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性的88点反思
3555200000019

第19章 职场生存中的人性反思(2)

一旦形成了个人品牌,就意味着你的做事态度和工作能力是被认可的,是有保障的。任何企业都不会拒绝这样的人才,因为,这意味着你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财富,创造更大的价值。个人一旦形成品牌后,他跟职场的关系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像一个企业一样,如果有了品牌,它做任何事就会相对容易一些。同样对个人来讲,一旦建立了品牌,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所以,如果你想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成为一个受到企业欢迎的人,就应该努力创造个人品牌,让你的名字为你增值。

60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友谊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无时无刻不处于竞争之中,有竞争就会有对手。我们的对手有时是我们的同事,有时是我们的朋友,有时是同一领域的陌生人。但是,不管怎样,这些对手并不是我们的敌人,而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朋友,或者说,竞争本身就是一种友谊,因为对手会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我们的潜质,从而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助推器。

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的激励,那他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导致庸碌无为;一个群体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因为相互的依赖和潜移默化而丧失活力,丧失生机;一个行业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失去进取的意志,就会因为安于现状而逐步走向衰亡。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有了对手,你便不得不奋发图强,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锐意进取,否则,就只有等着被吞并、被替代、被淘汰。

有很多争强好胜的人,总是不喜欢自己的竞争对手,有的甚至把对手视为心腹大患,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其实只要反过来仔细一想,便会发现拥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其实是一种福分,一种造化。因为一个强劲的对手,会让你时刻有种危机四伏的感觉,会激发起你的斗志。

所以,不要总是憎恨我们的对手,不要因为自己遇到了对手而失魂落魄。就像康熙所说的那样:“感谢对手吧,因为正是他们,使你变得如此杰出和伟大。”

在康熙继位60年的时候,一次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大臣和天下万民,感谢众大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他端起第三杯酒时,却说:“这杯酒敬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鳌拜。”宴会上的众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们逼着我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我感谢他们。”

康熙是一代明君,更是一位智者。他在竞争对手身上发现的用处比愚人在朋友身上发现的用处多。一个人需要朋友,也需要对手。朋友可以从感情上带来最好的鼓励,对手则可以从理智上带来最深的刺激。善用对手的刺激,可以学到最重要的工作方法。

对手为了在竞争中赢得胜利,必定会全面观察。在他们发动进攻的时候,必然会针对你的弱点,用他们的优势来攻击你的弱势,从而取得竞争的胜利。在竞争的过程中,你就可以从对手身上学习他们的强项,弥补自己的不足。有一个相互比较竞争的对手,往往可以带来持久的成长。孟子所说的“国无外敌者,恒亡”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很多人没法这样看待自己的对手,总觉得对手是自己的潜在威胁,总是把竞争中的对手当作敌人,哪有向敌人学习的道理。其实,越是敌人,可学的越多。对方要打败你,一定是倾巢而出,精锐毕至。在他们使出浑身解数的时候,也就是传授你最多招数的时候。所以,如果你有个对手,很强的对手,你应该打心底里欢喜。就像每天要照镜子,你要每天仔细盯紧这个对手,好好欣赏他,好好跟他学习。如果你没有对手,就要想办法制造出对手来。对手总会给你带来压力,逼迫你去努力地投入到“斗争”中去,并想办法成为胜利者。在同对手的对抗中,你才能真正磨炼自己。所以,感谢对手吧,因为有他的竞争你才能够变得更完美,更成熟,具有更多成功的潜质。很多时候,一个竞争对手带给你的,会比一个朋友带给你的更多,这是一种更难得的友谊。

61多问自己能做什么,而非能得到什么

在现代职场中,许多人最关心的往往不是自己能否胜任工作,自己能为公司带来什么,而是将注意力放在薪酬的多寡和职位的高低上。在他们眼中,这些是自己身价的标志,绝不能低于别人。一旦发现自己的薪酬和职位不如当初的预期,他们就会在工作中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能偷懒就偷懒,能逃避就逃避,并且振振有词地为自己开脱:“拿得多干得多,拿得少就干得少,这很公平!”这些人只知向老板和企业索取,只记得自己能够得到什么,却忘了问一下自己能做什么,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

凯琳受聘于一家做玩具出口生意的公司,到公司上班后,她迅速地投入工作中。在几位老同事的指导下,凯琳处理起事情来让老板很满意。但两星期后,凯琳工作起来就没有刚来时那么有激情了,因为她发现,企业里她学历最高,但工资却是最低的,她感觉很不平衡。老板发现凯琳的情绪低落,马上找她谈话,告诉她只要她工作做得好,公司绝对不会亏待她。谈话时,凯琳没说什么。但第二天凯琳找到老板,要求老板要么提高她的月薪,要么就当月给她拿提成。而老板认为,凯琳的薪酬是他们经过测算的,不是随便给的,而且凯琳是新人,刚进公司,好多地方需要老员工指导,在凯琳没给企业创造出效益之前,不能提高薪酬。

老板将相关道理和凯琳讲了,凯琳当时表示理解。但凯琳并没因此努力工作,她每天除完成其部门经理分派的任务外,其他什么事情也不做,就坐在那里发短信。进公司一个月之后,老板便将她解雇了。

在一个聪明的员工看来,先问付出,再问回报才是正确的顺序,否则所付出的对不起所得到的薪酬与职位,自己在这个职位上也是干不长久的。员工光盯着自己的薪酬和职位,往往会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心智,使自己看不清未来的发展道路。我们要知道,老板是根据我们做了什么才决定给我们发多少工资的,而不是我们看老板给了我们多少工资,才决定自己要做什么。美国的肯尼迪总统说:“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同样,面对手头的工作,我们也应该不时地问一下自己:我的贡献是什么?

