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千年乱局:争霸东北亚2
3440300000024

第24章 盛世辽海图霸(4)

封禅大典结束一个多月后,也就是这一年的二月十九日,刘仁愿坐船从百济回国,带着家人游历泰山,把高宗皇帝封禅时走过的地方重新走了一遍,聊以自慰。在感慨大唐盛世气象的同时,刘仁愿兴致大发,还在泰山脚下刻石题名,以资留念。

刘仁愿回国,应该是经过朝廷允许的。高宗李治可能念及刘仁愿劳苦功高,又觉得百济大势已定,短期内不会再发生大规模的战事,就同意刘仁愿回国休假省亲。

可刘仁愿这一走,熊津都督府就只剩下长史难汗、司马祢军、折冲都尉黑齿常之等百济将官处理一些日常事务;作为唐朝在东北亚最重要据点的熊津都督府,竟然没有一个唐朝高级官员来坐镇!正是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原本已有好转的半岛局势又开始恶化,朝着不可收拾的方向恶化……

不过,唐朝此时的注意力已经不在半岛南部的百济和新罗身上,而是重新投向了自己的老对手、东北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高句丽,又把消灭高句丽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

高福男启程前往唐朝后不久,泉男生也离开了平壤,以莫离支的身份巡视高句丽各地。

有人说,泉男生这次出巡,大错特错:你老爸死了,你们兄弟三个又不如你老爸,要知道,高句丽上下曾经有多少人在盼着盖苏文死啊!盖苏文一死,那些曾经被打压过的、不服泉氏统治的、受过迫害排挤的贵族和官僚们都在蠢蠢欲动。作为新的执政者,泉男生应该坐镇国都,使用各种手段控制局面,让反对派不敢轻举妄动,等过渡时期过去了再出去也不迟。当年李世民和苏定方几次大兵压境,盖苏文不就是死守在平壤城里,生生撑到危机过去吗?

事实上,泉男生也很无奈。本事不如老爸,威望不如老爸,国内是死灰复燃的旧贵族势力,国外是如日中天的大唐王朝,就连两个弟弟也在一边虎视眈眈——你要干不好,我们就取代你!

泉男生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所以他同意高福男前往唐朝,算是高句丽表面上希望和平的愿望,缓和一下两国之间的关系。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盖苏文死后,高句丽各地宗族豪强已经有了不稳和叛乱的迹象,泉男生不得不借出巡之机来安抚地方势力,铲平乱党,稳定大局。

泉男生的做法本身没有错,但他选择的时机不对;尽管时机不对,但又必须要做。

这,就是泉男生的悲剧。

泉男生初掌国政,对朝中大臣也不信任,只好顺从老爸盖苏文临终前要求三兄弟齐心协力维护家族利益的遗言,把政务交给了两个弟弟泉男建、泉男产。泉男生对这两个弟弟也不放心,但权力在自家人手中总胜过被外人抢走,所以就算知道所托非人,也必须要托,这就是悲剧中的悲剧了。

现在,泉男生走了,更没有人能镇住平壤城中的局面了。

也许是觉得泉男生的才干不如自己,也许是受到了朝中反对派的蛊惑和煽动,泉男建、泉男产兄弟联手发动了一场政变,杀死了泉男生的幼子泉献忠,夺得了都城平壤的控制权,然后发动其他不满泉男生的贵族势力,调动军队截断了泉男生返回平壤的路。

这场突如其来的政变打断了泉男生的出巡计划,泉男生只好带着亲信部众仓皇逃往陪都国内城。

国内城是高句丽早年的国都,迁都平壤后,尤其在辽东地区被唐军夺回后,就成了高句丽北部的军事重镇。泉男生退往国内城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最明智的选择——国内城地处长白山区,经过几百年的营建,已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固要塞,有利于泉男生收拢旧部、积聚兵力;国内城地处边境,离契丹、靺鞨等部族都很近,这些部族当时都臣服于高句丽,也方便泉男生借助外力对抗平壤政权。

尽管如此,泉男生手中的兵力仍不足以荡平国内叛乱,而契丹和又表现得十分犹豫——你们兄弟几个自家打内战,关我们什么事;你们打得越热闹,不就越没有力气来打我们吗?

