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痛苦都是自找的
3451400000013

第13章 逻辑推理,不要迷信

逻辑推理就是在把握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的基础上,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习惯,全面地认识事物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某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如此,就能让我们在生活的困境中“看得开”。

从逻辑推理的定义来看,其实就是换角度看问题。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视线里,大部分的人都已经习惯成自然的喜欢把世界看作是一成不变亦或是变幻莫测的,也形成一种固步自封亦或深恶痛绝的陋习。其实,只要我们凡事展开逻辑推理,“换个角度来看”,痛苦与烦恼就不会打扰你。

美国第32届总统的富兰克林

罗斯福家中曾失窃,损失惨重。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一切都好,也依然快乐。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这种快乐的换算方法,不仅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超脱的生活智慧。

换一个角度进行逻辑推理,让你从“地狱”走向“天堂”。人生就是这样,有许多事,仅仅换了一个角度去分析,你就能看到希望,收获快乐。

生活中总会遇到些不如意,但我们只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便会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失恋了,好啊!你又获得自由了,又有了更加广泛的选择余地,而且它让你更加成熟了;晚上走夜路遭遇抢劫,“奉献”了二百元,你很恼火,那我告诉你:谢天谢地,幸亏没有出现生命危险;生意刚刚亏了一笔,没关系,有赚有赔才叫生意!吃一堑长一智吗!喝顿酒,明天依然是条好汉……总之,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你就会活的更加潇洒,更加快乐。

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颇为得意的画后,拿到画廊去展览,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画家在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他的要求:每一位观赏着如果认为画有欠佳之笔,均请在画上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这幅画,发现整个画面都被涂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画家决定换个方式试试看。他又募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画廊去展览,不过这次要求与上次不同,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他们认为最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现在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面对着同样的一幅画,为什么评判上会有如此大差异?想来是这样的:

如果你用挑剔的眼光看,那么这幅画是满身缺点与漏洞;抱着挑刺眼光看的人,看后觉得作品不好,自认心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如果换作用欣赏的眼光去观赏,那么这幅画便满身都是优点。抱着欣赏眼光看的人,看后觉得作品很棒,自然会心情愉悦。

其实在生活中的每一天,甚至在处理每件事中都有个换算的问题。

单位分房子,有两个资历差不多的同事都分到了八楼,因为没有电梯,孩子又小,生活多有不便,而有的比他们资历差的还分到了三、四层的好楼层。其中一位同事身体本来很健壮,但因为心里不平衡,不但拿老婆孩子出气,还经常到单位领导那里大吵大闹,搞得上下级关系很紧张,自己也气病了一场;另一位同事本来身体较弱,但心态较好,不但不抱怨,还把爬楼梯当成锻炼身体的好机会,不但自己爬,还带着刚会走路的孩子每天练习爬楼梯,结果坏事变好事,自己的身体好了,小孩的身体也健壮了。

饥肠辘辘地坐在餐厅里,却遭到冷遇,这顿饭怎么咽得下去?向老板投诉还是大吵一架?不如做个换位思考,你就会心平气和了。到餐馆用餐,但是服务生整晚对你爱搭不理。好不容易把他叫过来,服务态度又恶劣不堪。你愤愤不平,享受美味的心情一扫而空。

不管怎样,千万别认为服务生的恶劣态度全是冲着你一个人来的。事实上,你肯定不是惟一一个“惨遭”冷遇客。好好的一顿晚餐搞成这样,的确令人不快,但是如果真的为此而大为光火,那么你的不快更大程度上就是来自于你自己的生活压力,而不是遭遇本身了。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试着去理解别人,对自己说:这个服务生白天的时候一定是遭遇了什么事情,所以他今晚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平静下来告诉自己,遇到这种事确实讨厌,但我应付得了。然后你就会感觉自己已经占据了主动。

老板或者同事把你当成笑柄,令你抬不起头来,甚至觉得你会再也无法出现在众人面前。情况真有如此严重么?还是你过于看重脸面了?不要因为在公共场合遭遇尴尬而烦恼。你不过是个普通人。“别在乎别人怎么想”,这句话说来容易做来难。我们都希望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尽善尽美,但是别忘了,你的同事根本不会像你这样在意老板的玩笑,他们很快就会把那个玩笑忘得一干二净,最多不过是暗自庆幸自己没有成为玩笑的靶子。

如果你几个钟头以后还是陷在灰暗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可以试着将自己的气愤化为更有意义的思考。比如:想一想今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处理。或许,你可以用坦然一笑回敬老板的笑话,然后说“没错,确实可笑”,向所有人表明你未被嘲弄。

有时候,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何必因为他人的失误或恶劣态度而令自己郁郁寡欢呢?

