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走出窑洞
36904400000113

第113章 众志成城

当孩子们还在炕头酣睡时,有志娘和几个小脚女人已经在踩着黄土崖的小路往对面山上走,她们要在劳力们还没出家门之前赶到对面山上的小庙里上香,以祈福引水工程红红火火开工,平平安安结束。

冬天的早晨在青石村的河沟里格外的寒冷,深深的河沟里满是好像穿肠而过的凛冽的寒风,这些年纪稍大点的小脚女人们拄着拐杖小心翼翼的下坡,再走河沟上的小路,薄雾氤氲着整条河沟,雾里穿着偏襟衣服绑腿裤,系着紫色晒的发白的亦或是黄色晒的发白的头巾,小心翼翼的一步一步走,好在走了几十年的熟悉的羊肠小道,在外人看来她们的小脚像个笑话,可对于她们而言,她们只是比别的大脚女人们走的慢了一些而已,至于大脚女人们能走的路她们不仅能走,而且不比大脚女人们走的路少,有路的地方就不难见到小脚女人们的身影。

再上对面的土崖,上土崖时太阳开始慢慢探出了头,土崖顿时成了好看的金黄色,金黄色照在一律身着黑色衣服黑色裤子和一小截白色的绑腿,脚上是黑色的小脚鞋,这是冬天里的小脚女人们常年无规定的统一着装,在她们眼里到了她们现在的年纪她们就应该穿成现在这个样子,她们就要肩负起保佑一家老小的重任,除了下地干活生娃养娃之外,上庙里烧香,回家拜观音就是她们另一项必不可少的重任。

几个小脚女人好容易来到山跟前,这从家门口出来的下坡下河沟再上土崖再趟过一片片土地,终于来到山跟前时大家伙好容易歇歇脚喘几口气,“今儿咱比以往好像走得都快呢”金旺媳妇儿右手拄着拐杖,左手拽过偏襟衣裳的左边用别针别的小手绢擦了擦额头的汗对姐妹们说道。

“可不,都没赶上觉得冷,不行,我得稍坐坐再走。”村里的三婶说着找了块儿大石头放下拐杖慢慢的坐了下来,宽大的棉裤在大石头上倒看不出来石头的冰凉了,有些动作是会传染的,一个人坐下歇脚,旁边的人眼馋似得也都坐了下来。有志娘看看大家伙儿笑了笑也坐了下来。

有志在院子里整理起来今天要用的工具,买回来的大锤交给哪几个石匠,哪些人管破石头,分成哪几组,女人们分成哪几组,哪些地方能用独轮车,哪些地方适合赶马车拉石头,哪些地方得用扁担挑,按照之前的安排有志把计划又整理了一遍,首要任务是把石头从山上破成大小比较均匀的石块儿,然后把石块儿全部排队搬在准备建造的水渠边,光这项基础工程按水渠的走势,水渠所要经过的不同地段,客服大部分没路的地方,甚至是山坡,至少也得一个多月的时间,这还是村里能干的了活的男男女女都出动的前提下。

有志在土地上写了写,画了画,不住的摇头:“幸亏迁移下来这么多乡亲们呢,可要是人再多些,那石头到渠道的工程再缩短上十天,到春天种地的时候就可以抽出一部分劳力种地。”有志时刻努力做着最全面的打算,事无巨细他都想顾及到。

说是歇脚,还真就只是歇歇脚,再坐的时间长点小脚女人们都得冻坏了,于是拄着拐杖扶着石头起身继续朝山上走,好在山不高也不显,这群小脚女人踩着小脚在山上尽可能快的往山顶赶,在家人出门开工前,这香是一定要烧上的。

各家各户的窑洞里院子里都忙碌了起来,孩子们被大人下炕开门的声音惊醒,迷迷糊糊看看大人,又把头往被窝里缩,压紧被子继续睡热炕头。

没有大公鸡啼鸣的声音,人们显然已经习惯了从透过窗户上的麻纸的光来判断离炕的时间,院子里各家各户都在准备着扁担箩头以及独轮车,细到垫肩手套等工具。

“蓉蓉,这新衣裳得穿几天吧?”铜梁看见蓉蓉把当新娘子的衣裳叠整齐了放了起来稍感不安地说道。

只见蓉蓉边收拾边说:“去和石头打交道,新衣裳不用两天就得变成旧衣裳了,收工了回来再穿给你。”