还有谁能帮自己呢?泉男生想到了大唐,这个一直想插手半岛事务的强大近邻。请神容易送神难,泉男生明白这个道理,但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危急关头,活下去的,才能笑到最后,付出再大的代价又如何?所以,泉男生没有半点犹豫,当即派大兄弗德向唐朝求援。只可惜,平壤也料到泉男生会派人向唐朝求援,所以严密封锁了去往辽东的道路,使得这次求援未能成功。

泉男生没有放弃,他一边整顿防务,一边派大兄冉有再次前去唐朝。这一次,他决定把砝码压得大一些——只要唐朝肯发兵来援,帮助自己夺回权力,高句丽就不是简单地称臣了,而是愿意举国归降唐朝!

冉有等人历经险阻,好不容易来到中原,偏偏又赶上唐朝上上下下都在忙着封禅泰山的大典。唐朝相关官员在接到冉有递上的求援请降表文后,居然就直接丢在一边,把这事儿给压下了。

于是,一边是唐朝带着很多国家的使团风风光光地举办大典,一边是泉男生辛辛苦苦窝在国内城跟“叛军”打仗。这一打就是半年,本就外强中干的高句丽再次陷入了内乱动荡。

高句丽一内乱,新罗又看到了浑水摸鱼的机会。不过新罗没有直接出兵,而是派使者去唐朝,希望唐朝趁高句丽内乱之机出兵讨伐,自己从旁协助。

直到新罗使者来到,唐朝方面才知道盖苏文已死。不过高宗李治一眼就看出了新罗的小算盘——让唐朝去跟高句丽死磕,新罗则在一旁捞好处。所以,李治没有立刻答应新罗的请求,而是决定先等一等。他要看看高句丽这场内乱能闹到什么程度,闹得越凶,损耗就越大,到时候再派兵讨伐,阻力就越小。

新罗见唐朝没有上钩当冤大头,也不敢逼唐朝出兵,只能一边暗中备战,一边观察唐军动向。

到了这一年的夏天,平壤叛军对国内城的压力越来越大(平壤政权所能控制的是大半个高句丽,而国内城控制的只是一小片山区,资源人丁都有限),泉男生眼见就要撑不下去了,只能第三次派人向唐朝求援。

第三次,也是最有诚意的一次,泉男生派去长安的,是自己年仅16岁的长子泉献诚。

新罗的暗示、泉献诚的到来,终于让高宗李治下定决心,一举解决高句丽问题!

挥师高句丽

666年(乾封元年)六月,唐高宗命右骁卫大将军契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让泉献诚充当行军向导,率大军讨伐高句丽,一同出征的还有庞同善、高侃、薛仁贵、李谨行等大将。更令人振奋的是,时隔八年,一代名将薛仁贵终于又回到了他一战成名的辽东战场!

高句丽王高藏收到唐军大举进犯的消息后,连忙任命盖苏文的次子泉男建为莫离支,率军迎击唐军。

按理说,此时的唐军与高句丽军已不可同日而语——唐军携封禅泰山之威,士气正盛;而高句丽正在内乱中,国力衰微,士兵疲惫。事实也果然如此,唐军先锋庞同善一举击溃了泉男建派来阻击的前哨部队。

然而强弩之末,未必无力,庞同善认为高句丽军不堪一击,于是轻敌冒进,结果在金山(今辽宁本溪东北老秃顶山)道上被泉男生率领的10万高句丽主力打得大败而逃。高句丽军乘胜追击,三面合围。

英雄,就是要在关键时刻现身的!

