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学点心理学全集
3554700000014

第14章 社交心理学--做一个受人欢迎的“狐狸”(3)

晕轮效应的特征,给人们认知带来的消极影响的直接结果就是偏见。偏见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的。一个走进晕轮效应迷宫的人,势必会产生偏见。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既要避免晕轮效应的负作用,也要巧妙借用晕轮效应,使自己的人生走向美丽的一面。所以,晕轮是美丽的,让我们在其美丽的光环下,冷静、客观地透视人生,把握交往。

心理课堂:

1.克服“以偏概全”、“爱屋及乌”错误。

2.“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要善于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意见,防备晕轮效应的负作用。及时注意自己是否全面地看待了他人。

3.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要过分在意他人是怎样评价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会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理解。

4.要敢于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尽可能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缺点。

刻板效应--人无完人,不可一叶障目

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对某人、某一类人的印象固定下来,像印刻一样在自己头脑中储存,并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刻板效应是指人对社会上某一事物产生相对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尤其是在评判他人时,往往喜欢把他看成是某一类人中的一员,而且很容易认为他具有这一类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种偏见,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比如,在中国习惯有这样的认识:北方人常被认为性情豪爽、胆大正直;南方人常被认为聪明伶俐、随机应变;女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商人就是奸诈,为谋得应有利益,不讲人情,没有人味,即所谓的“无奸不商”;教授则应该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的老人……

刻板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在于它简化了我们的认识过程,因为当我们知道某类人的特征时,就比较容易推断这类人中的个体的特征,尽管有时候有所偏颇;消极作用,常使人以点代面、固执待人,使人产生认识上的错觉,比如种族偏见、民族偏见、性别偏见等等就是刻板效应下的产物。

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考虑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唯刻板印象是瞻”,像“削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信自己的切身经验,就会出现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自然也就无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在一所中学里,一天,早自习的铃声响过之后,班长对班主任老师反映说:“李湘湘和王桂桂迟到了几分钟”。班主任老师听到班长的反应后,赶忙在班记录簿上记了李湘湘一笔。因为班主任老师深知,这十有八九是李湘湘带的头,平日里李湘湘就爱组织同学出去玩儿,而王桂桂却是个老实人,平时很遵守纪律。

晚自习后值日老师跑来对班主任老师说:“李湘湘和王桂桂没有按时就寝。”顿时,班主任老师火冒三丈:这个“飞毛腿”,不仅自己“满天飞”,还带着别人“飞”,非得好好修理修理他不可!

第二天早自习铃声响过之后,班主任老师快步轻脚来到寝室的窗下,踮起脚尖,透过玻璃往里一看,只见李湘湘和王桂桂正在床上玩--李湘湘跪在王桂桂的身上,手不停地搔着王桂桂的背。班主任老师看到这些,气不打一处来,直接向寝室里冲去。

见班主任老师突然出现,王桂桂吓得慌忙扯起裤头。李湘湘结结巴巴地说道:“王桂桂身上烂了,不好………不好意思当着同学们的面搽药,只好等大家上自习课去了来搽。”

班主任老师走近前去一看才知,原来王桂洼的屁股上生了一个疖子,脓腥味扑鼻。见到这情景,班主任老师连忙接过李湘湘手中的药棉签,轻轻地为王桂桂清除疖子周围的污血。王桂桂腼腆地说:“老师,本来我们要请假的,但由于我害羞,李湘湘又不肯说自己做事,所以没有请假。这三次迟到,都记在我身上吧,以后我们不再……”

老师一边帮王桂桂清理,一边扭头看了一眼李湘湘,亲昵地说:“我说难怪了,王桂桂怎么会迟到呢?”李湘湘读懂了老师的眼神,那里面一半是表扬,一半是歉疚。

多好的学生!可老师为什么会错怪李湘湘呢?为什么会把他看死了呢?这主要是老师用老眼光看人造成。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种用老眼光看人所造成的影响,产生一叶障目的错误,就是“刻板效应”。这种刻板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经常发生,在社会的人际交往中更是常有发生。就连《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和孙权也犯如此的错误:“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不悦”。尽管庞统才高八斗与诸葛亮齐名,但都因为其貌不扬拜见刘、孙时而不被看好。正是这种刻板效应影响着我们的判断,甚至欺骗着我们的思维,导致我们不能客观地评价他人。那么如何避免一叶障目和巧妙利用刻板效应呢?

1.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在人际交往中,人无完人,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用老眼光看待他人,“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历史经验值得记取。

2.要全面地看待他人。每个人都有优点与缺点,只看优点或者只看缺点,都是不正确的。我们要从多方面,多层次着手,不要只见一岛不及其余。

由刻板效应形成的认识往往是对事物最简单和原始的认识,是不客观和不全面的,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应该主动避免产生过强的刻板效应。但是,刻板印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文化水平越高,产生刻板效应的可能性越小;对事物越了解,则越容易改变刻板印象。

因此,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既要合理地运用刻板效应,同时也不能让刻板印象蒙蔽了我们的眼睛!

心理学课堂:

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对人对事,要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来看待。

2.人无完人,不可一叶障目,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

名片效应--亮好你的“心理名片”

名片效应是指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

现在名片已经成为人们社会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名片虽然是小小一张纸片,但上面却有一个人的重要信息,比如,姓名、职务、地址、联络方式等等。人们在用名片这种最简捷的方式宣传着自己、张扬着自己、推销着自己,也用最快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对方,更便于今后的交流及防止联络的中断。

那么,心理名片是什么呢?在交际中,心理名片是指在某环境下呈现自己的某一观点、想法、立场、态度等等,心理名片主要起导向的作用。因为在当时,心理名片可以说是一种新异刺激物,很容易引起注意,它直接影响着对方的注意力、思维方向。如果你的名片提呈的观点是友好的,那么对方就会做出友善的反应,否则,就会持反对观点,对你保持戒备心理。

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初次见面的,先寻求一致性,保留差异性,待彼此有一定的了解交流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即心理名片,对方会比较容易接受,有利于你的人际交往。

常宁是某媒体广告部的业务员,而与常宁有业务来往的M广告公司有一个策划经理叫李琳,在同行业中,李琳是出了名的冷面孔。常宁虽然不愿意直接与李琳联系,可工作需要,又不得不与她打交道。后来,为了对付这样的冷面孔,常宁查看了许多资料,有针对性地了解了一些相关的心理知识,好好的在心中谋划了一番,做到了心中有数。

常宁与李琳如约见面。

“贵公司在业内名望这么高,今天能见到贵公司的策划经理,我真感到特别荣幸。”一见面,常宁便非常热情地与李琳打招呼。

“啊,你太客气了!”听了常宁这番热情洋溢的开场白,“冷面孔”似乎有些融化。

“不过,我本来以为这么大的公司,策划总监一定是年纪很大了,不过今天见到李小姐,竟然这么年轻漂亮。”常宁不失时机地说。

“哦,谢谢!”听到这句话,李琳眼前一亮,“其实,常小姐才是年轻有为,我对贵刊也是慕名已久,今天能有机会合作,也感到特别高兴。”

就这样,初次过招,常宁便给对方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而在常宁的“蜜糖政策”下,李琳似乎也并不像别人说得那么不懂人情味。真的拉近了不少的距离,常宁似乎觉得李琳人其实很坦诚,也有可爱的一面。

就这样,常宁顺利地与李琳达成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