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心灵修行记
36840500000128

第128章 131章、自我暗示的误区,如何避免在躯体上产生不良反应?

【微纪录二十二心理学:自我暗示的误区,如何避免在躯体上产生不良反应?】

关于心理学,笔者有太多的感受,我和大家一样,在成长的路上,多多少少都会碰到一些问题,笔者的问题,似乎是与生俱来,喜欢在思考中较真,特别是在心理学方面,自认为比别人敏感些,但在孩提时代、学生时代,笔者也因此走过不少弯路,每次看到小伙伴们天真的模样,心理就冒出一个问号,为何我和大家有点不一样?我竟然在严肃地思考着精神世界,仿佛冥冥中有股力量在驱使着我,不论经过多少年,必须独自完成。

这么多年过去了,笔者并未因为这些而感到遗憾,想做自己、找到自我,岂在一朝一夕,只能踏踏实实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降服自己的路上,笔者发现,精神里的生活完全可以

过得很自在,如果脱离了这种自在方式,干啥都有点不爽。

今,笔者就和大家谈谈,在心理学层面上,每个人都会有的心理现象—自我暗示,准确来说,它是基于现实外在因素和潜意识本能之间所筛选出来的一种启示,它具备提醒和刺激作用,为达成自己的心愿,改变或是纠正某个行为,这在生活中很常见,譬如,高考快到了,学生们都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有些学生太在乎高考成绩,给自己输入心理暗示,“我一定要考好”“我不能分心”“爸爸妈妈这么重视我,我不能丢脸,多复习些总是好的”,相信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心理暗示比较正面一点的,都不会差到哪里去,但自我暗示过强,就很容易成为思想上的累赘,反而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学习状态,长期有这种习惯的人,是非常有可能转变为躯体功能障碍或产生精神障碍。

躯体功能障碍比较典型的例子,如抽搐,发抖、全身僵直,而导致情感、行为、认知方面的障碍即是属于精神障碍的范畴,在心理学上,这两种障碍,也可称为“癔症”,生理上,癔症患者并无实质性的器官病变,当癔症发展到一定阶段,是具有“梦想成真”的特性,假如患者不小心摔倒,胸口稍微被桌子碰到,因为害怕,加强了自我暗示,“有点疼,会不会真出现了问题……”,患者心理暗示越强,便开始转入躯体上的真实感觉,“真的疼呀”,再严重些,因极度恐慌造成心律不齐,头重脚轻,走路轻飘飘的,还需有人搀扶着去找医生,当患者见到了医生,医师一番简单询问和诊断,却只说了一句,“你没事了”,患者突然转念为喜,呼吸开始平稳,随即恢复了正常状态。

在笔者看来,良好的心理暗示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心理暗示过强的人,精神压力如影随形,极有可能转为癔症病态,不过,凡事都不是没有例外,心理暗示过强的人,如果能在开悟的前提下,用正念力引导自身的生理机能,对身心健康将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因人而异,对多数癔症患者而言,首先要避免频繁的心理暗示,学会精神转移,绕开一些不好的自我暗示。

原创:心灵修行记

笔名:青灯禅

《心灵修行记》一直致力于心理破译、心理学、心灵鸡汤、草根传志原创语录、心理免疫学、行业内幕预测、未来科技猜想,以真实故事为主导,也包括极少部分小说的成分,意在开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但所有的篇章仅供参考,旗下有《奇缘传》、长篇小说《凡人悟道斗恶魔记》等作品,欢迎关注这三部作品更新情况,谢谢。

笔者已委托维权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未经作者同意,请勿私自下载、转载作品,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