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熟男的9根肋骨
3684600000020

第20章 竞争能力(1)

良马和懒猪住在一起,良马天天勤练苦学,而懒猪却天天睡卧圈内。懒猪非常不理解良马的行为,并劝阻良马:“你睡懒觉保养一下身体多好,干马那么操劳啊?”良马当然对之置之不理。有一天,有人想吃肉,马于是提醒猪:“我们将面临灾难,快逃吧!”马一溜烟不见了,而猪却跑不快而死在别人的刀下。

只有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能体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有竞争能力。但是,在竞争过程中,人应以良好的竞争心理,正当的竞争手段,来促进事业的成功。

成熟男人,正处于一生事业的关键时期,但这个时期也正是其充满竞争的时期。所以,成熟的男人就必须练就这种能力。

竞争才能造就强者

竞争即是双方能量的比试。那些天才人物一般都足通过竞争而逐渐脱颖而出,最后成为佼佼者。强者都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他们冒天下之大不韪,从而做到他人无法企及的事。

莫纳汉具有冒险家的性格,他做事不计后果,以极大的热情冒险进入未知的世界。20世纪60年代末他驾驶私人飞机的经历,便证明了他具有敢于冒险的性格。当时他决定,不要浪费在连锁店之间来回穿梭的时间,于是买了一架“塞斯纳1 7 2”型自用飞机作为交通工具,然后开始学习飞行课程。

他在拿到飞行员学习执照,并在飞行学校试过单飞之后,决定从底特律跨越阿巴拉契亚山脉前往佛蒙特州。出发时他并没有制定飞行计划,他在前往机场路边上的加油站买了一张公路交通图,作为他惟一的导航工具。他想万一迷路,可以沿着公路飞行。但是到了布法罗上空,天气变坏了,能见度为零,他发现自己陷入了困境,只好通过无线电与地面联系。空中交通控制中心通过无线电告诉莫纳汉如何降低高度,如何穿过云层,如何进行紧急着陆。后来莫纳汉回忆说:

“我把飞机滑行到救护车和消防车附近时,他们已经做好收拾飞机残骸的准备。”

莫纳汉也具有特别强烈的竞争意识,这是他获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莫纳汉创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比萨饼外卖公司,他是依据简单有效的制度竞争取胜的。他一律排斥三明治或其他产品, 目的在于集中店铺经理的精力,实现用最快时间送出最美味比萨饼的主要目标。这种策略使他成了美国的大富豪,成为一名世界级的企业家。

汤姆·莫纳汉在1 986年出版的自传《比萨虎》一书中说:“我决心获胜,决心使我们公司的业绩更上一层楼并击败竞争对手。”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企业家的竞争意识一般都比较强烈,汤姆·莫纳汉在童年时期就具有这种强烈意识,他说:“我玩拼图玩具最出色,打乒乓球最出色,扔石头弹子最出色。在每一项集体运动中,我都是出类拔萃的。”由此可见,对企业家来说,无论是在丁作中还是在游戏时,竞争都是他们所崇尚的。

1989年,莫纳汉曾打算出售多米诺比萨饼公司,退休从事慈善事业并过悠闲的生活。当他的公司找不到买主而只好继续经营时,他声称已“重新参加比萨饼大战”。

汤姆·莫纳汉喜欢竞争,但从来没有不公平地进行过任何竞争。他说:“生活和工作的真正宗旨是参与超越他人的长期战斗……可在我看来,只有按照规则行事,否则,即使在企业经营上获得成就也毫无意义。”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君主论》的作者马基雅弗利曾宣扬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哲学观点,莫纳汉强烈反对,他认为这不符合竞争原则。

多米诺比萨饼公司的成功就在于莫纳汉勇于竞争、善于竞争,由于他对梦想孜孜不倦的追求,最终他成为了世界一流的企业家和创新者。

当然,在经营企业和个人生活上,汤姆·莫纳汉也都遭受过无数次的灾难,但他总是不断地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每一次都有更大规模的发展。

世界级的天才企业家都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比尔·盖茨具有赛车手的竞争心态,新闻电视网之父特纳是“一个百折不挠的竞争者”。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大说:“尽管竞争有一些较为黑暗的东西,但它是工业和工业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

成功者并不是天生的强者,通过学习,在竞争中走向成功的。

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竞争能力才会慢慢地锻炼出来了。为此,每一人必须在心理上开始锻炼,心理锻炼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①虽弱不败。不要因为自己弱小而失去与人竞争的勇气,弱者有弱者的生存方式,只要相信弱者不败,勇敢面对困难,你的竞争意识同样可以培养出来。

②不要安于现状。有些人在事业上取得微不足道的成绩后,就沾沽自喜,丧失进取之心,认为自己已经算得上是一个生活的强者了。在生活中,我们杜绝这种懒惰思想。

⑧从小事做起。先有一个小目标,向它挑战,把它解决之后,再集中全力瞄准大目标。把它完全征服之后,再进一步建立更大的目标,然后再去实现。

怀揣一颗要赢的心

“赢”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意味着积极进取,永远向上,不断向前,萌生奇迹。另一方面,“赢”的人生哲学中,必然包含着不惜血本,不惜代价,乃至生命的付出。

