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时尚的江湖
3427000000028

第28章 爱· 无闲时代的爱(5)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差不多知道,一本定位为中国精英女性服务的国际时尚大刊《时尚芭莎》在中国出版了。她,有着百年时尚的血统,世代引领着时尚的风潮,她来到中国,不仅仅承袭了时尚的精髓,更传播着女性的力量和中国的精神—我们创造性地在中国版《时尚芭莎》开设了传奇女性栏目,介绍那些改变女性社会进程的伟大女性;我们开设至今备受欢迎的芭莎式女人栏目,向读者介绍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中国女性典范;我们第一个启用中国本土明星拍摄杂志封面;第一个为中国时装设计师拍摄时装大片;第一个开设了中国最有价值艺术家栏目,向读者介绍中国杰出艺术家的故事和杰作……这些今天看来蔚然成风的杂志报道风潮,在十年前,我们的确是顶着很多说用本土明星不够国际化、中国设计师很土、做话题的时装杂志不够专业等的压力。但是,我和团队坚信,时装和时尚之美不仅仅在于衣服,更在于创造和承载它们的人。传播时装的品位与女性的能量并进,时尚,才能让每一个热爱它的女人,不仅有美的权利,更能拥有美的能力。

小小的独立创刊梦

2004年,是我从事杂志工作第十个年头。那年我读了一本陈逸飞先生策划出版的书,内容是国外独立杂志创办人访谈;又参加了一个倩碧男士化妆品的上市活动,获知它们怎样研发出男士喜爱的化妆品并卖到全球第一。同时,在一次集团会上,我们老板刘总又提出目前时尚集团几本强刊的规模,已达到了2001年全集团经营规模。我悄悄生出了一个念头:自己也做了十年,能不能像人家一样,自己创造出一本杂志呢?

我至今记得约了当时任倩碧化妆品品牌总经理的张津,在他下榻的长富宫饭店聊得热火朝天,我们希望中国有一本引导和教育中国商业男性更具有品位和风范的杂志—塑造你的男士品位,这个主意让我俩心花怒放,写下很多好点子。可是,当我兴冲冲跑去老板办公室满怀激情向他提议时,刘总毫不客气地拒绝了我。

虽然沮丧,可是我不死心啊,我开始试探《时尚芭莎》当时唯一的男性编辑—富有才华的郝宁,问他一生最大的志愿是什么。他说,要办一本不为赚钱的杂志,这和我的想法很相似。我开始有了第一个伙伴,我经常和他一起躲在公司楼梯间的过道里抽烟谋划,一同想象这本存在在脑海中的男性杂志,写下了很像样的创刊方案。可是,又被刘总拒绝了,到底是为什么呢?怕我是女人,做不好男性杂志?可我已经决定,整本杂志定要全部请男性团队来编辑和设计,甚至当时我已悄悄在上海恒隆广场邀请了胡兵来做我们的首位客座主编,连杂志名字《芭莎男士》和编辑风格都已准备得很好了呀!

这股委屈和怀才不遇,直到一次和企业家王石先生同机出国旅行,才得到彻底的化解。“你做商业策划了吗?”王总问我,“投资回报?运营费用?竞争成本?赢利预期?”做了十年杂志的我,第一次从心里真正明白了杂志对于编者是时尚文化的情怀,对于老板是确保员工生存和公司成功运营的一份生意,需要详细准确的测算和规划。回京后,我和设计总监李昀???财务人员一起,对杂志纸张开本印量、人员工资等各项成本投入算了一笔大账,第一次发现原来持续经营一本杂志需要这样多的钱。这让我对于《芭莎男士》的编辑方向和内容比例、发展周期都有了良好的准备,也为今后《时尚芭莎》又发展出《芭莎珠宝》、《芭莎艺术》等杂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这才懂得,被拒绝被否定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它可以让你更加清醒,准备得更加充分。对各种困难的预期和充分的财务规划,使得《芭莎男士》自2005年以增刊形式创刊,到2007年以双月刊、2008年以月刊形式发行,坚持只做商业和品位两大板块,成为为中国最多高端商务男士服务的品位教科书,年年完全按照当年商业五年计划发展,2010年还成为中央电视台调查机构调研中高层商业男性阅读率第一的男性时尚杂志。这样的成绩,让我对刘总的谨慎和王石先生的提醒至今感怀在心。

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今年米兰《Harper’s BAZAAR》全球主编大会上,会议主题是如何应对全球化竞争。我代表中国版芭莎发言时,选择了邓小平的话“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讲演的题目。

台下坐着24个国际版本的主编和美国赫斯特出版集团总部的同事,我为他们讲述了中国读者市场的变化和杂志永远不变的使命。我和我的同事们,一直夜以继日地不断寻找能够为自己最热爱的中国读者奉献怎样最好的精神食粮。我们坚信,一本好杂志,应当是将最好的一切带给读者的桥梁,是每一个创造美好生活的男女读者的精神伴侣。我讲述了《芭莎珠宝》的主编敬静为了工作,产后不到40天就飞去意大利进行采访;《芭莎艺术》的主编徐宁和团队,在日本海啸地震时临危不惧在东京拍摄艺术家村上隆的访问。有一种力量,深深埋藏在我们心中,一旦被唤醒,就成为拦都拦不住的激情:那就是为自己的梦想而战。