就在庞同善部岌岌可危之际,一支骑兵突然从斜地里杀到,为首一将白袍长戟,左右开弓,如入无人之境,一下将高句丽军拦腰截为两断。包围圈里的唐军一看此人来到,顿时士气大涨,斗志昂扬,他们相信,只要有此人在,唐军便能所向披靡!

而包围唐军的高句丽军一看此人来到,顿时乱了阵脚——多少年了,只要此人出战,高句丽军每战必败,每败必惨,毫无还手之力!

他,就是薛仁贵!

在辽东一战成名的薛仁贵,替李世民和李治父子镇守玄武门12年的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令西北诸雄五体投地的薛仁贵,令高句丽人闻之胆寒的薛仁贵!

庞同善一看薛仁贵杀到,立刻收拢人马,率被困唐军再次投入战斗。在两人的联手反攻下,唐军彻底扭转了局面,最终反败为胜,斩首5万人,接着挥师向东,一鼓作气攻下了南苏(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处)、木底(今辽宁新宾西木奇镇)、苍岩(今吉林集安西)三城,一举突破了高句丽辽东长城防线,与泉男生部顺利会师,取得金山之战的胜利。

金山之战后,泉男生率国内城、丸都山城、哥勿城等6城10万余户军民归降唐朝。国内城和丸都山城,这两座高句丽的古都,终于在历经数百年的战乱后被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不过,泉男生归降后,高句丽在长白山北部地区的残余势力仍在负隅顽抗。如果不清除这些据点,唐军的侧翼仍然不安全。

这一年的十一月,薛仁贵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由他率领一支轻骑,向高句丽的北部重镇扶余城发动突袭。扶余城是高句丽北部重镇,是高句丽与东北、西北大漠进行联络的交通枢纽,也是高句丽长城的北端终点,扶余城一日在高句丽手中,向鸭绿江挺进的唐军就随时有腹背受敌的危险。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他的计划被批准,可分派给他的,只有两千骑兵。

为了掩藏行踪,薛仁贵命两千骑兵全部披上白色斗篷,利用雪色的掩护疾进(薛仁贵似乎对白色很有爱,他的人马很像“二战”时苏军从西伯利亚调来的雪橇骑兵部队)。高句丽人一直都盯着薛仁贵的动向,一看他带着人马向北出发,就意识到他有可能是去偷袭扶余城,于是,驻扎在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的数万高句丽军星夜出发,火速驰援扶余城。

兵贵神速,这是一场速度和意志的较量,谁先赶到,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于是,在一望无际的茫茫雪原上,两支军队齐头并进,目标——扶余城!

然而,唐军和高句丽军谁都没能抢先一步赶到扶余城,而是在急行军途中不期而遇!

遭遇战,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遭遇战!

薛仁贵当机立断,下令全军改变目标,立刻向高句丽军发起进攻!

这,就叫兵贵神速!

隆隆的轰鸣声在皑皑雪原上响起,高句丽军的视线中出现了一道滚动的雪线,就在他们以为那是突如其来的雪崩时,雪线上方爆起一抹刺眼的白光,震天的喊杀声响彻云霄!

“唐军来了!”还没等高句丽人回过神来,薛仁贵就带着他的白色骑兵倾泻而下,利用松林外开阔的雪原斜坡发起猛攻。唐军从雪原斜坡上冲下,高句丽军则是毫无防范。这几乎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在大半天的战斗中,两千唐军骑兵斩首万余,彻底击溃了这支精锐的高句丽军。

此后,由于冬季到来,兵力也不足,唐军便放缓了对高句丽长城沿线据点的攻势。

得到喘息之机的高句丽立刻挥师向南,掉过头去讨伐拥兵自重的泉净土。

泉净土是盖苏文的弟弟,奉命镇守高句丽与新罗接壤的南部地区。他对泉男建、泉男生兄弟祸国内乱之举早有不满,三兄弟在北边打乱仗,他就在南边搞独立,一共控制了12座城池。

12座城池不是小数目,泉男建、泉男生兄弟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就想出兵把它们拿回来。

