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应该读点经济学2
3444900000011

第11章 闪光的不一定是金子——有关货币的经济常识 (1)

本章导读:

你有没有想过,货币是怎么发明的,私人为什么不能发行货币呢?黄金和纸币,哪个才是更好的货币?有人曾经说过:“要繁荣,发纸币”,印钞票果真能带来繁荣吗?面对今天的金融危机,人们已经被纸币折磨得筋疲力尽,那么我们能回到金本位货币制度吗?

货币的存在,改变了物物交换的尴尬,大大促进了整个经济的运行,但同时,纸币也埋下了很多隐患,本章将告诉你许多关于货币的秘密。

货币是经济生活中的足球。

——西尔沃·格塞尔

当你随意走进一家小店,无论是想要一杯咖啡还是一张报纸,你只要拿出一张作为钱的小小纸片就行了。但是,你是否想过营业员收进那一片纸就把咖啡或者报纸给你的原因呢?

事实上,在每项实际交易的背后,都有一笔如影相随的金融交易。在我们的社会,有一整套完美的系统确保那张小纸片能够顺利地被使用。假如你是一位木工师傅,当你用20元钱购买一杯咖啡,交易表现为咖啡的转手,而在另一方面,你可能通过自己加工的一把椅子赚得20元。其实,你是用这把椅子的一部分换回了这杯咖啡,而那张小小的纸片只不过是中间的信物而已。

这小小的纸片之所以能够兑换咖啡、报纸,背后的动因是信用,而“纸片”所构成的经济就被称作金融。在今天的经济社会中,金融对于实体部门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每次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背后就会发生金融部门的反向流动。如果金融部门不能顺利流动,那么实体部门也就无法顺利运行,因此,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个庞大的金融体系是如何建立的呢,这张小小的纸片又是怎么发明的呢?

货币的起源

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地方,假设我们处在一个没有货币的世界,那么,我们的生活可能是这样的:

农夫彼特恰好有一把锄头,他想要一些面包和衣服,他该怎么做呢?将锄头大卸八块,一部分交给裁缝,其他交给面包坊吗?农夫杰克是一个种植小麦的农民,他打算带着全家去饱餐一顿,为此他不得不找到一家愿意接受小麦的餐馆,否则就要揣摩饭店老板究竟想要什么,比如说几把椅子,然后再去寻找那些愿意用椅子来交换小麦的家具制造商。更不幸的是,恰巧我路过此地,饥寒交迫的我只懂得一点经济学道理,那么我怎样才能获得一块面包呢?

当然,在货币出现之前,人们采取的是物物交换的形式,这样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极其麻烦和令人不快的,人们不得不花费几乎一半的时间为最琐碎的结果而讨价还价。简单而言,物物交换不可能造就高度发达的经济文明。

为了加快贸易的速度,人们发明了“钱”。货币的出现帮助我们克服了易货贸易的原始性,还提高了运输和信息处理的效率。正如哲学家大卫·休谟所说,货币并不是贸易的一个车轮,它是润滑油,能使贸易车轮转动得更加顺畅。流通的货币就好像一条公路,尽管货币可以流通,可以把所有的牧草和谷物从农村带到市场上,但货币本身不会产生任何东西。

最初被当做货币的依旧是普通的商品,如西印度的糖、阿比西尼亚的盐、古希腊的牛群、苏格兰的钉子都曾经被当做货币。人们只要出售货物和劳动来“买”钱,再把钱“卖掉”来买货物和劳动。为了方便,人们找到了一种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商品,它可以同其他任何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这就是货币。

当人们将货币引入经济系统之后,任何商品的价格都可以用这个度量来表示,由此经济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荷马史诗》的记录里,当时的人们经常用牛来代表物品的价值,一个工艺娴熟的女奴值4头牛,而第一名角斗士的奖品是12头牛。如今,人们出售各种货物和劳务以换取“钱”,琼斯可以付“钱”给工人;史密斯可以卖掉犁来换取一定数量的“钱”。商品就可以被分割成小的单位被大家所接受,于是人们再用钱买自己想要的货物和劳务。正是因为有了钱,经济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一种高级的“生产结构”得以形成——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一起促进生产力发展并创造财富。

根据现代经济学的解释,货币是交易的手段,制度化的信用象征,它能有效降低交易的成本。同时,货币是一种网络现象,它是经济网络动态现象的自然体现。当然,货币是一种有效制定规范的工具,它是一种规定的语言,一种个人信用的社会替代物。

