问为什么。1933年,美国把金价抬高到25.56美元,1934年提价为34.95美元,并在那一年再次进行修订,钉在35美元。为什么是35美元?很明显罗斯福只是为了凑个整数。世界上持有美元的各国政府对这个改变拍手称快,因为他们能把美元储备兑换成黄金。每个拥有黄金的人都能兑现,并获得67%的升值--每个人,更确切地说,除了美国公民。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国际经济贸易暂停,对黄金的需求随之消失了。

1935~1970年,金价一直保持在每盎司35美元,到最后是个非常低的价格。由于黄金的价值被如此低估,谁还打算投资极度资本密集型作业,去超过3 000米深的地层勘探黄金呢?谁还愿意启动开采大金矿的工程呢?可以理解,黄金产量持续下降。在1970年以前,当时供需等式已经变得很不平衡,由于如此万能的金属的价格如此便宜,制造商正设法构思使用这种材料的途径。很快,更多黄金用于牙医业和电子业,需求增长了,价格也随之增长。与此同时,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靠贸易逆差和印钞票过活,政府设法通过价格和汇率管制去支持美元,而不是去处理不值钱的货币和恼人的逆差。美国经济变得动荡不安,美元亦是如此。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没有足够的黄金储备去抵偿其他国家的国家债务。其他国家,尤其是法国,突然挥动着他们的美元储备要求兑换成黄金。纳克斯堡招架不住了。

最后,尼克松总统得到了要旨--干脆改变规则。1971年,他宣布美国将不再把美元兑换成黄金,这招有效,不履行国家允诺欧洲人把他们的美元兑换成黄金的义务。黄金需求增加了。尽管世界各国的政府试图将金价控制在35美元,持有美元的人都跑出来要把美元兑换成黄金。毫无理性可言。但是随后世界各国的央行似乎总是设法支持货币、金属和其他商品使用人为的价格,不管涨价还是削价,尽管聪明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别的路。由于数十年的人为低价使黄金供应减少,唯一可做的聪明的事情就是买入价格35美元的黄金。

当时,除美国公民不能合法拥有黄金之外,瑞士人可以拥有黄金,德国人、法国人、日本人也可以。1973年,尼克松政府让美元与金本位脱钩,允许金价自由浮动--金价冲上了120美元一盎司。次年底,国会表示美国投资者已经成熟,可以拥有黄金了。由于预期到美国人即将进入黄金市场,金价飙升到200美元一盎司,但随即又回落到100美元一盎司,因为世界各地都把黄金倾销给了美国人。在早期金价便宜时,美国人不被允许拥有黄金,结果被外国人狠狠地宰了一通。

随后讲述的是一个过去35年来金价走势相当好的故事。1976年后,金价冲上了顶峰。由于美国的通货膨胀比以往的历史时期都更为严重,投资人确信纸币将一钱不值。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及后来的美国人质危机,似乎应验了乌鸦嘴们的忧虑。被抑制的巨大需求涌进了一个数十年来供应被束缚的市场。1980年1月,金价达到了非凡的每盎司850美元。但是人质最???得以获释,新任美国总统里根宣布美国即将复苏,通货膨胀被驯服了,美元保住了。

不必惊讶,图表也显示自大萧条以来,世界范围黄金生产在1980年第一次开始加速。由于创纪录的高金价,世界上每一个矿业公司似乎都在找这种金属。随后的20年,世界差不多每年都比往年生产更多黄金。同时期,随着价格涨涨跌跌,黄金失去了70%的价值。黄金的神秘性也无法抵抗金价的暴跌--黄金太多了。金价跟其他的东西一样,屈从于纯粹的供应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