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学点心理学全集
3554700000026

第26章 求知心理学--破译有效学习的密码(4)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兴趣是你最好的导师,做你感兴趣的事,想做的事,你才更有可能成功。

你应该尝试问问自己: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有什么素质是其他人没有的?我做什么事情时觉得最舒服?我做什么事情做得特别好?我有什么嗜好?我有什么与生俱来的才能?有什么事情我做得特别自然?空闲的时候我会去做什么事情?这样就可以找到你的兴趣所在,只有在这些有兴趣的领域你才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恐怕是谁也无法回答的。因为按照科学家的说法,人的一生只能用去其脑力的1%,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99%的潜能有待挖掘。所以说,人的潜能其实是无限的,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极大限度的发挥它。

举重项目之一的挺举,有一种“500磅(约227公斤)瓶颈”的说法,也就是说,以人体的体力极限而言,500磅是很难超越的瓶颈。499磅的纪录保持者巴雷里,比赛时所用的杠铃,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实际上超过了500磅。这个消息发布之后,世界上有六位举重好手在一瞬间就举起了一直未能突破的500磅杠铃。

玉不琢不成器,人的潜能也一样,不去挖掘就如一潭死水,日久便会发臭。

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是因为人都有惰性,如果可以依赖,如果可以不动脑筋,那么就没有人刻意的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来,这个现象在女性身上最为明显。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浮躁,也许是因为“男权”社会的余波,女人在社会中总是扮演依附性的角色(当然并不代表所有的女性都是依附于男性的)。可是如果一旦失去男性的依靠,女人往往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比如离婚的女人,因为有过失败的婚姻,对男性的信任度也下降,因此她们更多的需要靠自己创造生活。而事实上,很多女性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女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原来她们离开男人会生活得更好!

这就是潜能的力量。但是很可惜,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释放出自己的潜能。所以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事时就应该学着逼迫自己,对自己要求得更高一些,去办那些你认为自己做不来的事,也许你就会发现,很多能力都是要靠自己深挖掘才能表现出来的。优秀的人就是懂得如何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的人。

其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小觑自己的能力,自己限制自己本身的发展,有小小的成就马上以为自己已经到达巅峰状态,于是不肯再冒险,坚决不再向上爬,结果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潜能,错过无数向前推进的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对自己潜能不充分了解而因此自限的人。假如这些人能够充分了解及利用自己的潜能,那他们岂不是可以为自己创造更丰富更美好的人生?所以,只有不断地发掘、了解、利用自己的潜能,才能将自己的成就推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了解及利用潜能的宗旨在于去办好那些你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对某一事情感兴趣,一般表现为三种形式:

1.偏爱。

对某类事物发生兴趣,特别偏爱,而且这种偏爱与其他行为相比显得十分突出。

2.敏感。

对某些事物特别敏感,例如一听到音乐便会专心致志的倾听,这种敏感与其他行为相比显得十分专一,具有一定的特征。

3.探索。

对某些事物会锲而不舍的探索,例如专门喜欢钻研数学等,此外,探索还有另一种表现,即对某一题材内容会不厌其烦地询问,或者凡是有不明白的事总要问个明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不管你是残疾的,还是健康的,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都可以成功。

罗伯特·巴拉尼1876年出生于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他的父母均是犹太人。他年幼时患了骨结核病,由于家庭经济不宽裕,此病无法得到根治,使他的膝关节永久性僵硬了。父母为自己的儿子伤心,巴拉尼当然也痛苦至极。但是,懂事的巴拉尼,尽管年纪才七八岁,却把自己的痛苦隐藏起来,对父母说:“你们不要为我伤心,我完全能做出一个健康人的成就。”

父母听到儿子这番话,悲喜交集,抱着他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以泪洗面。

巴拉尼从此狠下决心,埋头勤读书。父母交替着每天送接他到学校,一直坚持了十多年,风雨不改。巴拉尼没有辜负父母的心血,也没有忘掉自己的誓言,读小学、中学时,成绩一直保持优异,名列同级学生前茅。

18岁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900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巴拉尼留在维也纳大学耳科诊所工作,当一名实习医生。由于巴拉尼工作很努力,该大学医院工作的著名医生亚当·波利兹对他很赏识,对他的工作和研究给予热情的指导。巴拉尼对眼球震颤现象深入研究和探源,经过3年努力,于1905年5月发表了题为《热眼球震颤的观察》的研究论文。这篇论文的发表,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标志着耳科“热检验”法的产生。巴拉尼再深入钻研,通过实验证明内耳前庭器与小脑有关,从此奠定了耳科生理学的基础。

