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应该读点经济学2
3444900000038

第38章 驶向幸福的彼岸——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 (1)

本章导读:

不论是鼎盛时期的中国、光荣的古罗马帝国,或者是今天的美国,几乎没有哪两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方式是完全相同的,那么,经济增长的引擎究竟是什么?我们需要的是大量的资本?更多的劳动?先进的技术?还是完美的制度呢?

关于经济增长的话题似乎并不新鲜,或许这只是古老的问题穿上了一件新衣,但一旦当我们开始思考经济增长,我们就无暇顾及其他问题了,似乎只有这个捉摸不透的话题才会永远指引着人们驶向幸福的彼岸……

除了和平、简单的税收和还算公正的管理,没有其他必要的东西能将一个国家从最低级的野蛮带入到最高级的繁华。

——亚当·斯密

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比我们的祖辈高了许多,我们可以住在更加宽大的房子里,吃得更多,长得更高,个人电脑、电子游戏、基因组合这些在100年前都不曾出现的东西使我们更加幸福……我们只要轻轻一按键,就能与远在千里的朋友通话,欣赏世界上最好的乐队的演奏,我们现在的生活无比幸福。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回答毫无疑问是:经济增长。

今天,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宏观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研究这个复杂又长期的话题,它是经济繁荣和国民福利提高的前提,是解决其他经济疾病的万能良方。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增长是一个永远让人们着迷和神往的问题,因为人们一旦考虑了经济增长问题,就很难再去考虑其他任何问题了。

摩天农场——建筑师的奇妙构思

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社会总产品是土地、资本、劳动三者结合的产物,由于土地数量有限,在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随着资本的积累和人口的增加,劳动生产率下降,地租增加,农产品价格提高。因此,古典经济学家们为我们描绘了另外一番悲观的场景:人类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无增长的均衡,从而使经济学蒙上悲观的阴影。马尔萨斯的基本理论非常有名,人口按照几何级数增长,而食品来源按照算数级数增长,而世界经济将走向崩溃……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刀刃上的完美均衡

古典经济学家之所以得出了悲观的结论,是因为他们当时正处在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的时代,斯密、李嘉图等经济学家对工业资本主义的研究发摩天农场——建筑师的奇妙构思现,投资和积累过程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此他们把经济增长过程看做是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与资本积累和市场扩大之间的竞赛。

那么投资应保持怎样的增长率,才能使经济长期、稳定地均衡增长呢?

第一个回答这个问题的是经济学家哈罗德和多马,哈罗德在牛津大学毕业后曾经师从凯恩斯研究经济学,然而,这位善于思考的学生却没有盲目地附和凯恩斯,相反,这次学习机会却为他以后改进凯恩斯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契机。他于1973年出版的《动态经济学》正式提出了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将经济增长简化到最简单的情景中。假定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因而每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服从递减规律。并且生产过程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保持不变,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那么,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实际增长率G,它取决于实际的储蓄率s与实际的资本与产出之比ΔY/ΔK,即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G=s·ΔY/ΔK。

哈罗德-多马模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结论,在通常情况下,技术水平一定时,资本与劳动的配合比率是不变的,从而资本-产量比率也就是不变的。这样,经济增长率实际就取决于储蓄率。例如,假定资本-产量比率ΔY/ΔK为3,如果储蓄率s为15%,经济增长率G则为5%。

在资本-产量比率不变的条件下,储蓄率高,则经济增长率高。事实上,这一模型强调的是资本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的是资本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表现了在给定技术条件下,资本、储蓄率和劳动增长率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模型揭示了人们应该怎样充分利用所投入的均衡条件,但事实上实现充分就业的稳定增长是很困难的。一方面,如果投资没有以必须的或有保证的比率增长,那么经济会衰退,另一方面,如果投资支出的增长超过了必须的或有保证的比率,则会发生通货膨胀。

因此,哈罗德-多马模型最早源自这样的思想,投资能扩大总需求,缓解销售困难,但另一方面,投资必然增加未来的总供给,并引起下一阶段的需求不足。要解决未来和后面长期的需求不足,投资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哈罗德认为,投资能扩大总需求,缓解销售困难。但投资必然增加总供给,引起下期的需求不足。要解决下期和更后面的需求不足,投资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率。

而有保证的增长率G,是指经济中的储蓄被资本家意愿的投资全部吸收时所能实现的增长率,它取决于实际储蓄率与资本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因此,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经济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但多马和哈罗德都不相信投资增长能够自动满足以保持充分就业,因此他们的模型暗示经济可能出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就好像在刀刃上一样,人们也把他们的模型称为“刀刃上的均衡模型”。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模型可以说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思想渊源,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研究中的开创性的贡献,他们使得人类第一次对经济增长有了客观全面的认识,人们发现资本-产出比、储蓄率、劳动力的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是彼此独立地影响着经济的进步。同时,哈罗德-多马模型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说明了经济增长过程中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并成为指导经济计划和政策制定的有效工具。

