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你身边的经济学
3426100000015

第15章 微利时代(1)

改革开放之初,一些自诩“敢于吃螃蟹”的人离开计划经济体制“下海”,很快就挣了个盆满钵满。对此,有人不齿,有人眼红,也有人欣赏。

当时基本上以合法手段“发财”的人,我们容易想到的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依靠批文和这种那种指标发财;另外一类没有那样的体制背景,他们游走于刚刚开始松动的旧经济体制的缝隙中,做生意发财。

对于前一类人,大家比较痛恨。他们发财虽然很不合理,不过既然合法不合理,别人也没有什么办法。至于后一类人,不管他们做生意的主观动机是什么,我们都应该看到,他们不但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本身做出了贡献,而且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朝着市场经济转轨,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但是现在我们要说的是,过去那种很快就能够赚到盆满钵满的情况,已经很难重现了,除非你是垄断企业。事实上,现代经济学已经揭示,凡是竞争行业,其中企业的经济利润,都会趋向于零。在最后到达零经济利润之前,是一个微利时代。

本章从微利现象入手,发掘现代经济学零利润定理的深刻内涵。

“头啖汤”精神与“零利润定理”

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传播以来,广东经验一时成为热门的新闻话题。这其中,有一条所谓“饮头啖汤”的精神。

“饮头啖汤”何解?症结在于一个“啖”字。据《辞海》,除用于姓外,“啖”有三解:一、吃或给人吃;二、引诱、利诱;三、通“淡”,清淡。但三解都不合广东话“饮头啖汤”之意。其实,这是广东的口语,意为“喝头一口汤”。广东的小食店除了“生猛海鲜”、“特色制作”以外,常常供应一种“例汤”。远在小店开门客人点菜之前,一锅上好的汤水先已熬就。比之另外现点的汤菜,这“例汤”材料、火候俱足,遂常常成为食家的首选。倘若这天生意特别好,原备的汤水眼看告罄,伙计就会加一盆水添一把火,务必保证供应。实际操作下来,通常是一路舀出去上桌,一路往锅里添水。知道这一“内幕”,就明白头一锅没有添过水的汤才是彻底的真材实料,味道好极了。第二、第三次添水下去,味道自然一回不如一回。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更扯不上道德伦理,因为小店就那么一口熬汤的大锅,店主真真是千方百计侍奉他的上帝。所谓“饮头啖汤”,就是要喝这头一锅的汤的意思。

笔者身居广东,常讲广东的好话。但是对于广东口语对华文汉字的浸润,却是喜忧参半。无奈连月苦思,仍得不着“头啖汤”和“饮头啖汤”的普通话妙译,只好暂付阙如,留待语言高手化解。现权且原词照用,试说“头啖汤”精神。

北京、上海的报刊,曾经赞誉广东人民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的确,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广东人民所曾面对的“头啖汤”,可不是人皆趋鹜的餐桌上的美味。当初敢于喝“头啖汤”的人,还真有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气魄,非我等迂腐书生可期。即以不少人鄙夷的发股票财现象而言,笔者在深圳的若干文友就一再坐失良机,好久都没有下海弄潮的勇气。时过境迁之日,大家都知道那“头啖汤”味道好极了。但是正如哲人所云的我们不能两次在“同一条河流”里游泳一样,经济改革进程和经济起飞阶段人们所曾遇到的“头啖汤”,究竟是螃蟹还是蜘蛛,当时却是个未知数。在这个意义上,“头啖汤”精神体现了利益和风险的高度一致。

利益和风险,本已是现代经济学的论题。比对那些发达了的企业家或股民,我们也许可以领悟“利益和风险高度一致”这句话的道理。风险、不确定性,都是信息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的专题。不过,就是在微观经济学的层次,“头啖汤”精神也有深刻的学问。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整个现代经济科学的两块基石。微观经济学是关于消费者行为、企业行为和这些行为的市场反应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是关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等总体经济运行规律和政府作用的学问。微观经济学还有一个名称,就是价格理论,这是因为价格这个变量在微观经济学的讨论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将近20年以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就选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赫胥黎弗教授的《价格理论与应用》作为微观经济学教材。

在现代经济学中,有一个称为“零利润定理”的命题,它是这样说的:

“长期来看,在一个竞争行业中,任何企业的经济利润都会趋于零。”

为了把握这个定理,现代经济学十分注意界定和区分企业的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不是简单的账面盈余,而是不但要减去企业本身的“价格”,还要减去社会平均的正常利润。比方你空出自己的房间开一个小馄饨店,那么至少要从账面盈余中减掉房间和设备的租金和购置费用,再减掉倘若把流动资金拿去买债券得到的收益,才是经济利润。如果是“夫妻老婆店”,还得记住减去“夫妻老婆”既当经理又兼伙计的酬金。

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这一界分,本身就十分重要。一些承包企业以企业的会计利润充当经济利润。结果,国家吃了大亏。近年的股市狂热,也许是新生事物发展过程中难免的现象。市民在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毫无所知时也狂热于投资股市,是亏损企业的股票也能反常增值的主要原因。但若缺乏统一合理的会计制度,即使公布资产负债情况,也不能成为权威的依据,因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之容易混淆,留给精明人士很大的造账天地。

