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痛苦都是自找的
3451400000014

第14章 难得糊涂,不去较真

难得糊涂,这是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

在一些非原则的问题上“糊涂”一下,无疑能提高心理承受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苦和心理困惑。有这层保护膜,会使你处惊不扰乱,遇烦恼不忧,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对待各种生活的紧张事件。

糊涂一点确实很好,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糊涂的,我们何必要清醒呢?难得糊涂……难得糊涂……再难过的日子也要过,再无聊的工作也还是要做的,人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与其闷闷不乐,唉声叹气,真的不如开开心心,知足者乐的生活着工作着。

心理学家指出,遇事“糊涂”的态度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1)人的创造力往往是在凌乱的环境中产生的,能够忍受某种程度的凌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于某项重要的工作。

(2)不严格追求完善的人,通常胸襟比较开阔,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不会过于偏激,这对预防身心疾患是很重要的。

(3)“糊涂”的比起事事处处精明的人,一般人际关系较佳,这有益于健康。据调查,性情孤寂的人比人缘好的人死亡率高2.5倍。

(4)不斤斤计较的人在婚姻、家庭方面较易获得成功,而美满的婚姻是健康的基础。

(5)对小事不斤斤计较,不过于注重生活琐事,可以减少焦虑,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人生。

为什么什么事非要弄个明白呢,该我们明白的时候事实会来说话,我们为什么非要去问、去说、去找个答案呢?!

糊涂人生,糊涂过,聪明人生糊涂过,人生难得糊涂。其实,细细想来,这一处世药方,还真是直切人生命脉。按方服药,即可贯通人生境界。

想一想,人生在世,智短计穷,看纷纷扰扰、热热闹闹在眼,但又有几人能看清这沧然混沌的世界?常言道:不如意事总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于是,俯仰之间,总觉得被拘束挤磨,不得如意。比如郑板桥,硬着头皮做清官、好官,却屡屡遭贬、被逐,无奈掷印辞官,弹掉几两乌纱,自抓一身搔痒,自讨几分糊涂下酒,于是,一身轻松,走马移人。正是:行到水穷处,坐起看云时。这一糊涂,人生境界顿开,先前舍不下的成了笔底烟云;先前弄不懂的成了淋漓墨迹。因此,你不得不承认糊涂是一种智慧,糊涂是一种生存艺术。

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当宰相就需要包容,包容必须有肚量。包容其实正是“糊涂”的本义,和泥水而涂之,就是“糊涂”。

说起糊涂宰相,人们最容易想起来的,就是西汉时的丙吉了。路边有人斗殴死伤,他不管;碰到一头牛在喘息,他偏要去问。属下认为他可能犯糊涂了,提醒他:“您这样做不是贵畜而贱人吗?”丙吉回答:“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

丙吉的意思是,老百姓斗殴,这件事是长安令、京兆尹这样的官管的。宰相只是根据这些官一年总的政绩进行考评,奏请皇帝实行赏罚就行了,用不着亲自过问。而现在季节还不到大热的时候,牛喘息可能是节气失调,而节气失调又可能导致灾荒,这才是宰相份内应该管的。可见丙吉这个人,只是看起来糊涂,其实并不糊涂。

汉宣帝是武帝的曾孙子,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小时候因为受卫太子刘据巫蛊案的牵连,被关在长安监狱里。当时丙吉正好负责审理这个案子,知道有隐情,对皇曾孙特别照顾,派了几名女犯人专门哺育他。汉武帝病了,听方士说,长安监狱里有天子气,于是下令把监狱里的犯人都处死,当然也包括皇曾孙。使者夜间到监狱,被丙吉挡在门外。他说,无辜的人尚且不应该被杀,何况皇曾孙呢?僵持到天亮,使者没有办法,回去向武帝复命。武帝此时已过了心血来潮那股劲儿,听说是丙吉这样做的,也就不追究了,并且大赦天下。皇曾孙这才算保住了性命。

宣帝即位后,并不知道丙吉保全过自己的性命。丙吉自己也从来不说。后来有一个宫廷里参与其事的婢女,把这事讲了出去,宣帝这才知道丙吉对自己有这样的大恩,所以历史上评价丙吉,说他“为人深厚,不伐善”。就是甘当“无名英雄”,不炫耀自己的功劳。

丙吉于皇帝有救命之恩,却不肯让皇帝知道,算不算糊涂,其实并非如此,反而可以说是丙吉精明的地方。霍去病是武帝时的名将,武帝死后,霍去病的兄弟霍光为大将军,手握兵权,主持朝纲。汉宣帝就是他拥立的。对宣帝来说,霍光也是有大恩的。但是霍光死后不久,宣帝就将霍氏家族的人全部处死,一个不留。连司马光都感叹说:“遂使家无噍类,孝宣亦少恩哉!”可见皇帝是随时可以翻脸无情的,虽有大恩于皇帝,一旦获罪,仍不能免死,正是“伴君如伴虎”。丙吉虽然没让皇帝知道自己曾有恩于他,只凭他自己的努力,也已经当上了宰相,位极人臣,无以复加了。就算皇帝知道有恩于自己,又能怎样呢?也无法给他更高的官做。何况这样大的事,朝廷里知道的想必不止一个人,就算自己不说,就算那个婢女不说,总会有别人会告诉皇帝的,用不着发愁功劳被埋没。出自他人之口,岂不是能使自己忠厚的形象更加丰满?