“真好,记住了啊!回来就穿给俺,夜夜做俺的新娘子,嘿嘿”

“傻样”蓉蓉娇嗔的瞅铜梁两眼。

收拾便宜的有志端着碗边吃饭边看着对面小山上母亲和村里大娘婶子们的小身影,他知道看见她们下山的身影他就可以叫上乡亲们出发了,这是青石村不成文的规定,与其说是他们封建迷信,不如说是他们都不爱惹母亲或者女人们的不高兴,他们甚至一个家庭女人们高兴了家庭才能和睦,小家和睦了整个村也就得以安生,所以女人们烧香祈福男人们从不干涉。

山顶的小庙里,几个小脚女人点上了香,挂了象征吉祥的红布条,人手一小溜红布条,虔诚的跪拜祈祷后点燃了鞭炮,鞭炮声因周围的空旷而格外响亮,这让青石村院子外的乡亲们隐隐约约也能听到一些。

鞭炮声响过,小脚女人们谢过庙里的娘娘集体下山往回走,而此时村里大部分家户院门口都在向小庙的方向看,女人们往下返的功夫,大家按之前有志和金旺他们的安排就出门了。

有志把院子里的工具给负责的人们分发完,拿了几块儿花儿缝制的红旗和一挂鞭和大家伙儿出发了,然后挨家挨户顺便吼吼,看看大家有没有还没出门的,三五结伴去干活是农村人的规矩,干活儿的歇息期间逗嘴打趣是一种休息的习惯,逗嘴搭配干活儿不累,就这么出门了,大家边走边说说笑笑好不开心。

女人们记着头巾穿着自己做的千层底的灯芯绒老布棉鞋,肩上担着空箩头,男人们有的扛着大铁锤,有的赶着车,有的推着独轮车,男男女女今天脖子上都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垫肩,女人们用碎布头或旧衣服往肩膀上做了厚厚的垫肩,垫肩呈圆形围在脖子周围把肩膀严严实实的保护了起来。

大家走到有贵家后面,离村里最近的一段渠将从这里修起,一会儿将有很多的石头都将从山上转移到这里来,看看大家伙儿都到齐了,有志把手里的一块儿红旗交给铜梁,铜梁“哧溜”几下像猴子一样串上了后面的一颗大槐树上,把红旗系在了高高的树干上,寒风凛冽把红旗吹的“呼呼”直响。

“乡亲们,今儿开始咱就要打响引水工程的攻坚战了,这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伟业,靠天靠地都不如靠自己,任教授说咱不能靠天吃饭,修好渠,开了闸,咱从此不用靠天吃饭了,接下来,咱的引水工程就正式开工了,老少爷们们,咱家里的老老少少都等着水流出来的哪一天呢。”有志慷慨激昂的说道。

乡亲们也热情高涨的喊道:“好!”

“噼里啪啦”鞭炮声响起,饮水工程正式开工了,男人们在山上用大铁锤破石头,女人们用扁担往下挑的挑,搬的搬,大家热火朝天干劲十足。

有志在不同的工段都挂上了象征胜利的红旗,分好工的乡亲们在各自工段都忙活了起来,终于开工了,有志心头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一天,他和乡亲们已经等的太久了。

“对,两个方向放,等落了锤再过去搬。”有志在山坡上叮嘱着干活的乡亲们。

“这是什么字?”傅成志在窑洞教室里提问。

“鸭,鸭子的鸭”小栓柱回答道。

“知道不知道鸭子是什么样子?”傅成志继续问道。

“是书上画的样子。”旁边的小龙龙抢先回答道。

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回答让傅成志既高兴又心酸,“孩子们,你们的哥哥姐姐父亲母亲们甚至爷爷奶奶现在正在修水渠,知道修水渠是为了什么吗?”

“为了水。”身材娇小的翠儿回答道。

“对,为了水,以后村里有了水就有了鱼,还有了嘎嘎嘎叫唤的小鸭..子....”一个大学教授在他人生最特殊的教室里给孩子们讲着最精彩的课程,他要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这窑洞外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