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书读通历代趣闻轶事
3553800000001

第1章 先秦时代(1)

牛郎织女--最早被拆散的鸳鸯

相传天宫里有颗织女星,还有颗牵牛星,两颗星日久生情,私自相恋了,触犯了天条。可怜的牵牛星被王母贬下了凡间;织女星运气好,毕竟有后台(她是王母的孙女),不过也被惩罚得不轻--必须不停地织云锦,用一种神奇的丝将云编得层层叠叠,还要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号称“天衣”。

王母罚她织云锦原本是想让她以此思过,令她痛改前非。织女心里却一直挂记着情郎,她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想以此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星早日返回天宫。

一天,几个仙女想出去逛逛,向王母恳求去人间碧莲池一游。那天王母刚好心情不错,就应允了,还开恩放织女也一块儿去玩,只令她们快去快回。

牵牛星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号“牛郎”。父母去世后,哥嫂欺负他,只给了他一头老牛和一辆破车,就把牛郎赶出了家门。牛郎只好和他的老牛相依为命,日子清苦,自然也娶不起老婆。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对牛郎说:“今天你去一趟碧莲池,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

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当然也有些怀疑:“牛大哥,你怎么会说话?你开玩笑吧?”牛郎当然不知道,这头牛其实是天上的金牛星。牛郎想想老牛也没什么好骗他的,便听了牛的话,悄悄躲在碧莲池旁。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来了,解下仙衣,跃入池中。牛郎便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也被吓到了,赶忙穿上自己的衣服,飘回天上去。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

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只有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哎呀哇,这不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星嘛!虽说牛郎此举有些“耍流氓”,但织女还是惊喜不已,答应嫁给他。织女此时,又忘记自己的身份了。

他们结婚以后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他们原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

事情还是被王母知道了。王母勃然大怒,马上派天兵天将把织女捉回来。于是,又悲剧了……

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牛郎下地干活回来,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织女一听,心中纳闷了,她早知道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当年替被贬下凡的牵牛星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跟着遭罪被贬下了天庭,但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押着织女飞上了天空。

牛郎一看,不好,老婆被抓走了!赶紧披上牛皮,正准备追上去,听到了儿女的哭声。追老婆要紧,但又不能不管他们,怎么办呢?他当机立断,马上挑起一对箩筐,孩子一边搁一个,披着牛皮往天上追去。

牛郎拼命追呀追,眼看着就追上了,织女甚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了,孩子们也都张开双臂,大声叫“妈妈”……就在这时,王母赶来了。她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牛郎怎么都无法过去了。

这下银河两边的织女、牛郎以及他们的儿女们,都哭得死去活来。真是揪心裂胆,催人泪下,搞得旁边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不忍听不忍看了。王母经不住他们的苦苦哀求,稍稍做了些让步: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准许他们一家相会一次。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等待一年一度一次的相逢。七月初七那天,无数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他们一家就在“鹊桥”上相会。

传说“天上一日,人间一年”,所以换算一下,牛郎织女都在天上,那就是他们每天可以见一次了,只不过时间比较短暂罢了。这样说来,王母其实还是挺厚道的。

在秋夜的星空,我们可以看见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和牵牛星在一起的还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儿一女。

趣味链接:国产情人节

中国的最传统的情人节,就是七月初七。正是源于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和美丽的爱情,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娥皇女英--最早的“齐人之福”

舜帝是一位英明而伟大的君主,也是个幸福、幸运的男人。

舜在为帝之前,曾做了个梦,梦见自己两道眉毛长得跟头发一样齐,拖到了地上。这是一个雷人的造型,但舜醒来后想:“人的头发是在人体最顶端的,就像是国家的最高地位一般。其次便是眉毛,它的位置也不低。现在我梦见眉毛与头发长齐了,莫非是天子听了人的荐举,来叫我,使我代行天子的职权,和天子一样么?”不过想归想,想了之后还是下地干活去了。

要说一下,舜生于一个普通农家,姓虞,他的号是华,排行老二,叫“仲华”(与今天的“中华”谐音)。他的母亲死得早,后妈只疼自己的娃。舜的童年可以说是比较凄苦的,要天天干活,吃不饱穿不暖,但他是一个有素质的人,不管后妈怎么折磨他,他也总是笑脸相迎、谦谦如也。

他一边放牛一边学习,学问越来越多,修养越来越高,渐渐赢得大家的敬重和赞誉,他的为人连尧帝也知道了。尧帝有两个女儿,姐姐娥皇,妹妹女英,姐妹俩秉承庭训,熏陶涵育,性质纯良,都愿嫁给舜为妻。幸运的是并没有发生曲折离奇的“三角恋情”,舜也喜欢两位姑娘,于是就把姐妹俩都娶了。

