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濯尽浮尘:每天傍晚的心灵清洗课
3665800000069

第69章 不要把轻松的生活嫁给明天——明天不是生活的全部

人们常说:健康是革命的本钱。

列宁曾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人不能嫁给工作。

关注自己的健康,

你的生活会更有质量,

你的家人也更快乐。

要善待生命,为自己负责,

不要对自己的健康不以为然,

不要以为金钱是万能的,

不要到病入膏肓才醒悟,

不要少年就得老年的病。

当今社会,提前衰老,提前得病,提前死亡成为普遍现象。很多人过着“吃得比猪少,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的生活方式,他们信仰“40岁以前用命换钱,40岁以后用钱换命”的生存哲学,甚至有人提倡“60岁以前拼命工作,拼命享受,60岁以后死了也值”的人生观。

不必为将来而廉价生活

很多人都喜欢中国的这句老话:居安思危。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但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把“危”扩大了:总觉得人生无常,危机不在今天发生就在明天出现。另外,人们还说,在今天要努力学习,要努力工作,要省吃俭用,抓紧一分一秒奋斗,这样我们才会有个美好的明天。

忽然想起我在网上看到的署名为雨点写的文章《不必为将来而廉价生活》。文章的大意是:“我”陪同一家德资企业的Nina小姐去为她的三个非洲养女挑选圣诞礼物。在一家珠宝店,Nina小姐看中了一款价值18000元的羊脂玉项链,预备买下送给她的大女儿。这款项链确实很漂亮,圆润、光泽、有质感。可是如果买下了这款项链,给另外两个女儿买礼物的钱就不够了,这时“我”提醒Nina小姐何不为她的大女儿挑选另一款,与这款项链差不多式样,只是略微小点,并且在打折区内,只要6000元。这样的话,为三个女儿买礼物的钱就够了。可是Nina却睁大了眼睛说:“噢,她是那么的可爱,我觉得她非常值得拥有这条项链啊。”

对此,“我”很感意外。在“我”的概念里,只有什么东西买得值不值,没有听说过,哪个人值不值得某件东西。最后Nina还是为她的大女儿买下了那款18000元的项链。Nina解释说:很多人都有一种坏习惯,认为节省能让他们的生活保险,而现在的生活却过得潦草而廉价。其实这样做是对生活没有自信的表现,没有自信的人生是可悲的。

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何尝不是如此。在我父母的心目中,我们的生活一直都是需要精打细算,买东西要尽量买打折的,用他们的话说要细水长流,只有这样似乎才能保证明天能够有所宽裕。只是现在的生活却一直在打折中进行,日子也仅限于在能够生存上,根本不存在享受生活。所以,为了明天而省略了生活中应有的享受,这样的生活就已经是打了折了。其实,打折的应是商品而不应是生活。

诚然,一个人不能过分追求奢侈的生活,更不能挥霍无度,但也绝不能太克扣自己。日常生活,一些必需的物品还是要买的,虽然没有它们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也活了过来,但我们要看到,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我们已经有条件享受一定的物质文明成果了,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放弃呢?是要怀旧还是要返璞归真?

我觉得,唯一阻止我们享受的就是我们的消费观——我觉得我应该把那一块钱省下来。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勤俭节约,不要乱花钱。记得我上初中时劳动技术课专门讲过如何补袜子、补衣服,目的只有一个——节约。衣服、袜子漏了小窟窿不要扔,打个补丁还能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如果再提“补丁”一词,大概人们脑海中反应出来的第一感觉应该是计算机软件的修补程序,而不是衣服上的“补疤”。

一切靠节俭。殊不知,靠牙缝里挤“钢蹦儿”是永远也富不起来的。要想成为有钱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创造。节流只能治标,而开源才能治本。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事实上,生活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我们为看不到的将来牺牲了太多。为了明天,我们从小就很辛苦;为了明天,我们长大后还得更加努力。其实,不管多少个今天离我们而去,明天总像传说那么遥远。我们为了明天,甚至牺牲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机会,牺牲了和所爱的人相守的机会,牺牲了享受和朋友在一起的机会。

我们应当明白,可以百分之百享受的时候,千万不要让自己的生活打折。遇到爱的人时一定不要放弃在一起的机会,给得起现在就不要空许一个未来。活在当下,珍惜每一天,还生活一份真实。明天才更值得期待。

心得

有人说,人生一共四道试题:学业、事业、婚姻、家庭,平均分高才算及格,切莫将太多时间精力用在一道题上。你要是在人生这场考试中“偏科”,肯定是会吃大亏的。如果你看轻了婚姻与家庭,不去精心营造,明天的你又将到哪里去停泊?如果你忽视了健康,那你还有美丽的明天吗?

从工作中解脱出来,你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要想职业生存和发展,你得充分享受业余时间。赫特夏芬在《时间转换》一书中,提出了一些建议:

(1)每天最少有30分钟的时间什么事情也不要做。

(2)每天的日程安排,不宜太满,准备一些计划之外的思考时间。

(3)花点儿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4)每年花一周或更多时间放松,享受假期而非利用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