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健康吃,放心买
3423800000007

第7章 法则1:饮食必须有度

食物中不可避免会或多或少含有不利于人体的成分,为了避免有害物质在体内累积,必须做到饮食有度。在营养摄入量基本能满足自身需要的前提下,只要控制食物摄入总量,就能减少有害成分摄入量,降低饮食带来的健康危害风险。

民间有句俗语叫“饭大压病”,常常被用来劝患病的人多进食,以提高免疫力。在过去营养供给贫乏、医疗手段落后的年代,“饭大压病”几乎就是真理。过去患肺结核(痨病)的病人中,由于营养供给不足,患病以后不能恢复健康而死亡的人很多。但在现代社会,却是“饭多火大、饭大病多、饭大损寿”。对大多数人而言,特别是中老年人,平日摄取的营养早已过剩,给身体造成负担。

我国广西巴马地区是世界上公认的长寿地区。巴马百岁老人在青年时期,由于社会因素均有饥饿史。进入老年后,他们的饮食有节制,日食两餐至三餐,从不暴饮暴食。江苏如皋人的日常饮食是两稀一干:早晚稀饭,中午干饭。如皋百岁老人中有74%的人每天都是早晚吃粥,中午吃干饭。吃粥减少了热量摄入,可防止肥胖发生,也减少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的发病概率。另外,如皋百岁老人,吃粥的主要用料是粳米、玉米面等;78%的百岁老人平时只喝白开水,而对包括茶等其他饮料没有任何爱好。

截至2003年年底的统计显示,北京市共有240多位百岁以上老人。研究人员曾对朝阳区的百岁老人作过一些个案调查。他们发现,这些长寿老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饮食有节,不偏食”。

现实生活中,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因失口服而得福”的现象。

有一位朋友的母亲,70多岁时查出严重的胃组织癌变,不得不接受胃切除手术。手术中不仅将3/4的胃组织切除了,同时还将病变的十二指肠也切除了。医生曾私下告知家人准备后事,断言老太太最多能存活三四个月。然而,8年多过去了,这位老人依然健在。的确如医生断言,多位与这位母亲同期进行癌治疗的病友,手术后不久便离开人世了。其中几位患者,年仅40多岁。肿瘤医院的医生非常迷惑,曾多次回访调查,试图揭开朋友的母亲能够在手术后保持健康的谜底。最初,回访调查的医生非常关注老太太吃了哪些高级营养补品,但并没有获得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因为老母亲对补品不感兴趣。况且,由于手术使肠胃消化功能受损,老人家不仅进食量很少,也不能食用那些富含营养的肉、鱼、奶类食物,每天只能吃少量素食。

而正是由于“手术后肠道功能缺失”,减少了饮食摄入量,从而减少了来自饮食的危害,才使得老人在胃癌手术多年后,仍能保持健康状态。而大多数癌症患者,手术后往往会千方百计地进补,结果适得其反,反而导致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目前,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比中国的人均寿命长10岁,已经达到82岁。虽然,日本人长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他们的饮食量较小有很大关系。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餐馆每份菜肴的分量都不多。在日本,除了相扑运动员有着过于夸张的肥胖形体,一般人普遍比较苗条。

无独有偶,我国上海人的人均寿命在全国大城市中是最高的,2006年调查显示上海人均寿命是80.97岁,接近日本的平均水平。而上海人在饮食方面的节制也是比较有名的。过去,人们去上海人家里做客吃饭,常觉得主人根本不盛情,菜量很小。其实他们平时自己也吃得不多。

控制饮食有益健康

广泛的研究证明,在一定范围内,吃得越少活得越长;控制热量摄入可助人长寿。

研究发现,减少食物摄取、限制热量摄入能够延长包括细菌、酵母、果蝇、小鼠和人类在内的多种不同生物的寿命。通过对摄入的饮食量进行控制,最多可将昆虫和老鼠的寿命延长50%,相当于将人类的寿命延长到160岁。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以老鼠、酵母做实验,发现减少营养供给能明显提高生物抗性,能使酵母对压力和毒性的耐受力提高1000倍,能使人体细胞和老鼠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抵抗力增强10倍。

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给老鼠注射高剂量的??疗药物(相当于人体最大允许剂量的3~5倍)以后,又给老鼠接种了一种高致命性的癌细胞。老鼠被禁食48小时后,再恢复正常饮食,虽然体重会下降20%,但其寿命却延长了1倍,能继续生存60天。而在完全自由进食的条件下,那些被注射化疗药物和接种癌细胞的老鼠,最多能继续生存30天。该研究组已向美国有关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拟在一些癌症病人身上展开“禁食疗效”试验研究。

