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每天读点季羡林全集
3554100000024

第24章 季羡林之生活哲学(2)

在婚姻生活中,宽容和谅解可以润滑彼此的关系,可以消除彼此间的隔阂,扫除彼此间的顾忌,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同时,宽容和谅解也有助于打开两颗相对封闭的心灵,它能像明澈而柔润的调剂一样,使两人相融相知。“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懂得宽容和谅解的人才是聪明的。

苦中有乐,其乐亦融融

季羡林语录:我深深地感觉到,一个人如果失掉快乐,那就意味着,他同时也已经失掉了希望,失掉了生趣,失掉了一切。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想让自己过得快乐幸福一点的,但实际上“不如意的事情是十有八九”,人生总是苦乐参半。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让自己过得幸福和快乐一点呢?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不愉快时,需要换个角度去看问题,角度变了,对事情的看法和观点也会随之改变,这样或许能让自己开朗一些。面对生活,我们得学会放弃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得学会让自己在痛苦中寻找快乐。

季老就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他即使身陷厄境,也会积极地对待生活,积极地对待人生,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可以说他不曾消沉过。那么季老每当遇到不好的处境时,是用什么的方式来改变呢?就是用“幽默”。季老说人应该幽默一点,幽默是一种说话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和达观心态的体现。幽默的语言可以让严肃的环境变得轻松,幽默的说话方式,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你的看法。

钱文忠教授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季羡林先生平常是很幽默的,只是不常说笑而已。有一次,季羡林先生说起早年往事,说自己的叔父在只剩几个救命钱的情况下,居然还拿着那几个救命钱买了两张彩票,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居然还中了头奖。钱教授说季羡林先生当时大笑着说:“文忠啊,这样的事情一辈子能遇到一次就不算少了!”在季老幽默的打趣下,钱教授也禁不住大笑起来。

季老的幽默不仅体现在他和人的交谈上,还体现在他的文章中。季老曾在一篇讲长生不老的文章中说道:“我有时候认为,造化小儿创造出人类来,实在是多此一举。如果没有人类,世界可能要比现在安宁祥和得多了。可造化小儿也立了一功:他不让人长生不老。否则人人都长生不老,那我们今天岂不可以和孔老夫子同坐在一条板凳上了,可以在长安大戏院欣赏全本的《四郎探母》,那是多么可笑而不可思议的场景啊!”

看到季先生的这些幽默的文字,我们会顿感轻松。可深思的那些语句之后,其实,你又会发现他的这些幽默的浅显的语言是蕴涵着厚重的人生智慧和洒脱的处世思想在里面的。幽默渗透出的是看透世事的逍遥与乐观,是即使困难再多也不让烦恼缠绕自己的洒脱心境。

大多数的文人也都非常幽默,除了季先生外,钱钟书先生也是个极其幽默的人,他的幽默透着睿智与冷静。曾有一位外国朋友读了《围城》之后非常喜欢,想登门拜访,但钱先生却在电话中跟他说:“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难道还非要和下蛋的母鸡认识一下吗?”这话着实令人忍俊不禁。

其实,人生总是在祸福中,在读《庄子》时钱钟书先生曾说:“人生虽不快乐,但不悲观。忍受人生痛苦、对快乐的追求是人生精神的力量所在。”所以,无论怎样的人生,乐观最重要,信心最不可缺少。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更能说明,生命总会各有各的快乐。

苏格拉底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非常不便,但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你有什么可乐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但是每天他仍然很快活。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令人高兴呢?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环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苏格拉底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

那人又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 啊!进门就是家,不用爬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 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的花,种一畦一 畦的菜。这些乐趣呀,数之不尽啊!苏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苏格拉底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可是每天他仍是快快乐乐的。那人揶揄地问:苏格拉底先生,住七层楼是不是也有许多好处呀!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可真不少呢!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几次 ,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问道: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对于客观环境,你的不满和怨天尤人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只能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去面对客观环境,只有这样,才是解决问题。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一个人能不能活得快乐,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欣赏自己,自己是否肯定自己。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感受肯定也截然不同,对待天气或晴空万里或乌云密布,全在于你个人的选择!

一日一心得:

有首古诗写道:“但愿此心春长在,须知世上苦人多。”现实中真的是有许多人感到自己活得很辛苦,生活中没有一点乐趣。正因为世人心中无“春”,所以才无快乐可言。其实人生是快乐的。只不过快乐深藏于心,不容易为人所发现而已。

让家庭充满快乐与温馨

季羡林语录: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除了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的以外,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家。一提到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漾起一点温暖之意、一丝幸福之感。

家,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场面,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爱情誓言,君行千里、倚栏望月的相思情怀,都定格在家的背景之下;家,是一道港湾。它让我们躁动于碌碌尘世的心灵得到小憩。它风平浪静,你可以在此酣眠;它布满阳光,你可以尽享天伦。所有的祝福、问候和牵挂,都会成为我们生命意义的佐证。

人人都盼望有个温馨家庭。幸福的家庭能带给人心境舒畅、喜乐开怀及疗伤作用。在外不论遇到各种挫折或不如意事,只要回到家就深感释怀安慰,这就表示你拥有一个温馨又可爱的家庭,一生中必享受人生,乐在其中。

季羡林先生与妻子彭德华恩爱有加,家庭和和美美,真不知道羡煞多少人!那么,季老先生维护家庭幸福有没有什么“秘诀”呢?季老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名叫《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或许这就是答案。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除了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的以外,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家。一提到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漾起一点温暖之意、一丝幸福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