但是,哈罗德-多马模型尽管指出了经济增长的原因——即使经济能够沿着一条均衡增长的轨道发展,那么这条轨道将犹如“刀锋”一样狭窄——一旦偏离这条轨道,增长的路径将表现为累积性的经济扩张或经济收缩。人们始终担心这样的经济长期增长是极不稳定的,而想要在这样的刀锋中获得稳定的增长只能期待幸运之神奇迹般地降临。

当然,人类并未就此屈服,事实上,哈罗德-多马的模型也过分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今天,我们应该感谢另一位美国人的研究,他让人们真正看到,我们的经济增长长期将保持在稳定的状态,这无疑为关心经济增长问题的人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三条腿增长理论

20世纪5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先后发表了两篇著名的论文,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掀起了经济研究领域的一股热潮,使经济增长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了短暂的辉煌。

罗伯特·索洛提出他的新古典模型,相比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局限性,他不再将资本-产出比s/V视为常数,而是将它看做可变的,并在模型中引入了新古典的生产函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产中资本和劳动的比例来改变资本-产出比,这就使得均衡增长变得可能。这也就改变了过去“刀锋”式的增长路径,人们能够通过市场调整生产中的劳动与资本的配合比例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

索洛进一步强调经济增长取决于三个因素:劳动增长率;资本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同时,索洛提出了更具睿智的观点:从长远角度来看,决定经济增长的,并不是资本积累和劳动力的增加,而是技术进步。他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和资本的比率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索洛强调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本和劳动比率来实现稳定增长,这与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作用的观点相同,因此被称为新古典增长模型。

罗伯特·索洛

索洛的这些研究激起了政府发展教育、进行研究和开发的更大兴趣。直到今天,几乎任何国家任何一个长期报告中,都应用了索洛式分析,而索洛也因此名声大噪,并获得了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当所有人都在对经济增长高谈阔论时,索洛曾经这样描述了他对经济学家这份职业的焦虑心情:“我不知道,我的确不知道。”

事实上,直到现在该模型仍然是经济增长理论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索洛看来,经济总体的增长的三个基本来源:劳动的增长、资本的增长和使用两种要素的效率。并且,他将经济增长的因素比作一条三腿凳,第一条腿是储蓄与投资率(国家的资本储蓄率),第二条腿是人口增长率,第三条腿是技术增长率(资本与劳动生产力之比)。

索洛还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经济内涵,以及简单精致的理论框架和最精彩的思想。例如,经济增长的引擎是技术进步,稳定状态的增长速度等于技术进步率等等。

不过可惜的是,尽管索洛将经济增长的原因归于技术进步,但却没有解释技术进步的经济因素。索洛模型中把技术进步视为某种外生的冲击,因为,在索洛的模型中,技术被认为由模型之外的因素决定,就如同一个黑箱。而在这个黑箱沉寂了20余年之后,随着罗默建立的“新增长理论”的出现,经济学家们终于能够打开这个黑箱了。

内生增长理论

若说世界物质的元素,我们现在拥有的和10万年前基本一样。但是由于现在的人口比过去大大增加了,因此如果按照人均拥有的原始资源相比,我们要比先辈们穷很多,但事实上,我们拥有更高的生活水平,这是为什么呢?

保罗·罗默(Paul Romer),这位来自斯坦福大学年轻的经济学家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增长的认识。年轻的罗默曾经梦想着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然而出于对未来工作的考虑转而研究经济,学习物理学的经历让他感觉到,经济学家对增长的描述违背了物理学基本原理——质量守恒。

罗默进一步认为,把增长作为产生物质的生产过程是死路一条。相反,经济增长必定是重新安排我们不得不用之工作的固定物品量,并做出看起来更有价值的新组合,关键是经济增长产生于价值的增长,而不是物品量的增长。

保罗·罗默于1990年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他在理论上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的增长模型,并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引擎。他将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的定义扩大为人力资本投资,并且他认为,人力不仅包括绝对的劳动力数量和平均技术水平,而且还包括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和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这些统称为“人力资本”。

保罗·罗默

在人类过去数万年间,氧化铁一直被我们看做是铁锈,并且一文不值,生活在窑洞中的祖先们用氧化铁作画,并以此装饰洞壁,在此之后,我们学会从铁矿中提炼铁,并以此制造桥梁和铁路,再往后,我们学会把铁原子和碳原子组合在一起,这样就炼成了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