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应该读点经济学2
3444900000036

第36章 逃不掉的经济周期——关于经济周期的研究 (1)

本章导读:

经济周期消失!这似乎是一句很时髦的口号,甚至很多经济学家们也认为,政府更明智的政策、全球化和新兴市场的建立,将使我们摆脱盛衰交替的循环,然而本世纪初的金融海啸似乎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经济周期究竟是像白天黑夜的循环往复?还是像网球一样的在外力的触动下来回交替?抑或是儿童乐园的木马,一旦触发,就不停的前后摇摆?经济周期的确是个古老的话题,人们至今已经为经济周期找到了上百种理由,可究竟什么才是真正影响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呢?本章将为你揭晓答案。

经济周期并不像扁桃体那样是可以单独摘除的东西,而它更是像心脏一样,是整个经济体的核心。 ——熊彼特

今天,我们的经济就好比过山车,先是上升,大概一两年以后,又开始下降。亲身经历这段疯狂旅程的游客个个都被吓出一身冷汗,然而游乐场的管理者却置若罔闻,似乎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你也许对此深感疑惑,其实,经济周期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新发现,事实上,从经济学诞生的时候,人们就知道它了。三百多年前,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曾经这样描述:当价格有可能上涨时,人们就急急忙忙借钱并抢购物品,于是会推动价格上涨,商业出现膨胀,经营者也会变得鲁莽挥霍,依赖借入资本经营所获得的回报比实际借入的资本还要少……

随后,当信用波动出现的时候,价格也开始下滑,这时人人都想卖掉商品而持有货币,因为相对于商品,货币价值在快速增加,这又会加快信用的下降……信用的进一步下降会导致更严重的收缩,于是,进一步的下降,而且似乎继续下跌……

逃不掉的经济周期

事实上,自从有记录以来,经济活动就在繁荣与萧条之间波动。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经济繁荣是好的,经济衰退是坏的。可我们今天对经济周期的认识也不过这些,现代世界对经济周期的看法就如同古代埃及人对尼罗河的泛滥,间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尽管它对我们都非常重要,可是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其自然原因。

如果选择一个物理现象来进行类比,这就好像我们拉住一个小树枝并且让它迅速弹回,显然,我们将导致一个前后摇摆的运动,这是一个实际周期。但是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干扰,这种摇摆运动将很快停止,而小树枝也会再次恢复静止状态。因此,很多人至今都不相信所谓的经济周期,他们认为经过一个方向或者其他方向的干扰后,经济会像树枝一样弹回其正常位置。

从19世纪中叶以来至今,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近百种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各种著述汗牛充栋,但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毫无例外地认为,经济周期具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其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阶段。

繁荣阶段是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持乐观态度。萧条阶段则是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降,失业严重,公众对未来持悲观态度。

时至今日,人们对经济周期的了解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一家美国经济研究机构——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1920年,米切尔在纽约与他人一起创办了这所研究国际经济周期的机构。经过多年岁月的洗礼,他的研究团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尊敬,时至今日,NBER依然是受人景仰的研究经济周期问题的中心。

那么,今天,我们对经济周期都有什么认识呢?我们的经济究竟有怎样的周期呢?简单而言,经济周期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它的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展或收缩为标志。对经济周期的理解须把握三点: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

英国经济学家韦斯利米切尔在其1913年出版的著作《经济周期》中,曾经对经济周期做了这样的定义:

经济周期是一个由工商业企业占主体的国家的整体经济活动出现波动的现象。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扩张阶段,此时大部分经济活动同时出现扩张,继而是类似的普遍性衰退,然后是收缩,以及融入下一个周期的扩张阶段的复苏阶段;这个变化的序列是重复发生的,但不是定期的;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从超过1年到10年或者12年不等;它不能被分成更短的与自身有近似波幅的特性类似的周期。

英格兰历史上最成功的银行家奥弗斯通勋爵曾经这样形容完整的经济周期:静止,增长,信心,兴旺,激奋,发展过快,震荡,压力,停滞,再次进入静止而告终……

各种各样的周期

以下是人们已经发现的各种周期:

