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学点心理学全集
3554700000015

第15章 社交心理学--做一个受人欢迎的“狐狸”(4)

由事例中的人物来看,常宁的“蜜糖政策”在李琳的身上果然见了效。人际交往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通常你喜欢的人也时常会给你肯定的评价,而你讨厌的人对你似乎也总是不感冒。原因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肯定的评价能够提升对方的自我意向和价值感,能给对方带来安全感,从而让他觉得和你在一起是舒适、愉悦的,是这样的一种内心体验使他也对你产生了喜爱的感觉。这也是人际吸引的沟通原则之一,每个人都更喜欢对自己有好感的人,而初次见面,赞美对方是表达对对方好感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当然,赞美并不是“拍马屁”,这其中也是有讲究的。实际上,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懂得赞美的人往往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们能够将注意力放在对方的优点上,并不失时机地表达出来。因此,学会赞美别人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而不能乱拍马屁,天马行空。

常宁在与李琳的交往中合作的就是心理学上的“名片效应”。名片效应是指要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首先向交际对方传播一些他们所能接受的和熟悉并喜欢的观点或思想,然后再悄悄地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渗透到对方的意识里,使对方产生一种印象,让他觉得我们的思想观点与他们已认可的思想观点是相近的。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说,名片效应对于陌生人之间的交往非常管用,它可以消除他人的防范心理,可以缓解他人的矛盾心情,能够帮助你减少信息传播渠道上的障碍,形成传受两者情投意合的沟通氛围。但要真正让“心里名片”起到应有的作用,还要特别注意两个内容:

1.要善于去捕捉对方的信息和对方对你的真实态度,然后再根据已有的信息去寻找对方可以接受你的观念,这样才能为其量身定做一张有效的“心理名片”。

2.要善于寻找时机,然后向对方恰如其分地展示你为其做的“心里名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想要达到的目的。

日本松下电器的总裁--松下幸之助,大家知道他出身寒微,相貌平平,年轻时曾到一家电器厂去寻觅工作,负责管理这家工厂的主管,看到松下幸之助肮脏的衣着、瘦弱的身材,就有些瞧不起他,于是对他说:“我们这里暂不缺人,你一个月后再来看看吧!”

其实主管本来是想打发他走的,可没想到一个月后,松下幸之助真的再一次来到这个公司求职,主管看到他那个样子,就是蔑视一番:“就凭你这身脏兮兮的衣服还想进我们工厂,谁会相信你的能力啊!”

面对这样的尴尬侮辱,松下幸之助没有生气,而是回家借钱买了一套新衣服穿上,然后再次来到这个工厂面试。谁知主管还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问他“你懂得电器知识吗?不懂的话就请离开,我们这里不要不懂电器的员工。”

两个月之后,松下幸之助再一次来到这个工厂,出现在主管的面前,并对他说:“我已经学了不少的电气知识,您看我哪一方面不懂,我一项项学习,直到会为止。”

主管终于被松下幸之助的真诚给打动了,然后激动地说:“我做主管有几十年了,你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这么执著的人。你的耐性和韧性让我不得不雇佣你。”

松下幸之助之所以能获得职位,是他的那种永不言放弃的精神感动了主管,在主管心目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名片效应,而他呢,借助这个工厂的平台,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最终成为了电气行业的英雄,商业界的风云人物和“经营之神”。

心理学课堂:

1.对他人感兴趣也能增加你的个人魅力

2.你喜欢的人往往也会喜欢你

3.与交际的对象找到相似性,以增加你的人际吸引程度

赞美效应--人人都需要别人的赞美

赞美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而得到你肯定评价的人,往往也会怀着一种潜在的快乐心情来满足你对他的期待,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赞美效应。

歌德说过:赞美他人会使别人愉快,更会使自己身心健康,被赞美者的良性回报会使我们更为自信,也会使我们更有魅力。一句赞美的话胜过一剂良药,真诚的赞美来自内心深,是心灵的感应,如同和煦的阳光,能使人受到感染,甚至是一种拯救。

一位心理学家说:“赞美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而得到你肯定评价的人,往往也会怀着一种潜在的快乐心情来满足你对他的期待,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赞美效应。”巴贝姆族的“赞美效应”比惩戒的力量更大,它能给人一种支持和力量,让人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建立自信心。赞美中的尊重与荣誉,是巴贝姆族人的第二生命,是一种令人改过自新的拯救。

常言道:“恭维不蚀本,舌头打个滚。”要笼络周围的人脉关系,赞美是一件轻巧实用的武器,又用不着你掏腰包,何乐而不为呢?