著名的海伦·凯勒,尽管眼瞎耳聋,却在她的一生中为比自己不幸的人们做出了出色的贡献;爱因斯坦没有考上大学;伽利略在西服店里打过小工……然而他们都在人类史上流芳百世。美国已故总统林肯之所以成功,就因为他在大家都感到无望、屡屡失败之后,仍然没有气馁。以色列的麦纳汉姆·贝津曾是一个沙漠王国里的贫苦农民之子,年轻时还因参加军人反叛活动而坐过牢,但是他最后成为了国家总统。不管是在运动场上,还是在商界战场,或是在科学技术领域,几乎每一位成功者都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他们都承认自己,对自我形象感到满意,对别人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而感到高兴。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鲍尔奇曾经受托为一个晚宴确定宾客座次,要使所有有身份的人都感到满意,这件事确实令人为难,即使对一个专业的礼仪公司来讲也不大好办。而鲍尔奇运用自己独特的办法去做这件事。在宴会前,他告诉大家,请宾客自便,喜欢坐在哪儿就坐在哪儿,他说: “真正重要的人都是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而在乎的人都是不重要的。”

鲍尔奇的这个法则可以说适于一切场合。清醒地认识自己“位置”的人,没必要为争坐位置而不顾一切,也没必要为把自己置于有利地位而大出风头。正确的自我评价只是默默地给自己指示应该努力的方向。

比尔·盖茨的真正大名应当叫“比尔.盖茨·赢”。

这强烈的讯号,使得每位电脑业人士都彻头彻尾感受到了,大家活得没一个轻松的。其中一个计算机公司总裁免不了私底下天天做噩梦:“世界眼睁睁地看着比尔·盖茨成为一个庞然大物,而我们都将成为他的盘中餐。”

深谙盖茨行事作风和脾气秉性的同行业人士中肯地实话实说:“不错,这个世界将是他的。只要还有任何东西不在他的控制之下,他将不遗余力。”

在庸碌的凡人眼中,充溢着争斗厮咬和相互拼杀吞噬的竞技人生,未免过于血腥残酷。然而殊不知,惟有这样一心争赢的竞技人生,方能从生命无尽潜能的开掘和释放中,脱胎孕育出顶天立地的巨人强者、人中之王;惟有这般惊魂慑魄、不无残酷的血迹斑斑的竞技场,方能缔造出人类文明史上的辉煌和亘古不朽的传奇神话。

竞技的事业,最典型的不过是战争、商场和运动场。伟人领袖、帝王将相、盖世英雄、巨人骄子……哪一个不是在浴血的拼搏与鏖战中成就了一世功名和千秋伟业的?

也许“竞赢意识”是和所有的生命的本质相吻合的,世界就是这样,每个人也应是这样。

跌倒爬起必应有所悟

有一个成语叫“七跌八起”,意思是说:一个人无论遇到多少次的挫折,都必须不屈不挠,勇敢地站起来。人生是漫长的,社会是辽阔的,因此,挫折和悲观也是难免的,“七跌八起”应该是竞争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姿态。

然而,如果认为跌倒了七次,第八次能够站起来就可以了,那未免太愚蠢了。跌倒一次毫无领悟,那么跌倒七次也一样。须知,人之可贵在于跌倒一次就能有所领悟,而不再莫名其妙地起来又爬下。

所以,每个人都要有“跌倒了也不要白白爬起来”的想法。古圣先贤之中,很多都是遭遇挫折而有所领悟的人,他们就是跌倒之后并没有白白爬起来,而是认真细心地从中汲取经验,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慢慢接近成功。

曾经有一位业务员里奇·康伯尔,他简述过自己受挫折的故事。

“我以前一直很怕被公司派去见客户,每次出去,我都暗中祈祷对方不在。我害怕他不订货的挫折感,所以每每既紧张又焦虑,很不自然。结果当然很不理想,我的生意就这样一笔又一笔地失掉。”

“因此,我常因经济拮据而失意潦倒,每次碰到困难时,我总是习惯性地退缩、逃避。眼看自己业绩最差,我更失去了拜访客户的信心。于是我开始欺骗自己、逃避现实。直到某天,我到郊外去舒展身心,想减轻心理的压力,刹那间我觉悟到:狄克,你是这样甘于失败的人吗?如果你继续自欺欺人,你注定要失败,现在只有你自己能决定是否能改变自己,你只能靠自己,而且必须立刻展开行动!”