1909年,著名耳科医生亚当·波利兹病重,他主持的耳科研究所的事务及在维也纳大学担任耳科医学教学的任务,全部交给巴拉尼了。繁重的工作担子压在巴拉尼肩上,他不畏劳苦,除了出色地完成这些工作外,还继续对自己的专业进行深入研究。1910年至1912年间,他的科研成果累累,先后发表了《半规管的生理学与病理学》和《前庭器的机能试验》两本著作。由于他工作和科研有突破性的贡献,奥地利皇家授予他爵位。1914年,他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巴拉尼一生发表的科研论文184篇,治疗好许多耳科绝症。他的成就卓著,当今医学上探测前庭疾患的试验和检查小脑活动及其与平衡障碍有关的试验,都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巴拉尼虽然身为残疾人,却完全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从而有所作为。

还有一个笨孩子比特,从小到大做什么事都比别的孩子慢半拍,同学讥笑他笨,老师说他不努力,无论他怎么试图去做好、去改变自己,但是,他却从来也做不对。直到比特上了九年级后,才被医生诊断出患有动作障碍症。高中毕业时,比特申请了十所最最一般的学校,心想怎么也会有一所学校录取他。可直到最后,他连一份通知书也没有收到。

后来,比特看了一份广告,上面写着:“只要交来250美元,保证可以被一所大学录取。”结果他付了250美元,有一所大学真的给他寄来了录取通知书。看到这所大学的名字,比特即刻想起了几年前,一份报纸上写着有关这个大学的文章:“这是一所没有不及格的学校,只要学生的爸爸有钱,没有不被录取的。”当时比特只有一个信念:“我要用未来去证实这个错误的说法。”在这个大学上了一年后,比特就转到另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房地产行业。22岁时,他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房地产公司。从此,在美国的四个州,他建造了近一万座公寓,拥有900家连锁店,资产数亿美元。后来,比特又进入到银行业,做起了大总裁。

一位“笨”孩子,他是怎么走向成功的呢?下面两点就是比特自己讲述的:

1.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强的一项,都有自己的潜能,有人会写,有人会算,对有些难的,对另一些人简直容易得如“小菜一碟”。我想强调的是:一定要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不要迎合别人的口味而去做一件不属于自我,但是又要付出一生代价的“难事”。最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潜能。

2.我非常幸运自己有如此谅解我、对我容忍又耐心的父母,如果有一个考题,别人只花15分钟,而我必须用2个小时完成的时候,我的父母从来不会因此而打击我。对于我的父母来说,只要自己的儿子尽力而为了,就是他们的目的。

可见,一个有缺陷的人,都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走上成功之路。那我们这些健全的青少年,好有什么理由不去成才成功呢。

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都具有非凡的潜在能力,但这种潜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在酣睡蛰伏状态,它一旦被唤醒,就会做出许多神奇的事情来。

潜能,是一种对外界刺激感应很敏锐的东西;而且它在一旦被唤醒之后,仍需不断的教育和鼓励,诚如有音乐、艺术天赋的人必须注意培养和支持一样,否则,潜能会像鲜花一样,容易枯萎或凋零。

假使我们有潜能而不想去激发它,那么我们的志气将不能保持一种锐利而坚定的状态,我们的天赋也将变得迟钝而失去能力。

爱默生说:“我所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使我尽我所能的东西。”也就是说,“尽我所能”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尽拿破仑或林肯所能,是尽我自己的所能。我能够在我的生命中贡献出最好的、抑或最坏的,能够运用我的能力到10%、15%、25%,抑或90%,对于世界、自己,都将产生非常不同的结果。

心理学课堂:

1.当我们试着走进失败者的队伍中去询问他们的得失时,你将会发现,大部分人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未发现得以使之兴奋而鼓励他前行的环境,也就是说,他们的潜能从来就未曾被人唤醒过,这样,他们就没有力量从不良的环境中挣脱出来。

2.在任何情形之下,你都应不惜一切努力,投入能唤醒你的潜能、能刺激你走上自我发展之路的环境中。努力接近那些能了解你、信任你、能扶助你去发现自己、能鼓励你要尽百般努力的人。你的生命是以取得伟大的胜利而荣耀于世,或是苟且偷生地虚度一生,就全依赖于你的这一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