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时尚虹颜
3427100000020

第20章 心灵养护秘籍--慈善成就美丽人生(2)

几乎所有的不幸,都是由一个破碎的家庭开始的。小鹏飞刚出生,父母就离婚了,先是妈妈弃他而去,接着是身患糖尿病重症的爸爸,不堪家庭的重负出外打工,家里只剩下年迈的奶奶,照顾小鹏飞的饮食起居。

在小鹏飞5岁的时候,灾难来临了,他身边唯一的亲人--奶奶突然双目失明。紧接着,被诊断出一系列病症--颈椎病、心脏病、末梢神经坏死病。那一刻,奶奶心里真是万念俱灰,她趁着小鹏飞熟睡时,摸着墙壁往外走,准备找个地方寻短见。没想到警觉的鹏飞突然坐起来,跳下床一把抱住奶奶,小小的他似乎知道奶奶想干什么,于是哭着求奶奶不要走,祖孙俩在黑黢黢的屋子里抱头痛哭。

鹏飞对奶奶说:“以后我就是你的眼睛。”说这话时,他也只有5岁而已。从那以后,小鹏飞每天早上5点起床,先烧两壶开水,因怕烫到奶奶,晾成温水后倒进暖壶。接着帮助奶奶穿衣服、洗漱、打针、吃药、做早饭,还将中午的饭菜做好,收拾好碗筷后才去上学。记得奶奶失明后,小鹏飞第一次学做饭。因为经验不足,没注意到锅里有水,他便往里面倒油,结果让热油溅得脸上到处都是,还将菜烧煳了。即使这样,奶奶也吃得特别开心。

时光荏苒,他用瘦弱的双肩,挑起了原本属于父母的家庭重担。在他7岁时,奶奶因为肺炎高烧不止,躺在床上觉得天旋地转,到了晚上喘不上气,甚至大小便失禁。小鹏飞很镇静地为奶奶擦身体,然后扑爽身粉,为奶奶换上干净衣服,再将脏衣服洗干净。这套动作他不知道做了多少遍,已经非常熟练了。奶奶住院时,他成了24小时贴身联护,打热水、喂药、喂水、喂饭,睡觉前给奶奶洗脚,每天给奶奶捶背。不管晚上有多困,都爬起来陪奶奶上厕所……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些事情,不知道这个孩子是怎么做到的。看到孙子这么辛苦,奶奶总是心疼得老泪纵横。然而小鹏飞却丝毫不在乎,在他看来,奶奶是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如果她走了,自己就成孤儿了。志愿者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为了省点儿菜钱,他每次吃饭时,都把好吃的菜夹到奶奶碗里,自己偷偷吃着酱油拌饭。他还这么小,别的孩子在妈妈怀里撒娇,他却要学着像成年人那样生活。

都说苦难是最好的学校,别看鹏飞年纪小,小鬼当家的他,不仅把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更是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父亲出去8年多,只往家里寄回过50元钱。靠着奶奶微薄的退休金和低保金,鹏飞精打细算,竟然每个月都勉强支撑下来了。

每个月领到钱,先去药房买药,再交水、电、煤气费,去超市采购日用品,这样基本就没剩下多少钱了。他们每天吃的菜,除了大白菜还是大白菜。哦,对了,还有鹏飞从菜市场捡回的菜叶子。就在这种情况下,鹏飞还在汶川大地震时捐了50块钱!

根据志愿者回忆,鹏飞的家虽然简陋,但丝毫不让人觉得落魄。家具被他擦拭得干干净净,奶奶的衣服放在衣柜里,也是整齐叠好的。奶奶的床头和柜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药瓶,看得外人眼花缭乱,只有鹏飞最清楚,它们是治什么病的,什么时候吃,每天吃几次,每次多少粒,绝对不会弄错。小鹏飞最大的心愿,就是以后当个医生,救助那些无助的病人。

在他9岁那年,奶奶的糖尿病突然严重,早晚都得去社区诊所里注射胰岛素。2007年的春节前后,社区门诊放假了,他领着奶奶四处找人帮忙注射,可是谁也不敢动手。无奈之下,奶奶让鹏飞来扎针,这是第一次给奶奶注射,小鹏飞只有硬着头皮,照着平时医生的样子,找到动脉血管,缓缓将针头扎了进去。从那以后,为了省钱,一直由小鹏飞给奶奶注射。

听完鹏飞的故事,我真不敢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是怎样照顾生病的奶奶,照顾穷困的家,同时还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命运迫使他一夜长大,从此担负起连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不幸。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道是悠悠文明古国流传下来的道德文明,却在一个孩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鹏飞的孝道,会让多少成年子女汗颜呢?

