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引古论事
3697900000021

第21章 韩亡子房备,秦帝鲁连耻!

台湾的朋友们,不可以尊美国为帝。请你们读一读《鲁仲连传》好吧。美国就像那个齐王。说到齐王,风烛残年,摇摇欲倒,他对鲁卫小国还那样横行霸道。六朝人有言: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现在是向帝国主义造反的时候了。

——《再告台湾同胞书稿》(一九五八年十月十三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8月版,第459—460页)“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出自南朝(宋) 谢灵运《自叙》:

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

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康乐公”。著有《谢康乐集》。谢灵运以山水诗见长,文笔清新活泼,格调高雅秀丽,给东晋以来枯燥乏味的文坛带来了一缕勃发生机。但这首《自叙》,因是他在宋文帝元嘉十年(433)谋反时而作的一篇檄文,故不同于其他诗风。

1.韩亡子房奋:张良字子房,战国末韩国公子,其祖父、父亲均为韩相。秦灭韩后,张良散尽家财从事复仇活动,曾与刺客以铁锥狙击秦始皇,失败后跟随刘邦起义,终于推翻秦朝。《史记 留候世家》记载了此事。2.秦帝鲁连耻:鲁仲连是齐国高士,不愿为官,游历四方。秦昭王时,以白起为将,围赵。赵向盟国魏国求援,魏惧秦而不敢动,遂派辛垣衍说赵孝成王,使尊秦昭王为帝,以求罢兵。鲁仲连知道后,见平原君和辛垣衍,陈述利害,使之放弃了帝秦的想法。秦将知道后,为之退兵五十里。秦统一诸国后,鲁仲连隐居海上,誓不帝秦。《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和《战国策 赵策三》均载有“鲁仲连义不帝秦”的史实。3.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这句是诗人为自己造反阐释的理由。我本是寄情山水、淡泊世事的人,但受到张子房、鲁仲连这样忠义之士的感化,面对亡国之痛,身为君子又怎能不理世事、独善其身呢?

解放台湾,统一祖国,一直是毛泽东的夙愿。然而,由于美国的一贯干涉,使得原本就很复杂的台湾问题解决起来更加困难。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在朝鲜和印度支那里没有占到便宜的美国进一步加紧了对台湾的控制。它一方面操纵建立反共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另一方面同蒋介石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企图“帮助”蒋介石永久地与大陆对峙。为抗议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同年9月,毛泽东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岛,次年又解放了浙江沿海全部岛屿,给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守军以极大震慑。

尽管我方在军事上取得了一定胜利,但是,由于《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解决台湾问题绝非朝夕之功。直到1958年,事情才有了些转机。这年7月,美国先是制造了世界瞩目的中东事件。为了转移世界人民的视线,美国又在台湾海峡集结大量兵力,造成了台海紧张局势的不断升级。善于从国际战略角度观察问题的毛泽东敏锐地觉察到打击美国嚣张气焰的时机到来了。经过细致准备,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掀开了自1954年以来的第二次大规模炮击金门的作战序幕。

刚刚在朝鲜战场上尝过失败滋味的美国军队并不敢同中国军队正面交手,更多时候都是丢下蒋军的运输船向领海外逃去。这种狼狈表现,不仅说明美国人的胆子并不大,还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美蒋之间的矛盾。取得既定效果后,10月5日,毛泽东电令彭德怀要求福建前线部队暂停炮击。次日,毛泽东以彭德怀的名义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3日,毛泽东再次以彭德怀名义撰写《再告台湾同胞书》(这篇文章由于一些原因,当天并未发表)。两封电稿表达的主旨一样,都深刻揭露了美国“帮助”和“保护”台湾的险恶用心,劝说台湾同胞回到和平谈判的路上才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关键。其中,毛泽东摘用谢灵运的《自叙》,是在13日撰写的《再告台湾同胞书》中。

毛泽东很喜欢谢灵运的诗。在《古诗源》收入谢灵运的24首诗中,毛泽东亲自圈点的就有22首。历史上的谢灵运虽然极富文采,但个性倨傲不训。他出身贵族,自幼聪明好学,“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当出身贫贱的刘裕灭晋建宋后,有着强烈门第优越感的谢灵运选择了一种消极避世、纵情山水的做法消极抗上。这种姿态让宋朝的三位皇帝(宋武帝刘裕、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都很愤怒,多次将谢灵运降职、流放。郁愤之中的谢灵运只好走上了武装反抗的道路,兵败后为宋文帝所杀,时年48岁。一生读史不辍的毛泽东,在欣赏谢灵运诗情的同时,还从政治家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命运多舛的天才诗人。他在读《登池上楼》时曾批注:“此人一辈子矛盾着。想做大官而不能,……做林下封君,又不愿意。一辈子生活在矛盾之中。”所以,毛泽东在《再告台湾同胞书》中摘用谢诗,已然不将其当作怡情山水的诗人了,而是将其作为敢于造反、武力反抗压迫的“革命者”来看待,以此让台湾同胞认清美国人的嘴脸,彻底同他们决裂,不要在偏离和平统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