奇·康伯尔从此开始着手安排他的新生活,每天记录当天的工作情形并检讨反省。奇·康伯尔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到,我们必须加强自我训练,不能受环境摆布,而且业务员只要能多接触客户,就不会那么在意失败,反而能自然地应对一切的客户。

培养一点潇洒的习惯,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或批评,如此你才能很自在地与他们相处。无须害怕今日的失败,一次的失败并不能决定一个人一生,或完全否定一个人的一生,人们欣赏屡仆屡起的失败者,轻视半途而废的懦弱者。

倘若你在第九局球赛中击出一支全垒打,没有人会记得你在前八局中失误的次数,因最后的成功将你前几次的失败一笔勾销,此种想法可使你愈挫愈勇,努力不懈。因此,林肯说:“我不在乎你是否失败了,我关心的是,你是否满意于自己的失败。”

因此,没必要忧虑失败,而应当持有认真态度。倘若能以认真的态度面对每一次失败,那失败也是一种进步,因为在失败中你可以领悟到走向成功的经验。

良好判断力是竞争之键

一个有迅速而坚决判断力的人,要比那些犹豫不决、模棱两可的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遇到事情时,明明已经详细计划好了,考虑过了,已经确定了,但有些人仍然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而不敢采取行动,还要重新从头考虑,还要去征求各处的意见,东看西瞧,左右思量,翻来覆去,没有决断。最后,脑子里各种念头越来越多,自己对自己就越来越没有信心,不敢决断。这类人无异于把自己推入一种无可救药的沼泽中,最终只能将自己陷入痛苦和懊恼之中。结果,人的精力逐渐耗尽,最终陷入完全失败的境地。而那些有迅速而坚决判断力的人,则会在果断决策后抓住机遇全力以赴去完成自己的决定。

如果期望成功,就意志坚决,与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的恶习绝缘。做事之前,必须要确信自己已经打定主意,即使遇到任何困难与阻力,即使发生一些错误,也不能轻易动摇念头。当面对事情时,一个人必须首先进行仔细地分析思考,对事情本身和环境做出正确判断,然后再作出决策。而一旦形成决定,就不能再对事情和决策发生怀疑和顾虑,也不要管别人说三道四,必须全力以赴。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一些错误,但不能因此心灰意冷,应该把困难当教训、把挫折当经验,要自信以后会更顺利。

并非所有失败者,都缺乏创立事业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的判断力太差了。他们好像没有自主自立的能力,非得依赖他人,这些人即使遇到任何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要东奔西走去询问亲友邻人的意见,而自己却很难形成主见。于是,越和人商量,越不能确定主意,越是迟疑不决,越难以采取有效行动。

缺乏判断力的人,他们很难决定去做一件事,即使决定做了,也很有可能会有头无尾。他们一生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他们整日都犹豫和迟疑着,甚至有其他获致成功的条件,却也无法走向成功。而一个人如果目标明确、胸有成竹、有自信力,那么他绝不会把门己的计划拿来与人反复商议,除非他遇到了在见识、能力等各方面都高过他的人。在决策之前,他都会前前后后地仔细研究,然后制定计划,采取行动;这就像前线作战的将军首先必须仔细研究地形、战略,而后才能拟定作战方案,随后再开始进攻。

造船厂有一种机器,能把一些破烂的钢铁毫不费力地压成坚固的钢板;而善于做事的人就与这部机器一般,他们做事异常敏捷,只要他们决心去做,任何复杂困难的问题到了他们哪里都会迎刃而解。

英国当代著名军人基钦纳沉默寡言、态度严肃,他勇猛如狮、出师必胜,他一旦制定好计划,确定了作战方案,就会集中心思运用他那惊人的才干,镇定指挥,他决不会再三心二意地去与人讨论、向人咨向。在著名的南非之战中,基钦纳率领他的驻军出发时,除了他的参谋长外谁也不知道要赶赴哪里。他只下令,要预备一辆火车、一队卫士及一批士兵。此外,基钦纳声色不动、滴水不漏,更没有拍电报通知沿线各地。那么,他究竟要去哪里呢?士兵们也不知道。战争开始后,有一天早晨六点钟,他忽然神秘地出现在卡波城的一家旅馆里,他打开这家旅馆的旅客名单,发现几个本该在值夜班的军官的名字。他走进那些违反军纪的军官的房间,一言不发地递给他们一张纸条,上面签署了自己的命令:“今天上午十点,专车赴前线;下午四点,乘船返回伦敦。”基钦纳不听军官们的解释和辩白,更不听他们的求饶,只用这样一张小纸条,就给所有的军官下一个警告,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

基钦纳将军有无比坚定的意志和异常镇静的态度,但他深知自己在战时所负有的重大使命。因此,他为人处世严谨而端正,公正无私,指挥部下时也从不偏袒,做任何事情非至成功决不罢手。从这些地方,就可以看出基钦纳将军的伟大魄力和远大抱负。

基钦纳将军并不看重他人的颂扬,更不接受部下的阿谀奉承。他从不狂妄自大,在他看来,做人处世应该摒弃名利之心。基钦纳将军做任何事从来胸有成竹,他凡事都能冷静而有计划地去做,这样就事事马到成功。

这位驰骋沙场、百战百胜的名将待人却很诚恳亲切,非常自信,做起事来专心致志,富有创见,也极富判断力,为人机警,反应敏捷,每遇机会都能牢牢把握充分利用。

找到行之有效的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