明白了这一界分,就可以知道,把“零利润定理”用我们以前习惯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长远来看,竞争行业中的任何企业,顶多只能企求平均利润,不能老是比别人占便宜。

为什么会这样?《价格理论与应用》在“企业生存与‘零利润定理’”的标题下,有如下的说明:

“竞争总是要摊薄经济利润。只要是有利润的地方,就有新的企业进来,从而扩大行业的总产出,迫使产品的价格下降。与此同时,原料和其他投入品的价格却被迫上升。这样一来,利润就会被从上下两个方向挤干。

“这一过程在何处结束?当仍然处于外面的企业看到该行业内已经没有(额外的)利润可图时,新企业的进入就会停止。”

新的进入停止了,是否意味着某个现存的占有优势的企业就能避免“零利润”的前景呢?我们可以用一个占据富矿的铜矿面对收买产权的压力来说明这一问题。假设富矿都被现存的企业占据着,在贫矿上建立一个新企业是不会有什么利润的。这时,如果矿业仍然有利可图,外部的企业家就会转而考虑出较高的价钱把富矿本身的产权购买过来。这样竞争的结果,不管出售与否,富矿的身价已经提高。哪怕占据着富矿的那个铜矿的账面利润还是那么好,它的经济利润却必须比过去多减掉一份矿山的升值数额。实际上,我们不妨设想原来的矿主因为矿山升值可以卖到很好的价钱,干脆卖掉矿山转而食息的情况。作者强调,这里正是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明确区分而成为症结的地方。联系到我们身边的经济现象,如果一位朋友祖屋之所在日益成为商贾竞争的目标,他作为宅基之使用权???所有者,就是“不干活”也可坐得这份似乎是天上掉下来的增益。

1989年11月,国家教委在上海举行《财经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国际研讨会》。邹至庄教授在代表三位美方委员发言时说:

“新企业的产生与旧企业的死亡,企业进入一个行业或者从一个行业撤退,这种淘汰问题就是市场经济的活力的表现。这个问题可以讲一下。”

现代经济学认为,自主企业和竞争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两大要素。西方世界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所以西方的经济学常常被误认为是关于私有经济的学问。其实,自主企业和竞争市场,并不需要以私有制为前提。关键是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放手让企业在守法的前提下追求利润。这样的竞争,对企业不但是激励,而且是约束。

基于在良好的经济法制环境中追求利润的基本动力,企业进入一个景气的或新兴的行业、退出一个趋淡的或没落的行业,这正是市场活力的表现。

20多年前我国人民生活刚刚好一点的时候,电风扇行业一马当先兴旺起来,于是吸引新的企业进入电风扇行业。行业大了,利润分薄,不少企业面临亏损的局面。这正验证了“零利润定理”的告诫。聪明的企业家则会考虑转向,转到前途兴旺的行业。转向,就要有“饮头啖汤”的精神。不然的话,老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就总是喝不到那味道好极了的“头啖汤”。广东顺德的康宝电器厂,原来只是个镇办的百人加工厂,短短几年以后却年产值超亿。他们起步时,广东境内的电器亿元大厂已有一大把。要问他们如何在夹缝中创业,据报纸记者所写,首任厂长罗小甲“回忆说曾苦苦思考:汤啊汤,你在哪里?”他这里指的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头啖汤”的“汤”。他注意到虽然彩电、冰箱、煤气炉、电饭锅早已普及,却几乎每家都还使用着蚂蚁蟑螂自由进出的竹木碗橱。他看准了,在居民消费向小康转变的阶段,电子消毒碗柜的需求,大有引导和发展的天地。这将是康宝的“头啖汤”。他们高瞻远瞩,把这“头啖汤”熬得好好的,并且通过精心策划的市场营销,使电子消毒碗柜的使用,成为经济领先发展地区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头啖汤”精神的核心,是它的开创精神。如果当初看到别人搞电扇冰箱发了财,也一窝蜂挤进去讨便宜,康宝就不会有现在的局面。可以说,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对“零利润定理”最有心得的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升级换代,也是一种转向。比如从老面孔的电风扇转而开发“鸿运扇”、“立柱扇”,引导消费新潮流,升级了的电风扇行业仍然很有文章可做。

除了企业对行业的进出,还有行业本身的发育和消亡,即行业对经济的进出。一个行业新生,进入经济市场;一个行业没落,退出经济市场。这都是“零利润定理”的内涵。有人说,发达的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企业家经济。这种说法,我看很有道理。创新,并不总是成功。但是长远来看,不创新,就一定不会成功。这可算“零利润定理”的一个“推论”。这里,我们从语义学的角度,也体会现代经济学把平均利润作为零利润对企业家的告诫意义。

“零利润定理”的启示

近年来常听人说起“微利时代”。将近十年前,一次从北京回来买了一份当天的《北京青年报》在路上看,内版就有《商品房进入微利时代》的特大标题。就媒体的定位而言,大抵是指现在经济不景气,商家只能指望微利经营。若干向来紧俏的行业,也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姿态,想方设法,苦心经营,努力以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争取顾客的货币选票。说到底,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是否能够吸引顾客的货币选票,是企业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