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应该读点经济学2
3444900000024

第24章 一只会下金蛋的鹅——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经济学 (2)

财务杠杆是指公司对债务的依赖程度。显然,公司在资本结构中使用的负债越多,它运用财务杠杆就越大。我们以通用汽车公司为例,1989年GM的ROE是12.1%,到了1993年,它的ROE提高到了44.1%。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提高,但是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在同一时期里,GM的利润率从3.4%下降到了1.8%,那么,在利润率下降的情形下,GM是如何迅速提高ROE的呢?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秘密?

事实上,在通用汽车公司,ROE正是通过大幅度提高财务杠杆系数来实现的。1992年,GM改变了对退休金的会计处理方法,而使账面权益价值在一夜之间急剧下降,这样带来了权益系数的升高,即从1989年的4.95提高到了1993年的33.62,所以,GM的ROE的提高完全是由一项会计变更计划带来的,从而影响到权益乘数,因此这根本不能代表GM真正运营业绩的提高,这似乎也说明财务杠杆的确是一个神奇的工具,它能够使我们的财务数据漂亮许多。

再让我们看看银行的情况,银行是一种高度杠杆化运营的机构。银行的盈利模式是这样的:借入大量的资金,然后全部贷出去,贷出资金和借入资金的利息差就是银行的利润来源。根据美国银行业的数据,大型银行每1美元的股东权益大约对应着10美元的负债,其平均债务股权比较之同规模的制造公司高得多。

因此,华尔街那些投资银行家惯用的伎俩是以6%的利息借入1000亿美元,然后以7%的利息将其贷出,这意味着他们将从中赚取1%,也就是10亿美元!当然,如果每年都能获得这样的收益也不错。可事实并非如此,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银行家们将资金以7%的高额利息贷给了次级购房者,银行因此赚取了巨额利润。可是当经济下滑时,那些没有稳定收入的次级贷款人无法偿还债务,结果这些银行因无法持续盈利而出现亏损。

事实上,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常常用经营杠杆来衡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表示财务杠杆作用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小,财务风险也就越小。企业的债务越多,财务杠杆就越高,利用债务能够高度放大获益和损失,因此,财务杠杆在提高股东回报的同时,也加大了潜在的财务困窘和经营失败的风险。

财务杠杆真正的问题在于,它可能使公司表面看上去具有某种竞争优势,但实际上只是利用大量的债务来增加利润罢了。短期来看,这些高杠杆的公司是只会下金蛋的鹅,可是长期来看,它们一无是处。在这次金融海啸中,倒下的公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几乎都过度使用财务杠杆。这样的经营方式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很容易造成资不抵债。如果杠杆是30倍,那么在资产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只要赚1%就相当于赚到股本金的30%的收益,而一旦资产价格下跌导致亏损3.3%,即意味着破产,很多房地产泡沫和股票泡沫都是这样引起的。让我们记住巴菲特说过的这段经典语录吧:

对于大多数的公司和个人,命运往往在最脆弱的地方捉弄你。依我看,最大的两个弱点就是酗酒和杠杆,因为我看到太多的人因为酗酒而失败,太多的企业因为杠杆式借债而衰落。

馅饼的M种切法

那么,企业为了盈利,该如何使用财务杠杆呢?比方说,企业希望得到一笔钱,有什么办法改变财务结构呢,究竟该借债,还是发行股票呢?你相信负债结构的变化能够拯救一家公司吗?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经帮助Micron科技公司渡过难关的例子。

Micron是一家来自爱达荷州的优秀企业,主要经营电脑存储器芯片的加工。由于芯片加工行业发展缓慢,同时日本公司当时正在美国市场上倾销同类型的一种取存储芯片,因此Micron公司受到严重打击。在濒临破产之时,Micron公司管理者来到林奇所在的富达基金,请求资金援助。与此同时,Micron提出了反倾销诉讼请求,控告日本公司为了消灭竞争对手采用低于成本的价格策略,最终Micron赢得了这场官司。

当然,更重要的改变在于,Micron公司改变了它的负债结构。Micron之前向银行积累的大量短期借债成了公司幸存下来的关键,Micron最后的希望就是发行大量可转换债券,这种债券可以根据购买者的意愿转换成股票,由于可转换债券的本金要很多年以后才会到期偿还,这样Micron公司就获得了长期资金来偿还短期负债。

林奇所在的富达公司购买了Micron大量这样的可转债券。当电脑存储芯片行业再次繁荣的时候Micron公司获得了大量的利润,而富达基金公司也大赚了一笔,即使Micron当时并未完全盈利,它所发行的债券也会转变成股份。

这里,让我简单比较一下Micron公司发型股票和债券的区别:债券对于Micron公司的风险是,无论芯片事业繁荣还是亏损,公司都会力图在债券到期前之前偿还,若公司无力偿付债券所有者的权利,那么后果就是破产。而股票呢,这代表着富达基金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享有对公司利益的分配权,在公司处于困境时要承担风险,而当公司获得利润时就有权分享利润。

那么,当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最初,大多数企业家都认为他们的公司将获得丰厚的回报,因此他们轻率地决定:公司应该通过借款。可是Micron公司的例子告诉我们,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股票是一种更好的融资方式。

但是,我亲爱的读者朋友,当公司用股权换取了资金,这意味着公司在未来不得不将自己的利润和执行权交给别人,因此,正当人们对这两种意见犹豫不决的时候,经济学家的答案使我们眼前一亮。经济学家首先给出了一个看似令人吃惊的结论:

默顿·米勒

在没有公司所得税、资本市场完全效率、零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企业不存在负债率过高和过低的问题。

