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应该读点经济学2
3444900000003

第3章 宏观经济学的圣杯——从大萧条走来的现代宏观经济学 (2)

很快人们发现,这一体系需要有大量的凭证投入流通。连续几天晚上有空又暂时没有外出计划的夫妇,将会努力积累票券,以备未来之需。而在他们积累的时候,其他夫妇的票券储备肯定会相应减少。时间一长,各对夫妇一般都想保留足够多的票券储备,以便在不代人照顾婴儿的时候,能够连续外出几天。

另一些夫妇担心自己的票券储备将会不够,于是很想代人照顾婴儿,而不大愿意外出。于是代人照顾婴儿的机会变得稀少了,这使各对夫妇更加注意维持自己的票券储备,除非情况特殊,否则不愿意轻易使用,这又使得代人照顾婴儿的机会更为稀缺……

结果,突然之间,票券的流通量变得不够了,婴儿仍然是同样多,父母也没有变化,可是流通的票券却变少了,少得难以满足合作社的需要了。国会山托儿合作社,这个最微小的经济体,陷入了“通货紧缩”和“衰退”之中。

真实世界里发生的各种经济现象其实一点都不离奇,尽管经济学家构造了各种各样复杂的数学模型,但是当我们用简单的故事描述时,你会发现其实原本是如此简单和有趣……国会山托儿合作社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我们可以借此来洞察,真正的经济体为何会繁荣或衰落。

国会山托儿合作社为何会陷入衰退呢?并不是社员们不会照顾婴儿——这家合作社的“产能”没有出问题;它的问题只不过是“有效需求”不足:由于人们竭力积累现金(托儿券),因而花在真实商品(托儿时间)上的消费太少了。那么,合作社的管理者是如何面对这场“衰退”呢?这才是经济学家最感兴趣的内容。

起初,合作社的管理者规定,每对夫妇每月至少外出两次,这样的做法就如同经济学家所称的“结构性”问题,可是这个由律师组成的合作社似乎很难接受这样的方案。

后来,具有“经济扩张”意味的意见占了上风,管理者们开始增加票券的发行量。这个措施带来了神奇的结果:有了更多的票券储备,社员变得更愿意外出了,于是代人照顾婴儿的机会充裕多了,这又让社员更加愿意外出,如此循环不休。由于得到别人照顾的婴儿人数大大增加,这家合作社的“托儿生产总值”也突飞猛进。

实际上,这也不是因为社员更会照顾婴儿了,托儿合作社也没有经历什么根本性变革,原因不过是托儿券的发放政策发生了变化。换句话说,印钞票就能对抗衰退。有时,解决衰退的方法简单得令人吃惊。

保罗·克鲁格曼

然而,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

因为大家都愿意在夏天使用票券,因此这就需要积累一定数量的票券,结果谁也不愿意在冬天使用票券,最终等待大家的只能是一场冬天里的萧条,因为尽管利率是零,但人们依然希望将冬天代人照顾婴儿赚来的票券储存下来,留到夏天使用。

面对这种情况,所有经济学家都会马上意识到,解决办法在于用合理的价格来调整“供需平衡”,应该明确规定,如果把冬天赚到的点数保留到夏天,它就会贬值,比如说,冬天赚到的5小时请人照顾婴儿的权利,到夏天就会缩减为4小时。这将促使人们及早花费票券,从而使代人照顾婴儿的机会增多。

或许你会想,这样做有点不公平,这意味着剥夺人们的储蓄。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合作社无法将冬天的照顾婴儿服务留到夏天使用,因此,如果允许冬天的点数与夏天的点数等额交换,那其实是让社员产生错误的预期。

这里,托儿所里似乎上演了与现实经济中相同的一幕:最初,我们用通货膨胀的方法缓解了衰退的发生,但随后,我们又遇到了流动性的问题,情形依旧很严峻。请不要着急,在后面的章节里你会知道人们是如何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解决这些难题的。

而这里我们要明白的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过程就如同我们剖析这个托儿合作社。尽管宏观经济学不是真理的体现,但却是能够发现真理的完美引擎。即使我们用经济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遇到了困难,也不应当懊恼,或许是我们还没有认识到那个真正的原因,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辨别出究竟哪个因素导致了这种现实对规律的背离。

学习宏观经济学的过程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基点,或者说是掌握一个理解经济事件的框架。有了动力、基点和框架,我们能够从容面对现实中的许多问题。

一个活生生的模型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现实的细节可以遮盖事实的真相,真相往往能够在虚构的作品中揭露出来。就如同我们从国会山托儿所中发现的经济规律一样,这些所谓的寓言就变成了经济学家的模型。

要理解任何复杂的系统,无论是全球气候还是全球经济,唯一的途径就是利用模型来分析。模型能以简化的方式来呈现复杂的系统,这样的简化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系统的运行机理。因此,模型是现实的简化,它必须反映实际世界的复杂性。

经济学家常将宏观经济模型与蒸汽机相比较,内燃机通常是由活塞、阀门、点火系统等构成的,同样,在经济体系中,企业、家庭、市场等各个要素共同形成了这个复杂的经济体系。与内燃机的模型相似,一个宏观经济模型复制了一个交互式系统的基本机构,就如同蒸汽机的机械示意图,显示了消费者、企业和政府这些不同的经济单位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宏观经济模型重点强调系统的主要功能部分,并告诉我们,消费者、企业、政府三者是如何相互作用来决定总开支、价格、生产、就业这些变量在我们生活中的变化,并如何影响我们和其他人的生活。

