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濯尽浮尘:每天傍晚的心灵清洗课
3665800000021

第21章 你真的弃旧换新了吗——摆脱扯后腿的常规

没有规矩,

难成方圆;

有了规矩,

生活未必就圆。

规则不是坏事,

但死守就会让许多规则外的好方法顿失无形。

蛹知道变化于是成为美丽的蝴蝶,蝴蝶固步反而成博物馆中的标本!

努力突破自我设限,

敢于打破陈规陋习,

勇于抛弃思想包袱,

我们在成功路上才会走得更远。

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过,判断一只开水瓶是否保温,只需把开水瓶口靠近耳朵,会“嗡嗡”作响的便是会保温的。后来一只开水瓶不保温了,要扔掉时拿起来放到耳边一听,里面仍旧“嗡嗡”作响。原来这种判断方法并不可靠,而我们很多人却一直在用它。

我们从前人那里继承了许多所谓的“经验”,但正确与否,却很少人去验证。很多时候,我们会被一种叫“经验”的东西蒙蔽了眼睛,束缚了思维,哪怕是一个很小很明显的谬误也难以推翻。像亚里斯多德认为“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重的比轻的落得快”,后人们都把它视为“真理”,一直到了伽利略在比萨斜搭做了实验以后世人才逐渐认识到曾经的“真理”

其实是谬误。

面对一些沿袭已久的成规,我们有时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却被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所局限。观念在不断使用之后便成为内在的规则,一旦沦为常规,所有与其抵触的观念皆遭摒弃,这使得我们不能享受一些规则之外的好方法,我们的思维模式就会变得陈旧。要知道,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世界的步调以无法想象的速度前进,无论你过去多么成功,都必须不断改变。

著有《组织的社会心理学》的韦克总结到:“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才有助于应付变化。”

我们要是不能变化,就无法重新飞翔,最终只会在这个充满变化的社会栽跟头。

优秀的人士都是发展迅速和反应灵敏的,但并非是不停地把事情搞乱和不断地改变策略。要做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变方向的准备。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回到基本原则”就是正确的步骤。许多人在情况不妙时就会回过头去走老路。不要因为你用得很顺手就一直依靠那些刻板僵化的应对模式。

应当注意,一个人有时看似接受新的事物和吸收新的知识,但事实未必真的弃旧创新。

有家饭店的新主管发现店里筷子都掉漆了竟然还摆到餐桌上,他立马让服务员给换掉。

第二天,他特意地进行了一番巡视,结果让他很恼火,每张桌子摆的筷子还是掉漆的筷子。他生气地训斥服务员:“我说的话你们都没听进去吗?干嘛不把这掉漆的旧筷子给换掉?”

大家都不敢啃声,唯独一个服务员低语:“这些全部都是刚换过的新筷子呀!”

主管一听,更火了,以为是服务员在推卸责任,大声呵斥:“新筷子怎么会掉漆呢?”服务人员说:“您刚来,有些情况还不熟悉,这些筷子是七八年前就进的货了,所以还没用就掉漆了!”

表面上看,这家饭店已弃“旧”换“新”,可谓昨天的东西相对前天而言是新的,但对今天来说,它已是旧的。我们关注的是今天和明天,而不是过去。过去不等于现在,更不等于将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成功。过去决定了现在,而不能决定未来,只有现在的作为及选择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因此,你的工作方式要是那种很老旧的,应当全盘更新,把眼光投射到崭新的现在和明天。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我们也要注意。

一种新的方法出现,人们急于学习,急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结果由于追逐时尚而让生活和工作重点陷入混乱。这一点不难理解,脚长大了,旧鞋就不合脚,但一双新鞋也绝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得好:“令人讨厌的小人物身上有一种愚蠢的一致性。”

成功需要的是改变的智慧。很多时候,当你的一切都和别人相差无几时,你唯一可以胜出的也许就是智慧了。学会运用智慧,学会另类思考,在别人习惯于旧有的思维模式而走不出一条新路时,你要做的就是打破它。美国一家生产牙膏的企业只是把牙膏开口直径扩大了1毫米,就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有时,善于把你的智慧打开了1毫米,仅仅是1毫米,你就把握了成功和失败的距离;1毫米,它会让一些习惯固有思维模式的人永远望尘莫及。

心得

弃旧换新,常被人误解、曲解,认为只要做个表面工作,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不够的,我们可以旧瓶装新酒,但我们不能装旧酒,更不能装假酒,那最终坑的是自己。

人生的弃旧换新,有时需要你彻头彻尾地换掉,就像让杯子中的浑水变清的最佳办法就是倒掉,洗干净杯子,重新去接清水。

问题是,人们在弃旧时,只在形式上或部分内容上作了更新,结果换汤不换药,行百里者九十里皆半,依然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