这个定理就是著名的MM定理。1958年,佛朗哥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和默顿米勒(Miller)发表了《资金成本、公司融资和投资理论》一文,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为了让人们更加容易理解,默顿·米勒打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比方,乳牛农场主面对这样的选择:一方面,他能卖出全脂奶,另一方面,经对全脂奶进行提炼,他可卖出奶油和低脂奶的合成品。虽然农夫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奶油,但低脂牛奶只能以低价卖出。

事实上,假如全脂奶策略的收益低于奶油-低脂牛奶策略的收益,套利者会买进全脂奶,自己完成提炼操作,然后再分别售出奶油和低脂奶。套利者之间的相互竞争将抬高全脂奶的价格,直至两种策略获得的收益相等。因此,农夫的牛奶价值与牛奶包装出售的方式无关。

如果你嫌这样的说明太冗长、太复杂而且太过学术性,默顿·米勒提供了一个更为简单的版本:就像一份至尊比萨饼,被分成四块。

如果现在你将每块再切一半即分成八份。MM命题所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分法将使你拥有更多份的比萨,但是你获得的比萨饼的总量是不变的。

然而,这个10秒钟的解释几乎是两位经济学家一生的努力!

默顿·米勒原本希望找到企业融资结构和资本成本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为此他收集了关于企业融资结构及其资本成本方面的数据,但令他吃惊的是,他发现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关系。根据米勒的数据,一个企业用什么样的股票和债券组合来获取投资基金并没有什么关系,金融市场给一个企业注入的价值与该企业的融资决策也毫不相干。

而佛朗哥·莫迪利亚尼则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企业融资的问题,如果一个富有的投资者把某个企业所发行的所有股票和债券都买下来,那么这一特殊投资组合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价值,因此,也就不能反映其投资成本。这就是说,企业的所有权情况与企业的经营并没有关系。

事实上,MM定理实际上来自于一种朴素的思想:价值守恒定律。无论资产对应着怎样的要求权,资产的价值都将保持不变,这就是MM第一定律。这也意味着,在完善资本市场的假设下,如果不同选择并不影响公司的投资、借贷以及经营策略,那么发行证券的选择就不会影响公司价值;如果公司的权益“馅饼”的总价值已经确定,那么公司的所有者将不在乎这块“馅饼”的分隔方式。

最朴素的思想往往最实用,MM定理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企业真正的意义

MM定理告诉我们,企业的确可以通过财务杠杆的方式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企业新增加的这部分利益实际上恰恰等于企业所新增加的风险,因此,最终企业的价值和企业总资产成本与财务杠杆无关。也就是说,如果股票比债券更安全,为什么公司不发行更多的股票呢?

让我们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回答吧,比方说,一家公司融资的40%靠借款而60%靠发行股票,那么该公司即使损失其价值的60%也仍然有足够的剩余来偿付其贷款人。相反,如果该公司融资的75%靠借款,而25%靠发行股票,那么当它的损失高达25%时,将没有足够的剩余来偿还债务了。

佛朗哥·莫迪利亚尼

公司的借款越多,它所面临的风险就越大。因此,作为承担风险的回报,股东就要求它们的股票有较高的收益。如果公司的收益没有高到足以补偿股东的附加风险,公司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跌,也就是说公司的价值将受到损失。

简单地说,相对于资本,公司的借款越多,任何一个放款人所面临的风险也越大。随着企业负债率的提高,企业债务成本增加,企业破产的风险会增加,随着成本的增加和破产风险的上升,企业的价值又会下降。因此,企业负债率并非越高越好,而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股本债务比,这样企业才会具有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

看到这里,我们隐约地感觉到MM定理似乎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它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企业经营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是利润的最大化,还是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利润是一种不确定的、预计的可能性,所以,如果你只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那意味着你将承担所有可能的风险,这将导致资本结构中大量的债务。当你以债务替代资产时,你得提高预期利润。说某某利润率是90%是不足以使人信服的,我们更应该看到背后的风险,所以,单说利润不是一种有价值的评判标准。

MM理论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指出了经营管理的核心是什么。企业不应是基于这毫无意义的利润最大化的观念,而是更有意义的观念,即努力使股东所拥有的公司的价值最大,所以,并不是使公司规模很大,而是应努力使公司升值,使股东们的股票增值,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崭新的经济学

在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总结了企业在某个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损益表报告了企业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情况;而现金流量表则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和流入流出情况。

杜邦恒等式告诉我们,企业的回报来自于经营效率、资产使用效率和财务杠杆。特别的是,尽管财务杠杆不会影响公司的总体资本成本,但是能够大幅地改变公司股东的回报,因此,公司财务计划的目的在于迫使企业思考未来,它说明了企业增长的来源。

莫迪利亚尼和米勒的MM定理改变了我们过去对企业的认识,即企业的市值与企业资产的结构是无关的,但企业的资产结构与其资金成本是息息相关的。

金融学家对企业经营目标的研究突破了传统观念中的表述,他们认为企业经营目标应该是“追求企业市值最大化”。当然,尽管这样的论述招致了一些质疑,但是对企业管理而言,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企业市值最大化是金融学极具意义的重要突破。关于企业的话题,似乎就像童话故事一样,永远也不会结束,而这种故事也正激励着我们前进,最后,让我们倾听一下沃伦巴菲特的这段忠告吧:

很多管理者显然在记事的童年受到青蛙王子故事的很大影响,故事中受囚禁的王子得到了美丽公主的一吻,因此摆脱了青蛙的外貌。结果管理者确定他们的运营之吻一定会使公司的收益率产生奇迹……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这样的吻,但是绝少看到奇迹。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詹姆斯·托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