朱格拉周期。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C.Juglar)于1862年出版了《法国、英国及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周期》一书,他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9~10年的周期波动,一般称为“朱格拉周期”。熊彼特把这种周期称为中周期,或朱格拉周期。汉森则把这种周期称为“主要经济周期”。

基钦周期。英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J·Kitchen)1923年提出,存在着一种40个月(3~4年)左右的小周期,并且一个大周期则包括两个或三个小周期,这也被称作“基钦周期”。最初基钦认为这种周期的原因是心理因素,而这种心理原因又是因农业丰收与歉收影响食物价格所造成的。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N·D·Kondratieff)于1925年提出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一个50~60年的周期,因此被称作“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也就是长周期。

库兹涅茨周期。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Kuznets)提出了存在一种与房屋建筑相关的经济周期,这种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这是另一种长周期,被称为“库兹涅茨”周期,或者建筑业周期。

熊彼特周期。熊彼特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六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他以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在每个长周期中仍有中等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中周期。在每个中周期中还有小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短周期。

当然,这些林林总总的周期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因为它只是我们对经济周期这本大部头著作的一些“注脚”而已。最后,萨缪尔森,这位当今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为我们提出了相对客观的回答:经济周期是国内生产总值、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或收缩为标志。

然而,令我们更加好奇的是,究竟是什么引发了经济周期呢?

是因为太阳黑子吗?

第一个为人类找到经济周期原因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这位发现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经济学家,他最早从亲身经历中深深体会到经济萧条的痛苦,于是他决心找到经济周期的原因。

杰文斯把目光投向了经济体系之外,四处寻觅那些刺激经济发生大波动的因素。正好这时,天文学家威廉·赫谢尔爵士发现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0.45年,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杰文斯根据统计数据发现,商业活动的周期大致为10.46年,这一周期上的巧合使杰文斯做出了大胆的假设:太阳黑子导致了商业周期。

杰文斯进行了大量的统计数据研究,也做了一番认真的思考和推测。他得出的第一个基本结论是,在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中,太阳黑子影响天气,进而影响农业收成,也自然会影响经济周期。这是因为,农业收成是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农场里发生的某些事情也许能够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然而,农场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是农作物病虫害吗?

杰文斯解释说,原因就在于太阳光炽热强度的波动,当时的人认为太阳黑子就是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在太阳表面的大火球。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加会造成阳光照射强度的提高,从而刺激作物的生长,于是农业收成就会高于平均水平。反之亦然。问题由此迎刃而解!

杰文斯的第一篇论文与1875年的大危机巧合,他试图以此说明从1254年到1400年之间英国的谷物收成变化存在一个11年的周期,这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非常吻合。然而,随着天文学家对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长度进行修正,以及英国新的谷物报告也并不符合他的模型,杰文斯的假说遭遇了尴尬。

今天,杰文斯的太阳黑子理论留给我们的并不是其错误的结论,而是其分析问题的方法。当代经济学家常常使用太阳黑子这个术语形容这样的状态,存在某些现象,其本身不能对经济产生影响,但能够改变一般人的预期,从而间接地对经济产生影响,太阳黑子的说法被淡忘了,而杰文斯的思想却被保留了下来。

后来,早期的商业周期分析学家们又将目光转向了生铁的生产,生铁就像食物一样对工业经济是不可或缺的。同食品生产一样,生铁的生产也上下波动,起伏不定。部分原因是,一年中基建活动的变化会造成生铁需求的季节性变化,并且战争或贸易中断会对生铁需求产生任意的冲击,当然,这些交织的因素可能相互抵消,也可能相互强化,当然,这样的说法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最终,经济学家们将太阳黑子、生铁加工这些因素统称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这种理论将经济波动比作网球比赛中的网球,球从球场一边到另一边并再回来周期变动,而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体之外的各种因素的变动。

经济学家们将经济周期的原因指向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等,他们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之外的某些因素,下面将再介绍两种典型的外生经济周期学说。

政治周期论。通常,选民喜欢高经济增长、低失业以及低通货膨胀的时期,政治家为了连选连任,常常会钩心斗角并制订出讨好选民的政策,因此波兰经济学家卡莱茨基认为,正是政府内部的这种斗争,导致了政府交替采取的扩张性与紧缩性政策,从而人为地造成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