人生贵在难得糊涂。

学会“难得糊涂”,是真正悟透人生后的一份从容和超然;

学会“难得糊涂”,是对他人的宽容和对自己的解脱;

学会“难得糊涂”,是祛除忧郁、感受快乐的一剂良药;

学会“难得糊涂”,是减少阻碍、迂回前进的一种方式;

学会“难得糊涂”,才会真情付出,品尝到爱情的甜蜜;

学会“难得糊涂”,才能让友情多点弹性,开出珍贵之花;

学会“难得糊涂”,才能家庭和睦,尽享天伦之乐;

……

对于家庭婚姻来说,有的时候也需要一点“糊涂”来为其“保驾护航”。一对本来毫不相干的男女为了一种社会和生命的责任走到一起,并且让他们相携白头到老,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习惯了传统思维定式的人们对于急涌而至新观念、新的生活状态有点不适应了,习惯了用传统标准来评判价值取向的人们面对纷至沓来的“利义观”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了,习惯了用白头偕老来经营婚姻家庭的男人和女人们当看到那句“不愿天长地久,但求一朝拥有”现代经典爱情宣言时发出一声叹息——妈呀!咋会这样呢?但不管你叹息也好茫然也罢,时代的确变了。

经典哲学思想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的存在,当物质生活得到改变后,人的许多观念也随之发生着改变,物质需求的质量提升了,精神需求空间扩大了,所以维持那古老的“你是我的唯一”婚姻观念已经不适应社会存在了。若想维持婚姻的长久与永恒就必须下更多的工夫去经营,其中也就需要有点“难得糊涂”来呵护婚姻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女人对于男人的要求是简单而经典的,那就是“创造和责任”,男人对于女人的要求苛刻无情,那就是美丽聪明与贤惠并存。

女人希望男人能够畅游于社会之上风流倜傥,进取有为,但不能另寻溪径,家外有花。没有作为的男人让女人感到沮丧,而有作为的男人却让女人多了许多担忧,偶尔的一次十点回家是令女人骄傲而自豪的——那是“一品男人”。但经常半夜不归那必定让空守爱巢的女人忧从狐疑中来——“外面有情况了?不行,我得留心一点”。于是乎,留心了男人身上的香水味道,留心了男人的手机短信,留心了男人每个细微举动和夜来呢喃的生动。

女人啊!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如果你还有自信,不仿用“难得糊涂”的心态就给男人一点空间,用你的智慧引领他不羁的情素在风雨之中知道如何回归。要知道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是不会忘记回家的门。

每个男人都希望自己的老婆美丽聪明且贤惠,但美丽的女人往往让男人多了一点顾虑和担心,要知道这个社会“雄性狼”毕竟多了一些。男人希望携手美丽而得体的爱妻步入社交场合,但面对别的男人投给老婆的目光时总有酸酸滋味在心头。聪明的女人大多具有很强的上进心,不希望依附丈夫做享受型的女人,因为她们知道男人那句“你吃的穿的还不是我挣来的啊!”是多么刺痛自尊。问题在于女人的能干对于男人来说有的时候却又是那么忧心。美丽必定蜂蝶闻香随,聪明必定愿与无为来较劲,贤惠也不一定心如死水。男人啊!如果你还有自信,就不用担心她在外面是多么光艳照人,在睿智之下的“难得糊涂”会让你更加风光夺人。

糊涂是一种大智,能容世之纷杂,纳海之狂澜。婚姻生活需要原则,但亦需要周缘。家庭的幸福需要用心呵护,婚姻的稳定有时候需要用心来迂回。

糊涂学其实是关于人的智慧,它包括了知、情、意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在“知”的方面,“糊涂”就是承认人的认识的局限性,不过分地依赖和卖弄自己的智慧。勿恃小智,勿弄奇巧,息竞争心;它包含了大智若愚、藏巧于拙、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谨言慎行因势利导、精益求精善乎其技、虚心纳谏博采众长、居安思危留有余等范畴。

在“情”的方面,就是安贫乐道,隐忍退让,息贪欲;它包含安守本份勿事强求、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乐天知命知足常乐、隐忍退让与世无争等等。

在“意”的方面,就是淡泊明志,立身端方,宁清正节;包含宠辱不惊功成不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守正不阿洁身自好等等。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告诉我们,它是一种超越,一种睿智,一种坦荡,一种悠然,一种处世之道,是对生活所持的一种人生态度。自己的思维不要糊涂,但是为人处世却是糊涂一点的好。心胸开阔些,心情平和点,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坦然面对一切,以静养心,那便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