完婚之后,舜带着两个妻子回去见父母,想不到遭到父母的拒绝,而他那后妈生的弟弟--象,见到两位嫂子的绝色姿容,竟起了不轨的心思。

娥皇、女英嫁给舜之后,过起了艰苦的生活。

象垂涎两位嫂子的美貌,常乘舜不在家的时候找嫂子“闲谈”。娥皇、女英是聪明人,但不敢得罪他,怕他在父母面前说舜的坏话。越是如此,象越是蒙了心,觉得只有杀死舜,才可将嫂子们抢到手。象使了一招“调虎离山”与“瓮中捉鳖”的结合版计谋:让母亲叫舜去修房子,去疏通井,然后放火烧屋,用泥土封井,妄图把舜烧死、封在井中闷死。每次娥皇、女英都通力合作把舜救了出来,舜总是不记前嫌。

这些事,尧帝都看在眼里。他对舜的表现很满意。他终于尧把舜召到京城,开始委舜重任。几年后,尧把地位禅让给舜。舜即位为天子,定都于蒲阪。

舜勤政爱民,为加强中央与各地的联系,他规定各部落君长每五年来朝见天子一次,而每五年天子也照例前往全国各地巡狩一次。这年盛夏来到洞庭湖,因天气太热,娥皇、女英就留在洞庭湖中的君山,舜继续南巡。

这一年,南方衡山一带有苗部落发动叛乱,舜亲自南征,至苍梧之野而死。娥皇,女英听到这消息悲痛极了,决定去寻找舜墓。她们边走边哭,泪水洒在竹子上,竹子上落下了斑斑的泪痕。她们来到湘江,过江时,不幸沉溺而死。

半个月之后,娥皇、女英的尸体浮出水面,人们怀着敬畏的心情将她们葬在君山,并立湘夫人庙来纪念她们。至今君山上还有二妃墓,墓旁斑竹丛生,青翠欲滴,令人遐想不已。

据传,后来秦始皇南游洞庭,遇大风,有人告诉始皇,这是湘夫人发怒所致,始皇问湘夫人是何方神圣,侍臣答称是舜的二妃。秦始皇也是个不可一世的人物,他就因认为自己的功劳超过了历史上的三皇五帝,而把“皇帝”合起来做自己的称号。他一怒之下,下令伐完君山上所有的斑竹,然而,三年后,这里又是一片苍翠蓊郁。

能得到这样两位女子忠贞如一、生死追随的眷眷深情,想来尧也无憾了吧。

趣味链接:相关诗词

李淑曾的诗《斑竹怨》写道:

二妃昔追帝,南奔湘水间;有泪洒湘竹,至今湘竹斑。

云深九疑庙,日落苍梧山;余恨在湘水,滔滔去不还。

毛泽东在吊唁他的爱妻杨开慧时也写道: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群;班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唐代诗人高骈曾写有《湘浦曲》,诗云:

虞帝南巡竞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且斑。

清初著名诗人施闺章在《江行杂咏》中写有《见斑竹》的观感:

碧玉森森绿水湾,风鸣环佩满湘山。游人自洒离愁泪,不是当年旧泪斑。

蟠桃仙子--董双成驾鹤飞仙

董双成是西周时钱塘江畔的一位绝色美女,有着江南女子的灵秀聪敏。她的先祖曾经在商朝当史官,商亡后就定居到钱塘江边了。江边有座飞来峰,董家在飞来峰下种了一大片桃林。每到春天桃花盛开的时候,飞来峰下便是一片嫣红,美不胜收。

董双成从小体弱,但酷爱桃花,如痴如醉。有一天,她忽然想到,这么些桃花开完之后便飘落成泥了,我怎么不把它采下来配着这山中的植草来炼制丹药呢?她马上就动手实践她的想法了。一开始炼成的丹,只能够清痰化气。后来她慢慢琢磨、慢慢研究,不断地改良配方,最后炼成的丹药,竟然能够治疗多种内科病症。

渐渐地,她的“发明”传开了,来董家讨药的人络绎不绝。

从采集原料到守炉炼丹,董双成经常忙得不可开交。等闲下来的时候,她就会吹笙,她吹得很好听,嗓音也好,有时候还会唱一曲。据说她吹奏时,还会引来百鸟在空中翱翔;而当她唱歌时,更有仙鹤飞来聆听。

一天,董双成炼成了一炉“百花丹”,异香扑鼻,人们隔着好远好远都能闻到。她吃了几颗后,感觉神清气爽,精神百倍。于是取笙吹奏,一不小心就又引来百鸟群集,盘旋飞舞,她看这景象更来劲了,忍不住又高歌了一曲,声彻云霄,果然引来仙鹤翩然而降。只见仙鹤直接降到她的家门口,温顺地匍匐在她脚边。董双成跨上了鹤背,仙鹤便驮着她冉冉飞升,旁边的人张大了嘴看呆了。这画面想象里似乎添加五彩祥云,仙鹤载着绝色美女飞升,多么飘逸!