当面对无法阻挡的竞争,谁都会感到巨大压力,但是,如果你不去想如何与别人竞争,而专注于发展自己的梦想,去做对自己读者有价值的杂志,事情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你的工作能变得充满价值和创造力。在继《芭莎男士》成功创刊后,我们发现中国的珠宝市场正在飞速发展,然而,很多消费者还停留在只在意钻石的克拉数或顶级品牌的购买上。珠宝的文化、艺术价值,珠宝的设计内涵和个性化佩戴,更多收藏和鉴赏其他宝石的升值空间,都还是市场的空白,我们就出版了《芭莎珠宝》,介绍横亘千年的世界珠宝知识文化、经典品牌故事和极品珠宝设计作为女性珠宝收藏的宝典,一经刊出就受到广大中国女性读者的喜爱。

而《芭莎艺术》更是受到团队启发而诞生的杂志。编辑徐宁在2006年加盟《时尚芭莎》时,就力主开创了艺术家栏目。他一直深入采访研究中国最杰出的当代艺术代表人物,从他们的个人经历中探求他们创造的艺术内涵。他几次向我提出想做一本艺术的增刊,像当年《芭莎男士》一样,我对他的创想深感兴奋却没有十足把握,毕竟,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本针对广大时尚读者、大发行量的艺术教育和美学欣赏的杂志先例。因此,我们又秘密筹划了很久,并得到很多著名艺术界人士的大力支持。2011年1月,一本以传递文化、价值和品位的国际化艺术杂志《芭莎艺术》应运而生。徐宁和他的团队,在众多中国艺术家、国内外各大艺术机构的全力支持下,短短半年,就将杂志做到了具有国际影响力,不仅采访到大收藏家皮诺先生、艺术家村上隆、达明赫斯特,还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举办了“威尼斯中国艺术家之夜”的活动。

如今,已有4本系列杂志的《时尚芭莎》可以跨越时尚、美容、职业、商业、文化、艺术等领域,传达更多更加广泛和精彩的内容给她所热爱的读者。我们的团队发展成为100多人的团队,杂志发行量更高达每月100多万册,服务的读者更加广泛。每天,我常常在办公室待到深夜,怎么也做不完的工作,到处飞来飞去拍片采访经常见不到面的同事,更加精彩的领域,无穷无尽的精彩内容,每一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心里总是被激情填得满满的。

我常常想:如果不是不断发展,我将不能够与这么多年轻有才华的同事相识共事;如果不是多做几本杂志,我们将无缘与各领域杰出的人结识,并将他们的经验成就分享给读者;如果不主动发展,我们可能正在竞争中不断应对各种压力,杂志的品牌也无法更加广泛地深入人心。

这就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当被动做事时你只有压力,而主动时你不仅会有用不完的精力,所有困难和否定也都会被当成成功路上宝贵的建议。

让慈善成为时尚

我知道写写想象中的时尚生活你也许更感兴趣,比如,每天怎样在无数大牌时装中挑剔地审视、怎样在见谁穿什么中拿捏选择,怎样戴着华贵的珠宝、挎着昂贵的皮包,疾走如风去派对社交。可是,我并不认为这就是时尚的写照,甚至,我认为这些只是工作的必要。我真心认为这些年我和同事们一起干过的最时尚的事,就是创办了“BAZAAR明星慈善夜”,一直坚持了九年,“让慈善成为时尚”这个倡议真正成为了整个社会的美好时尚指标。

可是这件事,确实是我人生中干过的最难最难的事。

做好人难,做慈善更难,让很多好人能够相信你、理解你做慈善更是难上加难。

那是2003年,整个北京笼罩在SARS的恐惧当中,大家戴着口罩,往日异常拥堵的长安街空旷得能一眼望到尽头,暖春的北京到处飘满柳絮,空荡荡的城市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电视里24小时播放疫情和医护人员英勇救护的场景,而我们坐在一个屋子里开选题会,忽然谁都做不出题目来了。大家都冲锋陷阵,而我们只能做风花雪月吗?所有人都沉默,忽然有人说:我们能为SARS做些什么呢?我们采访医护人员?去报道病患家庭?虽然我们时尚杂志做不到这样的访问,可是一时间大家兴奋了起来。记得编辑梓杨说,上个月采访那英时她说,能不能由《时尚芭莎》号召明星们把只穿一次的演出服捐出来拍卖?还有很多人自己做慈善:有悄悄地坐火车去给内蒙古女孩送钱的歌星;有因为做义工被感动,索性辞去公司高职,专心去慈善组织工作的精英女性。越来越多的故事在选题会上诞生出来。我们决定,做一个慈善的专辑报道和一个慈善拍卖晚会。这就是后来非常成功的“BAZAAR明星慈善夜”。

