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所知道的普林斯顿
3442400000067

第67章 无法抗拒的爱

具体主持《美丽心灵》译校工作的前后,也有一些爱的体验,愿意与读者诸君分享。

记得当潘涛博士看到我和尔山在上海《书城》杂志发表的介绍《美丽心灵》的文章《普林斯顿的幽灵》以后,代表购得该书中文翻译出版版权的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来函商请我主持该书的翻译工作的时候,我欣然答应说:“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将非常乐意承担主持翻译的工作”,并且作为一个热爱纳什故事的有普林斯顿经历的博弈论教师,坦言“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样,我们就进入了工作。一个多月以后,当翻译工作合同文本经过层层手续到达的时候,我实在为翻译稿酬之低大吃了一惊。因为在我看来,合格的翻译是比许多合格的创作更加考人的差事,这是因为创作的时候,不懂的、不知道的可以不写出来,但是在翻译的时候,原来不懂的、不知道的却不可以不翻译。

于是我向潘涛博士提出,是不是弄错了。

过程不必细说,反正最后我还是签了这个合同文本。

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我热爱博弈论、热爱普林斯顿、热爱纳什故事、热爱主持把《美丽心灵》翻译出来奉献给读者的工作,而且潘涛博士和握有版权的出版社也知道我热爱这份工作。当你在跳蚤市场上看中了一件玩意儿喜欢得不得了,而且摊主也看出你非常喜欢的时候,你是讨不到好价钱的。这就是我们的处境。本来,这个案例里面体现的信息问题和策略取舍,正是我的“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课程要讨论的问题,问题在于别人学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学会了知难而进的本事,我学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更多的却只是明白需要知难而退的道理。

对于出版部门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如果发现国外有一本在我国出版市场前景看好的书,并且估计有热爱译事的书虫,那么只要不太贵,就赶紧把中文版权买了来。买了版权,就处于这个小小的“翻译人才市场”的垄断位置,“人才”也就只好听从摆布了。这是你们的优势策略,而且别人很难说公平不公平、合理不合理,谁叫他热爱你们垄断了的这份差事呢?

照理说,我们还有许多别的事情等着要做,还有许多工作排不上队,为什么不先做别的事情呢?拖一拖,也许是比全盘接受对方的条件好一些的策略。问题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没有料到可能面对这样低的出价,在合同文本到达以前,我们已经全力以赴做了一个多月的翻译工作。这时候考虑退出,经济学所说的“路径依赖成本”已经很大,前面的劳动,有可能变成永远难以兑现的“沉没成本”。说成白话,我们要面临前功尽弃的风险,而我们是热爱工作、厌恶风险的凡人。

说来说去,《美丽心灵》这本书太好了,引出了那么些故事。谁叫我们爱上这本书呢?爱,是无法抗拒的,即使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另一方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工作的硬件质量,在当时还算是比较高的,这也是引诱我们的一个筹码。这里我指的是纸张、印刷、排版、装帧比较好。不说明这一点,就有点不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