汤姆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了一年,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在公司里的工资是最低的,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如果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要跟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你对那家广告公司的业务都清楚吗?对于公司运营的窍门完全弄懂了吗?”他的朋友问道。

“没有!”

“大丈夫能屈能伸。我建议你先冷静下来,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好好地把他们的一切经营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结构完全搞通,甚至包括如何书写合同等具体事务都弄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这样做岂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汤姆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一改往日的散漫习惯,开始认认真真地工作起来,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商业文书的写法。

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又遇到他。

“你现在大概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职又加薪,说实话,现在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工作不认真,又不肯努力学习,没问自己能做什么,却总想着自己能够得到什么。后来,你痛下苦功,能力增强了,也给公司带来了效益,当然会令老板刮目相看了。”

我们中的许多人不也像起初的汤姆吗?因为薪酬不高而满腹牢骚,却忘了先问自己能够做什么、给企业带来了什么。一名感恩的员工则恰恰相反,他知道他已经从工作中获益良多,需要尽最大的努力来回报老板的知遇之恩和企业的培养之恩。一个懂得付出的人,自然也会收获更大的成功,这本来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62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一种思维

方式

在真正的有钱人眼中,财富不仅是金钱,不仅是数字,它首先是生命价值的体现。富人的财富观往往都不会与金钱有直接的关系,他们通常拥有一种开放、自由、随时准备学习、有勇气去克服困难的心态。我们应该明白一个事实:并非仅仅是金钱让人富有,更是这种开放的思维让人富有。

头脑里的想法不一样,结果自然不同。换句话说,也就是你把自己定位成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把自己定位成富人,你就是富人;定位成穷人,你就是穷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就是财富和思维的关系:

天堂里,上帝对财神说:“你为什么总是让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呢?”财神说:“穷人有穷人的思想,富人有会赚钱的脑袋,神仙也改变不了的。”上帝不相信财神的话,便和财神打了个赌。

财神拿出一个金元宝,让上帝判断,有两个人,一个是穷人,一个是富人,谁能得到这个金元宝。上帝说这要看你把金元宝放在什么地方了。

财神于是把金元宝放在桥的中央,过桥人都能看得见的地方,让穷人先从桥上过。

这时候,一个穷人推着小车从桥上经过,车上坐着穷人的老母亲。老母亲对穷人说:孩子,过桥要小心。穷人说我哪一天不过这座破桥啊,从来就没有掉下去过。你放心,我闭着眼睛也能把你推过去。

为了证明自己的推车技术好,穷人还真的闭上眼睛推车过桥。最后车子被金元宝硌翻了,老母亲和车子都掉到了河里。穷人来不及看是什么东西把车子弄翻,就跳到河里去捞人和车。金元宝没有给穷人带来财富,而是带来灾难。

过了没多久,一个富人骑马过来,由于担心骑马过桥危险,便下来拉着马过桥,他也就捡到了金元宝。

上帝说这不公平,再来一次。这次财神在桥头建了一个厕所,把金元宝放在厕所里。

又一个穷人过来了,要在桥头小解。上帝见此情况,就上去阻拦,说:“这样做既不文明也不讲卫生,不远的地方就有厕所,你应该到厕所里去。”

穷人看了上帝一眼,嘴里骂了一句,“你以为你是上帝啊?管天管地还管屙屎放屁啊!老子就在这里小便,你能怎么着?还能把老子的脑袋弄下去”?于是他便在桥头小解,也不怕过往行人看见。

一个富人过来了,也要小解,虽然桥边一个人也没有,他还是走进旁边的厕所,结果在厕所里捡到了金元宝。

见此情景,上帝不得不感叹,除非把钱放在穷人的口袋里,不然他们的穷人思维已经注定他们和金钱无缘。

富人总是有意无意地训练自己获取财富的思维,也有着对财富非常敏感的嗅觉,所以在富人的眼里,财富是无处不在的。

有人向一位商界奇才请教成功之道。他淡淡一笑,说:

“还是出个题考考你们吧。

“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拥去,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道。此时你会怎么办?”

有人说绕道走,也有人说游过去。但他含笑不语,良久,他说:“为什么非得去淘金?为什么不可以买一条船开展营运?”

在那样的情况下,你就算宰得渡客只剩一条短裤,人们也会心甘情愿,因为前面有金矿啊!

这就是富人与穷人的区别,穷人最穷的是思维,而富人最富的也是思维。有一个富翁曾对一个强盗说过这么一段令人深思的话:“你可以拿走我的汽车,抢走我所有的钱财,但是,只要不杀死我,留下我的大脑,过不了多久,我就又会拥有这些了!而你呢?把从我这里抢去的钱物挥霍掉之后,你又一贫如洗了……”那个强盗听了似有所悟,便问:“那是为什么呢?”富翁说:“因为我拥有智慧,智慧可以变成黄金,可以使我拥有一切!”

沃勒斯·华莱士说:“人们的思考方式直接决定了他的做事方式。要想按照正确的方式做事,首先应该学会按照正确的方式思考,这是致富的第一步。”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也曾批驳过那些误以为金钱是财富的说法。他认为:金钱只是财富的一种形式,真正创造财富的原因是“生产”。而任何的生产都是首先来源于人类的需求,要想成为有大财富的人,首先要有一种具有哲学高度的财富观,而不是那些精明算计的小市民心态!

有钱人的思维其实很简单,他们懂得真正的财富是什么,也因此他们能够成为财富的主人!

63是你需要工作,而不是工作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