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熟男的9根肋骨
3684600000011

第11章 社交能力(2)

可见,你如果忽略了问题的是非,忽略了对方的意见,只想强迫对方接受你的观点,绝对没有人愿意倾听你的意见。相反,如果你能巧妙地把你的意见转换成质问的方式提出,对方不仅会愿意坐下来听你陈述,而且还可能会乐意接受你的意见。

学会倾听

办事高手总是专心于倾听,而能力平庸的人总是积极争取说话的机会,并试图去说服别人。

“会听”的人,他的周围往往会聚集着很多谈话者,因为他们认为你能很好地并能认真地倾听他们陈述自己的观点。周围聚集的人愈多,收集到的信息和经验也就会愈多,这些信息和经验对你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你可以用它们来丰富自己。若能灵活运用这些信息和经验,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

谈话的内容很多,既可以是和家人、朋友的日常生活会话,也可以是职场经验交流,当然还有他们给予你的工作指示和建议,以及顾客的委托或要求等。若不把话听到最后,就很难明白说话者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因为说话的方法因人而异,有的人先说结论,之后再讲过程,所以不能一听到结论就打断对方的话,并说:“我知道了,那么……”即使对方的结论和你自己的判断相同,也要耐心地听完对方的陈述,这是基本的礼貌和素质。

而有的人说话是按照从理由到结论的逻辑顺序进行的。如果你一心想听结论而无心听理由,那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不尊重。或许对方下的结论与你的想法一致,但寻找结论的过程却不尽相同。

要想真正地当好一名倾听者,你还须要在实际的会话场合做到以下三点:

(1)尽量让别人有说话的机会

即使是一对一的个别谈话也应如此,你可以向对方说:“让我听听你的经验。”

“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意见?”

用这样的方式引发对方的思考,给对方创造说话的机会,从而引发其对你的好感。

(2)用提出问题的方式补充你的意见

别人的意见可以帮助你查漏补缺,所以你可以尝试向对方请教:“关于我的看法,您有什么意见?”

对于任何事情的处理你都不应该过分武断,而聆听别人意见是避免你陷于武断的最好方法。

(3)集中精神聆听别人的谈话

所谓聆听别人说话,并非只是自己不开口,而是不仅要能张开耳朵听话,还要能开启心灵听话。也就是说,除了要集中精神聆听对方讲话之外,还要在心里对对方的讲话给予评价,当你能够切切实实地做到聆听别人讲话时,下一步我们就可以思考怎样通过聆听而说服对方、影响对方。

在你聆听别人讲话的同时,可以思考出如何说服对方的方法。你提供对方说话的机会,就是让对方把说服他所必备的利器交到你的手中。但是,你必须记住,为了说服别人而聆听时,不可以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而应该敞开胸怀,专心聆听。

一位自满骄傲的年轻人到庙里听老僧人讲道,他说:“大师,今天我特地来这里听您讲道,请大师多多指教。”

这位老僧人看了看年轻人便往厨房走,他从厨房里拿出一套茶具并泡了一壶茶,然后在年轻人面前独自倒起茶来。当茶杯已倒满时,他并没有停下来,于是茶水便不断地往杯外流。

这时年轻人吓得不知所措,慌张地对老僧人说:“大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老僧人并不理会他,继续倒着茶。

过了一会儿,老僧人终于停了下来,然后对年轻人说:“你知道吗?”

老僧人到底希望自己的这些动作能给予年轻人什么启示呢?

如果你也和这位骄傲自满的年轻人一样,一开始就有“我要和他辩论,我必须赢得争辩”的想法,那么你也就不可能了解老僧人的暗示了。假如你想了解老僧人的暗示,必须先让自己的杯子是空的,也就是你必须把自己的意见和情感置于一旁,而后才能虚心接受。

当你要聆听别人意见时,也应该这样在别人说话时,不要只听到一半就装出很明白的样子。而当你实在不能明白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时,也不能不耐烦地打断对方:“你是不是想说……”

由于顾客对你的公司出售的产品了解不多,说出来的话会比较抽象,使你不能明白他想要说什么,这时你不能随便推断或打断对方的话,而是要耐心 地听对方把话说完。

在别人说话时要一边听一边点头或适时附和几句,要让对方觉得你在认真地听他说话。这是“会听”的一个秘诀。

每个说话的人都是一边看着听者,一边适时地改变话题或提高声音,想让听者理解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因此,如果听者表现出认真听的态度,说话的人会有一种被认同的感觉。

