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融让谁富有
3424100000025

第25章 突围:绿色模式 (5)

同时,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投资选择也符合道德准则。例如,该基金不得投资于生产核武器的企业,这种高度透明的投资计划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扬。该基金的投资不但要符合一定的规范,而且要根据预算进行。政府明确规定,该基金每年提取的资金不得超过其资金总额的4%(4%为基金正常的回报率)。

政府的表率作用还体现在工资水平的确定上。挪威的每小时劳动生产率及平均小时工资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在人人平等的价值观的影响下,公司CEO的薪酬与工人最低工资一般相差2~3倍,最多不超过7倍。这就使得挪威的基尼系数一直很低。

在挪威,社会财富的分配相对均衡,人人都能接受良好的免费教育,因此这里的就业率高。对普通人而言,工作已不是谋生的手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在体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又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才是挪威人上班的目的。有鉴于此,即使是在金融风暴过后,挪威的人均GDP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也是最高???,失业率却是最低的,仅仅为2.6%。(2009年10月,美国的失业率为9.7%,加拿大为8.3%,英国为7.8%。)

反观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富裕了,但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是否真正提高了?政府解决农村孩子读书难、上大学难的问题的具体措施落实了多少?发展教育事业的意义大家都知道,在这里我们不需多作解释,不过挪威建立了人人平等的价值观并实现了极小的贫富差距,这很值得中国政府借鉴。

最近,国际经合组织根据加拿大的“商业繁荣潜力指数”对未来10年中经济发展将呈现繁荣景象的30个国家进行了预测。根据各个地区的人口、贸易、能源、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指标,在这些未来将获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中,挪威名列第二,排在瑞典之后,芬兰名列第三。很可惜,中国不在这30个国家之列。

从排名看,排在前三位的全都是北欧国家,美国排在第十二位。特别是挪威,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相对缓慢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运输技术的发展方向,反而使它能够免受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生活方式的影响,它的经济发展潜力反而比美国大。为何挪威能抵御金融霸权的控制?因为挪威的价值观和种种传统深得民心,令金融霸权绝无可乘之机。

挪威人爱好运动的习惯没改变(他们很少开车),传统的饮食习惯也没改变。挪威的传统食品鱼、肉、土豆和蔬菜依然是餐桌上的主角。而且北欧国家物价高昂,勤俭节约也是北欧人的习惯,因此即使他们有钱,外出就餐对他们来说也很难得。挪威的餐厅普遍比美国的小,其提供的食物的分量也比美国的少,在美国为一人份的菜品,到了挪威就变成3人份。直到现在,美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提供的快餐都无法在挪威流行。

原本中国人的饮食方式很健康,以五谷杂粮为主食,再佐以豆制品、蔬菜瓜果、鱼、蛋和少许肉类;中国的饮食文化,则更是源远流长,八大菜系世界闻名,烹饪技术也最发达,众多传统名菜、地方小吃的风味独特,不仅深受中国人喜爱,而且也吸引了众多外国人。但我们却丢弃了传统的中国美食,引进美国的垃圾食品。目前肯德基在中国的450座城市开设了2000多家餐厅,麦当劳的分店则多达400多家。这些典型的美式快餐,像牛肉汉堡、乳酪、炸薯条、炸鸡块和可口可乐,都是“四高食品”--高脂肪、高蛋白、高盐和高糖。麦当劳的总裁在50多岁英年早逝,酷爱垃圾食品的克林顿在50多岁时心血管堵塞了80%,最近刚动完第二次手术,这些都凸显了美国的饮食文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但是,中国的影视作品却把带孩子吃麦当劳、肯德基的快餐以及喝可乐当成一种时尚进行宣传,这样会把中国的下一代都培养成垃圾食品和垃圾文化的拥趸。经常食用“四高食品”的饮食习惯,促使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增长速度上升到世界第二。以北京为例,北京45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者已高达16%,与此同时,一大批糖耐量降低的人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这一患病比率超过了美国。美国的垃圾文化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渗透到中国,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排挤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根据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收集的数据,在之前的两年中,美国的糖尿病人几乎增加了15%,接近2400万,占人口总数的7.8%,特别是超重引起的糖尿病,长期困扰着美国人。而挪威人健康的生活习惯,自然使他们减少了得病的可能性,这样一来,不但政府减少了医疗开支(顺便提一下,美国的医疗体系正面临崩溃),而且个人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挪威的糖尿病例在西方国家中是最少的,只占所有病例的3.6%。5年前的一项调查发现,挪威只有15个成年人因超重引起糖尿病,其中一人还是新移民。

人人平等的价值观、极小的收入差距、低失业率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挪威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极其有限。相反,收入差距越大的西方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也就越大。为什么?

我们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富人手里的钱多得花也花不完,他们也没有更多的需要花钱的地方了,因为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一天吃不了20顿大餐,晚上睡不下18张大床,更不可能同时开10辆豪华车,也不会同时驾驶三四架飞机。而普通民众是买不起房,也开不起豪华车,更不用说飞机了。相对而言,通货膨胀削弱了人们的购买力,使普通百姓的实际收入下降了。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是提前消费、信贷消费的模式导致虚假的需求看起来增加了,结果,98%的不富有的人(在美国,中产阶层在一年中仅仅多挣了穷人3个月的工资),越来越依赖于2%的富人,因为富人掌握着整个社会的金融系统的命脉,而每1美元都来自于产生信贷的金融系统。因此,为了住上“自己”的房子,开“自己”的车,甚至为了能把食物摆上餐桌,那98%的不富有的人就不得不向富人借贷。

