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痛苦都是自找的
3451400000026

第26章 合理发泄,保持平衡

无论人生如何一帆风顺,总会有令人紧张、感到压力的时刻降临,尤其是那些事业成功人士。误会、争执和竞争都可能增加心理负担。只有适时减压,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

不良情绪是引起心理健康常见原因,是的健康的大敌,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及时排解不良情绪,把心中的不平、不满、不快、烦恼和愤恨统统地及时倾泻出去。请记住,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烦恼也不要放在心里。如果不把它发泄出去,它就会逐渐地越积越多,乃至引起最后的总爆发,导致一些疾病发生。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事业和生活的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危机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破坏作用。

据医学界研究,对健康损害最大的情绪依次是抑郁、焦虑、急燥、孤立、压力等。长期持有这些消极情绪,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日常生活中,常因恋爱、婚变、丧亲、患病、晋升、增薪、降职、犯错误、受处分、天灾人祸,或因工作分配、分房、升学、买卖亏损、人际关系矛盾等问题而致情绪沮丧,彷徨、愤怒、灰心、抑郁、忧愁、绝望等,这种恶劣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就会影响身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免疫力下降,平衡调节障碍,发生紊乱,而招致各种疾病发生。

有人称“恶劣的情绪是孕育癌细胞的添加剂”。因为致癌因素在周围环境中随时随地存在着。在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免疫系统可把体内产生的突变细胞——癌细胞清除掉,使之不发生癌症。如果一个人长期被恶性情绪困扰而不能解脱,就会使人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减弱对癌细胞的监视与清除功能,使癌细胞有机会在体内生存、繁殖而发生癌症。也可以引起神经内分泌活动紊乱,器官功能失调,导致多种身心疾病的发生,如冠心病、高血压、胃、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哮喘,精神病等。

过平静、舒适的生活是人们的愿望,人人都向往生活中充满欢笑。然而事实上,人世间事物不可能尽善尽美,皆遂人愿,失败、挫折、矛盾、不幸,从不放过任何人,并对人们的精神状态造成各种影响,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令人烦脑、怨恨、悲伤或愤怒的事情,而又强行将它压抑在自己的心理,往往会影响你的心身健康。因为情绪中的声调、表情、动作的变化、泪液的分泌等,可以被意志所控制,而心脏活动和血管、汗腺的变化,肠、胃、平滑肌的收缩等随着情绪而变化,却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控制。因此那些表面上“强忍悲伤”的人,往往使情绪更多地转入体内,给体内器官以损害。古人云:“忍泣者易衰,忍忧者易伤”。专家认为,克制愤怒情绪的表达会破坏人体的某种生物化学平衡,因此,当人们遇到负性生活事件并引起不良情绪时,千万莫强硬压制自己的感情,应当学会自我解除精神压抑的方法。使精神轻松起来的办法就是合理发泄,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用意志力量压抑情绪,表现出正常情况下的谈笑自若,这种做法虽可以减轻焦虑,但这只能缓解表面的紧张,却按捺不住内在的情绪纷扰,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带来更大的身心危害。比如,愤怒如强加抑制,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时刻有毁灭自己或他人的危险;悲痛如强加抑制,不随泪水宣泄出来,不仅会危害身心健康甚至会气绝身亡。

中医学认为,“郁则发之”,排解不良情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之“发泄”。

痛哭发泄法

一个人悲肩欲绝或委屈万分时,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让眼泪尽情地流出来,就觉得舒服些,切忌把不良情绪埋在心底。现代研究发现,因感情变化流出的眼泪中含有两种神经传导物质,这两种传导物质随眼泪排出体外后,可缓和悲伤者的紧张情绪,减轻痛苦和消除忧虑。所以痛哭一场比眼泪往壮子里咽要好得多。哭是痛苦的外在表现,也是一种心理保护措施,强忍眼泪等于慢性自杀。哭做为一种发泄方式,虽然不“雅”,但却有它的积极作用。

倾诉发泄法

一个人遇到不顺心的事,受到挫折,甚至遭到不幸,比如在恋爱中遭到挫折、亲朋好友去世、生活中发生重大的事故、工作学习上或家中有不愉快的事等,怒从心头起,或心中泛起阵阵愁云时,首先可冷静下来,控制一下自己的感情,然后找自己诚恳、乐观的知心朋友、亲人倾诉自己的苦衷,或向亲人、朋友写书信诉说苦闷、烦恼。俗话说:“旁观者清”,从亲友的开导、劝告、同情和安慰中得到力量和支持,消极的苦闷、忧愁和烦恼之情会随之消散。所以,广交知心朋友,扩大社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医治心理不良情绪的良药。另外,在情绪不佳时,可写诗作赋,撰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情感,也是疏泄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

身体运动发泄法

“身体运动发泄法”是通过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的手段,使不良情绪得到发泄。譬如散步、爬山、跑步或用体力劳动(如劈柴、用力挖地)等;据说,美国某任总统的办公室内设一满装细沙的沙箱,以必要时宣泄心中的怒气。

当然,实施发泄法时要注意遵循安全、有利、适度的原则。既不妨碍自己和他人安全,又对调节情绪有利,并尽可能采取比较文明而温和的发泄方式,切不可用摔东西,迁怒于人,甚至斗殴等不良行为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或怨恨;也不能采用不分场合、不计后巢,一有怒气就大动“肝火”,有冲动就蛮干的做法,因为这样既于事无补,还会激化矛盾,导致更为剧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引起新的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