听话时明快的表情在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例如在上司让你做一件你从来没做过的事情时,由于没有经验,你会感到不安,脸上容易表现出为难的神情;或者在快下班时,上司交给你一项工作任务,你会认为这是件让人讨厌的事而面露不悦。

其实,上司在吩咐工作时他可能也会感到不安,或是觉得不好意思,但是为了工作又不得不这样做,而你也是必须去做的。所以与其沉着脸说“做不了”或“不行”,倒不如痛快地说“知道了”、“明白了”。在这种情况下,用明快的表情听和用爽快的语言回答是非常重要的。

此时,如果你拒绝上司的要求,可能会给对方造成不好的印象,甚至更坏的结果。但是,如果你有波不及待的原因,一定要拒绝,也要冷静地与对方交谈。 因为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做到“会听”,就要认识到“听”在交谈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你在与别人交谈时就能够做到随时附和,以表示赞同或认可。

觅取话题的窍门

如果你能和任何人连续谈上10分钟而又能使对方发生兴趣.你便是最优秀的交际人物。

有些人对谈话的题材存在误解,以为只有那些不平凡的事件才值得谈。因此,朋友见了面想开口时,就会在脑子里苦苦搜索,企图找一些怪诞的奇闻、惊心的事件或刺激新闻当话题。然而,这种话题毕竟不多。况且,有些轰动社会的新闻,未等你讲,人家也许早已知晓。再者,由于对象不同,某一部分人乐于听的,另一部分人未必感兴趣。这样做必然会把话题囿于狭小的圈子里。

其实,人们除了爱听一些奇闻轶事之外,更爱听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普通话题。例如,孩子大了,进哪家学校比较好;花卉被虫子咬了,该买什么药;这周上映的电视剧,哪一部最值得看,等等。

对话题的另外一个误解是,以为必须谈些深奥的、显示学问的题材,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因此常在交际场合中想跟别人谈些抽象的理论,或谈一些高深的知识。但这类问题,在一般场合是很难找到知己的。

因此,对话题的选择,大可不必作茧自缚。在这方面,某保险公司业务员的做法值得借鉴。 、

他们在开展工作时,有一个必须遵奉的准则:若想与顾客交易,先要具有面对任何人都能开口说话的胆量和本事,正如一但位学者所说:“如果你能和任何人连续谈上10分钟而又能使对方发生兴趣,你便是最优秀的交际人物。”

其实,只要有心与别人接触,话题实在很多。一个人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事物都是很好的话题。

你可以谈理想、谈社会责任感、谈生活哲理;可以谈工作体会、谈同事关系、谈友谊、谈爱情;可以谈书籍、电影、电视、戏剧,把你的欣赏感受发挥一番;可以谈天气、谈游乐、谈衣食住行……

但是,以下一些话题是要小心避开的:

1.对于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

2.不要向陌生人夸耀你的成绩,如个人成就,你的富有……

3.不要在公共场合去议论朋友的失败、缺陷和隐私。

4.不要谈论容易引起争执的话题。

5.不要到处诉苦和发牢骚,因为这不是博取同情的正确方法。

有时,对方谈了一些你不愿意涉及的话题,这时你就要采取回避的办法。你可以开诚布公地告诉对方:“也许这个问题一时难以说明白,以后再讨论吧。”也可以引开对方的注意力,如接过对方话题中的某个枝节问题,借请教、阐发等办法把话题引开。

如对方指责一位你熟悉的朋友:“他这个人太小气,那次我和他看电影,他出了票钱,后来却向我要回。”你可以问他:“那次是什么电影?”在对方回答后,你不妨借此评论那一部电影,把话题引开。

话题的选择最好是就地取材,即按照当时所处的环境觅取话题。

比如,如果相遇在朋友家里,或是参加喜宴,那么你可以询问对方与主人的关系:“您和某先生是同学吧?”这样,无论问得对或不对,总能得到对方的解释。

“这房间布置得很雅致!”“这台电视机的款式真漂亮!”这虽一种客气话,但却往往可以引起后续的话题。

当然,你可以向对方了解一些他熟悉的、有兴趣的问题。如对方是医生,尽管你对医道一窍不通,你也可以打开局面:“近来肝炎又开始流行了吧?”因为这是对方熟悉的领域,容易产生共鸣。这时,你不妨按照这条路子谈下去,谈谈肝炎,免疫、中西药的疗效……