医院的收银员多收了费用,当你指出她的错误时,她立刻尖酸刻薄起来,结果双方冲突骤然升级。你气愤不已,心中暗想今后再也不来这家医院了。

遇到这种事,事后很容易产生诸如“我应该说……”或“我为什么没有……”之类的想法。这不难理解。我们都认为自己应该可以成熟地处理好这种情况,一旦未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们就会发怒。但是,老是想着自己“本应该”处理好当时的状况,不停地责备自己,不但于事无补,还会给自己增添更多的压力。相反,你应该用其它字眼代替那个你唠叨了无数次的“本应该”——告诉自己,没关系,我当时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在脑子里不断强化这个概念,就像哼唱小孩子的摇篮曲那样。你甚至可以掐掐自己的手臂,有时候那样反而能让你平静下来。

想事情的角度不同,心情就不一样,结局也就不一样。

生活的事例告诉我们,快乐和痛苦是一对孪生兄弟,他时常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你选择了痛苦必定拥有痛苦;你选择了快乐就会拥有快乐。

谁都想抛弃坏心情,执有好心情,谁都想让生活过得更美一点,更舒服一点。换个想法,多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我们的生活会更好。

世界依旧,所不同的只是我们的角度。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类似的小插曲,这些小插曲正是我们追求快乐的最佳方式。要活得的快乐,就必须先改变自己的角度。

没有一块冰不被阳光融化!

假如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烧起来了,那你应该高兴,而且要感谢上帝,多亏不是强性的炸药;假如你的手指头扎了根刺,那你应该高兴,挺走运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假如你有一颗牙痛起来,也不必紧皱眉头,因为多亏不是所有的牙都出了毛病;假如你挨了一顿桦木棍的打,那你应该蹦蹦跳跳,笑着说,瞧,我多走运,人家没拿带刺的棍子打我;假如是你的妻子对你变了心,那你应该高兴。多亏她背叛的只是你自己,而不是国家;

……

以此类推,你就会永离愁苦——快乐无穷。

有人因遭诋毁而烦恼,爱比克特德告诉他,你应该这么想,他一定还不知道我其他的缺点,否则我受到的伤害会更大。诽谤是诽谤者的过错,如果你生气或者愤怒,那是用对方的过错惩罚自己。别人伤害了你,你再给自己补上一刀。有时候,真正将一个人置于绝境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也只有自己能够拯救自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广的心胸可以容尽世间难容之事,从而使伤害变得无足轻重,使快乐永恒。

总有一些事值得庆幸,不论你头顶的天空多么阴暗。庆幸,就是看到事情光明的一面,而将不够光明的一面忽略不计。契诃夫说:“火柴在你的口袋里燃烧起来,你应该庆幸,幸亏你的口袋不是火药库。”能这么想的人,永远是快乐的。

换个角度看世界,是一种心平气和的颖悟;是一种心安理得的觉醒;是一种心满意足的雅致;是一种心中有数的谦让;是一种心旷神怡的和谐;是一种心明眼亮的博取;是一种心甘情愿的付出。

不要老是用自己的“锐角”去评头论足事物与人群,因为当你用这个狭小的“锐角利势眼”去看一切问题时,你肯定会否定一些不容乐观的事情。这样你也从此产生对这个世界的抵触心理,把本来阳光灿烂的美好世界很快地抹黑,而致使你对什么事情都起到反感的作用。

“锐角的眼睛”,永远看不了上下的光明正大,也永远看不了左右的海阔天空,更永远看不了远方的前程似锦!删除“锐角的视线”,你就会看到热闹非凡的一派繁荣景象,你也就会心宽体胖而和睦相处左邻右舍,同时也得到他们的友善款待。

利用“直角的公正眼睛”去看世界。

利用“直角的公正眼睛”去看世界,这时也许会让你感叹一些所谓的“世态炎凉”,其实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糟糕而不可思议。当你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的时候,你已经没有那种斤斤计较鸡毛蒜皮的心态了,你已经没有那种明争暗斗高官厚禄的动机了,你已经没有那种偷梁换柱青云直上的伎俩了。而你有的只是“90度”的直角,面对上级你却能够做到秉公耿直,面对下属你却能够做到爱憎分明,面对同事你却能够做到团结友爱。

如果你经常用“钝角”去看世界的话,那么你就非常容易作到“高步阔视。”但这不是你的自命清高、自命不凡的小人表现,而是你懂得了开拓视野的广袤与宽阔的凸现!只有你时刻保持“钝角的敏锐眼睛”,才可以让你把狭窄的空间看成是旷达的精彩世界;才可以让你把腐朽的垃圾看成是宜人的环保世界;才可以让你把不良的现象看成是正义的良好世界。你愈越是“钝角”看世界,你愈越是登高望远,你愈越是高风亮节,你愈越是德高望重!

诚然,从高度去看世界,你会有一种“居高临下”的骄傲,可这不是你真正的骄傲自满,而是你

换个角度进行逻辑推理,是我们生活中的放大镜,可以时常照亮我们心灵的点滴瑕疵而使得我们即时洗心革面;是我们生命里的润滑剂,可以时常圆润我们骨架的稳固灵通而使得我们赏心悦目;是我们人生时的吹风机,可以时常吹散我们视线的迷茫彷徨而使得我们卧薪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