古时候有个家喻户晓的“戴高帽”的故事:说是有一个说客,当众夸口说:“小人虽不才,但极能奉承。平生有一愿,要将1000顶高帽子戴给我最先遇到的1000个人,现在已送出了999顶,只剩下最后一顶了。”有个长者听后摇头说道:“我偏不信,你那最后一顶用什么方法也戴不到我的头上。”说客一听,忙拱手道:“先生说的极是,不才从南到北,闯了大半辈子,但像先生这样秉性刚直、不喜奉承的人,委实没有!”长者顿时手拈胡须,洋洋自得地说:“你真算得上是了解我的人啊!”听了这话,那位说客立即哈哈大笑:“恭喜恭喜,我这最后一顶帽子刚刚送给先生你了。”

这只是一则笑话,但它却有深刻的寓意。其中除了那位说客的机智外,更包含了人们无法拒绝赞美之辞的道理。而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上,恰当地赞美别人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人人都喜欢被赞美。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曾推出一条原则:“给人一个好名声。”如果你能以诚挚的敬意和真心实意的赞扬满足他人的自我,那么他人可能会变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达理、更乐于协力合作。

渴望赏识与赞美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的优点。日常生活中的人无一例外地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赏识与赞美。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哈佛大学任教时,班上的女学生在一次聚会上献给他一株杜鹃树,并大加赞赏詹姆斯知识的渊博以及他精彩的讲课内容。詹姆斯深受感动,写了一封答谢信。他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渴望得到赏识”。对这件事,詹姆斯说:“亲爱的姑娘们,你们的纪念品使我深受感动。这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人对我这么好,因此你们完全可以相信:你们给这个孤苦伶仃的人心上留下的印象,要比哲学这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在你们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深刻得多。现在我认识到我的《心理学》这本书中遗漏了一项重要的内容--即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渴望得到赏识,而我在书中却把这一点完全漏掉了,原因是我的这种欲望直到如今才得以满足。……我将不分冬夏地照料它,为它浇水--哪怕是用我的眼泪呢。”

其实,詹姆斯的信心与能力的变化,就是我们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起了作用。在得到不到别人的赏识与赞美,重视和激励,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环境中,人往往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左右,对自己做比较低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环境中,人则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往更好的方向努力,随着心态的改变,行动也越来越积极,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

这就是赞美与肯定的作用,它可以让一个人更加充分的挖掘其潜在的能力,可以让一个人发挥出无限的能量,做出超出他本身的想象能力的成绩。

人人都喜欢被赞美,人人也都需要别人的赞美与肯定,然而,赞美别人时如不审时度势,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即使你是真诚的,也会变好事为坏事。所以,开口前一定要遵循以下法则:

1.真诚。每个人都珍视真心诚意,它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原则。英国专门研究社会关系的卡斯利博士曾说过:大多数人选择朋友都是以对方是否真诚而决定的;

2.讲究场合,合乎时宜。赞美的效果在于相机行事、适可而止。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开头的赞扬能激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中间的赞扬有益于对方再接再历,结尾的赞扬则可以肯定成绩,指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 而达到“赞扬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

3.具有特点。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别,因人而异、突出个性、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4.赞美一个人的行为或贡献比赞美他本人好。当你赞美一个人的行为或贡献时,你的赞许更显得真诚,而且,如果别人知道他的确值得被赞美,会获得最好的效果。赞美行为比赞美本人更可以避免功利主义或偏见。

5.详实具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非常显著成绩的时候并不多见。因此,交往应从具体的事件入手,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赞美用语愈详实具体,说明你对对方愈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绩愈看重。

恰当地赞美别人,会给人以舒适感,也会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在沟通中,必须掌握赞美他人的技巧,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才会让他人喜欢你。

心理学课堂:

1.不要给赞赏打折扣

2.重复地赞美有时也是一个好办法

3.拿捏好赞美的尺度

4.用间接赞美来达成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