泉净土一看俩兄弟派兵来讨伐,自己的实力不强,没有必胜的把握,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讨伐军到来前举城投降新罗。新罗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扩张领土的机会,当即就派军队接管12座城池,同时把泉净土接回国都盛情款待。

为了持续打击高句丽,这一年的十二月,高宗李治任命73岁的老将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再度挂帅出征,并派文武双全的吏部侍郎郝处俊协助李绩,先行出发的契何力、庞同善、薛仁贵等各路人马也划归李绩调遣。为了分散高句丽的兵力,李治还命南线的刘仁愿和新罗同时出兵,打击高句丽后方。

从598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首征高句丽到666年(唐高宗乾封元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你来我往,中原王朝终于等来了彻底攻灭高句丽的最好机会,一场北线主攻、南线策应,动用近50万兵力的多国联合的大会战就此拉开帷幕。

667年(唐高宗乾封二年)初,李绩率军首先向高句丽重镇新城发起进攻。由于新城的高句丽军主力在扶余城外一战中被薛仁贵彻底击溃,所以此时的新城只剩下一些老弱新兵,很快就被唐军攻破。新城是高句丽长城外围的重要据点,也是整个西部防线的核心,新城沦陷使得周围16座城池的守军闻风丧胆,无心恋战,很快就被唐军一一攻下。

李绩深知,这次战争的目标就是灭亡高句丽,将辽东之地全部收归大唐,必须稳扎稳打,因此,他特意命大将契何力留守新城,确保大军侧翼的安全。

就在李绩率大军南下后不久,高句丽统帅泉男建就率大军夜袭新城,杀了唐军一个回马枪。可见,这个泉男建在用兵上要比老大泉男生强出不少。

然而,泉男建强,有人比他更强!

危急关头,又是白袍猛男薛仁贵率军杀到,一通猛砍,把高句丽军打得稀里哗啦。

泉男建心里那个恨啊可打又打不过,只好带着人马撤退。新城之围遂解。

刚走不远的李绩获悉高句丽军偷袭新城的消息后,也意识到北线高句丽余部的威胁。所以,他把唐军分成了两个作战集团:由他亲率唐军主力和渡海出征的唐军水师从陆海两个方向继续向东南进攻,进逼平壤;薛仁贵则率唐军偏师则向北运动,肃清扶余城附近的高句丽残余势力。

李绩的作战计划十分稳妥,也切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为了突破高句丽的长城防线,李绩派郝处俊率军进攻安市城。不想高句丽军早有准备,等唐军一到,他们就立刻从四面八方发起进攻。面对数倍于己的高句丽军,郝处俊毫不慌乱,一边吃着干粮,一边组织人马发动反攻,成功地打退了高句丽军。

可计划永远只是计划,在乾封二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唐军取得的战果十分有限:首先是高句丽加强了鸭绿江一线的防御,使唐军无法施展在平原地区大兵团作战的优势;其次是奉命北上呼应主力大军的南线唐罗联军进展缓慢,使得合围高句丽的战略布置迟迟不能完成。

最后一战

南线唐罗联军迟迟没能进入战斗位置,主要原因就是新罗方面消极怠工。

新罗为什么要消极怠工呢?原因很简单:灭了高句丽,最大的受益者是唐朝,对新罗不但没什么好处,反而有害处。任何外交政策和用兵方略的出发点,始终只有两个字——利益。

泉净土投降后不久,新罗就派人护送他前往长安。新罗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剥离泉净土和那12座城池的关系——12座城池没了泉净土,就没有了主心骨,闹不出太大风浪;泉净土离开了12座城池,就是无水之鱼,再无可以仰仗的力量。

泉净土当然清楚新罗的鬼心眼,于是将计就计,把那12座城池转手送给了唐朝,算是他投效唐朝的见面礼。泉净土实在是老奸巨猾,一招借花献佛(反正这12座城池已经不是他的了),就卖了唐朝一个大大的人情,还狠狠阴了新罗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