下面,让我们简单归纳一下经济学家总结的货币的功能。

计价单位。所有的交换都以货币为媒介,这样,人们拥有了一项衡量任何一种商品的标准。通过货币,我们可以轻松地将一种商品或服务同其他商品或服务联系起来,由此诞生了伟大的价格体系,人们能够从经济的角度计算得失。假设一台电视要2盎司黄金,而一辆汽车要80盎司黄金,最愚蠢的商人也明白40台电视能换一辆汽车,这些交换比率就是价格。

交换媒介。货币的引入消除了物物交换中的各种弊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介,为商品和服务交换提供便利,不仅提高了交换的效率,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价值贮藏。货币可以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被贮藏起来,即“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

延期支付。暂时不需要的货币可以借贷出去,以获得利息或回报社会,赊欠行为的发生都是源自于货币的延期支付功能。

为了更加清晰地理解,我们来看看二战时纳粹收容所里的真实货币体系:红十字会给俘虏们送去了各种各样的救援物资,包括粮食、衣服、香烟等等。俘虏们通过交换选择自己需要的物品,如衣服换香烟,面包换衣服,大家在交易中找到两厢情愿的交易方法。这样市场自然而然地在俘虏收容所里形成了。香烟是大家都愿意接受的商品,因此很快成了交换的媒介物,也就是收容所里的货币。渐渐的,收容所里形成了以香烟为货币的价格体系:

一件衬衣=5包烟,洗一次衣服=1包烟。

一块肥皂=2支香烟;一包糖=4支纸烟;一片剃须刀=6支纸烟。

有趣的是,当红十字会的供给中断,作为流动的香烟会减少,这会导致剩下的香烟价值上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通货紧缩。同样,集中营周边地区的空袭也会突然显著地加剧通货紧缩,因为焦虑不安的烟民会减少流通货币的数量。

闪光的不一定是金子

究竟什么样的东西适合做货币呢?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为我们描述了人们对货币的要求:这种东西可以在人们彼此之间平等交换;自身必须有价值;出于生活的考虑,它应如铁和银或其他类似性质的物品一样有方便携带的额外优点。

人们选择最适合充当货币形式的商品时,而且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金银。在欧文·希夫所著的《最大的欺诈》一书中,就诠释了黄金成为货币的先天条件和优势:

首先,黄金色彩鲜艳,有光泽,是唯一不褪色、不生锈的金属。

其次,黄金价值高,便于携带。试想一下,如果以羊作为货币,那么在匆忙之间我们又该如何携带呢?

再次,黄金易于分割,便于锻造,可以满足不同数额的支付需求。

最后,黄金易于识别,便于测量。

黄金作为货币,似乎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金币的产生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在最初的时候,铸币权都是分散的,私人铸币行业本质上与其他行业没有什么区别。私人铸币商生产最讨顾客喜欢的钱币,其价格经市场自由竞争后确定。古希腊几乎每个城邦都有自己铸造的货币;在中世纪的德国,各封建领主的铸币机构就有600多所。

渐渐地,人们为了消除欺骗,开始了统一铸币权的过程,这是因为,人类用货币欺骗的历史和人类最早使用金币的历史一样久远。在坦桑尼亚,牛曾经被用来当做货币,可不幸的是,人们发现交易中所支付的牛都是瘦弱的病牛,因为价格只是用牛的数量来表示,价格在优质牛和劣质牛之间没有区别,因此将劣质牛作为支付品,而将优质牛保留起来就是很自然的事。即使在纳粹集中营里,劣币也会驱逐良币,正如手工卷烟很快就将机器卷烟排挤了出去一样。

托马斯·格雷欣

铸币做假在古罗马时期达到了最疯狂的时候,有人曾铸造仅含白银2%的银币。渐渐地,那些足值的货币会被市场排挤出去。这就是16世纪英国金融家、商人托马斯·格雷欣提出来的“格雷欣法则”。

为了避免劣币充斥市场,人们开始抵制私人铸币,而更愿意信赖政府铸币,并相信政府能够防止或者惩罚那些私人铸币的欺诈行为。于是,政府渐渐垄断了铸币权。

可是政府就真的值得信赖吗?公元1世纪,在臭名昭著的尼罗皇帝时期,政府铸造的货币中贵金属含量开始减少,金币和银币中越来越多的掺进了合金,紧接着用这种计量单位表示的价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上涨,罗马帝国的衰落也就从通货膨胀开始了。

当然,尽管出现了种种波折,最终各国政府渐渐垄断了铸币权。这样国家开始制作统一的金币在市面上流通,渐渐出现了金本位货币制度。

黄金仓单

最早在以黄金为货币的交易中,人们每次交易都必须携带大量的黄金或者金币,既麻烦又不安全。后来,人们开始使用金匠给他们的收据,证明他们在金匠库里存放着足量的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