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我本阆苑一仙草——黛玉外传
343300000137

第137章 听戏文,艳曲警芳心1

说话间,袭人匆匆来来,来不及问好,便道:“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去看了,只差你了。且跟我回去换衣服也去吧。”说着不由分说,拉着宝玉便要走。

宝玉则欲行又欲停,扭过头来只顾看我,嘴里叫道:“起风了,妹妹也该回去才是。”我笑着朝他点了点头,他这才放心回身快步去了不提。

见宝玉走了,我心里倏地一片空白,几点寂寥与几份缱绻渐浮于心头。背起花锄,拿了花帚,缓步回转。脑子里乱糟糟的一片,莺莺、红娘等《会真记》的诸人,从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的的述写中跃然纸上,浮动在脑海,宛若戏台上的旦末净丑般在脑海里粉墨登场,一颦一笑,皆动人心弦。一会儿是莺莺的呖呖娇音,“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一会儿又是红娘的解颐妙语,“先生习先王之道,尊周公之礼,不干已事,何故用心”;一会又是张生的誓言盟语,“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一会又是崔老夫人的怒骂急斥,“我不合养了这个不肖之女。待经官呵,玷辱家门”。满脑满心的文字,变成娇言或厉语,响在耳边心头,聒噪不已,只搅得我心神不安。

忽然一阵清越婉转的歌声伴着悠扬笛声,穿墙过院,莺莺入耳,犹如天籁。不免回心转神,不知不觉间已走到梨香园的墙角下,侧耳细听,却是园里那些女孩们演习戏文。我一向对戏文并不上心,便并不在意。

回过神来,朝潇湘馆走去,不想那声声句句偏入耳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动人心扉。我不由自主停下来,驻步聆听。听她唱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细细品来,竟有些《西厢记》的味道,不禁心旌摇曳,有一种说不清的情愫缠绵悱恻郁结于心中。又听唱道,你在幽闺女自怜(1),越发地痴迷了心,竟像是与我谈心一般,原来这戏里也有好句。正想着,又隐约听到“三生石”与“梅树边”等只言片语,复想起梦中那长在三生石畔的仙草,还有与仙草有木石前盟的顽石,越发的如痴如醉,眼泪不知不觉间滑落于衫上心间。

注释(1)选自牡丹亭唱段,第十出惊梦。受封建礼教禁锢的锦屏人丽娘,深锁闺阁,无知音人说知心话。只睡个午觉,丽娘之父道:“夫人,你才说‘长向花阴课女工’,却纵容女孩儿闲眠,是何家教?”闲榻著鸳鸯绣谱,也无人来问是何道理。丽娘深闺心神寂寞,渴望有知音人来叙知音话。梦中人柳梦梅也是“这衷怀那处言说出”,当他说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等语时,正中丽娘心事,深入心扉,又怎能不引为知己呢?黛玉与丽娘同在深闺,也渴望有知音人来叙知音话,当她听到这句话,怎不会和丽娘一样迷了心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