另外还有一些报道表明,饥饿疗法在抑制肿瘤生长、预防中暑以及减轻药物毒副作用方面,如降低因使用扑热息痛导致的肝组织损伤作用,均有一定的效果。

日本研究人员认为,男性经常吃得过饱,会使人体对癌化细胞的抑制活力下降,从而会提高癌症的患病率。日本的另外一项研究认为,人体的甲状旁腺激素分泌量与饮食量成正比。长期饮食量过多,会使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容易导致骨骼过量脱钙,出现骨质疏松。特别是人年轻时经常饭量很大,到了老年以后,由于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分泌量很高,即使摄取较多的钙,也难以使其沉着于骨骼之中,从而加大骨质疏松疾病的发生概率。

在2007年度美国心脏协会(AHA)年会上,盐湖城犹他州大学的心血管和遗传流行病学主任,霍恩教授发表的研究报告称:适当禁食能有效降低发生心脏病的危险性,禁食也可能有助于提高体内胰岛素的生成能力,但是并不建议糖尿病患者盲目禁食。

戒食保健疗法

有些人信奉一种叫“辟谷”的戒食保健方法,就是每隔一段时期,尤其是在身体健康状况感觉不佳时,连续禁食若干天,只喝水而不食用其他任何食物。据称,戒食能治愈很多疾病,有的人甚至能连续戒食达数周。虽然对戒食具有保健作用的说法缺乏科学的考证,但在很多史料和一些宗教教义及相关的故事中都有“戒食健身”的思想。

用营养学知识分析可以得出,适当戒食有利于减少体内脂肪、胆固醇的积累。从饮食安全的角度看,适当禁食不仅能减少机体对有害成分的摄入,也有利于自身组织恢复对有害物质的清除能力。

“排毒保健”食谱

近几年,“排毒保健”理论在社会上广为流行。这种观念认为,人体内不时会有毒素积累,必须经常进行专门的排毒。同时派生出了很多排毒保健食谱。

有些专业人士对“排毒”理论嗤之以鼻,认为这种理论纯粹是哗众取宠,也有的是商家为获利而作的虚假夸大宣传。但从营养学角度分析,一些排毒保健食谱中的食物,的确含有很高的天然抗氧化成分。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已经证实,食物中的天然抗氧化剂类物质,能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从而能够减少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控制饮食与减肥

自觉控制饮食摄入量的人群主要有两类,一类人群主要为了健康,另一类人群则主要是为了美感。在适当的饮食摄入量范围内,减食可以同时实现以上两种目标。但是,目前很多为“美”而减食甚至是禁食的人,却走向了与健康目标相反的极端,甚至以失去生命为代价。

乌拉圭有一对姐妹模特,22岁的姐姐露西儿·拉莫斯和18岁的妹妹艾莲娜·拉莫斯,分别在2006年和2007年双双死于因减肥而患的厌食症。其间,21岁的巴西模特安娜·卡罗琳娜·雷斯顿也因厌食症而死在T形台上,身高1.74米的雷斯顿节食后的体重仅为38公斤。

在今天这个以“骨感”为美的年代,节食瘦身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杀手之一,不仅是模特,也有很多明星和追求时髦的人因过度减肥使健康受到严重危害。

《京华时报》于2005年8月报道了一位中学生因为减肥患上厌食症而死去的事情。家住湖南的一位15岁中学生,曾是班级的班长兼学习委员,学习成绩优异。2004年为了参加《超级女声》节目,身高1.55米、体重44公斤的她决定减肥。食量越来越少,到最后干脆不吃东西,即使吃了也会马上到厕所用手抠喉咙将食物吐出。很快,她就骨瘦如柴,来北京旅游时晕倒在北京火车站,被送到世纪坛医院救治。但是医生发现,她身体内的脏器已处于极度衰竭状态,尽管医院进行了全力抢救,还是未能挽救这个女孩的生命。近年来,国内这类因减肥而损害健康的媒体报道有很多。

为了遏制无限追求瘦骨美感的审美观变化趋势,很多欧洲国家,如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都出台了限制“极品瘦人”参加时装表演的规定。比如马德里市政府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规定BMI指数<18的模特,不准参加时装秀。结果,2006届服装秀有5名模特因BMI指数偏低被禁止登台。如果时装界都能按照这一标准限制模特减肥,乌拉圭模特拉莫斯姐妹和巴西模特雷斯顿等,也许就不会过早地离开人世。雷斯顿去世时的BMI数值仅为13.5。

目前普遍采用“BMI指数”衡量人体的胖瘦程度。BMI的计算方法是:

BMI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一般的胖瘦标准是:

偏瘦:BMI指数<18.5

正常体重:BMI指数=18.5~25

超重:BMI指数=25~30

轻度肥胖:BMI指数>30

中度肥胖:BMI指数>35

重度肥胖:BMI指数>40

对于能够做到坚持适度的身体锻炼,并注意饮食安全问题的人来说,体重略高,比如BMI指数在30以内,并不意味着存在身体健康隐患。有的人吃得并不多,但是消化吸收能力好,属于基因型偏胖者,大可不必为体重较高而过分忧虑健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