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我本阆苑一仙草——黛玉外传
343300000145

第145章 片芳心千万绪2

上回说到,我又一时感怀,辗转反侧,夜不成眠,不消片刻,又着了邪思的道。心里一味地想着白天的书,默默念叨“若得灵犀一点,敢医可了病恹恹”,想着莺莺与张生素笺传情、琴心会意,月下会西厢成就一段佳话。心里的两个声音再起争执,一个道这莺莺倒有些胆识与勇气,慧眼识得有情郎,天赐良缘结同心。宝玉自比张生,情衷暗露,芳心所寄,何必将真心相掩,两相猜疑,断肠悲痛;一个道,好一个名门望族里的锦屏人,四德不备,背训违礼常,岂不自耻?你也自为知礼识节的闺阁绣女,不干已事,何故用心?

一时心里苦苦挣扎,只得以礼教自持,勉强闭上双眼。可叹心不由礼,又想那张生自谓温良恭俭的君子,初见莺莺便心猿意马,“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自己贪恋美色,放弃了科举,却说是婵娟之误。如此浅薄之人,何曾有厚重的情义!他自谓‘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谁知他可会再会为美婵娟,而负了莺莺的深情与厚意。倘或张生负了知音意,停妻再娶吗,又当何如?莺莺自为一微介女子,又能如何,污了一世清名,即便是死了已终不得干净。“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或许只是有情人寄于张生与莺莺身上的梦吧。心里一时又悲伤不已,不知是为莺莺,还是为身为女子的自己。泪酒枕席,湿透鲛绡……又似往日,等困顿不堪,勉强合上眼,略躺上片刻,这是后话。

自此,宝玉若来来扰。想起宝玉自比张生之语,心里好不尴尬,脸上淡淡的,闲聊几句,便打发他去了。等他去了,心里又牵肠挂肚,或遣人或倚门去打探他的消息,又不让他知道。却说这日早起,我还未起,宝玉就早早地来了。

“妹妹好睡,因舅母寿诞,太太着我与姊妹们前去拜礼。怕是等晚上才赶得回来,故特来告诉妹妹一声。”宝玉隔着床幔道。

“老太太知道了吗?怎么不告诉你宝姐姐去?”(黛玉)

“太太已禀明了老太太。听闻姨妈、宝姐姐、凤姐姐并姊妹们同去,老太太这才放我去呢。我要去一天呢,姊妹们也不在,妹妹好歹别闷在屋里,且着紫鹃她们跟着到处逛逛,找袭人、晴雯她们说说话……”宝玉絮絮叨叨交待了一大堆,我只是淡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