那一只仙鹤载着董双成飞呀飞呀,一直飞到了昆仑山。董双成就这样“成仙”了。她做了王母娘娘的贴身侍女,王母娘娘有什么授意,均由董双成负责与众仙联系与沟通。此外她还受命看管蟠桃。蟠桃可是了不起的东东,这个麻烦的仙树,三千年才结一次果,是仙宫中的极品珍果。从日常的灌溉与培养,到果品的采摘和分配,均由董双成负全责。

传说宋代道士董元行曾在西湖畔挖出过一块铜牌,上有字迹:“我有蟠桃树,千年一度生,是谁来窃去?须问董双成。”这里说的就是有名的“东方朔偷桃”的典故。传说东方朔曾三度上天偷桃,并被董双成发现。

其实蟠桃园有很多保安,蟠桃极难丢失。东方朔到底有多厉害,怎么能连偷三次呢?

这就不能不说董双成了。她是王母倚重的侍女,自然不能像其它普通小仙女那样经常私自下凡,想来也是寂寞难耐。忽然有一天,董双成抓到了一个偷桃的贼,这个贼就是东方朔。东方朔风流倜傥、才学过人、谈吐风趣,所以虽然偷桃不成,却把董双成的心给偷走了。

女人在爱情中智商为零,仙女也不例外。被爱情蒙住了双眼的董双成,当然不舍得拿东方朔怎么样,于是纵容了东方朔接二连三地前来偷桃,直到最后东窗事发。

王母又是出了名的气量小,如今身边的小侍女竟敢私自谈起恋爱来,她当然是容不了,于是惩罚了董双成,撤了她蟠桃园长的职。

趣味链接:历代相关诗词

韦应物《玉女歌》“众仙翼神母,羽盖随云起。上游玄极杳冥中,下看东海一杯水。海畔种桃经几时,千年开花千年子。玉颜眇眇何处寻,世上茫茫人自死。”

《长恨歌》曰:“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小玉、双成都是王母身边的玉女,双成就是我们故事的主角。

李白词《桂殿秋》曰:“仙女下,董双成,汉殿夜凉吹玉笙。曲终却从仙宫去,万户千门惟月明。”

苏轼在游览妙庭观董双成故居时作诗:“人去山空鹤不归,丹亡鼎在世徒悲。”

陈独秀“王母不可见,但忆董双成”。

齐姜佐夫--有胆有识的贤内助

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称霸的道路比较坎坷,充满着艰辛。他爹晋献公共有五个儿子,最早被立为太子的是申生,可惜承受能力较弱,被逼得自杀了。主谋便是晋献公十分宠爱的骊姬。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当太子以继承王位,所以用尽了手段来扫除一切障碍,这些障碍便是晋献公的其他儿子。骊姬天天吹枕边风,让晋献公把申生、重耳、夷吾分别派到边塞要地坐镇,然后又捏造事实污蔑太子申生,申生被迫自杀,重耳与夷吾被迫赶忙跑路到了其他国家,只有卓子年纪太小不足以构成威胁所以放了一马。这一连串阴谋完成后,奚齐顺利登上了太子的宝座。

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他带着贤士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及其他数十人逃到狄国。不久,晋献公死去,晋国发生宫廷政变,奚齐被杀,夷吾拣了个现成的便宜当上了国王。重耳在狄国的压力日益加重,便再度开始流亡,最后来到了强大的齐国,受到了齐桓公的厚礼相待。齐桓公是当时的大霸主,他为重耳准备了华丽的馆邸,赐了他很多马,并把自己宗室的年轻女子嫁给他做妻子,这位女子便是齐姜。晋文公觉得安逸无比,每天沉醉温柔乡里,就乐不思“晋”了。重耳到齐国的时候都已经是五十五岁的老头儿了,齐桓公给了他一个安适的生活环境,又有个如花似玉的老婆,他当年的雄心壮志也就渐渐地磨灭了。重耳倒是过得安逸了,但是随他出亡的那些贤士就急了,眼看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还是寄人篱下……

话说晋惠公夷吾死后,他的儿子继位了,是晋怀公。这晋怀公残杀异己,搞得人心尽失,偏偏又不识趣,遗弃了他的老婆--秦穆公的女儿。若是其他人家的姑娘也就算了,但惹的是秦国,人秦国人把公主嫁来竟然被遗弃了,这是多么愤怒的事。所以这晋怀公就到了这么个内外交困的形势。

重耳的贤士们高兴了,认为重耳归国的大好形势已经到来。

赵衰与咎犯等人日夜聚议,有一天下午他们在桑荫深处秘密设计,准备挟持重耳逃走,以便乘机返回晋国。不料这番话被一位采桑的女子听到了,她连忙赶去告诉了齐姜。这位善良可又倒霉的采桑女不但没有得到预期的重赏和嘉勉,反而被齐姜不明不白地秘密处死了。齐姜劝丈夫放弃眼前的舒适,为事业奋斗。她义正辞严地说,“你贵为一国的公子,危急的时候来到了齐国避难,又不赶快计划回国的事情,沉醉于安乐,我都替你感到羞耻。”她好话坏话都说了一箩筐,重耳就是油盐不进。齐姜忍无可忍,只好把事情的真相讲了出来:“你的随从在桑园里密谋,我担心泄露了你们的秘密,已经将听到了消息的女子处死了。上天如果没有让晋国灭亡,那除了你还有谁能担此大任呢?你怎么忍心辜负了天意?你以后后悔都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