从那时,在SARS紧张的空气中,我们团队靠一个又一个电话说服和邀请明星捐出他们的拍品。在闷热无比的7月2日,举办了第一届“BAZAAR明星慈善夜”,并提出了“让慈善成为时尚”的倡议。那天藏酷酒吧空调还坏了,记得主持人吴大维三件套的西装背后全被汗湿透了。可是没有一个人中途离开,甚至在无人举牌时明星们互拍藏品来撑场子。那一晚,虽然只拍卖了16.8万元,对于我们所有人却是一次巨大的喜悦和震撼—我们,时尚杂志的编辑,也能为社会作贡献。慈善,像一个善良的愿望,一旦被唤醒,素昧平生的明星、客户、企业家就都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帮助别人。那一份温暖和信任,让我和团队决定,从此之后,每年都举办一次“BAZAAR明星慈善夜”,让更多人更多品牌和企业,都以做慈善为时尚。

为了这个冲动的美好愿望,我们在每一年都全员上阵去筹备慈善夜。早期遇到的困难是大家想做慈善却怕被指作秀,宁愿匿名悄悄做,我们也被指为什么花钱办筹款晚会而不直接把钱捐出去。面对各种质疑,我相信今天甚至永远都不会有统一的意见,但我们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个好的理念,需要更多人团结起来印证它,慈善是美好的事业,不管怎样都应该坚持做下去。为此,同事们千求万请去找拍品、联系邀请明星和嘉宾、审批场地、奔走于慈善机构和采访对象之间,我们常常委屈地哭泣,也会坚强地站起。记得有一年我们做了一本慈善专册《让慈善改变命运—100个故事感动中国》,我们访问了100个人,从明星到名人,从志愿者到被救助的孩子。一位客户打来电话,说她和老公都感动哭了,因为看到一个被救助的香港白血病儿童,好不容易有慈善机构募得的钱可以在他临死前去日本看迪士尼乐园,却因为在电视上看到广东乡村小孩无钱上学,而对爸爸说:我不去迪士尼了,反正我快死了,而活着的小朋友还可以上学,把钱给他们吧……

这位客户和很多读者后来都成为了我们的好朋友,大家慢慢开始各自通过不同的方式捐钱助学或引领自己的公司募款行善。每当我们遭到质疑、不理解甚至拒绝的时候,这些故事都深深打动并鼓舞着我们,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坚持做下去。在这件事情上,我异常坚持。

至今,“BAZAAR明星慈善夜”已成功举办了八届,第九届也正在紧张筹备中。我们累计募集善款高达7 642万元,帮助无数贫困母亲、失学儿童、受灾群众重获美好的生活。同时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唤醒了时尚人善良之心,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有了更加广阔、更具美德的人生意义。

时尚的江湖

时尚看上去是风花雪月、美轮美奂的世界,的确,我们工作在满眼繁华和满屋的华服美饰之间。但真正的时尚,是由很多很多人共同创造出来的,我见过的更多是设计师和裁缝师们呕心沥血地创作美轮美奂的时装;我看到的是整个团队数周不回家封闭做设计;我见过小镇上的工匠世代相传地手工雕做着珠宝和皮件;我见过名模在寒风中坐着摩托车赶场跑秀累得晕倒;我见过更多更多的是辛苦的工作、工作、工作,在宫殿里女神一样的超模,博物馆倾国倾城的珠宝,杂志中一页一页的经典图片。每一个令人赞叹的作品背后,只有世间少见的才华和无尽的努力。

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真正的时尚的世界。正是因为它的美好,我愿意终生为此而努力。哪怕一切重来,我也有十足的决心和勇气。

其实,人生哪里会重来呢?一步一步,我跟着时尚,走向了我不曾企及的理想之地。有人问我,又不是你自己的事业,怎么会这样卖力呢?我想过,人生短短几十年,财富名声,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多少人富贵显赫却并无多少快乐,而在时尚的这些年,我和我亲爱的同事们一起,干过许多漂亮事,真的快乐无比。

欢迎你来到时尚的世界,在时尚的江湖中,开创自己美丽的事业!

最后我要深深地感谢蓝狮子的徐蓁和崔璀,如果没有她们的激情和坚持,我将没有勇气出版这本小书;感谢我最亲密的工作伙伴胡雪,没有她的辛劳和督促,这本书将永远也无法付印。

在这里深深感谢的还有十几年如一日与我共同奋斗的同事,他们不惜力、不怀疑、不放弃,始终坚持理想,是真正的时尚战士。感谢我的老板刘江先生对我的宽容与栽培。感谢我的时尚引路人—吴泓先生,虽然他已去世,但永存于我们时尚人心中。感谢王石、马云、冯小刚、刘江、吴晓波、杨澜、俞渝和邓文迪,这些我心中的榜样、精神力量的来源在百忙中无一推拒,为我的小书写序。我觉得光看他们的文章对读者和我都是一种巨大的收获。

最后要深深地感谢在近十年中支持我和“BAZAAR明星慈善夜”的所有朋友,他们是了不起的企业家、明星、国际顶级品牌的客户、最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和富有正义感及勇气的、像我一样的普通工作者。他们让我相信:做好事,要坚持,要有勇气,要相信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