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健康吃,放心买
3423800000001

第1章 绪论

健康=安全饮食每一天

健康与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也是人类始终难以掌控的目标。无论一个人拥有多少财富,也无论他拥有多大的权势,在应对“致命疾病”时,都会显得力不从心。

在我国,很多人平时省吃俭用、辛苦存钱的目的,就是想万一患上重病可以有钱医治。然而,金钱并不能换来健康,医药并不能保住生命。据媒体2007年7月报道,台湾富商郭台铭全家为弟弟郭台成治病,曾花费数亿台币寻医问药,但终未能挽救郭台成年仅46岁的生命。就在本书即将完稿之际,我国最著名的医药企业“同仁堂集团”的掌门人--年仅39岁的董事长张生瑜突发心脏病逝世。这又一次不幸地说明了,最好的医药生产者,也无法担保自己的健康不出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卫生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人均寿命也在逐渐提高。2005年全国人均寿命大大超过“古来稀的年龄”,达到72岁。在卫生医疗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医疗本身对提高人类寿命的作用,就不再会非常显著。因此,我国卫生部门对今后居民的寿命提高趋势,作出了极其保守的判断,将2010年全国人均寿命预期目标定为72.5岁,比2005年仅增加0.5岁。

在人均期望寿命逐年提高的同时,总会有很多人因病魔缠身而过早离开人世。如大家熟悉的梅艳芳、傅彪、侯耀文等人,都因中年患病而英年早逝,让喜爱他们的观众悲恸万分。

当一位又一位大家所熟悉的人暴病猝然逝去,或是在饱受疾病折磨后离开人世,很多人只能感叹生命的无常,相信生老病死皆是天意。人们似乎完全失去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对那些英年早逝者,人们往往将“过劳、心理压力大、缺乏锻炼”等原因认定为早逝元凶,而对这些人的饮食状况很少关注。首先,缺乏锻炼肯定不是唯一的关键因素,健美师马华就是一个例子,还有我们熟悉的柯受良、杨迈、彭作义以及著名的足球教练王洪礼(打网球时发病)。这些人患病都不能归因于缺乏锻炼。“过劳”也只能是某些人患病早逝的部分原因,而内因、外因和饮食三方面的综合因素,对人的健康状态有着极大的影响。

但从我们长期的调查分析结果看,饮食与那些最致命疾病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性,要么是直接的诱因,要么是促发的因素。如果读者能够获得相关的信息资料,不妨按照书中介绍的健康饮食法则,并借助“食品的危害风险指数”(risk of hazard index,RHI)的估算方法,对所关心的患者或是病故者的以往饮食状况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很多饮食问题。

笔者在十多年的专业研究中,广泛了解了世界各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健康长寿人群的生活习惯;通过将贫穷的不发达地区居民与现代城市居民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构成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分析结果,总结出了现代社会的六大健康饮食法则。

如果能够按照本书中提出的饮食法则合理安排膳食,相信你的健康水平与寿命将能有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