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引古论事
3697900000019

第19章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人龚自珍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大字报把“万马齐喑”的沉闷空气冲破了。我现在向全国七十几万个合作社的同志们,以及城市里的同志们推荐一个合作社。这个合作社位于河南省封丘县,叫做应举社,很有些发人深省的东西。

——《介绍一个合作社》(一九五八年四月十五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8月版,第178页)“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出自清 龚自珍《乙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九州:《书 禹贡》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之说,后代指全中国。2.生气:蓬勃的生机。3.恃:依靠。4.风雷:传说中的风神、雷神,这里指能荡浊扬清、唤起社会生机的变革力量。5.万马齐喑:此处指整个社会了无生气、死气沉沉的局面。6.究可哀:终究是可悲的。7.天公:传说的中玉皇大帝,此处指代清朝的统治者。8.重抖擞:重新振作精神。9.不拘一格:不要拘泥于用一种模式来限制人才。10.降人才:降生人才,此处意思是希望人才能大量在社会上出现。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王,又字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朝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光九年(1829)进士,曾任礼部主事等官职。龚自珍生活在清廷腐败无能、官员昏聩腐败、百姓民不聊生的时代,所以他的诗常常针砭时弊、讽刺社会沉疴,不仅具有文学艺术形式上的独创性,还具有思想上的启蒙进步性。他主张社会改革、反对投降主义,为清朝当权者所不容,于道光十九年(1839,旧历乙亥年)辞官南归故乡。后又北上,再南下,一年中作七言诗315首,统名曰:《乙亥杂诗》。《乙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就是一首政治诗,诗人讽刺了当时社会“万马齐喑”的现实情况,期望统治者能革除用人上的种种限制,选能任贤,让人才能得到广泛地任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心声。

应举农业生产合作社位于河南省封丘县城西部。这里常年遭受自然灾害,逃荒要饭、卖儿卖女的现象极为普遍。1956年至1957年,应举农业社社长崔希彦和党支部书记崔若谷带领全社社员生产自救,抵御灾荒,利用两年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社员的生活水平。一时间,应举社成为苦干创业的宣传典型和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1958年3月20日,封丘县委将应举社依靠集体力量改变落后面貌的事迹汇报给了毛泽东。当时,毛泽东正在南下考察。他读到这个报告后非常高兴,于4月15日在广州写下这篇题为《介绍一个合作社》的文章,连同封丘县委的报告一起发表在6月1日出版的《红旗》杂志创刊号上。

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为什么会对一个县委的报告这么重视并且还亲自撰文推广应举社的经验呢?

在回顾新中国成立八年以来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后,1958年,毛泽东决定在经济建设中执行一条“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以便尽快地、更好地完成“二五计划”和十五年赶超英国的既定目标。这年的杭州会议、南宁会议和成都会议都是为了执行这样一条路线而先后召开的。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举国上下开展轰轰烈烈社会主义运动的“三面红旗”。

应举社的做法恰好为毛泽东实践自己构想的政治路线提供了契机,更加坚定了他又快又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所以,在文章的开篇,他就对应举社“一个苦战二年改变了面貌”的做法表示了肯定,认为“广大群众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和“群众中的落后阶层奋发起来努力赶上先进阶层”的事实足以证明:我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除此之外,毛泽东认为,达到目标还有两个关键的因素:一是我国有六亿人口,干建设的热情高,干劲大;二是一穷二白的现状决定了中国人民有“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精神。文章的最后,毛泽东摘用龚自珍《乙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就是希望全国七十几万个农业合作社,能像应举一样,发挥人民的力量,相信并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六亿主人的积极性,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写好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好最新最美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