弗朗斯瓦·魁奈

最早为人类绘制经济示意图的人是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这位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私人医生对血液循环理论非常着迷,魁奈将这一理论引申到了经济学中,并于1758年制作了第一个经济流程图——《经济表》。《经济表》说明了商品在经济中的循环正如血液在人体中循环一样。

魁奈设想出了天才的《经济表》,这也被认为是部门间流量分析的开端。这是一个描述开支和收入如何在不同经济部门间流动的表格—就像血液在人体的各个器官流动一样。经济表是宏观经济模型中最为根本的基础。

魁奈的《经济表》大大启发了后来的经济学家。著名的经济学家兼工程师菲利普斯就建立了一个活生生的简单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MONIAC(Monetary National Income Automatic Computer)。图中这台非常像家庭作坊制作的古怪装置是于1940年建造的一台计算机。它由一系列水槽和水管组成,里面装着花花绿绿各种颜色的液体,它使用有不同颜色的液体在水管中流动的情形,来模拟收入和支出在不同经济单元中的流动——一个直观的简单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这个美妙的模型曾经被用来作为教学工具以演示英国经济的动态,并在很长时间里都曾为伦敦经济学派增光添彩。

一个活生生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MONIAC

根据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一国的宏观经济中有四个部门:家庭、企业、政府和其他国家,而人们对经济的认识程度也是逐渐深入的。

在最初的古典经济学中,只有家庭和企业的循环。如果要平衡,就要家庭的钱全部花了,企业的产品全部卖了,这样宏观经济才能够正常运行。其中,家庭的角色是将劳动出卖给企业,并以此获得收入,再用收入去购买企业的产品;而企业生产出产品,把产品卖出去,收回钱来继续生产。这样,当经济平衡时,家庭的花费恰好等于企业的收入,而企业的产品又要全部卖给家庭。

随后,经济循环中增添了政府的角色。政府为经济发展提供公共设施,并以此向社会征税,而政府以支出的形式向企业购买商品和劳务。这样,在三个部门组成的经济体中,如果要求经济正常循环,则要求政府税收等于政府支出。

到如今,由于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通过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劳动力流动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这时,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进口意味着其他国家对本国的供给,而出口则意味着其他国家对本国的需求。

所以,当经济平衡时,则要求进口等于出口。那么现在,让我们再来整体看看这张经济运行示意图,即一个国家经济平衡的要素,就是要使得经济的血液在家庭、企业、政府和其他国家这四个器官中顺畅地流动。

宏观经济学模型是对真实经济活动的高度简化和抽象化,建立模型的过程就是一个凸显最主要的因素、忽略所有不重要或次要因素的过程。同一经济现象,根据不同经济模型,很有可能推导出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结论。那么,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判断模型的好坏呢?

凯恩斯说过:“经济学理论,与其说是一种教条,不如说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工具,一种思考方式,意在帮助使用者得出正确的结论。”理论是现实世界的简化,它必须反映实际世界的复杂性。经济理论就是我们在社会科学中的实验室,它们帮助经济学家在进行各类经济事件的起因和结果的思想试验时,分析各种因素的属性。

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组成部分进行的简化的描述,经济理论是经济模型与现实经济之间的桥梁。建立宏观经济学模型的基本准则是实践数据检验,而经济数据是对经济运行真实而客观的记录。比如,计量经济学家运用各种数学和统计的方法来检验经济学理论模型,考察这些模型与真实相吻合的程度,并由此定量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

当然,我们建立模型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的本质,但是我们却不能被这些模型所迷惑。事实上,人们往往会轻易地弄错很多经济现象的因果关系。比方说,人们通常发现股票高涨后的几个月,经济开始升温,然后工作岗位和人们收入增加,难道是股票市场高涨引起了实体经济扩张吗?真实的原因可能是,许多成本降低的新技术得到应用,企业开始计划扩大生产,股票市场对预期做出了反应。

经济学理论,与其说是一种教条,不如说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工具,一种思考方式,意在帮助使用者得出正确的结论。

——凯恩斯

因此,我们必须对经济体中的各个部分有全面的了解,懂得各部分相互之间的作用,这样才能获得全面而正确的结论。经过长期的探索之后,你才会发现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就像冰山浮出海面一样。

萧条中诞生的经济学

1929年的一场大萧条催生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曾这样形容人们在危机到来时候的窘境:“我们使自己陷入一场巨大的混乱之中,我们笨手笨脚,没有控制好一架精密的、我们不明白其运行原理的机器。”的确,凯恩斯提出了一个极富创意的框架,他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分析框架仍然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尽管很多分析方法已经被我们摒弃了,但是宏观经济学却蓬勃发展起来了。

今天的宏观经济学宛如一座战场,不同旗帜下聚集着一群群经济学家。在这个战场上,人们更加关注整个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古典方法、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这里有江湖骗子,也有严肃的思想家。萨伊和凯恩斯这些人的理论被一些人奉若神明,也被另一些人深深地踩在脚下……

但同时,这也正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事,因为对于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学科来说,争论是好事,它意味着发展和进步,而共识则代表了停滞和死亡。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代表了这个建构的过程,它也是一个理论与事实相互作用的过程。最后,让我们在肯尼斯·布兰查德的这段话中结束本章:宏观经济学不是一门精密科学,而是一门应用科学。概念、理论和模型不断地依据事实而得以评估,并经常被变更或者舍弃……因此宏观经济学是建构、理论和事实相互作用的过程。

今天,宏观经济学家所相信的是进化后的结果,在进化过程中,他们明白了哪些思想是失灵的思想,保留了那些似乎能更好地解释现实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