当遭遇不幸的人无法偿还债务时,他们的金钱来源便被富人切断,富人停止借钱。随着破产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开始下降,企业便解雇员工,使那么多不幸的人更是无法偿还债务,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样一来,作为社会消费主体的老百姓的购买力大幅下降,而剩余的产能富人又消化不了,供给和需求便失衡了。一旦少数人的消费不足以支撑社会生产,经济危机就爆发了。

在危机过后,人们才能看清,挪威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的典范,人们只有量入为出、勤奋工作,才能不断累积社会财富。与此相反,如果实施“金融化”,指望天上掉馅饼,那么北欧另一个国家,冰岛,就是个极好的反面教材。正是“金融化”催生的借贷模式,差点把冰岛给“融化”了。

冰岛同样是北欧国家,还曾经是名列世界第七的最富有国家(按54858美元的名义人均GDP计算),同时也是世界上购买力排在第五名的生产国(按经购买力调整的人均GDP 40112美元计算)。虽然冰岛是高度发达的国家,但是在欧洲,它仍然属于新兴的工业化国家。20世纪初叶,冰岛在欧洲国家中是最贫穷的。冰岛的经济发展始于二战结束后,由于大规模的捕鱼活动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再加上其采用凯恩斯主义,即推行由政府管理、干预经济发展的政策,冰岛经济快速起飞。

强劲的经济增长,使冰岛在近几十年刚刚拥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冰岛除了有丰富的水力和地热发电资源外,其他天然资源很缺乏;国内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捕鱼活动,目前其40%的出口收入依然来自于渔业。就像迪拜的石油枯竭导致国家依赖各式建筑打造旅游业,随着鱼类种群不断减少及鱼类制品的市场价格下跌,冰岛经济已变得相对脆弱。在1994年,冰岛加入了欧洲经济区,开始实行经济多样化。过去10年中,冰岛经济扩张至制造业和服务行业,旅游部门扩大鲸鱼养殖来吸引观光的游客,软件行业、生物技术行业和金融业的发展也很迅猛,特别是金融业。

在冰岛的酒吧,当地居民见到外国人,一开始会表现得很冷静、很谨慎,但是大家一聊开,你就会发现冰岛人对本民族的文化遗产、科学技术和经济成就十分自豪。原本冰岛经济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无可厚非,甚至是非常明智的,但冰岛太想赶超欧洲其他国家,甩掉它贫穷(曾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的帽子了,于是这种急于求“富”的心态导致冰岛人不再愿意脚踏实地地干实业,而冰岛政府也在2003年作出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决定:把享有盛名的渔业的发展搁置起来,建立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强国。

事实上,冰岛的困境源于20世纪90年代,国家从那时开始采取“新自由主义”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照搬美国的经济模式,并在2001年解除了严格的银行监管制度。这个笼头一松开,国家的经济发展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近年来,冰岛银行业实行海外扩张策略,从华尔街学来了提高杠杆率的绝招,为国家带来了前总统所说的“近乎童话”的增长率和盈利能力。正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过度的金融杠杆成了拖垮冰岛经济的罪魁祸首。

当冰岛经济在过去几年高速发展的时候,其银行向海外发放了大量贷款,因此,银行成为国内最强大的机构。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冰岛三大银行Kaupthing银行、冰岛国家银行(Landsbanki Islands)和格里特尼尔银行(Glitnir)的资产规模总计达到14.4万亿冰岛克朗(约合1280亿美元),是冰岛2007年的GDP1.3万亿冰岛克朗(约合115.6亿美元)的11倍。而近10年来,冰岛的外债超过1383亿美元,是其2007年的GDP的7倍,仅仅是冰岛四大银行(还包括斯特劳莫-布尔达拉斯银行)所欠的外债就已超过1000亿欧元。

冰岛国内狭小的金融市场,迫使冰岛银行融资获得的贷款只能来自国内银行之间的借贷,以及银行吸收的冰岛之外的存款(这也是一种形式的外债)。不仅仅是银行拥有巨额债务,冰岛的家庭也大量举债,其债务金额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213%。再加上冰岛央行向国内银行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是以新发行的债券的形式(它们不足以抵偿债务)出现,因此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根??需求滥印货币,而这将导致通货膨胀。

当金融危机从美国开始蔓延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没有次贷业务的冰岛银行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后来,华尔街的大金融财团或倒闭,或奄奄一息,全球金融市场又陷入信心危机,这时货币市场上的融资活动停滞了,处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冰岛银行自然无法幸免于难,被“海啸”席卷是必然的。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危机发生的几个月前,人人都羡慕冰岛人,因为相关调查表明,冰岛人的幸福感是世界上最强的!但短短几个月之内,“国家经济破产”这几个字,居然触目惊心地和冰岛产生了联系:三大银行被政府监管,并进入破产保护程序,政府宣布放弃冰岛克朗的固定汇率,股市停盘,冰岛证券交易所的市值下跌超过90%……冰岛仿佛被“融化”了。

冰岛学习美国的“金融化”、“证券化”及信贷模式,采取所谓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解除对银行的严格监管,将银行部门私有化,以高利率吸引外资,迅速加快国内银行走向海外市场的步伐,同时降低税率。这些经济政策使冰岛经济繁荣辉煌一时,冰岛由此被誉为“北欧虎”。可是最终,这头“北欧虎”不堪一击,倒在了自己挖的陷阱里。

冰岛失败的教训和挪威成功的经验,为中国提供了一面镜子。我们相信中国可以亡羊补牢,在北欧模式的灯塔指引下,最终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之路,彻底摆脱金融霸权的控制,守住13亿人民这些年来辛苦积累的财富,以造福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