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引古论事
3697900000116

第116章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世界是无限的。世界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无穷无尽的。……不但原子可分,原子核也可分,电子也可以分,而且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庄子讲“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对的。因此,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穷无尽的。要不然物理学这门学科就不再会发展了。如果我们的认识是有穷尽的,我们已经把一切都认识到了,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

——《关于人的认识问题》(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四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89页)“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出自《庄子 天下》:

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卵有毛;鸡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山出口;轮不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

《庄子 天下》章共分为七段,首段是总论,阐明道的起源,其下几段分别介绍墨翟、禽滑厘、宋钘、尹文、彭蒙、田骈、慎到、关尹、老耽、庄周、惠施等各家观点,逐一分析诸家学派不同特点及缺陷,并予以评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最早阐释学术概况的一篇著作。上述引文出自本章第四段,主要记述庄子对惠施观点的评价。

毛泽东不单单是一个哲学家,但作为哲学家的一面,是其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他从老子、庄子、墨子、孔子、张载、王船山、李卓吾、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身上学习了中国传统哲学,又从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人身上汲取了外国哲学的精髓。他喜欢哲学,却对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并不盲从,而是在继承中发展,在批判中提高,逐步形成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适合的哲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曾概括说:“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他的哲学著作《实践论》(1937)、《矛盾论》(193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7)、《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1963)、《关于人的认识问题》(1964)都是不朽的名篇。这篇题为《关于人的认识问题》的讲话记录稿,便是他晚年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

1964年8月24日,毛泽东约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培源、中央宣传部科学处处长兼国家科委副主任于光远谈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发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1964年第三期的一篇文章——《关于量子力学理论的解释问题》。谈话一开始,毛泽东便肯定了坂田“基本粒子不是不可分的,电子是可分的”的观点,认为他“这样说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的”。接着,毛泽东谈起了自己对物质分割理论的认识:“世界是无限的。世界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无穷无尽的。……不但原子可分,原子核也可分,电子也可以分,而且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因此,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穷无尽的。要不然物理学这门学科就不再会发展了。”为了论证物质不可分这一理论,他还摘用了“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富有朴素哲理的古语加以佐证。

毛泽东一生中,对集中反映道家风貌的《庄子》一书非常喜爱。他以一个诗人的角度将《逍遥游》中的鲲鹏入诗,留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豪放诗句;他还从一个教育家的角度以《秋水篇》为良好教材,谆谆教导女儿李讷不要做河伯;他甚至还站在一个哲学家的高度开掘其中蕴涵的一些哲理。“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用今天的话来解释,就是说一尺长的杖,每天截取一半,一万年都截取不完。从现存历史记载来看,毛泽东曾不止一次摘用过这句话。1964年在北戴河期间,毛泽东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说道:“列宁讲过,凡事都可分。举原子为例,不但原子可分,电子也可分。‘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个真理。不信,就试试看。如果有竭,就没有科学了。世界是无限的。时间、空间,是无限的。空间方面,宏观、微观,是无限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所以科学家有工作可做,一百万年以后也有工作可做。”1973年7月17日,毛泽东接见来访的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时,当谈及“光量子能不能分”这个在当时国际物理学界尚未解决的问题时,毛泽东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如果物质分到一个阶段不能再分了的话,那么一万年之后,科学家干什么?并再次摘用了这句话加以证明。

在谈话中,毛泽东还论及了事物运动性的问题。毛泽东一直主张用发展的、运动的、全面的方法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论。作为诗人的他,却不是从高深的物理知识层面来阐释这个问题,而是从宋代词人辛弃疾和晋朝诗人张华的两首诗词中来寻求证据。毛泽东说的“当月亮从我们这里落下去的时候,它照亮着别的地方”是从辛弃疾的《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中转化而来,原词是:“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这首词体现了辛弃疾丰富的想象,他看到月亮运动不止,就猜想到地球是圆的。“太仪斡运,天回地游”是张华《励志诗》中的一句。毛泽东是从《古诗源》里读到这首诗的,认为这句诗也充满着辩证的运动思想。所以,在与周培源等人的谈话中,他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援引这两句诗来阐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规律,充分体现了作为一个集文学浪漫主义与哲学思辨主义于一身的伟人情怀。

当然,从今天物理学发展的角度来看,物质无限可分论还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毛泽东对哲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他能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白复杂的哲学原理,进而指导实践。他的哲学思想不仅使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称赞,就连一些自然科学家也由衷钦佩。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在毛泽东逝世后曾两次提议把基本离子命名为“毛粒子”,“因为他(毛泽东)一贯主张自然界有更深的统一”。日本著名物理学家坂田昌一说:“我写文章时,不知道毛主席说的无限分割的话,如果我知道,我肯定要引用毛主席的话。”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甚至认定这样一个事实:毛主席在哲学上思考的问题与我们在实验室要证明的东西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