实在找不到话题时,也可以沿用中国的老方法--请问对方的籍贯:“府上是什么地方?”而知道了籍贯,话题自然也就找到了。

善于沟通

艾媚有个朋友不断向她借东西,但从不归还。艾媚虽然生气,却鼓不起勇气向她追讨。她的解释是:“如果我去质问她,就会伤害我们之间的感情,而她又是我很要好的朋友。”

马丽在工作单位里有个能言善辩的同事,三番五次地说服马丽替他做一部分工作腾出时间去进行交际应酬。马丽虽心有不甘,却有又不好意思开口拒绝。马丽的解释是:“老是找不到适当时机和场合来提起这个问题。”

像艾媚和马丽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他们明明心里不想接受某件事,但碍于面子不知该如何拒绝对方的要求。

在理想中,人际关系都应该以彼此间的真诚尊重、顺畅沟通和关怀体谅为基础。可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形并非如此。有些人常常对别人步步进逼,不断地提出请求、需索和进行试探,直到遇到对方抗拒为止。而许多人,尽管自己有足够的权利和理由,却不肯抗拒这些试探,事后却找出种种理由来解释他们何以永远被欺侮。

如果你认为你也像艾媚和马丽一样,那么,你就必须学会利用一些方法来表明你的感受和希望,从而使获得别人的尊重。

一、改变不适当的沟通方式

(1)不要给别人一个现成的托辞

例如:“近来你天天迟到,不过,我知道你不是一个早起的人,要那么早就开始工作是很难的。”如果你给了对方这样一个借口,他便会认为你可以容忍他的所作所为,从此他就会继续迟到。同时,他可能还会认为你是个软弱无能、不愿贯彻意旨的人。

(2)提出合理要求时不要表示歉意

例如:妈妈厉声叫儿子打扫他的房间,但却对儿子说:“孩子,我刚才不应该粗声对你说话。你知道吗?我不是生气。因为,我知道你一定会主动清理你的房间的。”做完一件事之后表示的歉意,通常是心有内疚或忧虑的结果。用这样的方式来取消之前的“命令”,会使你丧失自尊。

(3)不要过分宽限你分派的任务

例如:“我想要在星期五看到那份报告,不过,如果你有困难的话,下周一交给我也行”。

一项清楚说明你希望那份报告什么时候完成的直截了当的声明,既能防止误解,又可以使报告及时递交上来。

(4)不要把你的责任推卸给别人

例如:“老板说你应该……”之类的说法,虽然可使你暂时推卸了责任,表面上没有因此而得罪人,但却降低了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威信,从而使你成为一个毫无实权的传话者。假如你一开始就说“我要你做……”,人们就会把你看作是一个坚强的人。

二、采用更为有力的办法

(1)要直截了当

把你的期望说得清清楚楚。消极的人常常以为,他们就是不吩咐,别人也会知道该怎么做。这往往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误解或麻烦。

(2)要考虑透彻

说明问题之前,脑子里先要有个概念。事先把事情想通想透,你才能陈述得合情合理。

(3)碰到问题立刻解决

逃避问题只能使问题变得更趋严重和更难解决。不要留下问题隐患,对于问题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4)小心选择要对付的问题

如果在同一时间要对付太多的问题,就会被弄得焦头烂额。如果有重点地适当选择问题,你便会较好地控制局面,成功的几率也就会更高。

(5)表现自己时不可愤怒

如果你只在怒不可遏的时候表现自己,那表示你是软弱的。假如你不能平心静气地表现自己,那么你就可能对别人的言行做出过激的举动。况且,当你大发脾气的时候,别人很可能会为自己辩护。这样,真正的问题通常便解决不了。同样的道理,如果别人听了你的讲话之后产生过激的反应,你也不可感到愤怒。你的毫不动气,可以衬托出对方的不成熟和你自身的素质,而且,你的镇定通常还可以使对方冷静下来。

(6)利用你自己地盘

运动员在自己的地盘比赛,通常胜率会高一些。维护自己的权利也是一样。在一位同事的办公室或他的家里与其对抗,自己往往会处于下风。因此,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好在你自己的“领地”坚持你的意见,这样你便可以得到“地利”的优势。

(7)利用非语言的暗示

说话时眼睛要与对方保持接触,并且不要反复不断地说明你的理由,而要用停顿来加强效果,用适当而非挑衅性的手势来强调你的论点。

(8)不要虚张声势

你在虚张声势的时候,即使年幼的孩子也是可以感觉到的。要建立你的威信,就必须说明你的合理期望,并说明如果这些期望不能达到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然后将期望坚决贯彻到底。要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只有让他们确实了解你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