震撼心灵的四川之旅

“有时候我在笑,不一定很开心,有时候我在哭,不一定是很难过。”这话如果由一名成年人嘴里说出来,也许没人会感到奇怪。但从一个16岁的女孩子嘴里说出来,就有着别样的意义了。这个女孩很多人都知道,她叫郭婷婷。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是她带头唱起《团结就是力量》,鼓舞了废墟底下被埋了十几个小时的同学们。

在灾难过后,婷婷失去了左腿,凭着天生的倔犟劲儿,在所有截肢手术病人中,她最先站了起来。就连温总理,也曾去医院看望并鼓励过这个坚强的小姑娘。等伤病痊愈以后,她来到北京四中,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涯。只是从那以后,妈妈发现婷婷有些变了,仿佛有很重的心事,常在眺望窗外,眼泪不由自主地往下掉。如果追问下去,她还会生气。

其实可以理解,灾难给人身心造成的影响虽然可以靠医疗手段慢慢地治愈,但是心理的伤害,如果没有得到合理的疏通,估计会对人生造成一辈子的影响。就这样,带着重重的嘱托,我去看望婷婷。为了更好地安慰她,我特意咨询了心理医生。医生告诉我,对于灾难,我们可以允许痛苦,但绝不能让痛苦吞噬,要勇于接受,勇敢面对,然后解开它!

再次见到婷婷,她似乎比以前胖了一点儿,圆圆的脸非常可爱。虽然她一直在微笑,但眼神背后,暗含着许多忧郁,藏了不少心事。我笑着对她说:“婷婷,你现在执著、坚强、乐观的感觉多一些,因为你一直在笑哦!”我看见她眼里亮了一下。“可是,忧郁、难过和悲伤,又是怎么回事呢?”我适时地问道。

这一问,打开了婷婷的话匣子。实际上,她并没失去原有的乐观和开朗,相反还是个健谈的姑娘。她告诉我,自己比地震前更爱说话了,因为说话能让自己思维运转起来,而且不想停下来,因为停下来就会想好多事。写日记是种发泄,可以用来抓住那些被风吹散的记忆,可是翻阅以前的日记,又觉得自己无比陌生……

到底是什么,让婷婷如此压抑自己的感情?看来,只有了解废墟下发生的事,才能有效解开婷婷的心结。终于,在婷婷的回忆中,我知道了关于陈振东的故事。

地震发生时,有很多同学被压在废墟下。地底下没有光,同学们能听到上面救护人员、家长的呼喊声,但他们拼命地呼喊,却没人能听见。当时,婷婷的左腿被两块大石头压住,头朝下躺在废墟里。总体状况是一个人叠在另一个人身上,垮塌的石料将大家压在了一起,没有丝毫活动空间,大家只能凭声音判断周围的同学。

根据声音,婷婷判断出身边有大约4个同学,被压在最下面的是陈振东,他是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当时,陈振东还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出去一定要减肥啦,你快把我压死了。”婷婷连忙回答:“不用你操心,我出去一定会减肥的!”两人一直笑着开玩笑。陈振东是个帅气的男生,不仅篮球打得好,和班里的男生女生都合得来。

据婷婷回忆,“当时没有活动空间,我四周有好多好多人,随着救援队的不断抢救,空间有些变大了。被埋的十几个小时里,身边的同学们互相鼓励,谁也不准离开,将来一起考清华、考北大!”怀着对未来大学的憧憬,大家对黑黢黢的地底下逐渐没有那么恐惧了。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大伙儿的声音逐渐变弱,有人想喝水,还有人说想睡觉了。婷婷想起军训时学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为了鼓励伙伴们,她提议一起唱这首歌。是这首激昂的歌声,让快坚持不住的同学们精神为之一振,顿时找到了希望。就是这首歌,从废墟底下传来,鼓舞了全中国的人们!

某天,奶奶在电话里说了一个消息:陈振东去世了。对婷婷来说,这个消息太突然,也太难以接受了。自己从没想过陈振东会去世。“原来人在最伤心的时候,是哭不出来的。”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眼睛里充满沉沉的迷茫和自责。婷婷告诉我,陈振东完全可以逃过这一劫的,在房子塌下来的那一刻,本来在操场上上体育课的他,竟然义无反顾冲进了教室……

现在的北京四中教学楼,和家乡的教学楼很像。因为装了假肢,上体育课时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教室,安静的时候就会想起以前和同学们一起去拍大头贴,去镇上吃羊肉串。现在那些同学,很多都不在了。这里面,就有陈振东。在她看来,陈振东的死跟自己有关系,因为自己太胖才把他压死的。从接到消息那刻起,她很想和陈妈妈说声对不起,却始终没有这份勇气。陈妈妈自己的儿子去世了,她会不会看到活着的同学而再度勾起伤心往事呢?婷婷始终这样想。听着婷婷的叙述,我这个成年人,却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懂事是优点,在这时候却成了一种包袱,让她长时间笼罩在阴影中,久久不能自拔。带着婷婷的心愿,我再次入川,找到陈振东的妈妈。她就在这所学校任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数???老师。大家原本以为,失去儿子以后她会休息,但是第二天,她又出现在讲台上:“我不能太自私,自己的儿子去世了,就丢下所有的孩子。”她淡淡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